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验科免疫室医院感染隐患分析及防护对策

薛成军;陈治水;袁蓉;崔丽娟;王勇军

关键词:
摘要:医院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对血液、体液和组织液等标本进行相关诊断指标的检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极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1]。其中,检验科免疫室则主要承担各种病原体指标的血清学检测,如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 )、梅毒螺旋体和结核杆菌等。由于病原体血清学检测原理和操作步骤的特殊性,免疫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因素相对较多,更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本文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对检验科免疫室发生医院感染的隐患进行分析,并探讨切实可行的防护对策。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郴州地区儿童血培养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郴州地区儿童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来自本院血培养标本检出的各类细菌,并对标本的送检科室、来源的患儿年龄及各类细菌的药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检出各类病原菌共计41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16株、革兰阴性杆菌176株、真菌21株。检出细菌排名前5的病原菌分别为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属。检出阳性菌株数量排前5名依次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新生儿科、呼吸科、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 )、神经内科。检出患儿年龄主要集中于3岁以下的儿童及婴幼儿。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其次是喹诺酮类药物,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真菌对5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灵敏度均较高。结论本院儿童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但是不同科室的构成比例并不一致;3岁以下儿童血流感染的可能性大;本院真菌检出率较高,占5.1%,与本院采用血培养真菌瓶有关;血培养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较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徐桂珍;李胜涛;史文元;朱军民;彭小友;徐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研究

    目的:了解2011~2013年老年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 PI鉴定系统,对本院2011~2013年分离自老年患者各类临床标本的细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致病菌药敏实验检测,并对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3年,老年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分别为9.93%、11.56%、13.37%,3年均以重症监护病房检出率高;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美洛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小于30%。结论关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变迁,减少感染危险因素,可有效防止其耐药性增高。

    作者:陈键;陈世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思维导图促进免疫学教学的实践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是利用简单图像、色彩、节奏或文字将思路梳理成系统模块,以放射性思维和发散联想为基础的图式工具。免疫学主要研究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理论及方法论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多个学科,包括药理、临床等。由于免疫学的抽象性和庞大性,在教学中,必须有一种系统且明了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枯燥、难以理解的学术问题。基于思维导图来促进免疫学教学的实践应用问题俨然成了当下重要教学模式。不同于基于问题学习(PBL )教学和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BS ),思维导图更循循善诱,利于学生形成学科整体认识并打开学习思路,对传授教学与激励创新的协调把握更精准。

    作者:龙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8及TNF-α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1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8及TNF‐α的水平,并与15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体积亚组血清IL‐1β、IL‐8及T N 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梗死体积的增加而增高。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8及TNF‐α水平增高,其升高的程度与梗死体积密切相关,可用于其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作者:凌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多项生化项目参考区间验证分析

    目的:对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γ谷氨酰基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清蛋白(GLB)、清蛋白/球蛋白比值(A/G)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分析。方法根据《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的要求,每个被验证项目纳入至少20例健康参考个体,在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可靠、室内质控在控的前提下,按实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进行检测,采用DIXON方法剔除离群值。结果健康参考个体所有被验证项目测定结果100%落在《WS/T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规定的参考区间之内。结论《WS/T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所规定的8个生化常规项目参考区间适用于本实验室。

    作者:杨俊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 T )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细菌性感染患者103例,病毒性感染患者77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在患者入院后进行 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PCT水平分布以大于0.5 ng/mL为主,病毒感染患者PCT水平分布以小于或等于0.5 ng/mL为主。病毒感染组不同PCT水平分布比例与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PCT、CRP、WBC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5),病毒感染组WBC水平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 PCT、CRP、WBC阳性率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5)。结论 PCT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丁清;李文玉;邹艳艳;甄亚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某院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用血分析

    目的:分析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的用血情况,了解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相关规定的掌握情况,做到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应用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查阅葛洲坝中心医院2010~2013年住院患者输血申请单及交叉配血登记本,统计各临床科室及各病种输血量及成分输血率。结果血液用量10大科室为感染性疾病病区(4800.5 U ),放化一、二病区(3773.0U),重症监护病房(3648.5U),普外科病区(3414.5U),血液内科病区(3188.0U),泌外科、神经外科病区(1939.5 U),骨外科一、二病区(1887.0U),消化内科病区(1372.0U),综合内科病区(1127.0U),妇产科病区(979.0U),共占全院用血总量的90.9%,成分输血率不低于99.8%;10大病种为肝硬化(4229.5 U )、消化性溃疡(2092.5 U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1756.5 U )、骨折(1624.0 U )、重型肝炎(1235.5 U )、白血病(1082.0 U )、脑外伤(1059.0 U )、胃癌(1291.5 U )、再生障碍性贫血(1038.0 U )、肺癌(997.0 U ),占全院用血总量的57.2%,成分输血率不低于99.9%;10大科室和10大病种红细胞/血浆比例为0.34~4.98和0.005~6.590。结论2010年后该院成分输血率明显提升,乱用全血、浪费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掌握较好,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的输血现象,需要进一步在各临床科室普及科学合理的用血知识,提高安全用血意识。

    作者:童红斌;汪华;刘兴态;陈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CT 在指导瓣膜置换术后 VAP抗菌药物停用时机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在指导瓣膜置换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治疗期间抗菌药物停用时机的价值。方法收集瓣膜置换术后出现V A P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PC T 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PC T 组在诊断V A P当天,第1、3、5、7、10天,以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检测血清PC T水平,PC T<0.25 ng/m L时停用抗菌药物;对照组按传统标准停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患者预后。结果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感染复发率及感染相关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 对指导瓣膜置换术后VAP 抗菌药物停用时机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以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作者:石齐芳;梁大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K-M B及cT nI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H FM D患儿80例(H FM D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K‐MB、cTnI水平。结果 HFMD组治疗前CK‐MB、cTnI水平分别为(38.10±19.50)U/L、(0.08±0.02)μg/L ,均高于对照组(P<0.05)。HFMD患儿治疗前CK‐MB、cTnI阳性率分别为56.3%、33.8%,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HFMD患儿CK‐MB、cTnI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K‐MB、cTnI对 HFMD合并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蔡德建;田玫玲;吴殿水;卢庆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浮动均值法在凝血功能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患者血浆浮动均值法(X‐B法)应用于凝血功能检验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tago公司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进行凝血功能检验,分析临床标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浮动均值变化趋势,与冻干质控血浆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X‐B法PT、APTT、TT、FIB均值都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X‐B法质控图与冻干质控血浆法质控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患者血浆X‐B法可用于PT、APTT、TT、FIB检验的质量控制,可用于监控分析仪的稳定性。

    作者:刘华香;余国庆;吴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对124例ESRD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评估,并比较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的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BDI评分显示纳入研究的患者抑郁的患病率为56.5%。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性别构成和就业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女性和非在职患者抑郁情绪出现的概率较高;两组患者在年龄、透析时间、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情况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抑郁组白细胞以及血尿酸水平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RD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较且好发于女性和非在职患者,同时伴随较高的白细胞和尿酸水平。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应用MLPA技术分析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染色体非整倍体及亚端粒区MLPA技术,检测6例核型分析诊断为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标本。结果6例病例经MLPA分析,均检出染色体相应区域探针信号异常,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均涉及亚端粒区。结论 MLPA技术,特别是亚端粒MLPA技术在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细胞遗传学诊断提供补充。

    作者:谢润桂;娄季武;刘彦慧;林洋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674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67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及耳聋易感基因筛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674例新生儿中,检出耳聋易感基因异常37例,其中176 del 16突变2例,299 del A T杂合突变5例,235 del C突变16例,IVS7‐2A>G杂合突变9例,2168A>G突变1例,538C> T 杂合突变2例,1494C> T 突变2例,阳性率为2.21%。结论听力筛查联合耳聋易感基因筛查能够从分子水平发现有可能存在听力损伤的新生儿,为早期发现、预测耳聋的发生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作者:黄美琼;葛晶晶;张广清;刘冬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肺结核患者 NO 和FOXP3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一氧化氮(NO)和叉头蛋白3(FOXP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肺结核患者与健康者各40例,采用Griess比色法检测血清NO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 T 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OXP3 mRNA水平。结果肺结核患者血清NO浓度为(15.71±1.26)μmol/L ,高于健康者的(5.45±0.98)μmol/L(P<0.05);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 淋巴细胞约占CD4+ T 淋巴细胞的(4.57±0.85)%,高于健康者的(1.83±0.49)%(P<0.05);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CD25+ T淋巴细胞高表达FOXP3。结论肺结核患者NO、FOXP3表达水平均升高,在肺结核免疫调节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态监测二者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利于肺结核患者的诊治。

    作者:沈丽燕;申卫红;朱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清SOD与 HCY 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5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204例、体检健康者485例,检测并比较血清SOD、HCY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OD水平均低于健康者,而 HCY水平则高于健康者(P<0.05)。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清SOD、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及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OD、HCY水平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齐发梅;袁秀梅;董玉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2例无偿献血者抗-m ur阳性报道

    M NS血型系统存在许多变异型和卫星抗原,抗原复杂程度仅次于Rh血型系统。M iltenberger血型系统是与 M NS血型系统有关的相对较稀有的血型系统,二者间存在可特异性重叠的低频同种抗原,所识别的位点相互覆盖,相应的血型抗体存在交叉反应,很难分离[1]。与欧美人群比相比,亚洲人群发生M iltenberger血型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的可能性更高,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人群。M iltenberger血型系统抗原、抗体反应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和溶血性输血反应。M ur抗原是M iltenberger血型系统抗原之一,含有M ur抗原的细胞又称为M iⅢ细胞。本血站在15000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连续发现2例抗‐M ur抗体阳性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雪群;严凤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南通地区2014年肠道病毒71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分析2014年江苏南通地区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52例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扩增病毒的VP1序列。获得的序列与来自其他地区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52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到12株 EV71 VP1序列,12株 VP1序列的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为93.4%~99.1%,进化树分析显示12株VP1序列全部属于C4基因型的C4a亚型。结论2014年南通地区分离的EV71流行病毒株与近年来中国其他地区的流行株有相同的起源,均属于EV71 C4基因的C4a亚型。

    作者:张宏萍;周敏;陆仁飞;李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对2012~2014年分离的89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耐药酶检测结果及药敏实验检测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74.2%),主要来源于呼吸科病房(38.2%)。产酶菌株58株,占鲍曼不动杆菌的65.17%,不产酶菌株占34.83%,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7株,占产酶菌株的46.55%,产头孢菌素酶24株,占41.37%,产金属酶4株,占6.89%,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 )3株,占5.17%。产酶菌株对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不产酶菌株对三代头孢类药物较敏感。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多重耐药株的产生和流行。

    作者:庞菲;郑光敏;李玮;霍建敏;杨建军;周国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被确诊为败血症的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新生儿设为对照组。测定血清CRP水平并同时检测白细胞(WBC )计数,进行血培养,对血培养阳性的患儿进行药敏实验。比较CRP、WBC、CRP+WBC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中,血培养阳性54例,CRP阳性49例,WBC阳性38例。CRP+WBC检测新生儿败血症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RP和WBC单独检测(P<0.05)。CRP+ WBC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1,高于CRP和WBC。结论 CRP联合WBC检测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史融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与分析

    院内感染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医院消毒既可避免又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以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更是重中之重[1]。此外,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质量,可间接影响院内感染的控制,消毒质量监测则是评价医院消毒工作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2]。为了分析龙门县医疗机构消毒工作具体情况,找出医院消毒管理缺陷之处,提高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的效果,同时避免与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本研究对2013~2014年龙门县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黄贤;旋惠娟;张玉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