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文;戴宝平;朱小波
目的:对比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细菌培养法在徐州地区妊娠晚期妇女B群链球菌(GBS )定植筛查中的应用,并了解GBS的耐药情况。方法采集本地区妊娠晚期妇女的阴道拭子和肛门拭子,同时进行荧光PCR检测和细菌培养法检测,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各项性能指标。对细菌培养法阳性者做药敏试验。结果484例标本中,荧光 PCR技术检测GBS阳性53例,阳性率11.0%,灵敏度为100.0%;细菌培养法检测GBS阳性31例,阳性率6.4%,灵敏度59.6%。两组之间阳性率和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药敏结果显示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是100.0%;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71.0%、64.5%和58.1%。结论徐州地区妊娠晚期妇女GBS的定植率不低,PCR是一种更为快速的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度的方法。临床应积极开展GBS的常规检测。本地区GBS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避免更多GBS耐药株的出现。
作者:王静;刘杰;王淑贞;马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单体(FM )、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检测在诊断产科早期DI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90例健康的体检妇女(对照组)、270例正常妊娠的妇女(早、中、晚孕各90例)、36例产科早期DIC患者(早期DIC组)进行纤维蛋白单体(FM)、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检测。结果早期DIC组FM、D‐D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妊娠组各期(P<0.05);晚孕组PT、APTT比早、中孕组及对照组明显缩短,FIB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PTT、FIB能反映妊娠晚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但不能诊断产科早期DIC ,对于产科早期DIC的诊断,FM、D‐D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彭和平;陈冬莲;陈晓英;章青英;董宝荣;曾凡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含有冷‐热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儿的血清学特点,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方法将3人份O型红细胞吸收患儿血清中的自身抗体(采用冷吸收的方法);2‐硫基乙醇(2‐M e )破坏 Ig M 抗体。结果此例AIHA患儿血型为B+,含冷‐热自身抗体,配血不相合。结论患儿冷‐热自身抗体同时存在,干扰血型鉴定、影响交叉配血。紧急情况时,结合患儿病情,输血与药物联合应用,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封彦楠;李明伟;陈麟凤;汪德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评价Roche M odular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缺血修饰清蛋白(IM A )的方法学性能。方法使用IM A检测试剂盒,在Roche Modular P800上检测IMA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要求,评价该检测系统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和抗干扰能力。结果 IM A低、中、高值样本的批内 CV和批间CV 分别为2.23%、3.39%、5.53%和2.58%、3.45%、5.67%,结果均小于说明书声明的10%;线性方程为Y=0.991 X+1.139,r2=0.999,结果表明清蛋白‐钴结合线性良好;高、低浓度标本在干扰物为血清样本时,试验结果均在±5%范围内,表明该方法的抗干扰性能良好。结论该检测系统测定IM A的分析性能良好,可以满足医学实验室和临床诊疗的需求。
作者:刘兰民;李德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检测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和VEGF‐C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肿瘤侵袭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58例胃癌组织和2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IF4E、VEGF‐A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 eIF4E、VEGF‐A和VEGF‐C在胃癌组织中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7%(52/58)、65.5%(38/58)、60.3%(35/58),明显高于它们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0%(1/25)、12.0%(3/25)、8.0%(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IF4E、VEGF‐A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eIF4E和VEGF‐C还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胃癌中elF4E的阳性表达与VEGF‐A和VEGF‐C均呈正相关。结论 eIF4E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调控作用,VEGF‐A和VEGF‐C有助于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有助于对胃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和评估。
作者:赵世巧;陈忠余;邓玮;胡仁智;黎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为地贫)患儿体内铁代谢状况。方法对218例地贫,57例缺铁性贫血(IDA)患儿以及7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Tf)、血清铁蛋白(SF)进行检测。结果β地贫双重杂合子或纯合子β0组:SI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 TIBC、Tf水平则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α地贫组(静止型α地贫、标准型α地贫):SI、TIB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T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H病组:TIBC、T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于监测地贫患儿铁负荷的指标,SI和TIBC优于Tf ;对于SI异常增高和TIBC明显降低的小细胞性贫血患儿,诊断为β0地贫的可能性大。
作者:夏威夷;谭蓉;覃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临床不同来源标本分离的同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无差异,以便指导临床合理运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本院各科室2009~2013年送检的痰液、血液、脓液及尿液标本分离的细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检测,并比较4种标本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结果4种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喹奴普丁/达福普丁的耐药率低。分离自痰液的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为71.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9.9%,高于其他3种标本(P<0.05)。尿液中产 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4.4%,高于其他3种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标本分离的同种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建议临床医师在治疗不同标本检出同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谢宁;郭斌;黄义山;熊元;苏中龙;廖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ib)γ基因多态性位点FGG 9340T>C(rs1049636)与血浆Fibγ′水平及缺血性脑卒中(IS)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患者组选取华东地区IS患者421例,男283例、女138例,年龄40~88岁,均为汉族,无亲缘关系;选取性别、年龄与患者组相匹配的个体421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检测两组人群血浆Fibγ′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的方法检测rs1049636位点基因型。结果患者组血浆Fibγ′水平[(159.4±97.4)U/dL]明显高于对照组[(114.2±73.0)U/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论是在患者组还是在对照组,Fib基因rs1049636 C等位基因均与高水平的血浆Fibγ′相关;但rs1049636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在患者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7,0.106)。结论血浆Fibγ′可以增加中国人群IS的易感性,FGG基因多态性位点rs1049636 C等位基因虽与血浆Fibγ′水平相关,但可能与中国人群IS的发病无关。
作者:虞珊珊;丁媛媛;宗明;张慧;王翰琪;谭琪;范列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将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换为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先用氯丙嗪、氯氮平或奋乃静治疗一个疗程,然后换用维思通进行治疗。结果换药治疗后,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大于换药前。淋巴细胞计数多于换药前,中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换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丙嗪、氯氮平或奋乃静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改用维思通治疗后,白细胞分化有所改变,红细胞平均容积明显增大。
作者:董芳青;张晓光;徐华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对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主要分析性能进行验证。方法按实验室认可准则和美国CLIA′88性能验证文件的方法,对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上开展的19个常规生化项目进行精密度、正确度、参考区间、线性范围和临床可报告范围验证。结果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精密度、正确度、参考区间、线性范围和临床可报告范围方面,均符合要求。结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器检测性能完全满足预期的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陈海明;王前明;赵元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对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普洱市人民医院52例有心衰病、冠心病史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患者,48例确诊肺源性哮喘患者及作为对照的3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上述人群血浆NT‐BNP及 Hcy水平,各组之间相互比较。结果心源性哮喘组血浆NT‐BNP、Hcy水平明显高于肺源性哮喘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 NT‐BNP、Hcy水平检测可用于快速鉴别诊断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且对病情监测、临床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春显;马小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分子检测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基因重排、染色体易位和融合基因形成、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等分子检测对于疾病的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个体化治疗的时代,基因检测成为决定日常临床治疗的一部分[1‐3]。
作者:韩丹丹;魏敏;邓芳(综述);李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随着抗菌的药物的滥用,临床上耐药细菌不断出现,给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严峻挑战。然而K PC型碳青霉烯酶的流行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作为革兰阴性菌的后一道防线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有必要对K PC型碳青霉烯酶进行综述,增进对耐药菌传播机制与流行情况的了解,以指导临床用药与科研。
作者:朱天成(综述);陶庆春(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联合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α‐抗胰蛋白酶(α‐AT)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住院及就诊的原发性肝癌、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Beckman DxI800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AFP水平;用Beckman 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FU、α‐AT水平;用GP73酶联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 GP73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AFP、AFU、α‐A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GP73、AFP、AFU、α‐AT 水平明显高于肝炎和肝硬化患者(P<0.05);血清GP73、AFP、AFU、α‐AT水平单一检测时的灵敏度分别为75%、72%、23%、67%,特异度分别为95%、95%、100%、97%。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和100%。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73联合AFP、AFU、α‐AT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
作者:黄华;梁红梅;胥慧;周庭雄;王建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该地区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情况,为HDN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盐水法检测ABO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简称直抗试验)、游离和放散试验及抗体筛查试验均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结果124例患儿中,确诊HDN患儿占41.94%(52/124),确诊为ABO‐HDN的患儿血型分布情况为 A型Rh阳性占20.97%(26/124),B型 Rh阳性占20.97%(26/124),O型Rh阳性占33.87%(42/215),AB型Rh阳性占0.81%(1/124)。该地区临床诊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的阳性率、直抗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的阳性率、单项放散试验。结论该地区母婴Rh血型不合者中黄疸新生儿 HDN发病率较高,应引起重视。临床上应该在出现病理性黄疸之前进行 HDN 4项血清学检查,放散试验是诊断HDN敏感的指标。
作者:梁慧晶;蔡葵;徐杰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人群中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病情况。方法选取2012~2013年中山地区进行G6PD活性检测的新生儿、育龄人群和有相应临床症状的疑似患者。采用紫外速率法检测上述人群红细胞中G6PD活性。结果在受检者中共检出G6 PD缺乏1030例,检出率为4.37%(1030/23595);男性中的检出率为9.42%(513/5447);女性中的检出率为2.85%(517/18148)。结论中山地区是G6PD缺乏症的高发地区,应注意在育龄人群和新生儿中进行该疾病的筛查,以降低G6 PD缺乏症的发病率及预防其引起的并发症。
作者:李曼;温冬梅;张秀明;徐全中;徐胜男;萧金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血细胞分析仪是对外周血异常标本的筛查工具,对于异常结果检验人员要复核、修正。笔者通过对3例血常规异常结果的分析,旨在探讨ADVIA212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在血常规复核中的应用及意义。
作者:李洪文;曹青凤;曹贤;付裕;张洪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评价滤纸干血斑制备疟原虫DNA模板的方法。方法采用常规DNA抽提程序和PCR扩增程序,收集并检测47份疑似输入性疟疾患者标本,统计分析配对设计的检测结果。结果滤纸干血斑 PCR与厚薄血涂片检测结果比较K ap p a=0.492,与全血标本PCR检测结果比较 K ap p a=0.686;分别以厚薄血片镜检和全血标本进行的PCR检测为金标准,滤纸干血斑采集血样进行PCR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75.0%和71.4%,特异度分别为78.9%和100.0%。结论滤纸干血斑采集血液标本进行PCR检测尚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红娥;田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胸痛患者83例,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临床后诊断分为非缺血性胸痛(N IC P )组29例和ACS组54例。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cTnI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Youden指数评价3个指标及其组合模式对ACS的诊断价值。结果 ACS患者血清hs‐CRP、cTnI、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NIC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CP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hs‐CRP ,D‐二聚体和cTnI 3项单独检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564、0.631、0.639。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1%、58.7%、53.2%。结论 hs‐CRP、D‐二聚体、cTnI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以诊断 ACS。联合检测hs‐CRP、D‐二聚体、cTnI可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指导临床早期诊断ACS有一定价值。
作者:朱继文;戴宝平;朱小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一种无创、快速、简单和价廉的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HPSA)试验,对幽门螺杆菌(Hp)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8~9月消化科收治的94例慢性胃炎或者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HPSA)和尿素14C呼气试验,同时对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记录所有结果并进行对照分析。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3及 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HPSA)与尿素14 C呼气试验一致性比较,Kappa=0.82,P<0.05说明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HPSA)与非侵入检测“金标准”尿素14 C呼气试验有较好的吻合性。结论检测Hp用HPSA和尿素14 C呼气试验效果相同。
作者:叶铭坤;梁栋伟;邓健能;龙喜雄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