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辉;杨连娟;潘会君;胡专;余茜;胡婷婷;吴飞;谭飞
目的:分析总结2013年四川省儿童细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了2013年全国耐药监测网中四川省的成员单位报告的儿童病原菌的感染数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所有监测医院中全年共分离出22470株病原菌,引起儿童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依次为: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它莫拉菌。其中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17.7%和71.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2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不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除头孢他啶以外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及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较高,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都保持了很高的敏感率;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占3.9%;流感嗜血杆菌对除复方磺胺甲噁唑以外的抗菌药物都保持了较高的敏感性,卡它莫拉菌对除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以外的抗菌药物都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在2013年四川省儿童细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中,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革兰阳性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和苯唑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值得特别关注。
作者:陈莉农;许健;赵崇晖;张俊;刘成桂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自建人癌胚抗原(CE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结果与同类进口试剂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选取77例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分别使用2种 ECLIA 试剂盒进行 CEA 检测,并采用 SPSS19.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剂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种试剂测定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3 ng/mL,批内变异系数4.58%~5.83%,批间变异系数5.07%~5.97%,回收率为99.13%~107.28%,特异性鉴定显示与CA199、AFP 无任何交叉反应。2种试剂测定结果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95,以进口试剂检测作为参照,自建 ECLIA 检测 CEA 临床性能评价均可接受。结论2种 ECLIA 检测 CEA 的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临床性能评价均可接受,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忠;何晓明;李培敏;温丽娴;李亚;彭友海;甘海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以筛选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组合,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98例胃癌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 CA199、CA724、CEA 的水平,同时分析单个肿瘤标志物和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的差异。结果胃癌组CA199、CA724、CEA 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199+CA724明显高于2项单独检测阳性率,CA199+ CEA 明显高于 CEA 单独检测阳性率,CA724+ CEA 明显高于 CEA 单独检测阳性率,CA199+CA724+ CEA 联合检测胃癌阳性率明显高于3项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CA199+CA724+ CEA 检测阳性率高。结论CA199、CA724、CEA 3项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
作者:王伟红;郑婕;丁洪强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婴幼儿无乳链球菌(GBS)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3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和鉴定,对所分离的 GBS 以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耐药情况,同时用双纸片法(D 试验)检测其大环内酯类耐药表型。用Whonet5.6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出93株 GBS,其中分离自7 d 以内的新生儿42株,分离自7 d 至小于3月的婴儿44株,分离自3月至3岁的幼儿7株,按照标本来源分布不同,其中50株来源于血标本,14株来源于脑脊液,11株来源于新生儿胃液,6株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其余分别来自中段尿(6株)、尿道外阴分泌物(4株)及伤口创面分泌物(2株)。对检出的93株 GBS 药敏结果显示,对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对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2.8%、74.2%、55.9%、44.1%。D 试验阳性率(即诱导型耐药)为2.6%。结论临床医生重视婴幼儿 GBS 的检测可有效预防其危害性,实验室准确报告其药敏结果,对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钟华敏;关小珊;谢永强;黄莲芬;黄钰君;刘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了解该院临床分离嗜血杆菌属的季节分布、生物学分型及耐药性。方法收集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和咽拭子,采用手工法、MicSCAN4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HNID 鉴定板对分离培养的221株嗜血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生物学分型。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96株(占1.6%),生物Ⅰ型10株(10.4%),生物Ⅱ型31株(32.3%),生物Ⅲ型40株(41.7%),其他生物型15株(15.6%)。副流感嗜血杆菌125株(占2.1%),生物Ⅰ型15株(12.0%),生物Ⅱ型23株(18.4%),生物Ⅲ型69株(55.2%),生物Ⅳ型18株(14.4%),未检出其他生物型。冬季感染率高。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40.6%%和44.8%,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1.0%和66.4%。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株产酶率分别为40.6%和44.8%,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美罗培南、氯霉素的敏感率都在90.0%以上。结论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好发于冬季,感染的生物型均以生物Ⅱ型、Ⅲ型为主,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已不宜用于嗜血杆菌引起感染的经验治疗。对该菌所致呼吸道感染可选用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美罗培南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江秀爱;赵自云;姜蓓;乔显森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对库尔特5diff-OV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探讨其价值与意义。方法针对5diff-OV 血细胞分析仪所检测的 RBC、Hb、WBC、PLT 指标,通过批内重复性、批间重复性检测结果以及室间质评结果等计算各自的批内变异(CVw )、批间变异(CVb )和方法偏移(CVbias )及其扩展不确定度(U )。结果5diff-OV 检测 RBC、Hb、WBC 时其精密度较高,检测质量可靠,但是检测 PLT 质量较差,不确定度较大。结论评估5diff-OV 血细胞分析仪对 RBC、Hb、WBC、PLT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具备有效的控制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结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作者:陈红波;明平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建立健康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技术对1067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 Hcy 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以性别、年龄、民族分组进行比较以确定参考范围。结果检测结果呈偏态分布,以百分位数法(P≤95%)统计计算 Hcy 的参考范围,≥50岁男性参考范围为小于或等于27.42μmol/L,<50岁男性为小于或等于25.07μmol/L,女性为小于或等于19.09μmol/L。结论参考范围与性别、年龄有关,与民族无关,应按性别和年龄分组建立 Hcy 的参考范围。
作者:张学平;杜刚;许海峰;葛霞;宋永顺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比较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血浆中Ⅲ型胶原蛋白检测的价值,以寻找更简便的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的检测方法。方法采集20例该院肝病门诊怀疑或确诊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分为2份,一份加入肝素抗凝,纳入血浆组(20份);一份为未加抗凝剂,纳入血清组(20份)。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液标本中Ⅲ型胶原蛋白水平,将2组数据通过 Excel 2007和 SPSS19.0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血清组和血浆组的检测值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26。结论可用血浆Ⅲ型胶原蛋白值代替血清Ⅲ型胶原蛋白值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若要将此法用于临床,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以建立新的正常值参考范围。
作者:周斐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HCV-Ab)、HCV核心抗原(HCV-cAg)、HCV核糖核酸(HCV-RNA)对丙型肝炎诊断的价值。方法258例该院 HCV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 PCR 检测 HCV-RNA,同时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定性检测 HCV-Ab,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定性检测 HCV-cAg,并进行比较。结果 HCV-Ab 分别与 HCV-cAg、HCV-RNA 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V-cAg 与 HCV-RNA 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CV-cAg 与 HCV-RNA 检测符合率高,与 HCV-Ab 互为补充,可对 HCV 感染做到早期检测,防止漏检,提高检出率。
作者:陈茹;王丽;滕晓梅;王庆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菌特点、耐药性,探讨相应防治措施,为针对VAP 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该院 NICU 收治的呼吸衰竭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确诊为 VAP 的患儿临床资料、病原菌构成,并对患儿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儿中 VAP 发生率为43.75%(35/80);共检出7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高,占81.43%(57/70);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较高;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为18.57%(13/70),其中以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除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新生儿 VAP 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病原菌均为多重耐药条件致病菌。
作者:罗惠玲;白波;李广洪;杜小群;黄暖潮;黄惠仪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初治肺结核患者(包括痰涂片检测阴性、痰涂片检测阳性患者)及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血小板(PLT)、红细胞沉降率(ESR)及 C 反应蛋白(CRP)的特点,为临床工作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9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87例纳入初治肺结核组,其中痰涂片检测阳性患者41例,痰涂片检测阴性患者146例;肺部感染组100例;1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 WBC、NE、PLT、ESR 及 CRP 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初治肺结核组和肺部感染组 WBC、NE、ESR、PLT 和 CR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初治肺结核组 WBC、NE、ESR 和 CRP 明显低于肺部感染组,PLT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初治肺结核组中,痰涂片检测阳性患者 WBC、NE、ESR、CRP 及 PLT 水平均明显高于痰涂片检测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初治肺结核患者和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 WBC、NE、ESR、PLT 和 CRP 都有一定特点,肺结核患者 PLT 明显高于肺部感染患者,临床工作中对这些检测指标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李娅;易富;缪春健;梁凯;何宇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儿童肺炎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256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病毒性肺炎组82例,支原体肺炎组66例,细菌性肺炎组108例。同期选择3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 CRP 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 CRP 水平较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性肺炎组 CRP 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支原体肺炎组及细菌性肺炎组 CRP 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 CRP 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菌性肺炎组 CRP 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RP 检测对儿童肺炎诊断具有鉴别意义,其动态观察可指导临床诊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段正军;杨勇卫;陈锡莲;杨清花;郭明亮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清尿酸(SUA)水平在接受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152例胸痛症状发作12 h 内接受成功 PCI 治疗的 ACS 患者为研究对象。PCI 术前12 h 内完成 RDW 与 SUA 检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的诊断界值分为3组:I 组(RDW<14.5%,SUA<402μmol/L)73例,Ⅱ组(RDW<14.5%,SUA≥402μmol/L;RDW≥14.5%,SUA<402μmol/L)50例,Ⅲ组(RDW≥14.5%,SUA≥402μmol/L)29例。观察分析3组患者术后30 d 全因死亡和心脏联合事件终点(再次血管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继发心力衰竭、再住院及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RDW 和 SUA 术前水平均是术后30 d 全因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两者呈线性相关(r=0.336,P =0.001)。3组间比较患者30 d 心脏联合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1,P =0.012)。结论接受成功 PCI 术前 RDW≥14.5%且 SUA≥402μmol/L 的 ACS 患者预后不良,RDW 和 SUA 联合检测,对尽早筛选出高危患者,及时优化干预策略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国成;牛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在细菌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84例细菌感染者纳入感染组,120例非细菌感染者纳入对照组,PCT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s-CRP 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 PCT≥0.5 ng/mL 为阳性标准,以 hs-CRP≥10.0 mg/L 为阳性标准,PCT 灵敏度为94.6%(174/184),特异度为90.0%(108/12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95%可信区间,0.889~0.975);hs-CRP 灵敏度为80.4%(148/184),特异度为68.3%(82/120),AUC 为0.765(95%可信区间,0.720~0.810)。结论在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时血清 PCT 较 hs-CRP 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作者:杨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阴沟肠杆菌的流行现状与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分离的142株阴沟肠杆菌,通过改良三维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β-内酰胺酶(AmpC),使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42株阴沟肠杆菌中,产 ESBLs 或 AmpC 酶共74株(52.11%),其中单产ESBLs 的48株(33.80%),单产 AmpC 酶的18株(12.68%),同时产2种酶的8株(5.63%)。检出阴沟肠杆菌较高的科室为 ICU和妇科,构成比分别为38.03%、23.94%,痰液和尿液检出菌株构成比分别为54.93%、25.35%。药敏结果显示,产 ESBLs 或AmpC 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100.0%敏感,对其他12种抗菌药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产 ESBLs 或 AmpC 阴沟肠杆菌对二、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重症患者可首选碳青霉烯类药物,轻、中度患者可依据药敏结果选择头霉素类、β-内酰胺类/AmpC抑制剂,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积极控制院内感染是目前控制含耐药基因菌株产生和传播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林波;耿朝萌;郭瑞林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标记免疫分析技术是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基础上标记各种可测量的标记物,是目前在微量检测领域独具优势的免疫分析技术。20世纪60年代初期,Yallow 和 Berson 创立了放射性免疫分析方法(RIA),因其具有极好的微量分析性能而迅速被应用于临床诊断和医学科学研究,但因其放射性危害、试剂昂贵且保存期短等劣势被限制了进一步发展。此后酶标记免疫分析技术(EI)、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荧光免疫分析技术(F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等非 RIA 相继问世,其中TRFIA 在检测灵敏性方面超过 RIA 2~3个数量级,被认为是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技术。本文就TRFIA 的研究及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史咏梅;何晖;冯子力;谭华;伍碧梅;朱海;涂承宁;柯明剑;叶立青;唐明慧;杨泽(综述);汪海波(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标本中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时间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642株,其中57.0%来源于痰液标本,27.9%来源于伤口分泌物。感染病区以骨外科、ICU、老年病科及呼吸内科为常见,分别占22.9%、20.1%、18.8%和15.9%。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为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头孢唑林100.0%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于9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住院患者下呼吸道及术后伤口感染,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宋晓钰;胡昭宇;赵德军;曹雁;武静;胡鑫;邹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8项呼吸道病原体 IgM抗体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检出情况及各季度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因肺部感染在本院呼吸科住院的384例患者血清标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定性检测8种呼吸道病原体 IgM 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呼吸道病原体 IgM 抗体检测总阳性率为13.54%(52/384),其中以甲型流感 A 和乙型流感 B 为多见,阳性率均为4.43%(17/384)。8项呼吸道病原体在一季度感染率高,其中又以甲型流感病毒 A 和乙型流感病毒 B 感染为多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 IgM 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肺部感染患者,在一季度和四季度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季度。结论8项呼吸道病原体 IgM 抗体检测对于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在呼吸道病毒和非典型病原体流行的时段应做好预防工作。
作者:池飞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电导率在肾脏疾病中的变化及其与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该院住院患者723例,其中 IgA 肾病组81例,糖尿病肾病组104例,肾病综合征组130例,多发性骨髓瘤组8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组115例,肾结石组101例,慢性肾脏衰竭组103例。同期体检健康者205例纳入对照组。采用 Sysmex 公司生产的 UF-10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尿电导率,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CysC,采用 SPSS19.0软件比较各组指标,并对2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疾病组尿电导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疾病组尿电导率与 CysC 水平呈负相关(P <0.05)。结论电导率测定对反映肾脏疾病患者肾脏浓缩功能的变化及肾小球功能状况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盛吉;姜凤全;万丽平;李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患者常见过敏原特异性 IgE阳性分布特征。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3~10月疑似过敏性疾病患者1884例,采用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有针对性地对其血清进行4种吸入性过敏原组合(尘螨类、霉菌类、动物表皮类、花粉类)和4种食入性过敏原组合(海鲜类、谷类、肉类、奶制品)的特异性 IgE 检测,分析各类过敏原组合的特异性 IgE 表达情况,并观察过敏患者特异性 IgE 的性别与年龄分布差异。结果吸入性过敏原中尘螨类占73.9%、动物表皮类8.5%、霉菌类6.5%、花粉类4.0%;食入性过敏原中海鲜类占47.8%、奶制品31.5%、谷类23.0%、肉类8.5%。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混合过敏原阳性的过敏性疾病患者高达82.0%,且尘螨类和动物表皮类常混合致敏。不同性别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过敏原特异性 IgE 阳性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结论尘螨类是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组合;海鲜类、奶制品和谷类是主要的食入性过敏原组合,过敏患者多见混合过敏原致敏,随着年龄增长过敏原阳性率逐渐降低。
作者:黄燕华;张秀明;王伟佳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