邓耀;韦永琼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 P )的检测结果,为梅毒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50011例住院患者的抗T P检测资料。结果50011例受检者抗 T P总阳性1360例,阳性率2.72%,其中男阳性率为3.22%(719例),女阳性率为2.32%(6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抗 T P以新生儿、大于或等于80岁和40~<60岁组年龄组阳性率高,分别为3.67%、3.62%和3.24%。抗T P阳性患者主要集中于手术科室,共916例(67.35%),其中以普外科抗T P阳性检出率高,占20.51%;非手术科室共444例(32.65%)。抗T P阳性患者中,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效价阳性者520例(38.24%)。结论梅毒感染形势严峻,常规检测住院患者抗 TP对防止医院感染、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小慧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检测妊娠早期女性甲状腺功能,探讨妊娠早期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656例妊娠早期女性作为妊娠组,100例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女性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促甲状腺素(TSH)的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妊娠组甲状腺疾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妊娠组,T4、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甲状腺疾病患病率高于非妊娠期健康育龄女性,妊娠并发甲状腺功能异常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对孕妇进行定期甲状腺功能筛查对于改善母儿结局,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碧云;黄伟刚;石胜;陈荣策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HGV )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现状及其输血安全。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该站经过血液筛查后的标本3520份,对其分别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HG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再将3种ELISA检测的阳性标本进行HGV RNA检测确认。结果3520份标本经HBsAg、抗HCV、抗HGV检测阳性数分别为10、9、3份,经HGV RNA检测确认阳性数为1份。结论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HGV感染率极低,无血清流行病学意义,但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金一鸣;徐军;曹谊;方志红;董丽;江妮娜;王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不同血清稀释滴度对儿童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分析(A N A‐IIF )结果的影响,探讨降低血清起始稀释度必要性。方法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10例健康儿童系列稀释度血清标本抗核抗体(ANA ),并与特异性 ANA 线性免疫(ANA‐LIA)结果相比较;同时分析一组ANA‐IIF阴性的临床患儿标本ANA‐LIA结果。结果健康组标本随着稀释度从1∶80、1∶40、1∶20逐步减低,ANA‐IIF阳性检出率有所上升,分别为7.3%、9.1%、1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阳性分别为7.3%、15.5%、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0例健康体检儿童中8例标本检测出特异性ANA,阳性率为7.3%。8例IIF法稀释度1∶80阳性者中,特异性ANA阳性者2例;稀释度1∶40、1∶20新增的4例荧光ANA阳性标本中,有1例特异性ANA阳性。若视ANA‐IIF(1∶80)或ANA‐LIA任一阳性为ANA阳性,ANA阳性率从7.3%上升到12.7%。29例ANA‐IIF(1∶80)为阴性的自身免疫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患儿临床标本中,特异性ANA‐LIA检测出5例阳性(17.2%)。结论降低儿童血清起始滴度并不能明显提高ANA‐IIF阳性检出率,反而增加了非特异的弱阳性,因此,临床实验室不需改变儿童ANA常规标本稀释滴度,联合特异性ANA‐LIA的检测有利于ANA的发现。
作者:庞舒尹;陈奕豪;刘海英;陈曲波;蔡莉;彭小芳;高飞;代玉梅;刘云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索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可行性。方法测定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CRP时的准确度、线性、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及两仪器(Ottoman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与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的相关性。结果 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CRP时的3个批号试剂平均回收率为106.0%,准确度良好;批内精密度小于10%,日间精密度小于15%;携带污染率0.32%;Ottoman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与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血浆CRP结果相关方程为Y=0.0012 X+0.489,相关指数 r2=0.9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仪器测定血浆标本CRP结果高度相关;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CRP时的线性为0~200 mg/L。结论 Coapresta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CRP时批内精密度较好,携带污染率低,与Ottoman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高度相关,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作者:解学龙;陈昌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在循环血液中呈一过性、间歇性、持续性存在,对机体造成损害。血培养阳性结果可提供病原学诊断的依据[1]。在革兰阴性杆菌引起血流感染常见病原微生物中大肠埃希菌位居首位,但两种形态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病例并少见报道,尤其血流感染[2]。并且这两种形态的大肠埃希菌存在耐药性差异,对其进行检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3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1例患者尿路感染血液标本中分离出两种形态大肠埃希菌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英;杜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长沙市职业健康检查人群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数增高情况,分析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增高者体检结果异常的分布情况。方法统计分析职业健康体检人员22135例血细胞分析结果和体检异常表现情况。结果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或)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增高者中,大部分存在心电图异常、脂肪肝等变化,小部分为反应性和克隆性增高,同时不明原因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亦占较大一部分比例。结论建议进行大量试验及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的意义。
作者:刘燕萍;王艳;文岚;黄非凡;田斌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Sysmex公司生产的3台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结果比对分析,探讨3台仪器检查结果的可比性及偏差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方法取Sysmex XE2100、Sysmex XN3000、Sysmex XT4000i 3台血细胞分析仪30 d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分析。以多次参加全国室间质评成绩优秀的XE2100血细胞分析仪为参考仪器,以Sysmex XN3000血细胞分析仪和Sysmex XT4000i血细胞分析仪为比对仪器。每天随机选取低、中、高值患者标本4例共检测5 d ,对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通过 F检验、回归方程、相关系数来判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结果3台仪器的WBC、RBC、HCT、HGB、PL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目测定结果间相关性密切( r≥0.975),偏差符合相关要求,具有可比性。结论在使用多台仪器检测时,要注重加强实验室仪器的质量控制,定期对不同的检测仪器进行校准和比对,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作者:贾晶媛;郑善銮;郝晓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C‐反应蛋白(CRP)和WBC检测对早期新生儿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该院出生且小于7 d的健康新生儿31例(健康对照组),以及因血清PCT、WBC和CRP增高而转入新生儿科,诊断为新生儿感染的6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其中36例为轻度感染(PC T 正常组),25例为重度感染(PC T 增高组);比较治疗前3组新生儿WBC、PCT和CRP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与PCT增高组PCT、CRP、WB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与PCT正常组的CRP与WB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感染性疾病中,CRP和WBC均增高,但两者常受诸多因素影响;PC T则在重度感染时快速上升,早期轻度感染不显著,而三者的联合测定则能够更早期、更准确、更灵敏地反映新生儿早期感染性疾病。
作者:张洪福;邱振华;车伟坤;杨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19‐9、癌胚抗原(CEA)、CA242、CA125和甲胎蛋白(AFP)联合评估胃癌化疗疗效的检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相关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并分析患者T NM分期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复发转移与未复发转移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关系。结果不同TNM分期与相关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相关性。Ⅲ期和Ⅳ期的患者相关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经过化疗后CA19‐9、CA242、CA125和AF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CEA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患者CEA、CA19‐9、CA242、CA125以及AFP阳性表达率均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转移患者与未复发转移患者血清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比较表明,复发转移患者的CEA、CA19‐9、CA242、CA124和 AFP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结论 CA19‐9、CEA、CA242、CA125和AFP与肿瘤患者TNM分期有着显著相关性,其表达水平以及阳性表达率与胃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作者:施城东;樊卫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尿液干化学、有形成分检查和显微镜镜检结果的综合分析,探讨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小圆上皮细胞及管型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制订合理的显微镜复检规则。方法随机选取1380例患者新鲜中段尿液标本,分别用Sysmex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不离心显微镜镜检进行有形成分分析、用US‐200尿干化学分析仪进行尿液干化学分析,并对红细胞,白细胞、小圆上皮细胞及管型的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1380份标本复检率为42.7%,以管型复检为主,小圆上皮细胞次之,红细胞复检率低。结论 U F‐500i尿沉渣分析仪复检率较高,只能作为一种筛查工具。实验室有必要建立适当的显微镜复检规则,以保证尿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梁红英;关植芝;杨丽红;刘永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以196例ACI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 HCY水平,并对不同分型的ACI患者血清 HCY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 HCY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大梗死、小梗死组血清 HCY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大梗死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小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患者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ACI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HCY检测可有效预防ACI ,降低发病风险,对ACI的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也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文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5例DN患者为疾病组,根据病情轻重以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UAER)及尿蛋白由高到低分为A、B、C 3个亚组,另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Cys C、RBP、尿素(UREA)、肌酐(Cr)、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结果(1)病例组各亚组的Cys C、RBP、Cr、UREA、FBG和 HbAl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患者Cys C和RBP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6%和32%,比UREA和Cr高;(3)病例组患者Cys C和RBP与24 h‐UAER呈正相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ys C和RBP是反映肾小球损伤的重要指标,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一定预警价值。
作者:夏木西卡马尔·买买提明;热孜万古力·阿帕尔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输血相关检测中血型鉴定正反不符与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检出情况及分布,并与非肿瘤患者群体比较分析。方法选取该院自2011年11月至2015年6月在输血科进行备血的16760例患者结果资料,分成肿瘤患者组与非肿瘤患者组,对其中血型鉴定正反不符与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阳性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O血型正定型与反定型不一致的结果共27例,肿瘤患者组的发生率为0.65%,非肿瘤组发生率为0.08%,;不规则抗体阳性共49例,肿瘤患者组有18例,发生率0.74%,非肿瘤者31例,发生率约为0.22%。显示肿瘤患者ABO血型正反不符及抗筛阳性的发生比例均高于非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对于肿瘤患者组还是非肿瘤组,引起血型鉴定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均为抗体减弱,其次为自身抗体等;引起抗筛鉴定阳性的原因在两组中均主要为特异性抗体。结论肿瘤患者疾病特征更加容易引起ABO血型正反不符和抗筛检测阳性,在工作中要对其检测结果提高重视,避免漏检,提高鉴别能力,保障输血安全。
作者:陈钰溪;张立川;刘建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脑脊液寡克隆条带与脑脊液细胞学对神经梅毒疾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34例神经梅毒疾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应用等电聚焦电泳技术(IEF)检测寡克隆条带,同时利用玻片离心及瑞姬染色法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对其寡克隆阳性条带检出率及脑脊液细胞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4例神经梅毒疾病患者中28例寡克隆条带阳性,阳性率检出率为82.4%(28/32),脑脊液细胞学呈淋巴细胞为主的反应型(>70%),伴少量激活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偶见中性粒细胞。结论神经梅毒疾病患者脑脊液寡克隆条带检测方法较灵敏,同时脑脊液细胞学具有特征性表现,两者检测方法能够为临床诊断神经梅毒疾病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程莎莎;许绍强;陈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该院血培养阳性菌株的构成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4年1~8月3342份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阳性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阳性菌101株,阳性率为3.02%,其中革兰阴性菌53株,占52.48%;革兰阳性菌38株,占37.62%;真菌4株,占3.96%。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分别为29.27%和33.3%。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分别是68.42%和50.0%。结论目前该院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监测可对临床抗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降低病死率。
作者:邓耀;韦永琼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56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健康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不同分期与病理分类肺癌患者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与肺癌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观察组中分期较高者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高于分期较低者,腺癌患者高于鳞癌患者,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血清指标与肺癌均有密切的关系(P<0.05)。结论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指标均与有肺癌有密切的关系,应加强对肺癌患者上述指标的监测。
作者:万振洲;赵秀丽;印文静;周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肝脏纤维化,终可导致患者继发门脉高压征等严重后果,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死亡[1‐3]。据报道,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有血吸虫病流行,受到不同程度感染的人群达2亿[4]。血吸虫病的控制和消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进一步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5‐6],提高诊断能力。目前血吸虫病实验诊断可分三大类,分别为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和核酸诊断。本文就近几十年来发展的血吸虫实验室诊断的研究现状介绍如下。
作者:王雪峰(综述);蔡爱玲;周明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住院新生儿患儿分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组(78例)和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42例)进行PCT和CRP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性疾病组与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组比较,PCT、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PCT≥0.50 ng/mL和CRP≥10.00 mg/L为阳性标准,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6%、62.40%和65.36%、50.18%,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则为91.26%和78.60%。经治疗后,细菌感染性疾病组的PCT、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CRP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有效临床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动态检测PCT和CRP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俞琼琰;俞菁;孙黎;陈英;李大帅;樊程;杨贝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非肥胖者的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41例重度OSA合并有冠心病(CAD)的患者,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8 kg/m2)和非肥胖组(BMI≤28 kg/m2),所有患者均接受24周的CPAP治疗。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水平,比较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非肥胖组患者治疗后的NT‐proBNP平均水平出现明显下降,从治疗前(141.8±156.5) pg/mL下降到(106.7±167.2)pg/mL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患者治疗后的NT‐proBNP平均水平出现升高的趋势,从治疗前(32.2±24.5)pg/mL 升高到(86.3±174.4)pg/mL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能有效降低重度OSA合并CAD非肥胖者的NT‐proBNP水平。
作者:邱志辉;陆冬晓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