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录;杨悌;凌峰;何有华;何凤春;朱怡平;李俊杰
目的:探讨闽北地区呼吸道7种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状况,供临床诊疗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院3572例呼吸道感染病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常见7种呼吸道病毒,包括甲型流感病毒(IA ),乙型流感病毒(IB ),腺病毒(AD),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1、2、3型(P1、P2、P3)。结果在3572例患者中,病毒检测阳性例数509例(单一病毒感染502例,双重感染7例),阳性率14.25%。其中RSV(9.38%)、P3(2.32%),IA(1.09%)的感染率居前3位。阳性检出患者的大年龄12岁,小年龄2个月。结论 RS V感染居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之首,其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好发于冬春季;婴幼儿及儿童免疫力低下,是防治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重点人群。
作者:吴志耘;任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建立并评价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降钙素原(PCT)试剂的空白限(LoB),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7A文件,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PCT 试剂检测空白样本(生理盐水)和一系列1~4倍该项目LoB梯度浓度的血清标本,依据数据的分布规律并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建立该方法试剂的LoB ,LoD和LoQ。结果按EP17‐A方案建立的LoB为0.044 ng/mL ,LoD为0.0885 ng/mL ,LoQ为0.1 ng/mL。结论确定了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PCT试剂的LoB ,LoD和LoQ ,且该试剂的LoD符合厂家说明书上面的要求,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陈雪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赭曲霉毒素A(OTA)的快速检测。方法以固载于玻碳电极(GCE)表面的单壁碳纳米管/壳聚糖(SWNTs/CS)复合物膜为基底构建OTA双层自组装免疫传感器,采用电镜扫描分析、方波伏安和循环伏安法对传感器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其用于检测的特异性。结果壳聚糖/单壁碳纳米管复合膜能够显著增加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OTA的灵敏度,能够有效地分辨不同种类的真菌毒素。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OTA具有快速、简便、检出限低,特异性强等特点。
作者:张弦;杨弦弦;卿颖;邱景富;李朝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梅毒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梅毒患者作为患者组。另外,在体检中心随机抽取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16例,HBV感染率为28.57%,而对照组HBsAg阳性患者10例,HBV感染率为1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3项阳性者在患者组中占50.00%(8/16),在对照组中占30.00%(3/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乙肝e抗体(HBeAb)、HB‐cAb 3项阳性者在患者组中占37.50%(6/16),在对照组中占10.00%(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的 HBV感染率明显增加,临床治疗梅毒的同时,应警惕 HBV的传播。
作者:陈和银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痰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COPD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455例COPD患者的痰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455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81.0%,其中大肠杆菌占30.5%,铜绿假单孢菌占17.0%,克雷伯杆菌占14.5%,不动杆菌占10.5%;药敏结果发现:革兰阴性杆菌分别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碳青霉烯类药物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COPD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亚胺培南、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的抗菌活性强,可作为COPD患者的经验性用药。临床应尽量开展药敏试验,根据当地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或交替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梁玉兰;赵新惠;潘士虎;田新村;张晓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DNA定量检测结果的分析统计,了解该市慢性HBV感染者的患病情况,为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在该院门诊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D N A定量结果与性别、年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青年的患者高病毒量的比例高于中老年患者(P<0.05),治疗效果不如中老年患者(P<0.05),老年患者治疗有效的比例高。结论应当重视对青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宣传与研究,增加常见耐药基因的检测,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阳;崔智威;黄鑫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血细胞分析仪是对外周血异常标本的筛查工具,对于异常结果检验人员要复核、修正。笔者通过对3例血常规异常结果的分析,旨在探讨ADVIA212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在血常规复核中的应用及意义。
作者:李洪文;曹青凤;曹贤;付裕;张洪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将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换为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先用氯丙嗪、氯氮平或奋乃静治疗一个疗程,然后换用维思通进行治疗。结果换药治疗后,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大于换药前。淋巴细胞计数多于换药前,中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换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丙嗪、氯氮平或奋乃静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改用维思通治疗后,白细胞分化有所改变,红细胞平均容积明显增大。
作者:董芳青;张晓光;徐华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对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主要分析性能进行验证。方法按实验室认可准则和美国CLIA′88性能验证文件的方法,对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上开展的19个常规生化项目进行精密度、正确度、参考区间、线性范围和临床可报告范围验证。结果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精密度、正确度、参考区间、线性范围和临床可报告范围方面,均符合要求。结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器检测性能完全满足预期的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陈海明;王前明;赵元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评价滤纸干血斑制备疟原虫DNA模板的方法。方法采用常规DNA抽提程序和PCR扩增程序,收集并检测47份疑似输入性疟疾患者标本,统计分析配对设计的检测结果。结果滤纸干血斑 PCR与厚薄血涂片检测结果比较K ap p a=0.492,与全血标本PCR检测结果比较 K ap p a=0.686;分别以厚薄血片镜检和全血标本进行的PCR检测为金标准,滤纸干血斑采集血样进行PCR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75.0%和71.4%,特异度分别为78.9%和100.0%。结论滤纸干血斑采集血液标本进行PCR检测尚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红娥;田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时所用的佳抗体剂量与作用时间。方法取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血,根据HLA‐B27抗体剂量不同分为5、10μL两组,分别避光静置5、10、15 min ,溶血后上机检测 HLA‐B27水平。结果5μL抗体组不同反应时间HLA‐B27阳性率分别为(84.16±1.21)%、(94.81±1.33)%、(94.1±1.26)%;10μL抗体组不同反应时间 HLA‐B27阳性率分别为(85.4±1.27)%、(96.76±1.31)%、(95.36±1.45)%;10μL抗体组 HLA‐B27检测结果高于5μL抗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08,P<0.05);抗体反应10、15 min HLA‐B27检测结果高于抗体反应5 min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25,P<0.05);抗体反应10 min HLA‐B27检测结果与抗体反应15 min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8,P>0.05)。结论 HLA‐B27抗体剂量10μL ,反应10 min为佳实验方案;HLA‐B27抗体剂量、反应时间无交互作用。
作者:李娜;高文波;周玉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该地区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情况,为HDN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盐水法检测ABO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简称直抗试验)、游离和放散试验及抗体筛查试验均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结果124例患儿中,确诊HDN患儿占41.94%(52/124),确诊为ABO‐HDN的患儿血型分布情况为 A型Rh阳性占20.97%(26/124),B型 Rh阳性占20.97%(26/124),O型Rh阳性占33.87%(42/215),AB型Rh阳性占0.81%(1/124)。该地区临床诊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的阳性率、直抗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的阳性率、单项放散试验。结论该地区母婴Rh血型不合者中黄疸新生儿 HDN发病率较高,应引起重视。临床上应该在出现病理性黄疸之前进行 HDN 4项血清学检查,放散试验是诊断HDN敏感的指标。
作者:梁慧晶;蔡葵;徐杰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室间质评(EQA)是对实验室检测能力的验证,也是对众多实验室检测结果一致性的评价,有利于对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互认,节约医疗资源[1]。但随着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科相应开展的新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这些特殊或新检测项目在EQA活动中尚未开展,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将尚未开展EQ A的临床检验项目与其他临床实验室的同类项目进行比对,或者用其他方法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2]。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对血清糖化清蛋白(GA )和α‐L‐岩藻糖苷酶(AFU)设定两套实验,验证其室间一致性和项目正确度。
作者:王静;孙艳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本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氯氮平抗精神病治疗,引起生化指标的改变。方法对使用氯氮平治疗的1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2项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院4周及8周的检测浓度及异常升高率分别与入院1天的检测浓度及异常升高率进行比较。结果对GGT、HDL、LDH的检测浓度及异常率无明显影响(P>0.05)。ALT入院4周的检测浓度及异常率较入院1天明显升高(P<0.01)。GLU、TG、TC及LDL‐C的检测浓度及异常率与氯氮平治疗天数呈正相关。CK、CKMB及HBDH入院4周及8周的检测浓度,均较入院1天的检测浓度明显减低;且CK入院4周较入院1天异常率明显下降。结论长期使用氯氮平抗精神病治疗易引起患者肝功酶类、血糖、血脂升高及心肌酶类的变化,应动态监测生化指标,以适时调整用药方案,减少药物副反应,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用药。
作者:桂盈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胸痛患者83例,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临床后诊断分为非缺血性胸痛(N IC P )组29例和ACS组54例。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cTnI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Youden指数评价3个指标及其组合模式对ACS的诊断价值。结果 ACS患者血清hs‐CRP、cTnI、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NIC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CP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hs‐CRP ,D‐二聚体和cTnI 3项单独检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564、0.631、0.639。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1%、58.7%、53.2%。结论 hs‐CRP、D‐二聚体、cTnI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以诊断 ACS。联合检测hs‐CRP、D‐二聚体、cTnI可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指导临床早期诊断ACS有一定价值。
作者:朱继文;戴宝平;朱小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本院2014年度骨科伤口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应用VITEK‐2 Compacts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骨科伤口感染标本中共分离到864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51株(52.2%),革兰阴性菌398株(46.1%)。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33株(27.0%);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94株(10.9%),阴沟肠杆菌63株(7.3%)、鲍曼不动杆菌58株(6.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和利奈唑胺均敏感率均为100.0%。革兰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大于50%。结论该院骨科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为革兰阴性菌中的主要致病菌,细菌耐药形势仍很严峻,应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耐药菌的增多与传播。
作者:王彤;王立新;白雪;王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探讨癌胚抗原(CEA )、CA19‐9、CA125在直肠癌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选择合适的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方法对93例直肠癌患者、97例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使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CEA、糖类抗原(CA)CA19‐9、CA125水平的检测。结果直肠癌组各项肿瘤标志物测定值阳性率均高于直肠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组各项肿瘤标志物测定值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66.6%,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CA19‐9、CA125联合检测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是较理想的检测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祯;徐晓莉;徐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1~3岁婴幼儿嗜肺军团菌并发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报道较为少见,笔者对2011年至2013年以“呼吸道感染”于本院就诊并确诊为婴幼儿嗜肺军团菌并发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宋顺琪;樊茂;冯星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评价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用速率法检测对照组和疾病组(其中包括急性白血病患者,淋巴瘤患者,脑肿瘤患者,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LDH。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组脑脊液中 LDH水平为(28.68±9.29)U/L,高于无CNSL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患者中脑转移组脑脊液LDH水平为(125.20±115.24)U/L,高于无脑转移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肿瘤患者中脑膜癌病组脑脊液中LDH水平为(77.37±128.15)U/L,高于原发性脑肿瘤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炎患者中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LDH水平为(54.48±84.60)U/L,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中LDH水平为(43.54±32.05)U/L,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LDH检测对CNSL、淋巴瘤脑转移及脑膜癌的早期诊断、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秋菊;梁贤明;卢鑫鑫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稀释末梢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患者末梢血按一定比例与稀释液充分混匀后分别在即刻、5、30、90 min等不同时间点用Sysmex PocH‐100i血球分析仪检测各血细胞参数,利用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即刻与5、30、90 min各时间点PLT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0 min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测定值与即刻、90 min的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0 min内的检测结果偏差小,较为稳定。结论稀释末梢血标本放置时间过短会对血细胞分析结果有影响,应在采集标本后放置5~60 min的时间段内进行测定。
作者:黄汝英;罗玉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