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早期女性甲状腺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黄碧云;黄伟刚;石胜;陈荣策

关键词:妊娠早期, 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激素
摘要:目的:检测妊娠早期女性甲状腺功能,探讨妊娠早期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656例妊娠早期女性作为妊娠组,100例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女性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促甲状腺素(TSH)的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妊娠组甲状腺疾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妊娠组,T4、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甲状腺疾病患病率高于非妊娠期健康育龄女性,妊娠并发甲状腺功能异常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对孕妇进行定期甲状腺功能筛查对于改善母儿结局,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两组,超敏肌钙蛋白组(37例)采用超敏肌钙蛋白T进行诊断,肌钙蛋白组(37例)采用肌钙蛋白I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应用相应诊断措施后的临床效果。结果74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诊断,肌钙蛋白组入选患者超敏肌钙蛋白T的浓度为0.7890μg/L ,肌钙蛋白I的浓度为0.7298μg/L ;超敏肌钙蛋白组超敏肌钙蛋白T的浓度为0.0690μg/L,肌钙蛋白I的浓度为0.013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敏肌钙蛋白组的阴性预测值为85.87%,阳性预测为94.66%,特异度为97.89%,敏感度为82.67%,肌钙蛋白组的阴性预测值为98.43%,阳性预测为86.76%,特异度为88.67%,敏感度为97.54%,通过两组患者的比较,肌钙蛋白组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等高于超敏肌钙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两者均有高敏感度等临床实用价值,而且还能提升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忠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华南地区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了解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在华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芯片技术对359例人群的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统计男女间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野生型CC多见占54.9%,突变型CT占33.1%和TT占12.0%,野生型与突变型在男女人群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的频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群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 HFR C677T的多态性分布在男女人群间有差异,也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相关。

    作者:吴自强;徐韫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寡克隆条带与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对神经梅毒疾病的临床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脑脊液寡克隆条带与脑脊液细胞学对神经梅毒疾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34例神经梅毒疾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应用等电聚焦电泳技术(IEF)检测寡克隆条带,同时利用玻片离心及瑞姬染色法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对其寡克隆阳性条带检出率及脑脊液细胞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4例神经梅毒疾病患者中28例寡克隆条带阳性,阳性率检出率为82.4%(28/32),脑脊液细胞学呈淋巴细胞为主的反应型(>70%),伴少量激活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偶见中性粒细胞。结论神经梅毒疾病患者脑脊液寡克隆条带检测方法较灵敏,同时脑脊液细胞学具有特征性表现,两者检测方法能够为临床诊断神经梅毒疾病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程莎莎;许绍强;陈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神经外科病房40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2011~2014年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病房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和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404株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神经外科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89.1%来自痰液,7.9%来自脑脊液。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分别为28.6%和31.8%;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9.4%、83.2%;对其他监测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了69.0%。结论来源于神经外科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很高,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仍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提高药敏试验率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郭黎;郭晓兰;邓健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两种方法检测EB病毒的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B病毒(EBV)的特点。方法采集93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液标本和咽拭子标本,分别用 ELISA 和荧光定量 PCR检测抗 EBV‐IgM 和 EBV DNA。结果ELISA检测IgM阳性标本116例,阳性率为12.47%;PCR检测DNA阳性标本421例,阳性率为42.2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阶段两种检测方法比较,<1岁时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阶段两种检测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EBV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检测大于或等于1岁患者, ELISA适用于检测小于1岁患者。

    作者:李海平;杜昆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编因子抑制物致术后渗血不止1例

    血常规及血凝4项作为术前常规凝血检查,保证着患者手术安全。但各种原因导致编因子相对或绝对缺乏,凝血指标并无改变,会导致严重的术后渗血不止,伤口无法愈合。本院将1例编因子抑制物致获得性凝血因子编缺乏患者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高峰;张宏杰;刘琪;刘瑞芳;温小华;杨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迈克IS1200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的性能评价

    目的:对迈克IS1200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文件的要求,通过一系列实验设计,在IS1200上对乙肝5项、艾滋、丙肝和梅毒共8项进行检测,评价其精密度、试剂开瓶稳定性、线性和参考区间,与雅培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进行方法学比对。结果除乙型肝炎E抗原低值的总精密度略高于判断标准15%外,其余指标均符合要求;各项目的试剂开瓶稳定性良好;定量项目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范围内的线性良好( r2>0.95);参考区间验证中,各项目均未发现离群值;方法学比对中,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外,其他项目与雅培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的相关性良好。结论迈克IS1200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的检测性能良好,满足实验室免疫检测工作的需求。

    作者:刘玉兰;孙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水平的调节与肺结核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的调节与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142例肺结核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BL水平进行测定。同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MBL2基因多态性进行测定。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基因型组的MBL水平,YA/YA组,XA/YA组和XA/XA、YA/YB、XA/YB、YB/YB组,发现3组之间和任何两组之间的MBL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结核患者MB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1)。健康对照者中携带YA/YA基因的个体中有93.2%(55/59)的MBL水平大于1000 ng/mL。而携带XA/XA或B等位基因的个体100%(26/26)的MBL水平小于或等于1000 ng/mL。结论 MBL水平可能与肺结核易感性有关,而决定高水平MBL的YA/YA 基因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基因。

    作者:刘洋;郭艳玲;姜广路;孙琦;郑素华;张宗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枣阳地区外伤患者术后院内多重耐药菌株混合感染的检验分析

    目的:分析枣阳地区外伤患者术后院内多重耐药菌株混合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合并多重耐药菌株混合院内感染的外伤患者71例,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71例多重耐药菌株混合感染患者共分离得到多重耐药菌株2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119株(58.05%),革兰阳性菌检出83株(40.49%),真菌检出3株(1.4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沙雷菌均对10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超过50%,其中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阿洛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均超过80%。而对亚胺培南以及阿米卡星的耐药性则分别仅有5.88%和28.5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8.80%、97.59%、95.18%。没有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此外对利福平、氯霉素的耐药率也分别仅为32.53%和34.94%。结论在感染早期,尚不能明确致病微生物的种类时也难以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应用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马兵兵;侯文华;李雪莲;邱荣强;王裔雄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组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肝功能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肝功能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401例患者的HBV‐DNA、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水平,对 HBV‐DNA与 HBeAg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患者的 HBV‐DNA、HBeAg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ALT、AST水平差异。结果(1) HBV‐DNA与 HBeAg的阳性率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 r=0.671(P<0.01);(2)HBV‐DNA载量达105 copies/mL时,血清ALT、AST较HBV‐DNA阴性组及低载量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 HBV‐DNA载量相当时,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ALT、AS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BeAg与HBV‐DNA具有相关性;(2) HBV‐DNA载量较高的患者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3)HBeAg的存在情况与肝功能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刘振杰;曹永坚;岑子华;徐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的价值

    目的:了解长沙市职业健康检查人群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数增高情况,分析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增高者体检结果异常的分布情况。方法统计分析职业健康体检人员22135例血细胞分析结果和体检异常表现情况。结果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或)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增高者中,大部分存在心电图异常、脂肪肝等变化,小部分为反应性和克隆性增高,同时不明原因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亦占较大一部分比例。结论建议进行大量试验及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的意义。

    作者:刘燕萍;王艳;文岚;黄非凡;田斌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妇科非恶性疾病临床诊断中肿瘤标志物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妇科非恶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0例妇科患者进行癌胚抗原(CEA )、甲胎蛋白(AFP)、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测定。结果 CA125水平在盆腔炎、卵巢脓肿、子宫肌腺病、子宫内膜异位症时明显高于其他疾病(P<0.01);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及其他妇科非恶性疾病时CEA、AFP、CA125、CA199水平无明显增高。结论肿瘤标志物CEA、AFP、CA125、CA199水平可用于妇科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同时可应用于卵巢脓肿与子宫肌瘤等非恶性妇科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吕锡芳;阿曼古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HGV )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现状及其输血安全。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该站经过血液筛查后的标本3520份,对其分别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HG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再将3种ELISA检测的阳性标本进行HGV RNA检测确认。结果3520份标本经HBsAg、抗HCV、抗HGV检测阳性数分别为10、9、3份,经HGV RNA检测确认阳性数为1份。结论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HGV感染率极低,无血清流行病学意义,但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金一鸣;徐军;曹谊;方志红;董丽;江妮娜;王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2014年肺炎克雷伯菌(K PN )分离株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使用西门子医学诊断公司的M/W‐96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鉴定仪对临床 K PN 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细菌药敏结果根据2012版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M100‐S22文件判读。结果8486例送检标本共检出KPN 291株,其中KPN药敏株(DS‐KPN)213株,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株(MDR‐KPN)2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N)48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N)10株。不同标本KPN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痰标本构成比高(P=0.000);不同病房KPN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呼吸病房构成比高( P=0.000);K PN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结论 K PN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相对较低,其多重耐药株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必须引起临床和院感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一定的监管措施。

    作者:孙敏;徐永成;仲伟一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肿瘤标志物CA19-9、CEA 、CA242、CA125和A FP评估胃癌化疗疗效的检验分析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19‐9、癌胚抗原(CEA)、CA242、CA125和甲胎蛋白(AFP)联合评估胃癌化疗疗效的检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相关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并分析患者T NM分期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复发转移与未复发转移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关系。结果不同TNM分期与相关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相关性。Ⅲ期和Ⅳ期的患者相关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经过化疗后CA19‐9、CA242、CA125和AF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CEA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患者CEA、CA19‐9、CA242、CA125以及AFP阳性表达率均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转移患者与未复发转移患者血清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比较表明,复发转移患者的CEA、CA19‐9、CA242、CA124和 AFP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结论 CA19‐9、CEA、CA242、CA125和AFP与肿瘤患者TNM分期有着显著相关性,其表达水平以及阳性表达率与胃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作者:施城东;樊卫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小细胞肺癌(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鉴别诊断以及化疗效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210例健康人、20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260例NSCLC患者和182例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ProGRP水平。结果 SCLC患者血清中ProGRP水平明显高于NSCLC组、健康对照组和肺部良性疾病组(P<0.01)。ProGRP对SCLC检测的敏感性为56.3%,特异性为92.6%;SCLC患者经过2个周期化疗后,ProGRP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结论肿瘤标志物 ProGRP对于SCLC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化疗效评估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梁子坤;陈燕#;荣长利;尹颜军;时广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脂蛋白(a)-P研究进展

    脂蛋白(a)[Lp(a)]是人体内一种特殊的大分子脂蛋白,血浆中Lp(a)水平升高可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AS )的风险。长期以来,临床已经习惯使用Lp(a)‐C或Lp(a)‐M 预测Lp(a)相关AS风险的高低[1‐5]。但值得注意的是,致 AS因子是Lp (a)‐P而不是Lp(a)‐C或 Lp(a)‐M。新研究表明,Lp(a)‐P能代表Lp(a)的真实水平,对AS的预测价值较Lp(a)‐C或Lp(a)‐M高。下面本文就Lp(a)‐P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付晓艳;李莉;朱槿宏;何津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持续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非肥胖者的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非肥胖者的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41例重度OSA合并有冠心病(CAD)的患者,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8 kg/m2)和非肥胖组(BMI≤28 kg/m2),所有患者均接受24周的CPAP治疗。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水平,比较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非肥胖组患者治疗后的NT‐proBNP平均水平出现明显下降,从治疗前(141.8±156.5) pg/mL下降到(106.7±167.2)pg/mL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患者治疗后的NT‐proBNP平均水平出现升高的趋势,从治疗前(32.2±24.5)pg/mL 升高到(86.3±174.4)pg/mL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能有效降低重度OSA合并CAD非肥胖者的NT‐proBNP水平。

    作者:邱志辉;陆冬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建立尿液流水线尿沉渣分析仪检查结果复检规则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尿液干化学、有形成分检查和显微镜镜检结果的综合分析,探讨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小圆上皮细胞及管型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制订合理的显微镜复检规则。方法随机选取1380例患者新鲜中段尿液标本,分别用Sysmex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不离心显微镜镜检进行有形成分分析、用US‐200尿干化学分析仪进行尿液干化学分析,并对红细胞,白细胞、小圆上皮细胞及管型的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1380份标本复检率为42.7%,以管型复检为主,小圆上皮细胞次之,红细胞复检率低。结论 U F‐500i尿沉渣分析仪复检率较高,只能作为一种筛查工具。实验室有必要建立适当的显微镜复检规则,以保证尿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梁红英;关植芝;杨丽红;刘永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 T )联合病原体检测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诊断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观察组)50例和非细菌感染组(对照组)50例。所有患儿均进行血清PC T水平与呼吸道Ig M 九联检血清抗体的检测,同时进行痰培养。观察两组的检测结果,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PC T水平(4.32±3.35)ng/m L ,阳性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痰培养阳性率30%,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阴性)。观察组呼吸道Ig M 九联检血清抗体阳性率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结论 PC T是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痰培养是细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耗时较长,呼吸道九联检对非典型病原体检测快速准确,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更加全面地对感染病原体进行分析,从而指导临床给予患儿及时合理的治疗。

    作者:刘乾兴;张浩;彭琪彦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