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建;田玫玲;吴殿水;卢庆乐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经皮肾镜取石术(PC N L )和输尿管肾镜取石术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是治疗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1]。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不同地区临床常见病原菌有所差异,但革兰阴性杆菌仍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2]。对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前进行尿培养及致病菌耐药性监测,有利于在术后出现发热或脓毒血症时有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及时、有效地控制泌尿系统感染[3]。同时,也能降低抗菌药物滥用的风险,避免真菌或多重感染的发生。2011~2014年,本院共对124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输尿管镜检查术,9例发生术后继发脓毒血症,尽管无死亡病例,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1例双肾结石并肾积水、肾功能不全患者输尿管镜检查术后继发严重脓毒血症分析如下。
作者:黄景波;侬智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患者听力受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因手术中操作造成的听力受损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5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中听力受损者17例,发生率为11.33%,其中锤骨柄、手术时间、咽鼓管功能、电钻噪声、后鼓室胆脂瘤、迷路瘘管、耳硬化症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患者听力受损的危险因素,也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听力受损相关因素较为复杂,在临床上要加强防范。
作者:何益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被确诊为败血症的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新生儿设为对照组。测定血清CRP水平并同时检测白细胞(WBC )计数,进行血培养,对血培养阳性的患儿进行药敏实验。比较CRP、WBC、CRP+WBC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中,血培养阳性54例,CRP阳性49例,WBC阳性38例。CRP+WBC检测新生儿败血症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RP和WBC单独检测(P<0.05)。CRP+ WBC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1,高于CRP和WBC。结论 CRP联合WBC检测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史融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H FM D患儿80例(H FM D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K‐MB、cTnI水平。结果 HFMD组治疗前CK‐MB、cTnI水平分别为(38.10±19.50)U/L、(0.08±0.02)μg/L ,均高于对照组(P<0.05)。HFMD患儿治疗前CK‐MB、cTnI阳性率分别为56.3%、33.8%,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HFMD患儿CK‐MB、cTnI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K‐MB、cTnI对 HFMD合并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蔡德建;田玫玲;吴殿水;卢庆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美国Beckman Coulter L H75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异常结果标本白细胞分类的可靠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和进行病情监测。方法分别用仪器法和手工镜检法对单核细胞百分率(M O%)在15%~20%和大于20%的血液标本进行白细胞分类,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仪器法白细胞分类与人工分类是否一致,进而对仪器法的可靠性作出评价。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标本仪器法和手工分类法的5种白细胞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在15%~20%的血标本,仪器法和手工分类法分类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MO%>20%的血标本,仪器法所测MO%结果高于手工分类法(P<0.01),其他细胞两种分类方法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ckman Coulter LH75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结果正常的血标本白细胞分类准确,但对M O%>15%的血标本需手工复检。
作者:李云婷;张晓琳;王丽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 h17)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 T h17细胞在急性荨麻疹免疫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外周血T h17细胞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分析其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素受体γt(RORγt)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析其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IL)‐6、IL‐17A、IL‐17F和IL‐23水平。结果急性荨麻疹患者Th17细胞数量(t=36.6341,P<0.05)和RORγt mRNA水平(t=23.8401,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TGF‐β(t=15.5211,P<0.05)、IL‐6(t=7.2473,P<0.05)、IL‐17A(t=15.4153,P<0.05)和 IL‐17F(t=13.0321,P<0.0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IL‐17A、IL‐17F和IL‐6等炎症因子在急性荨麻疹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石教启;张继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1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8及TNF‐α的水平,并与15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体积亚组血清IL‐1β、IL‐8及T N 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梗死体积的增加而增高。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8及TNF‐α水平增高,其升高的程度与梗死体积密切相关,可用于其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作者:凌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采用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评价生化项目的分析性能。方法以室间质评的能力比对检验(PT )结果计算项目的偏倚百分比(bias%),以室内质控的变异结果计算项目的变异百分比(CV%),采用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评价17项生化指标的检测性能,并结合质量目标指数(QGI)分析不符合3δ要求的原因。结果17个项目中82%的项目性能符合3δ要求,钠离子(Na+)、氯离子(Cl-)性能较差,直接胆红素(DBil)性能为不可接受。结论标准化6δ方法性能决定图评价检测项目性能简便易行,值得在生化质量管理工作中使用。
作者:汪旭强;张大勇;周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仪性能评价方法。方法基于《YY/T0588‐2005流式细胞仪》行业标准,利用BriCyte E6流式细胞仪,建立适用于流式细胞仪性能评价的测试方案,包括荧光灵敏度、荧光线性、前向角散射光检测灵敏度、仪器分辨率、前向角散射光和侧向角散射光分辨率、倍体分析线性、携带污染率、表面标志物检测准确性、表面标志物检测重复性、仪器稳定性等。结果该流式细胞仪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结论上述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可靠,能够对流式细胞仪性能进行全面评价。该方法对于流式细胞仪性能验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小林;李昂;杨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67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及耳聋易感基因筛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674例新生儿中,检出耳聋易感基因异常37例,其中176 del 16突变2例,299 del A T杂合突变5例,235 del C突变16例,IVS7‐2A>G杂合突变9例,2168A>G突变1例,538C> T 杂合突变2例,1494C> T 突变2例,阳性率为2.21%。结论听力筛查联合耳聋易感基因筛查能够从分子水平发现有可能存在听力损伤的新生儿,为早期发现、预测耳聋的发生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作者:黄美琼;葛晶晶;张广清;刘冬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11~2012年疑似细菌性腹泻患儿大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结果2011~2012年共检出儿童腹泻病原菌416株,其中沙门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白色念珠菌分别占53.61%、37.98%、5.29%、1.68%。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85.25%、复方磺胺甲噁唑54.28%、头孢噻肟44.70%、头孢曲松42.53%、氯霉素40.66%、头孢他啶23.55%、氨曲南23.36%、环丙沙星14.88%、头孢吡肟8.07%、头孢哌酮/舒巴坦7.9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42%、亚胺培南0.00%。结论广州地区儿童腹泻病原菌以沙门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为主;敏感性排名前5位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
作者:黄莲芬;刘海英;谢永强;钟华敏;周珍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凝血功能的损伤状况。方法选择高HAPC患者69例,检测空腹血浆标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以生活在同海拔地的健康人群作为高原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APC患者Fbg、APTT、TT水平均高于高原对照组(P<0.05),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观察表明,综合治疗可促进HAPC患者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结论HAPC患者出血与凝血两个过程十分复杂,既包含生理性的适应过程,同时也包含着从生理适应到病理改变的演变过程。
作者:石泉贵;冯东方;陈芳芳;石华英;童静;肖静;黄淮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自身免疫性疾病(A ID )是一组以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一种或多种成分,从而导致器官和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该病是以遗传因素为发病基础,多种环境因素包括吸烟、食品、化妆品、细菌、病毒、紫外线等为诱发因素的复杂疾病[1]。自身抗体(AAB)是自身免疫应答和 AID的重要特征,自身抗体对于A I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活动度判断、病情评估、疗效观察和指导用药都具有重大价值,多种自身抗体已被纳入到相关 A ID的诊断指南中。随着蛋白纯化技术的发展,新的特异性靶抗原及相应自身抗体不断被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归入到 A ID 范畴。自身抗体实验诊断技术持续发展,多种商品化试剂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检测方法也从传统的纯手工定性向高通量、自动化、定量检测发展。自身抗体应用及实验诊断水平在近二十年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以上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彭玲(综述);王开正(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M NS血型系统存在许多变异型和卫星抗原,抗原复杂程度仅次于Rh血型系统。M iltenberger血型系统是与 M NS血型系统有关的相对较稀有的血型系统,二者间存在可特异性重叠的低频同种抗原,所识别的位点相互覆盖,相应的血型抗体存在交叉反应,很难分离[1]。与欧美人群比相比,亚洲人群发生M iltenberger血型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的可能性更高,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人群。M iltenberger血型系统抗原、抗体反应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和溶血性输血反应。M ur抗原是M iltenberger血型系统抗原之一,含有M ur抗原的细胞又称为M iⅢ细胞。本血站在15000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连续发现2例抗‐M ur抗体阳性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雪群;严凤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患儿近5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无菌采集患儿血液标本,37℃培养7 d ,采用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转种病原菌,采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2009~2013年共送检36636份血培养标本,检出病原菌2107株,阳性率为5.75%。其中,革兰阳性菌1413株(占67.06%)、革兰阴性菌626株(占29.71%)、真菌68株(占3.23%)。主要的分离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4.03%),其次是大肠埃希菌(9.33%)、金黄色葡萄球菌(6.46%)、肺炎克雷伯菌(5.74%)和肠球菌属(4.94%)。大部分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大部分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结论革兰阳性球菌是该院患儿血培养的主要病原菌。大部分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作者:伍云霞;汤丽艳;郑玉强;张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郴州地区儿童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来自本院血培养标本检出的各类细菌,并对标本的送检科室、来源的患儿年龄及各类细菌的药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检出各类病原菌共计41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16株、革兰阴性杆菌176株、真菌21株。检出细菌排名前5的病原菌分别为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属。检出阳性菌株数量排前5名依次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新生儿科、呼吸科、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 )、神经内科。检出患儿年龄主要集中于3岁以下的儿童及婴幼儿。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其次是喹诺酮类药物,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真菌对5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灵敏度均较高。结论本院儿童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但是不同科室的构成比例并不一致;3岁以下儿童血流感染的可能性大;本院真菌检出率较高,占5.1%,与本院采用血培养真菌瓶有关;血培养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较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徐桂珍;李胜涛;史文元;朱军民;彭小友;徐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染色体非整倍体及亚端粒区MLPA技术,检测6例核型分析诊断为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标本。结果6例病例经MLPA分析,均检出染色体相应区域探针信号异常,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均涉及亚端粒区。结论 MLPA技术,特别是亚端粒MLPA技术在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细胞遗传学诊断提供补充。
作者:谢润桂;娄季武;刘彦慧;林洋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日本Sysmex公司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XN‐9000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参照多项国际、国内标准对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XN‐9000分析仪批内及批间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和准确性均符合相关质量控制要求。白细胞分类结果与手工分类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较好,嗜碱性粒细胞相关性不太理想。结论 XN‐9000分析仪是一种较理想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良好,可以满足临床检验工作及疾病诊治的需要。
作者:熊仲波;金孝燕;陆波;王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东莞市待孕妇女TORCH中3项的感染情况,以加强一级预防、降低胎儿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符合东莞市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36807例育龄妇女进行 TORCH筛查,包括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及弓形虫(TOX),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RV‐IgG阳性率为94.22%,CMV‐IgM 阳性率为0.40%,CMV‐IgG阳性率为93.62%,TOX‐IgM 阳性率为0.18%,TOX‐IgG阳性率为11.45%。结论了解育龄妇女TORCH感染情况,有利于指导其选择合适的妊娠时间,减少TORCH感染所致出生缺陷。
作者:钟鸣;姜碧;姚倩瑜;刘惠;叶泳;韦思似;莫清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确诊的137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组72例、非细菌感染组65例;同期出生的63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研究组新生儿PCT、CRP及WBC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PCT、CRP及WBC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PCT对细菌感染所致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RP与WBC ;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灵敏度。结论 PCT较CRP和WBC具有更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PCT、CRP和WBC联合检测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运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