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娜;李洪春
在学制变革背景下,医学检验教育应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加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注重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选修课作为学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教研室在3、4年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抗体工程基础与应用”课程。该门课程在增强学生对抗体工程和体外诊断技术(IVD )行业的认识,培养学生检验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教学体系和加强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有益的效果。
作者:杨明珍;陈安;李淑慧;胡川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Rh (D )阴性血液成分制备及献血招募的应急演练,持续改进并加强对Rh (D)阴性血液临床供应的时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某医院1例产妇大出血,急需较大量Rh(D)阴性血液为模拟事件背景,根据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急采供血预案》《Rh(D)阴性血应急采血及成分制备演练方案》《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急预案》实施冻存的Rh(D)阴性冰冻加甘油红细胞制备,以血液制备时间,血液制备质量,Rh(D)阴性血献血员招募能力及异常情况下工作人员团队协作能力及应变能力为考核标准。结果应急制备组人员在接到任务后能20 min内到位,在规定4 h内应急制备Rh(D)阴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4U,血液制备过程均符合质量体系文件及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并能在模拟计算机管理系统瘫痪的情况下,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急预案》的要求,将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手工打签、贴签、包装和放行等工作。采血科招募组在6 h内组织16例在册登记的Rh(D)阴性血献血员至血站参加应急献血,经初步检测符合条件者10例,合计献血量3300 mL。结论通过建立Rh(D)阴性稀有血型红细胞冰冻库,创建符合条件的Rh(D)阴性献血员“流动血库”,成立应急预案,构建经培训及多次应急演练实践的Rh (D )阴性血液应急制备工作小组,通过加强血站成分制备科物料管理,仪器设备维护,能保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Rh(D)阴性血液。
作者:梁义安;苏相耿;李彬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常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类型、主要亚型及年龄分布等情况。方法采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1718例该院门诊妇科患者宫颈上皮细胞标本,采用 PCR‐反向点杂交法对其进行28种基因分型的检测。结果(1)1718例女性患者,HPV阳性检出率为34.23%。(2)单一型感染率为23.57%(405/1718),包括高危型 HPV感染率为17.17%(295/1718),低危型 HPV 感染率为5.18%(89/1718),疑似高危型 HPV 感染为1.22%(21/1718);多重感染为10.94%(188/1718)。(3)常见高危型为 HPV52型,阳性率为16.16%(95/588);低危型感染以 HPV61型为主,阳性率为4.08%(24/588);各年龄组之间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70岁年龄组的多重感染率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州地区女性HPV阳性检出率较高,以单一型感染和高危型感染为主,常见的高危型为HPV52型,其次为16、58型。不同年龄组 HPV感染类型略有差异。
作者:史梅;张丽蓉;许小朋;孙靖;张晓磊;柳楠楠;史伟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脓肿分枝杆菌是一种不产色素的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与龟分枝杆菌亲缘关系较近。在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中,60%~80%的慢性肺病由该菌导致,该菌也是引起创伤后伤口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我国有脓肿分枝杆菌造成肺部病变和软组织损害的报道[1‐3]。
作者:郭素芳;王俊瑞;范文兵;王艳艳;刘超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以及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80例健康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P T )、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D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bg)的变化情况及与不同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T、TT、APTT时间较健康对照组延长,D‐D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Fbg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观察组PT、TT、APTT时间延长、D‐D水平升高,Fbg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功能障碍是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重要的临床表现,通过检测PT、TT、APTT、Fbg及血浆D‐D的变化,可有效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王宝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类型与肺腺癌亚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2015年该院3028例非小细胞肺腺癌(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提取DNA后采用突变阻滞扩增系统(ARMS)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3028例NSCLC患者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39.7%,其中第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543例,第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535例,共占89.8%;新分类中浸润前病变与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的EGFR基因突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肺腺癌有较高的EGFR突变率,不同分化程度的EGFR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分类表现出与分子诊断的相关性,不同亚型EGFR突变率有差异,EGFR基因突变与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歆;徐韫健;张承和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唾液酸酶法(仪器法)和 Amsel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 )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方法采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611例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疑似BV患者。结果611例患者采用唾液酸酶法检出阳性252例,使用Amsel法检出阳性258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方法检测BV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均较高,可以作为检测该病的有效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杨惠元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晚期无法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5‐3(CA15‐3)的变化,探讨CD4+ T细胞对患者放疗效果。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3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血清CEA、AFP、CA125、CA15‐3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 T 百分含量及CD4+/CD8+比值。结果 CD4+ T百分含量正常组放疗后CEA、AFP、CA125、CA15‐3水平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 T百分含量异常组放疗后CEA、CA15‐3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正常组CD4+T百分含量放疗前后CEA、AFP、CA125、CA15‐3水平有显著差异,该类患者具有放疗临床效果。
作者:朱江;何津祥;何津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根据新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癌症新发病例数及病死例数分别为429.2万例和281.4万例[1]。治疗癌症所花费的医疗支出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中国人确诊癌症时,往往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预后均较差,生存期较短。因此,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及降低癌症病死率非常重要。目前实验室多用肿瘤标志物检测,以期能更早发现和诊断。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的研究及检测手段的提高,更多的新兴肿瘤标志物被应用于临床,提高了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现对该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申绯翡(综述);李姣锋;吕会茹;王玉霞;郜乐乐;马雷雷(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及标本分布。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该院临床分离的201株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率及分布,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同时使用纸片扩散法检测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16.9%(34/201)、25.9%(52/201)、27.3%(55/201)、68.1%(137/201)、80.0%(161/201)、83.6%(168/201)、96.0%(193/201)、97.5%(196/201)、99.0%(199/201)、100.0%(201/201)、100.0%(201/201)。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73.1%(147/201),氨苄西林耐药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1.0%(2/201)。痰液标本占99.0%(199/201),脑脊液标本占1.0%(2/201)。呼吸内科病房标本占26.4%(53/201),儿内科病房标本占22.3%(45/201)。结论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差较大,临床应了解其耐药性及特征,提高经验用药的准确率。
作者:马云华;张志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孕期进行B族链球菌(GBS )筛查并进行治疗对新生儿GBS发病率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孕晚期经过常规筛查GBS阳性结果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分娩时诊断为胎膜早破的47例孕妇作为实验组;选取孕晚期未经过常规GBS筛查和治疗,分娩时诊断为胎膜早破的73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并收集咽拭子标本,采用PCR方法检测GBS。结果实验组无新生儿发生GBS感染、呼吸困难、青紫、发热,对照组有7例GBS感染,2例呼吸困难,2例青紫,4例发热。2组新生儿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孕期行GBS筛查与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GBS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唐敏儿;邓志声;黄冬梅;江新湄;覃丽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蛋白表达及活性水平。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2型糖尿病血糖未控制患者(实验1组)、30例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患者(实验2组)和30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GSK‐3β蛋白表达及活性水平,并分析其结果。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GSK‐3β蛋白水平比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1组GSK‐3β活性水平比健康对照组和实验2组升高(P<0.05);实验2组GSK‐3β蛋白水平比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1组男性GSK‐3β活性水平比健康对照组男性升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GSK‐3β蛋白高表达。经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者GSK‐3β蛋白仍高表达,但活性水平明显下降。2型糖尿病血糖未控制男性患者GSK‐3β活性水平明显增高。
作者:谭婕;吴建华;王江平;邹俊清;明安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胃蛋白酶原(PG)结果的一致性,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PG的可靠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该院消化内镜中心经胃镜确诊的胃部炎性患者40例和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60例,分别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ELISA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PG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为待评价方法,ELISA法为参考方法,对2组结果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分析。结果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5,说明相关性良好且不存在整体偏倚;2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75、0.85和0.782、0.823。结论2种方法均可作为胃病患者的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张莲英;肖虎;鲁旭;肖林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690例不同妊娠期女性,早期妊娠组(≤12孕周)230例,中期妊娠组(孕12~27周)230例,晚期妊娠组(≥28周)230例。选取同期健康非妊娠女性2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静脉血,检测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甲状腺素(FT4)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妊娠期3个组比较,健康对照组TT3和TT4水平低,而血清TSH、FT3、FT4则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3和FT4随妊娠周期延长而水平下降越明显,而TT3、TT4、TSH则随妊娠周期延长其水平逐渐升高;健康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病率为6.52%,比妊娠期3个组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健康对照组A‐TG和TPOAb阳性率分别为3.91%和3.04%,显著低于妊娠期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甲状腺激素水平随妊娠期不同而发生改变,应采用不同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参考值对甲状腺功能筛查进行判断。
作者:孔德华;孙颖;黄玮;程文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肾前性肾衰竭伴随低血压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8例肾前性肾衰竭伴低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手段的差异,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48 h后,研究组患者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碳酸根阴离子(HCO3-)、钾离子(K+)、血乳酸及血pH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肾前性肾衰竭伴低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许洪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方法分别检测该院近期健康体检者末梢血和静脉血,对2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共采集100例末梢血液标本(末梢血组)和100例静脉血液标本(静脉血组),末梢血组标本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大于静脉血组中,末梢血组标本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均小于静脉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M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显著,静脉血各计数值能准确反映血常规变化,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赵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和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该院脓毒症休克患者120例,依据患者预后状况分为病死组和存活组,每组60例,比较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 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检测结果。结果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抗凝血酶‐Ⅲ(AT‐Ⅲ)、PT、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组 PLT 和AT‐Ⅲ低于中分组和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FIB和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PLT、AT‐Ⅲ、PT等指标对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状况有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许洪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该院高血压患者102例作为高血压组,将高血压分为Ⅰ、Ⅱ、Ⅲ级;Ⅰ级31例,Ⅱ级35例,Ⅲ级3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Ⅰ、Ⅱ、Ⅲ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BNP和hs‐CRP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BNP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Ⅰ、Ⅱ、Ⅲ级高血压患者BNP水平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高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升高;Ⅲ级高血压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Ⅰ、Ⅱ级(P<0.01),Ⅰ、Ⅱ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和hs‐CRP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可反映患者血压增高的严重程度,同时BNP和hs‐CRP水平对病情的估计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邓耀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3132例临产妇宫颈分泌物培养鉴定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了解生殖道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3132例临产妇,对其宫颈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同时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3132例标本中分离出634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20.2%;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8株,占16.8%;革兰阴性杆菌295株,占45.7%;真菌242株,占37.5%。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度高。结论临产妇宫颈分泌物菌群分布广,细菌耐药品种有差异。
作者:宦宇;蔡徐山;王东江;吴守乐;王晓青;乐江漫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和糖类抗原125(CA125)在盆腔肿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6例卵巢癌、64例盆腔良性肿瘤、60例健康女性的血清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 HE4和CA125水平。结果卵巢癌组血清HE4(189.94 pmol/L)与CA125(89.39 U/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盆腔良性肿瘤组(HE4=56.74 pmol/L ,CA125=45.11 U/L)和健康对照组(HE4=46.36 pmol/L ,CA125=34.24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癌不同病理分期的Ⅲ、Ⅳ期表达水平(HE4=236.25 pmol/L ,CA125=206.35 U/L )明显高于Ⅰ、Ⅱ期(HE4=96.36 pmol/L ,CA125=67.8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盆腔良性肿瘤组作为参照,HE4对卵巢癌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71.67%和73.84%、84.31%。 HE4的特异性明显高于 CA125(P<0.01);CA125对卵巢癌的敏感性(86.67%)高于 HE4(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4曲线下面积(0.87)高于CA125(0.81)(P<0.01)。HE4与CA125联合检测明显提高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5%和92.13%(P<0.01)。结论血清 HE4对卵巢癌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其鉴别诊断效能优于CA125,且与CA125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卵巢癌的临床意义。
作者:牟永平;崔宏伟;斯琴;苏日娜;梁俊青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