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婷;陈凡;曾海英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症精子形态变化特征与病原体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男性不育症的1351例患者的病原体、治疗转归、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51例患者的临床感染类型及治疗时间均不同,以病毒感染为主,其次是复合感染。不同感染类型患者的精子存活率、活动率均较低;精子缺陷率高;病毒、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头部畸形率较高;细菌感染以体、尾畸形率较高;复合感染头、体、尾畸形率差异不大;原因不明型以头、体及混合性畸形率较高。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后,不同感染类型的患者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效果不佳。结论男性不育患者所感染的病原体与精子形态变化特征密切相关,其治疗应依据病因学与精子形态变化规律对症治疗。
作者:李文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了解粪便隐血试验(FOBT)阳性结果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以引起临床医生对 FOBT 阳性结果的重视。方法跟踪调查2069例 FOBT 阳性的住院患者,记录临床医生对这些患者的处理方法和检查以发现引起消化道出血各种原因。再随机抽取50例初次确诊为消化道肿瘤的患者,追踪过去3年内在该院住院期间 FOBT 记录。结果2069例患者中,149例在该次试验前已经有了引起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明确诊断。1920例未明确诊断的 FOBT 阳性结果患者的临床处理分为3种,没做任何处理838例(40.5%),用止血药物362例(17.5%),进一步检查查找病因720例(34.8%)。720例查找病因者中250例 FOBT复查阴性而没有其他检查,占12.1%;消化道肿瘤55例占2.6%;消化道息肉、炎症、溃疡占219例,占10.6%;静脉曲张出血23例,占1.1%;其他原因115例占5.5%;原因不明58例占2.8%。50例初次确诊为消化道肿瘤的患者 FOBT 记录追踪结果显示,45例没有曾经住院的历史,2例曾经住院但没有 FOBT 的记录,1例 FOBT 阳性,2例阴性。结论FOBT 筛查能帮助患者发现许多消化道疾病,阳性结果不被医生重视会导致漏诊,临床医生应该对 FOBT 阳性结果加以重视,有助于更早地发现消化道肿瘤。
作者:许洁玲;谢翠嫦;王妙;郑晓如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比较 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IIF)法诊断自身免疫疾病的价值。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33例,非SLE 自身免疫疾病组59例,非自身免疫疾病组43例,同期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2种方法检测4组研究对象的抗核抗体(ANA),并进行分析。结果ELISA 法检测 SLE 组、非 SLE 自身免疫疾病组中高效价的 ANA 分别为(2.621±1.700)、(2.248±1.781),IIF 法分别为(2.715±0.730)、(2.544±0.59),但前者测出非自身免疫疾病中的 ANA (1.034±1.050)低于后者 ANA 的效价(2.253±0.691)。结论ELISA 检测可提高 ANA 的检测效果。
作者:王广杰;陈洁;李士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机关企事业人群空腹血糖受损(IFG)情况,为糖尿病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在该院参与体检的石家庄地区机关企事业职工109083例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9083例体检人员中, IFG 人群占14.61%,男性中占16.61%,女性中占10.23%。男性 IFG 构成比由18~<21岁组的3.51%,随着年龄增加,71~<76岁组达到峰值30.44%,然后稍降。而女性 IFG 比例由18~<21岁组的1.55%,随着年龄增加,至51~<56岁组达到第1次峰值20.27%,56~<61岁组下降后,再快速上升,至76~<81岁组达到第2次峰值31.74%,然后稍降。结论IFG 率男性高于女性。IFG 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一定年龄(70岁以上)达到高峰后相对稳定。
作者:张立;魏文志;侯天文;刘晓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精确鉴定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菌种,了解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的菌种分布情况;比较分析各菌种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率。方法选取2014年2~4月该院临床分离的95株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非重复菌株,采用16S rRNA 基因测序法鉴定所有菌株到种;利用 VITEK-2 Compact 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检测所有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率。结果95株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精确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81株(85.26%)、皮特不动杆菌10株(10.53%)、医院不动杆菌4株(4.2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敏感率在20.00%左右。而皮特不动杆菌和医院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都较高。结论传统的生化鉴定方法在不动杆菌种属鉴定中存在局限性,利用16S rRNA 基因测序分析,就可以精确鉴定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复合菌中各菌种的耐药特性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黎敏;皮雯雯;王艺;鲁卫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早期 DN 患者35例(DN组)、单纯2型糖尿病(DM)患者32例(DM 组)及健康体检者36例(对照组),对比3组人群的尿微量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果DN 组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高于 DM 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略高于 DM 组和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DM 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微量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尿微量清蛋白可以作为 DN 早期的诊断指标,对 DN 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
作者:龚艳晖;严跃红;刘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应用淋巴细胞分层液提高血液病理细胞阳性检出率的研究价值。方法选取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3例、恶性肿瘤17例、红斑狼疮8例、疟原虫病7例为研究对象,其分离细胞涂片作为研究组,相同患者外周血(无分离有核细胞)染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涂片阳性检出率。结果分离有核细胞研究组对 MDS、肿瘤细胞、狼疮细胞及疟原虫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与相同患者外周血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淋巴细胞分层液富集阳性细胞效果明显,对 MDS、病理肿瘤细胞、寄生虫细胞、狼疮细胞的检出率有明显提高。
作者:罗俭权;龙振洪;冼少珍;吕镜雄;赵立忠;杨家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对3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层析法、增强免疫比浊法)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偏倚评估,探讨这3种方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的可比性和临床可接受程度。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2文件,选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参比方法,免疫层析法、增强免疫比浊法为试验方法,收集40例不同浓度水平的标本分别用3种检测方法测定对结果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并对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免疫层析法、增强免疫比浊法(迈克)、增强免疫比浊法(科方)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对后,直线回归方程分别是 Y =1.0081X -0.3153、Y =1.0864X -1.1391、Y =1.3170X -2.6304,计算得 r 2分别是0.9942、0.9809、0.9756;在4%~14%范围内平均相对偏倚分别是3.2%、6%、11.3%。结论免疫层析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符合度高,偏倚小,增强免疫比浊法(迈克)次之,增强免疫比浊法(科方)偏倚较大。
作者:何毅勇;唐菊英;苏镜;赵可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对 HIV感染继发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诊断及治疗观察的意义。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华西医院 HIV感染继发隐球菌脑膜炎患者23例。采集隐球菌脑膜炎治疗前后的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作墨汁染色并用 APl20CAUX真菌鉴定试剂条鉴定到种,行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并对其中13例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荚膜抗原滴度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隐球菌荚膜抗原滴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患者隐球菌脑膜脑炎治疗有效,但真菌培养及涂片均显示阴性后,部分患者隐球菌荚膜抗原仍为阳性。结论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有利于提高 HIV感染继发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抗原滴度能用来判断疗效,但不能作为治愈指标。
作者:尚鹏程;许娇;裴晓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婴幼儿无乳链球菌(GBS)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3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和鉴定,对所分离的 GBS 以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耐药情况,同时用双纸片法(D 试验)检测其大环内酯类耐药表型。用Whonet5.6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出93株 GBS,其中分离自7 d 以内的新生儿42株,分离自7 d 至小于3月的婴儿44株,分离自3月至3岁的幼儿7株,按照标本来源分布不同,其中50株来源于血标本,14株来源于脑脊液,11株来源于新生儿胃液,6株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其余分别来自中段尿(6株)、尿道外阴分泌物(4株)及伤口创面分泌物(2株)。对检出的93株 GBS 药敏结果显示,对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对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2.8%、74.2%、55.9%、44.1%。D 试验阳性率(即诱导型耐药)为2.6%。结论临床医生重视婴幼儿 GBS 的检测可有效预防其危害性,实验室准确报告其药敏结果,对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钟华敏;关小珊;谢永强;黄莲芬;黄钰君;刘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儿童肺炎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256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病毒性肺炎组82例,支原体肺炎组66例,细菌性肺炎组108例。同期选择3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 CRP 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 CRP 水平较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性肺炎组 CRP 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支原体肺炎组及细菌性肺炎组 CRP 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 CRP 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菌性肺炎组 CRP 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RP 检测对儿童肺炎诊断具有鉴别意义,其动态观察可指导临床诊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段正军;杨勇卫;陈锡莲;杨清花;郭明亮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筛查方法的“窗口期“问题、免疫静默感染、试剂灵敏度差异造成的漏检,以及尚无法检测的新型病毒出现,筛查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导致血液制品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除加强无偿献血者的征询体检和病原检测外,在不影响血液成分的结构、功能及对人体无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对血制品进行病原体灭活处理是杜绝输血传染病的重要手段。现有的血液成分光化学病原体灭活技术主要包括亚甲蓝光化学法、补骨脂素光化学法及核黄素光化学法。但随着对病毒灭活研究的深入及科技的发展,目前对病原体灭活方法的作用机制及使用现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就各类血制品病原体灭活系统的作用机制、特点及其在基础与临床试验中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王霞;潘彤;李红珠(综述);杨文玲(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胶乳凝集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可靠性。方法收集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标本共40份,分别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胶乳凝集法,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上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HbA1c,以 HPLC 为参比方法,与胶乳凝集法进行比对。计算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 HbA1c 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试验、回收试验。结果胶乳凝集法批内平均变异系数(CV)为3.43%,批间平均 CV 为4.19%,平均回收率为99.58%,胶乳凝集法与 HPLC 法回归方程为Y =0.9762X +0.0235,r 2=0.9983。结论胶乳凝集法精密度能满足临床需要,与 HPLC 法相关性较好,适用于临床常规自动分析。
作者:陈爱莲;马小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调查郴州市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状,并就性别、年龄、职业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份来该院体检的郴州地区自然人群701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HP 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上述人群的 Hp 感染情况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郴州地区体检人群 Hp 感染率为27.0%。男性与女性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段受试者感染率不同,20~<30岁年龄段 Hp 感染率低(21.1%),40~<50岁年龄段感染率高(30.4%)。20~<30岁年龄段体检者感染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群 Hp 感染率低(20.3%),个体户 Hp 感染率高(33.7%),教师感染率与其他职业人群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郴州地区 Hp 感染率低于全国水平,该地区 Hp 感染率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和职业等因素有关。
作者:李晓丽;戴国知;黄常洪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比较3种真空采血管不同时间检测电解质的结果。方法对6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普通真空采血管、促凝真空采血管和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进行同时采血后,放置0.5、1.0、2.0 h 时进行 K+、Na+、Cl-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采血后0.5、1.0、2.0 h 的 K+检测结果与普通真空采血管、分离胶真空采血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种试管采血后的其他电解质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测定电解质指标时,特别是急诊标本,可采用肝素锂抗凝真空采血管进行检测,但因血浆 K+与血清 K+有差异,需注明标本类型方便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杨惠元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与人工显微镜镜检白细胞分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100份住院及体检者全血标本,采用 Sysmex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高、中、低浓度白细胞标本进行白细胞分类,计算仪器法的批内、批间精密度,并与人工显微镜镜检白细胞分类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ysmex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均在允许范围内,且其白细胞分类结果与人工显微镜镜检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2、0.9095、0.8270、0.8686(P <0.05),但对嗜碱粒细胞的检测结果相关性差(P >0.05)。结论Sysmex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分类具有快速、准确以及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批量血液标本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筛查,但对于仪器有报警提示的血液标本则需要结合人工显微镜镜检,才能提高白细胞分类的准确性。
作者:蒋叙川;陈雅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建立并优化干血斑标本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和流程,以适用于临床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基因诊断,并对干血斑打孔标本间可能的交叉污染和保存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50份血液标本制备干血斑后,采用打孔仪打孔,用洗脱裂解液对血斑进行洗脱,并对洗脱方法进行优化,采用磁珠法提取血斑 DNA,再进行地贫基因检测,判断干血斑和全血的地贫基因检测结果是否相符。干血斑采用2种地贫基因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以验证其是否适用于多种方法。地贫阳性标本间打空白孔,对空白孔进行地贫基因检测确定打孔是否存在交叉污染。将干血斑常温干燥保存6、9个月后进行地贫基因检测,以判断其稳定性。结果采用5个3 mm 直径的干血斑在55℃振荡洗脱1 h,可以获得 DNA 浓度10~20 ng/μL(50μL DNA 溶解液),DNA 质量好。干血斑和全血的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干血斑的2种地贫基因检测方法的结果也完全一致。打孔仪连续对干血斑打孔,地贫基因未检测出交叉污染。干血斑标本存放6、9个月后依然能够稳定地进行地贫基因检测。结论干血斑标本可以准确、方便、稳定地进行地贫基因检测,是地贫基因检测标本转诊的理想方式。
作者:骆明勇;胡听听;王继成;袁腾龙;张艳霞;王奕霞;杜丽;梁驹卿;尹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特别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纳入对照组,该院254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组。研究组按 HbA1c 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亚组、血糖控制一般亚组及血糖控制差亚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 HbA1c、CA199、空腹血糖(FPG)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FPG、HbA1c、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糖控制差亚组 FPG、HbA1c、CA199水平与对照组、血糖控制良好亚组及控制一般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控制差亚组及血糖控制一般亚组 FPG、HbA1c、CA199水平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CA199水平与 FPG、HbA1c 均呈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33、0.384(P <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CA199水平高于健康人,HbA1c 与 CA199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黄美婷;陈凡;曾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在细菌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84例细菌感染者纳入感染组,120例非细菌感染者纳入对照组,PCT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s-CRP 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 PCT≥0.5 ng/mL 为阳性标准,以 hs-CRP≥10.0 mg/L 为阳性标准,PCT 灵敏度为94.6%(174/184),特异度为90.0%(108/12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95%可信区间,0.889~0.975);hs-CRP 灵敏度为80.4%(148/184),特异度为68.3%(82/120),AUC 为0.765(95%可信区间,0.720~0.810)。结论在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时血清 PCT 较 hs-CRP 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作者:杨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急性白血病(AL)需在形态学的基础上结合免疫分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联合诊断。现对邢台县县医院应用形态学及化学染色诊断的1例 AL 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菊;弓文秀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