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株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鉴定

郭素芳;王俊瑞;范文兵;王艳艳;刘超梅

关键词:脓肿分枝杆菌, 菌种鉴定, 16S rRNA
摘要:脓肿分枝杆菌是一种不产色素的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与龟分枝杆菌亲缘关系较近。在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中,60%~80%的慢性肺病由该菌导致,该菌也是引起创伤后伤口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我国有脓肿分枝杆菌造成肺部病变和软组织损害的报道[1‐3]。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采血模式下血培养结果的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模式血培养的阳性率、病原菌分布及不同菌属细菌阳性报警时间的差异,以明确双套血培养法和阳性报警时间在鉴别血流感染和控制采血污染率中的意义。方法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2849例血培养标本进行培养,阳性标本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鉴定,以Excel对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阳性标本333例289株病原菌,总阳性率为11.7%,其中双套采血法的阳性率为21.4%,显著高于单瓶和单套。不同采血模式下病原菌分布有显著区别,双套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而单瓶和单套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95.5%的病原菌在72 h内阳性报警,阳性报警中位数时间短为肠杆菌科细菌,长为布鲁菌属。12 h内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要检出菌,12~48 h以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增加血培养采血套数可提高阳性率,降低漏检率,有助于污染菌的鉴别。不同种类微生物阳性报警时间差别可用于判断病原菌的类型并辅助判断污染菌,能为临床快速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凌云映;张竞;刘晓一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门急诊血常规危急值的建立和应用

    目的:探讨门急诊血常规危急值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该院门急诊血常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的危急值发生率及分布规律;并召开临床协调会,共同商定适合不同科室的门急诊危急值标准。结果共报告危急值667例次,占总例数的1.92%(667/34675)。其中WBC危急值538例次,占80.59%;H b危急值9例次,占1.29%;PL T 计数危急值120例次,占18.11%。报告危急值前3位的科室为内科、血液科、感染科,分别占45.75%、16.84%、10.71%。结论按临床不同科室的需求调整WBC、H b、PL T 的危急值,可提高临床和实验室的工作效率,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戴学庆;涂秀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新兴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根据新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癌症新发病例数及病死例数分别为429.2万例和281.4万例[1]。治疗癌症所花费的医疗支出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中国人确诊癌症时,往往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预后均较差,生存期较短。因此,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及降低癌症病死率非常重要。目前实验室多用肿瘤标志物检测,以期能更早发现和诊断。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的研究及检测手段的提高,更多的新兴肿瘤标志物被应用于临床,提高了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现对该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申绯翡(综述);李姣锋;吕会茹;王玉霞;郜乐乐;马雷雷(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抗体工程基础与应用”选修课的教学探索

    在学制变革背景下,医学检验教育应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加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注重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选修课作为学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教研室在3、4年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抗体工程基础与应用”课程。该门课程在增强学生对抗体工程和体外诊断技术(IVD )行业的认识,培养学生检验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教学体系和加强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有益的效果。

    作者:杨明珍;陈安;李淑慧;胡川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免疫比浊法测定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免疫比浊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在类风湿关节炎(RA )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95例RA、105例骨关节炎、52例骨质疏松、42例结缔组织、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05例其他疾病患者,以及9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分别使用免疫比浊法(Latex)、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CCP并比较结果。结果 Latex法检测RA阳性141例(72.30%),关节炎阳性54例(51.42%),骨质疏松阳性15例(28.84%),结缔组织阳性15例(35.71%),系统性红斑狼疮阳性18例(45.0%),其他疾病阳性11例(3.60%),90例健康对照者均为阴性。批内变异系数为1.9%~2.0%,总变异系数为2.0%~2.1%,Latex法试剂线性范围为0.8~100 U/mL。Latex法、CMIA法、ELISA法检测CC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tex法检测CC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线性范围宽,可用于临床。

    作者:陈浩全;曾嫚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某地区5306例生育前精液质量与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探讨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生育前精液质量现状及解脲脲原体(U U )对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符合标准的5306例生育前男性行精液检查,按照年龄、U U感染情况进行分组,分析比较各组精液指标。结果精液p H值(7.27±0.14),精液量(3.15±1.42)mL ,精子浓度(57.51±40.22)×106/mL ,精子总数(172.83±134.90)×106,A级与B级精子总和(38.50±17.54)%,总活力(46.36±20.08)%,活动精子总数(89.86±92.82)×106。20~29岁年龄组男性精子总活动力为(49.60±20.70)%,活动精子总数为(93.40±95.83)×106,大于其余各组。2311例(43.55%)U U阳性,U U阳性组精子总数、活动精子总数、精子浓度、A级精子率、A+B级精子率、精子总活力、精浆酸性磷酸酶、精浆α‐糖苷酶及精浆果糖明显低于UU阴性组(P<0.01),UU阳性组精液酸碱度及精浆锌明显低于UU阴性组(P<0.05)。结论上海地区生育前男性精液质量不良, UU在生育前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翁一鸣;李海川;薛盛林;杨小二;龚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于该院治疗的150例丙型肝炎患者,空腹抽取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后,采用2种方法检测 HCV相关抗体的5种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并对检出率及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出阳性率(96.0%)高于 ELISA 法(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的总符合率达94.0%。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对AMA‐M2抗体检测阳性率为83.3%,3E抗体为81.9%,SP100抗体为43.8%,PML抗体为59.7%,GP210抗体为38.2%;ELISA法检测AMA‐M2抗体阳性率为64.2%,3E抗体为44.5%,SP100抗体为24.8%,PML抗体为35.0%,抗GP210抗体为26.3%。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方法均能有效检出丙型肝炎患者,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出率更高,但仍存在漏检,应加强实验室管理,尽可能提高诊断率。

    作者:辜彦;王裕圯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1817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探讨常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类型、主要亚型及年龄分布等情况。方法采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1718例该院门诊妇科患者宫颈上皮细胞标本,采用 PCR‐反向点杂交法对其进行28种基因分型的检测。结果(1)1718例女性患者,HPV阳性检出率为34.23%。(2)单一型感染率为23.57%(405/1718),包括高危型 HPV感染率为17.17%(295/1718),低危型 HPV 感染率为5.18%(89/1718),疑似高危型 HPV 感染为1.22%(21/1718);多重感染为10.94%(188/1718)。(3)常见高危型为 HPV52型,阳性率为16.16%(95/588);低危型感染以 HPV61型为主,阳性率为4.08%(24/588);各年龄组之间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70岁年龄组的多重感染率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州地区女性HPV阳性检出率较高,以单一型感染和高危型感染为主,常见的高危型为HPV52型,其次为16、58型。不同年龄组 HPV感染类型略有差异。

    作者:史梅;张丽蓉;许小朋;孙靖;张晓磊;柳楠楠;史伟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诊断脓毒症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2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比较2组患者的PCT和CRP水平。结果脓毒症组患者CRP和PCT水平(4.38)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PCT曲线下面积(AUC)为0.792(95% CI 0.657~0.873),CRP的AUC为0.687(95% CI 0.574~0.806),在各自的临界点(PCT=1.8 ng/mL ,CRP=2.75 mg/L),PCT和CRP诊断尿脓毒症的敏感性分别是0.684和0.256,特异性是0.818和0.952。感染性脓毒症患者PCT浓度在第1、7、20天呈趋势性降低。结论 PCT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高于CRP ,且能预测感染性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炅子;张术华;全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8种血液病患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病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方法选取该院8种血液病患者共27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血液或尿液进行 HCMV DNA检测。结果血液病患者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9.47%)、急性混合型白血病(A L ,28.5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26.15%)、再生障碍性贫血(A A ,20.34%)、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 ,14.2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13.64%)、三系血细胞减少(0.40%),1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未检出 HCMV感染。274例患者总阳性率达13.87%,其中AL阳性率高(23.02%)。肿瘤患者 HCMV感染率高于非肿瘤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4.85%和1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9,P<0.05)。8种血液病患者HCMV DNA载量均值为5.00×103 IU/mL ,高达1.29×106 IU/mL。结论8种血液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HCMV感染,且肿瘤患者较非肿瘤患者感染率更高。

    作者:徐爽;吕晓丽;邹菊贤;杨文青;李锐成;沈建军;张惠中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B型利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该院高血压患者102例作为高血压组,将高血压分为Ⅰ、Ⅱ、Ⅲ级;Ⅰ级31例,Ⅱ级35例,Ⅲ级3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Ⅰ、Ⅱ、Ⅲ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BNP和hs‐CRP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BNP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Ⅰ、Ⅱ、Ⅲ级高血压患者BNP水平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高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升高;Ⅲ级高血压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Ⅰ、Ⅱ级(P<0.01),Ⅰ、Ⅱ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和hs‐CRP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可反映患者血压增高的严重程度,同时BNP和hs‐CRP水平对病情的估计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邓耀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不同妊娠期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验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690例不同妊娠期女性,早期妊娠组(≤12孕周)230例,中期妊娠组(孕12~27周)230例,晚期妊娠组(≥28周)230例。选取同期健康非妊娠女性2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静脉血,检测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甲状腺素(FT4)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妊娠期3个组比较,健康对照组TT3和TT4水平低,而血清TSH、FT3、FT4则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3和FT4随妊娠周期延长而水平下降越明显,而TT3、TT4、TSH则随妊娠周期延长其水平逐渐升高;健康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病率为6.52%,比妊娠期3个组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健康对照组A‐TG和TPOAb阳性率分别为3.91%和3.04%,显著低于妊娠期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甲状腺激素水平随妊娠期不同而发生改变,应采用不同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参考值对甲状腺功能筛查进行判断。

    作者:孔德华;孙颖;黄玮;程文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某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筛查分析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性粒细胞特异性(HNA)抗体的分布和特异性,分析 HNA抗体引起的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收集女性标本156例,男性标本80例,采用 LABScreen Multi试剂盒对标本 HNA 抗体进行检测。结果236例无偿献血者中,女性HNA抗体检出阳性率为5.77%(9/156),男性为5.00%(4/80)。其中 HNA 1A者7例,HNA 4A者4例,同时检出HNA 1A和HNA 4A、HNA 1A和HNA 1C各1例。结论 HNA抗体分布无性别差异,研究HNA抗体的分布和特异性,可为指导临床用血安全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作者:刘铮;张伯伟;赵磊;康轶青;马茹;杜鹃;杨贺才;程四国;CHENGSiguo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成人心脏围术期胶体渗透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1例行成人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不同分为体外循环瓣膜置换组(CPB组)、微创不停跳冠脉搭桥组(OP组)。记录麻醉后5 min(T0)、体外循环开始后5 min/搭桥血管远端时(T1)、体外循环结束后5 min/搭桥血管近端时(T2)、手术结束返回ICU (T3)、术后2 h(T4)、4 h(T5)、8 h(T6)、24 h(T7)的COP ,以及术后3 d检验指标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等数据。比较各时间点的数据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基本情况相同。2组患者围术期COP均有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组在术中COP变化值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可使COP下降,但通过纠正COP均能恢复正常,对临床预后无明显影响。

    作者:吴晓云;李沅敏;金相兰;刘银梅;臧旺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产前B族链球菌筛查对新生儿影响

    目的:探讨孕期进行B族链球菌(GBS )筛查并进行治疗对新生儿GBS发病率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孕晚期经过常规筛查GBS阳性结果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分娩时诊断为胎膜早破的47例孕妇作为实验组;选取孕晚期未经过常规GBS筛查和治疗,分娩时诊断为胎膜早破的73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并收集咽拭子标本,采用PCR方法检测GBS。结果实验组无新生儿发生GBS感染、呼吸困难、青紫、发热,对照组有7例GBS感染,2例呼吸困难,2例青紫,4例发热。2组新生儿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孕期行GBS筛查与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GBS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唐敏儿;邓志声;黄冬梅;江新湄;覃丽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种药物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常规抗血小板方案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3年10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分别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方案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及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93.33%(84/90)]显著优于对照组[77.78%(7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3.33%(3/90)]显著低于对照组[12.22%(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常规抗血小板方案。

    作者:彭道勇;王晓东;王茂湘;范铁平;邓勇;赵旭生;王苏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培养阳性患者血清钙分析

    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的成年患者血清钙(Ca)浓度。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该院血培养阳性成年患者病例78例(患者组),并收集体检健康者103例(健康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a、磷(P)、碱性磷酸酶(ALP)进行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Ca浓度为(1.89±0.18)mmol/L ,健康对照组为(2.23±0.23)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P浓度为(1.23±0.24) mmol/L ,健康对照组为(1.25±0.28)mmol/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ALP为(78.00±42.00)U/L ,健康对照组为(76.00±40.00)U/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Ca与P、ALP的相关系数 r分别为0.023、0.031(P>0.05),健康对照组Ca与P、ALP的相关系数 r分别为0.125、0.132(P<0.05)。结论血培养阳性的成年患者血清Ca可能降低。

    作者:许媛;李治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迈瑞B S-800全自动生化检测系统性能评价

    目的:评价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BS‐800全自动生化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系列文件(EP15‐A2、EP5‐A2、EP6‐A、C28‐A2)和其他相关文献试验方案,在迈瑞BS‐800全自动生化检测系统上对临床常用的14个检验项目[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等项目]进行检测,评估其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等性能,并验证各项目参考值范围,评估检测系统的携带污染水平。结果 BS‐800全自动生化检测系统14个检测项目的5个实验室能力比对验证(PT)/实验室间质量评价(EQA)样品检测,相对偏差(SE%)小于1/2 CLIA′88允许总误差(TEa);总精密度中值范围为1.70~4.23,高值范围为0.37~2.03;携带污染率范围为-0.07~0.14;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2≥0.95);参考区间验证符合率100%。结论迈瑞BS‐800全自动生化检测系统常规项目的分析性能符合质量目标要求。该生化检测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测试标本快速、测试结果准确、性能良好等特点,值得大中型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胡友明;张娟安;周必刚;张新卫;陈汉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以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改革

    通过在《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中实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等教学理念,开设自主设计型及实用型实验课,精选与临床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注重医德教育,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培养创新性应用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作者:杨惠军;张冉;黄跃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IFN-γ释放实验和结核抗体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IFN‐γ释放实验(IGRA)和结核抗体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该院确诊的158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及162例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进行IGRA实验和结核抗体检测,比较2种方法检测2组患者的阳性率结果。结果 IGRA实验和结核抗体检测在肺结核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0.38%(127/158)和50.63%(80/15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6.008和132.662,P<0.05)。IGRA实验与结核抗体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44.94%,IGRA检测阳性率高于结核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6,P<0.05)。IGRA实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0.38%、83.95%、83.01%、81.44%、82.19%,结核抗体检测分别为50.63%、62.96%、57.14%、56.67%和56.88%。结论2种检测方法为肺结核诊断提供有效的实验数据,IGRA实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费用较高,尚不能大规模应用于临床。

    作者:范慧洁;张新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