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的测定

解润芳;张秀峰;李慧方洁;王蕊

关键词:法医毒物分析, 外标法, 气相-质谱联用, 生物检材, 苯巴比妥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的方法检测生物检材中的苯巴比妥。方法丙酮∶水(8∶2)对生物检材进行浸泡,然后在pH值为3~4条件下,采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分离,气相‐质谱联用(GC‐MS)对样品进行检测,使用总离子流图(TIC图)中苯巴比妥保留时间及质谱图中苯巴比妥的特征离子碎片定性,应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该方法简单易操作,背景干扰小,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用于苯巴比妥定性的保留时间为8.385 min ,苯巴比妥的特征离子碎片为m/z 204和m/z 232;以m/z 204为定量离子碎片,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回收率为87.3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43%,低检出限(LLOD)为0.005 mg/mL。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法医毒物分析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的检验,效果良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地区抗 Mur抗体分布频率的调查研究及输血策略

    目前人类血型有30余种之多,不规则抗体指除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在日常输血工作中是常见的干扰试验因素[1]。由于未输注完全相配合血型,可产生 M NSs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其抗体可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抗M ur抗体属于M NSs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2]。国内外研究报道,东南亚部分地区稀有血型抗原的分布频率不相同[3]。现对广西少数民族人群分布较多地区的抗M ur抗体分布频率进行调查研究,有效建立和完善该地区稀有血型的信息档案。报道如下。

    作者:陆奉科;莫柱宁;黎海澜;韦海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抗结核抗体与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抗结核抗体(38kD‐IgG)联合γ‐干扰素释放试验(QFT方法)检测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疑似结核病患者120例,分别给予患者38kD‐IgG、QFT、38kD‐IgG联合QFT 检测,比较3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结核菌阳性患者采用QFT检测的阳性率高于38kD‐Ig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Q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菌阴性患者使用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各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肺外结核患者应用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各单项检测(除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QFT联合38kD‐IgG检测结核病患者的准确性高于单项检测,结核性胸膜炎可首先采用QFT检测。

    作者:万东勇;黄正谷;何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肺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与临床的关系

    目的:探讨肺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ARMS‐PCR法检测10例正常肺组织及49例肺腺癌组织的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HER‐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肺腺癌组织标本EGFR基因突变率及HER‐2、VEGF蛋白表达率均比正常肺组织高(χ2=10.8756,P=0.001;χ2=12.4560,P=0.000;χ2=6.7752,P=0.009)。(2) EGFR突变的发生与患者性别、是否吸烟有关(P<0.05),与年龄、肿块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有无胸膜浸润无关(P>0.05)。HER‐2与VEGF蛋白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块大小、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胸膜浸润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无关(P>0.05)。(3)肺腺癌中 HER‐2与 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64, P=0.0077)。结论 EGFR突变与肺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在女性、非吸烟者的高表达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HER‐2和 VEGF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协同作用,有助于临床评估预后,并为肺腺癌的新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邵伟伟;兰建云;宋曙;郝兰香;邹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microRNAs: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干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靶标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指出“心血管病已成为仅次于脑卒中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第2大病死原因,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持续性增长趋势”。这一现状使心血管事件的“剩留风险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剩留风险问题”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控制达标情况下,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的临床实践问题。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进一步减低心血管事件和病死风险,但仍未完全解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三酰甘油(TG)密切相关的剩留风险问题。“提高 HDL‐C水平”为心血管事件剩留风险的防控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1]。然而,一项汇集117411例标本的荟萃分析显示,在广泛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背景下,提高 HDL‐C水平的药物,如烟酸、贝特类、CETP抑制剂等,未能降低心血管病的病死率,说明这类药物未能达到改善 HDL‐C功能的作用[2]。microR‐NAs介导的胆固醇代谢精细调控理论为“HDL‐C功能改善”的假说提供了新的契机。现对miRNA在胆固醇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梦迪;李金容;吴冰;石璐(综述);周云涛;田卫(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抗体工程基础与应用”选修课的教学探索

    在学制变革背景下,医学检验教育应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加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注重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选修课作为学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教研室在3、4年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抗体工程基础与应用”课程。该门课程在增强学生对抗体工程和体外诊断技术(IVD )行业的认识,培养学生检验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教学体系和加强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有益的效果。

    作者:杨明珍;陈安;李淑慧;胡川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CD4+T 细胞与放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变化

    目的:探讨晚期无法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5‐3(CA15‐3)的变化,探讨CD4+ T细胞对患者放疗效果。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3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血清CEA、AFP、CA125、CA15‐3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 T 百分含量及CD4+/CD8+比值。结果 CD4+ T百分含量正常组放疗后CEA、AFP、CA125、CA15‐3水平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 T百分含量异常组放疗后CEA、CA15‐3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正常组CD4+T百分含量放疗前后CEA、AFP、CA125、CA15‐3水平有显著差异,该类患者具有放疗临床效果。

    作者:朱江;何津祥;何津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肾前性肾衰竭伴低血压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肾前性肾衰竭伴随低血压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8例肾前性肾衰竭伴低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手段的差异,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48 h后,研究组患者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碳酸根阴离子(HCO3-)、钾离子(K+)、血乳酸及血pH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肾前性肾衰竭伴低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许洪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髓过氧化物酶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 PO )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塞尔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巴塞尔指数分为好、中、差3个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国人卒中量表)标准分为轻度损伤组(0~15分)、中度损伤组(16~30分)、重度损伤组(31~45分);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分为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血清M PO水平结果。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患者血清中MPO水平越高,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塞尔指数越好,患者血清MPO水平越低;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之间血清MPO水平不同,血清MP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神经功能缺损和巴塞尔指数级别具有相关性。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血清M PO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巴塞尔指数,以及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相关,血清M PO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并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任建兵;戴世荣;王兴山;邱谷;刘培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IFN-γ释放实验和结核抗体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IFN‐γ释放实验(IGRA)和结核抗体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该院确诊的158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及162例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进行IGRA实验和结核抗体检测,比较2种方法检测2组患者的阳性率结果。结果 IGRA实验和结核抗体检测在肺结核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0.38%(127/158)和50.63%(80/15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6.008和132.662,P<0.05)。IGRA实验与结核抗体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44.94%,IGRA检测阳性率高于结核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6,P<0.05)。IGRA实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0.38%、83.95%、83.01%、81.44%、82.19%,结核抗体检测分别为50.63%、62.96%、57.14%、56.67%和56.88%。结论2种检测方法为肺结核诊断提供有效的实验数据,IGRA实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费用较高,尚不能大规模应用于临床。

    作者:范慧洁;张新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014~2015年某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14~2015年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014~2015年共分离出266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主要为痰(192株,72.2%)、中段尿(36株,13.5%)、伤口分泌物(24株,9.0%);科室来源主要为 IC U (72株,27.1%)、呼吸内科(48株,18.0%)、神内内分泌科(39株,14.7%)。26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15.8%~19.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7.7%)、氨基糖苷类(12.7%~17.7%)具有较低的耐药率,对哌拉西林(23.7%)、喹诺酮类(23.1%~24.8%)、第3代头孢类(20.3%~26.3%)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建议加强耐药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龙彦;李彩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种药物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常规抗血小板方案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3年10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分别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方案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及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93.33%(84/90)]显著优于对照组[77.78%(7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3.33%(3/90)]显著低于对照组[12.22%(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常规抗血小板方案。

    作者:彭道勇;王晓东;王茂湘;范铁平;邓勇;赵旭生;王苏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尿血红蛋白对苄索氯铵法定量测定尿蛋白的干扰评价

    目的:评价尿血红蛋白对苄索氯铵法定量测定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EP7‐A2方案,配制不同浓度血红蛋白的尿液标本做剂量‐效应试验,同时收集50例不同隐血程度的尿液标本做临床标本的偏倚试验;尿蛋白定量在DPP罗氏生化工作站采用苄索氯铵法检测,与磺基水杨酸法进行比较。结果剂量‐效应试验显示,当尿血红蛋白浓度达0.2 g/L时即对苄索氯铵法测定尿蛋白产生显著性干扰(P<0.05);临床标本的偏倚试验显示,不同程度的隐血对苄索氯铵法测定尿蛋白产生明显的正干扰。结论重视尿隐血阳性和/或含有红细胞的尿液标本,在采用苄索氯铵法测定尿蛋白时应评价其准确性,必要时使用磺基水杨酸法进行确认。

    作者:孙宁娜;李洪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1817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探讨常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类型、主要亚型及年龄分布等情况。方法采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1718例该院门诊妇科患者宫颈上皮细胞标本,采用 PCR‐反向点杂交法对其进行28种基因分型的检测。结果(1)1718例女性患者,HPV阳性检出率为34.23%。(2)单一型感染率为23.57%(405/1718),包括高危型 HPV感染率为17.17%(295/1718),低危型 HPV 感染率为5.18%(89/1718),疑似高危型 HPV 感染为1.22%(21/1718);多重感染为10.94%(188/1718)。(3)常见高危型为 HPV52型,阳性率为16.16%(95/588);低危型感染以 HPV61型为主,阳性率为4.08%(24/588);各年龄组之间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70岁年龄组的多重感染率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州地区女性HPV阳性检出率较高,以单一型感染和高危型感染为主,常见的高危型为HPV52型,其次为16、58型。不同年龄组 HPV感染类型略有差异。

    作者:史梅;张丽蓉;许小朋;孙靖;张晓磊;柳楠楠;史伟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糖检测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快速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糖检测的差异。方法采用快速血糖仪检测末梢血血糖,同时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静脉血清血糖。结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值高于快速血糖仪,血清血糖值比末梢血高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相关性好。结论快速血糖仪监测血糖理想、有效,但应严格规范操作,提高准确性,控制病情。

    作者:汤卫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133例儿童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和药敏分析

    目的:探讨该地区儿童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与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33例儿童化脓性中耳炎的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33例耳脓液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110株,检出率为98.23%。其中肺炎链球菌5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M RSA 3株),化脓链球菌11株,流感嗜血杆菌4株,其他13株。肺炎链球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敏感,对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红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 RS A总检出率11.54%,产β‐内酰胺酶总检出率84.61%,化脓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均高度敏感,对红霉素耐药。结论该地区儿童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链球菌,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庞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人附睾分泌蛋白4和糖类抗原125对卵巢癌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中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和糖类抗原125(CA125)在盆腔肿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6例卵巢癌、64例盆腔良性肿瘤、60例健康女性的血清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 HE4和CA125水平。结果卵巢癌组血清HE4(189.94 pmol/L)与CA125(89.39 U/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盆腔良性肿瘤组(HE4=56.74 pmol/L ,CA125=45.11 U/L)和健康对照组(HE4=46.36 pmol/L ,CA125=34.24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癌不同病理分期的Ⅲ、Ⅳ期表达水平(HE4=236.25 pmol/L ,CA125=206.35 U/L )明显高于Ⅰ、Ⅱ期(HE4=96.36 pmol/L ,CA125=67.8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盆腔良性肿瘤组作为参照,HE4对卵巢癌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71.67%和73.84%、84.31%。 HE4的特异性明显高于 CA125(P<0.01);CA125对卵巢癌的敏感性(86.67%)高于 HE4(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4曲线下面积(0.87)高于CA125(0.81)(P<0.01)。HE4与CA125联合检测明显提高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5%和92.13%(P<0.01)。结论血清 HE4对卵巢癌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其鉴别诊断效能优于CA125,且与CA125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卵巢癌的临床意义。

    作者:牟永平;崔宏伟;斯琴;苏日娜;梁俊青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免疫比浊法测定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免疫比浊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在类风湿关节炎(RA )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95例RA、105例骨关节炎、52例骨质疏松、42例结缔组织、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05例其他疾病患者,以及9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分别使用免疫比浊法(Latex)、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CCP并比较结果。结果 Latex法检测RA阳性141例(72.30%),关节炎阳性54例(51.42%),骨质疏松阳性15例(28.84%),结缔组织阳性15例(35.71%),系统性红斑狼疮阳性18例(45.0%),其他疾病阳性11例(3.60%),90例健康对照者均为阴性。批内变异系数为1.9%~2.0%,总变异系数为2.0%~2.1%,Latex法试剂线性范围为0.8~100 U/mL。Latex法、CMIA法、ELISA法检测CC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tex法检测CC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线性范围宽,可用于临床。

    作者:陈浩全;曾嫚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种方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唾液酸酶法(仪器法)和 Amsel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 )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方法采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611例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疑似BV患者。结果611例患者采用唾液酸酶法检出阳性252例,使用Amsel法检出阳性258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方法检测BV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均较高,可以作为检测该病的有效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杨惠元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进展和预后分类

    巨细胞病毒(C M V )感染在我国流行广泛,易侵袭胎儿及免疫力低下的婴儿。儿童CM V 感染发生很早,1岁时CM V抗体阳性率高达80%[1‐2]。CM V 是先天性感染常见的病毒。90%的先天性C M V 感染患儿在出生时无症状,但部分可引起急性症状、病死及后遗中枢神经系统、听力障碍等[3]。陈平洋等[4]研究报道,先天性 C M V 感染儿占新生儿0.15%~2.00%,发达国家为0.30%~2.00%。孕期CM V感染者胎儿发生先天性CM V 的感染率国外为23.0%,国内为27.7%[5]。现就其诊断进展及症状分类作一综述。

    作者:嘎勒登玛(综述);董海荣(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012~2015年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致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住院患者CR‐AB院内感染情况,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CR‐AB 130株,主要分布在ICU病房,占57.7%(75/130)。痰液是CR‐AB主要的标本来源,占63.08%。CR‐AB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到50.00%以上,但对米诺环素(27.69%)、丁胺卡那霉素(25.38%)、妥布霉素(16.15%)耐药率均低于30.00%,未发现耐多黏菌素的菌株。结论 CR‐AB耐药性较严重,应加强对重点科室的管理,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防止CR‐AB传播。

    作者:李金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