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杰
目的:评价尿血红蛋白对苄索氯铵法定量测定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EP7‐A2方案,配制不同浓度血红蛋白的尿液标本做剂量‐效应试验,同时收集50例不同隐血程度的尿液标本做临床标本的偏倚试验;尿蛋白定量在DPP罗氏生化工作站采用苄索氯铵法检测,与磺基水杨酸法进行比较。结果剂量‐效应试验显示,当尿血红蛋白浓度达0.2 g/L时即对苄索氯铵法测定尿蛋白产生显著性干扰(P<0.05);临床标本的偏倚试验显示,不同程度的隐血对苄索氯铵法测定尿蛋白产生明显的正干扰。结论重视尿隐血阳性和/或含有红细胞的尿液标本,在采用苄索氯铵法测定尿蛋白时应评价其准确性,必要时使用磺基水杨酸法进行确认。
作者:孙宁娜;李洪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同时检测多种性病病原体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方法对716例患者生殖道标本的淋球菌(NGH)、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梅毒螺旋体(TP)、人乳头瘤病毒(HPV)6/11型及16/18型等6种微生物或亚型进行定量检测,并与定性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比较。结果2种PCR方法对6种病原体检测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4.83%、96.16%、95.29%、100%、94.37%、94.12%。阳性率差异分别为1.29%、1.45%、2.18%、0、7.04%、0.98%,HPV6/11‐DNA FQ‐PCR法阳性率高于PCR(P<0.01),其他5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标本定量平均拷贝数对数分别为(6.71±3.36)、(5.56±2.48)、(6.83±3.17)、(4.89±3.52)、(5.75±3.13)、(4.95±2.68)。结论 FQ‐PCR操作简便、快速,高效,并能准确定量,对性病的诊断、发展和预后监测、疗效评价、指导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晓东;王然;李凤焕;向鑫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C ),是因为产科多种致病因素如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等激活了机体内凝血系统,导致广泛性微血管血栓的形成,体内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消耗掉,并继发性地引起纤溶亢进,从而引起临床上广泛性出血的一组综合征[1]。而羊水栓塞引起的D IC病情为凶险,发展迅速,患者死亡率高,临床上遇到此类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科学、合理输注血液成分,为D IC的纠正提供有效的保障。现就本院成功抢救羊水栓塞致D IC患者1例的临床输血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
作者:聂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于该院治疗的150例丙型肝炎患者,空腹抽取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后,采用2种方法检测 HCV相关抗体的5种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并对检出率及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出阳性率(96.0%)高于 ELISA 法(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的总符合率达94.0%。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对AMA‐M2抗体检测阳性率为83.3%,3E抗体为81.9%,SP100抗体为43.8%,PML抗体为59.7%,GP210抗体为38.2%;ELISA法检测AMA‐M2抗体阳性率为64.2%,3E抗体为44.5%,SP100抗体为24.8%,PML抗体为35.0%,抗GP210抗体为26.3%。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方法均能有效检出丙型肝炎患者,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出率更高,但仍存在漏检,应加强实验室管理,尽可能提高诊断率。
作者:辜彦;王裕圯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1例行成人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不同分为体外循环瓣膜置换组(CPB组)、微创不停跳冠脉搭桥组(OP组)。记录麻醉后5 min(T0)、体外循环开始后5 min/搭桥血管远端时(T1)、体外循环结束后5 min/搭桥血管近端时(T2)、手术结束返回ICU (T3)、术后2 h(T4)、4 h(T5)、8 h(T6)、24 h(T7)的COP ,以及术后3 d检验指标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等数据。比较各时间点的数据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基本情况相同。2组患者围术期COP均有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组在术中COP变化值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可使COP下降,但通过纠正COP均能恢复正常,对临床预后无明显影响。
作者:吴晓云;李沅敏;金相兰;刘银梅;臧旺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病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方法选取该院8种血液病患者共27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血液或尿液进行 HCMV DNA检测。结果血液病患者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9.47%)、急性混合型白血病(A L ,28.5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26.15%)、再生障碍性贫血(A A ,20.34%)、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 ,14.2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13.64%)、三系血细胞减少(0.40%),1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未检出 HCMV感染。274例患者总阳性率达13.87%,其中AL阳性率高(23.02%)。肿瘤患者 HCMV感染率高于非肿瘤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4.85%和1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9,P<0.05)。8种血液病患者HCMV DNA载量均值为5.00×103 IU/mL ,高达1.29×106 IU/mL。结论8种血液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HCMV感染,且肿瘤患者较非肿瘤患者感染率更高。
作者:徐爽;吕晓丽;邹菊贤;杨文青;李锐成;沈建军;张惠中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脓肿分枝杆菌是一种不产色素的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与龟分枝杆菌亲缘关系较近。在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中,60%~80%的慢性肺病由该菌导致,该菌也是引起创伤后伤口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我国有脓肿分枝杆菌造成肺部病变和软组织损害的报道[1‐3]。
作者:郭素芳;王俊瑞;范文兵;王艳艳;刘超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寄生虫感染肠道检测的临床特征。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萍乡与乐平某两个医院住院和门诊受检者32311例,采集当天新鲜粪便50 g及肛门擦拭棉签,使用生理盐水或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受检者粪便中的虫卵。结果32311例受检者中成人感染11例,3例可见钩虫卵;儿童感染19例,其中蛲虫感染12例,蛔虫感染6例,钩虫感染1例。有3例蛲虫感染为阴道异位寄生,其中2例儿童,1例孕妇,同时在1例孕妇和1例儿童的异位寄生中还发现有肠道滴虫。结论寄生虫感染病原学以蛲虫、钩虫、蛔虫为主,有多例复合感染,有关部门和检验人员应重视寄生虫病的形态学检查,提高检出率,做好防治工作。
作者:王康;罗娜;杨寒微;巫文勋;王长奇;盛梅芳;汪丽霞;彭瑶瑶;胡乐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不孕症女性免疫紊乱与生殖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370例不孕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299例非哺乳期已生育且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2组研究对象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 H )、促黄体素(L H )、泌乳素(PRL )以及抗体阳性率。结果观察组血清自身抗体阳性92例,阴性278例,阳性率24.86%;健康对照组血清自身抗体阳性16例,阴性283例,阳性率5.33%。观察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抗体阳性者血清 LH、FSH、PRL 水平明显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自身紊乱发生率高,且其与生殖激素水平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作者:刘星;沈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0例初诊A S患者作为观察组,36例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的A S患者作为治疗组,12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 Hcy、Cys C和hs‐CRP并进行结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 Hcy、Cys C和 hs‐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Cys C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清 Hcy、Cys C和 hs‐CRP水平对 AS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功和;吴节荣;周猛;吴松华;杨进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类型与肺腺癌亚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2015年该院3028例非小细胞肺腺癌(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提取DNA后采用突变阻滞扩增系统(ARMS)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3028例NSCLC患者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39.7%,其中第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543例,第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535例,共占89.8%;新分类中浸润前病变与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的EGFR基因突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肺腺癌有较高的EGFR突变率,不同分化程度的EGFR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分类表现出与分子诊断的相关性,不同亚型EGFR突变率有差异,EGFR基因突变与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歆;徐韫健;张承和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肺炎链球菌(S P )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临床分离的SP ,对年龄、科室分布、标本类型、检出季节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P主要在春冬2个季节流行;婴幼儿感染为主,其次是老年人;儿科检出标本多,检出率高于59%;痰标本检出菌株量多,血液其次;S P对青霉素G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但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未出现耐药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敏感率均高于95%,氯霉素敏感率也在87%以上。结论该地区S P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合理用药管理,但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仍然较高,临床可合理使用。
作者:谢兴凤;张旭;蒋久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和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该院脓毒症休克患者120例,依据患者预后状况分为病死组和存活组,每组60例,比较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 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检测结果。结果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抗凝血酶‐Ⅲ(AT‐Ⅲ)、PT、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组 PLT 和AT‐Ⅲ低于中分组和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FIB和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PLT、AT‐Ⅲ、PT等指标对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状况有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许洪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采用利福平(RFP)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Xpert M TB/RIF)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的结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该所就诊的肺结核患者痰标本333例,分别进行抗酸染色涂片镜检、Xpert M TB/RIF、传统罗氏培养法检测,使用Xpert M TB/RIF检测痰标本的结核分枝杆菌(M TB)和RFP耐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与传统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 Xpert M TB/RIF检测M TB的敏感度为93.6%,特异度为92.0%,2种方法进行Kappa检验,Kappa=0.82,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FP耐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和93.4%,2种方法的Kappa=0.78,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应用Xpert M TB/RIF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快速获得患者是否耐药的结果,可指导临床准确用药,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林日文;李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性粒细胞特异性(HNA)抗体的分布和特异性,分析 HNA抗体引起的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收集女性标本156例,男性标本80例,采用 LABScreen Multi试剂盒对标本 HNA 抗体进行检测。结果236例无偿献血者中,女性HNA抗体检出阳性率为5.77%(9/156),男性为5.00%(4/80)。其中 HNA 1A者7例,HNA 4A者4例,同时检出HNA 1A和HNA 4A、HNA 1A和HNA 1C各1例。结论 HNA抗体分布无性别差异,研究HNA抗体的分布和特异性,可为指导临床用血安全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作者:刘铮;张伯伟;赵磊;康轶青;马茹;杜鹃;杨贺才;程四国;CHENGSiguo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690例不同妊娠期女性,早期妊娠组(≤12孕周)230例,中期妊娠组(孕12~27周)230例,晚期妊娠组(≥28周)230例。选取同期健康非妊娠女性2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静脉血,检测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甲状腺素(FT4)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妊娠期3个组比较,健康对照组TT3和TT4水平低,而血清TSH、FT3、FT4则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3和FT4随妊娠周期延长而水平下降越明显,而TT3、TT4、TSH则随妊娠周期延长其水平逐渐升高;健康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病率为6.52%,比妊娠期3个组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健康对照组A‐TG和TPOAb阳性率分别为3.91%和3.04%,显著低于妊娠期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甲状腺激素水平随妊娠期不同而发生改变,应采用不同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参考值对甲状腺功能筛查进行判断。
作者:孔德华;孙颖;黄玮;程文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老年宫颈癌患者血液中凝血、D‐二聚体(D‐D )、血小板计数(PL T )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在海拔2260 m的西宁地区选择未接受任何治疗的老年宫颈癌患者67例,分为疾病组、Ⅰ~Ⅱ期组、Ⅲ~Ⅳ期组、未发生转移组、发生转移组,共5组,另筛选10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 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D、纤维蛋白原(FIB)、PLT 检测。结果疾病组、Ⅲ~Ⅳ组、发生转移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Ⅰ~Ⅱ组、发生转移组比较,D‐D、FIB、PLT水平显著升高(P<0.05),APTT 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高原地区老年宫颈癌患者血液中存在止凝血指标的明显异常,且与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相关。
作者:朱燕;陈芳;邢艳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根据新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癌症新发病例数及病死例数分别为429.2万例和281.4万例[1]。治疗癌症所花费的医疗支出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中国人确诊癌症时,往往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预后均较差,生存期较短。因此,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及降低癌症病死率非常重要。目前实验室多用肿瘤标志物检测,以期能更早发现和诊断。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的研究及检测手段的提高,更多的新兴肿瘤标志物被应用于临床,提高了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现对该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申绯翡(综述);李姣锋;吕会茹;王玉霞;郜乐乐;马雷雷(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支气管肺炎肺炎链球菌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4208例确诊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经鼻插入无菌吸痰管8~15 cm ,采用负压吸引器吸取呼吸道深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培养肺炎链球菌157株;喹诺酮类敏感率大于95.0%;注射青霉素敏感率为92.4%;碳青霉烯类敏感率90.4%;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大于75.0%;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达60.9%;脑膜炎、非脑膜炎型肺炎链球菌耐青霉素达30.1%以上。结论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小儿肺炎链球菌的耐药菌株增多,治疗难度增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减少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简国江;潘庭荣;艾莉莉;陈祥瑞;黄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巨细胞病毒(C M V )感染在我国流行广泛,易侵袭胎儿及免疫力低下的婴儿。儿童CM V 感染发生很早,1岁时CM V抗体阳性率高达80%[1‐2]。CM V 是先天性感染常见的病毒。90%的先天性C M V 感染患儿在出生时无症状,但部分可引起急性症状、病死及后遗中枢神经系统、听力障碍等[3]。陈平洋等[4]研究报道,先天性 C M V 感染儿占新生儿0.15%~2.00%,发达国家为0.30%~2.00%。孕期CM V感染者胎儿发生先天性CM V 的感染率国外为23.0%,国内为27.7%[5]。现就其诊断进展及症状分类作一综述。
作者:嘎勒登玛(综述);董海荣(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