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自身抗体的处理方案

封彦楠;李明伟;陈麟凤;汪德清

关键词:冷-热自身抗体, 正反定型, 配血不合, 输血
摘要:目的:分析含有冷‐热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儿的血清学特点,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方法将3人份O型红细胞吸收患儿血清中的自身抗体(采用冷吸收的方法);2‐硫基乙醇(2‐M e )破坏 Ig M 抗体。结果此例AIHA患儿血型为B+,含冷‐热自身抗体,配血不相合。结论患儿冷‐热自身抗体同时存在,干扰血型鉴定、影响交叉配血。紧急情况时,结合患儿病情,输血与药物联合应用,可获得良好效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氯氮平治疗对患者12项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氯氮平抗精神病治疗,引起生化指标的改变。方法对使用氯氮平治疗的1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2项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院4周及8周的检测浓度及异常升高率分别与入院1天的检测浓度及异常升高率进行比较。结果对GGT、HDL、LDH的检测浓度及异常率无明显影响(P>0.05)。ALT入院4周的检测浓度及异常率较入院1天明显升高(P<0.01)。GLU、TG、TC及LDL‐C的检测浓度及异常率与氯氮平治疗天数呈正相关。CK、CKMB及HBDH入院4周及8周的检测浓度,均较入院1天的检测浓度明显减低;且CK入院4周较入院1天异常率明显下降。结论长期使用氯氮平抗精神病治疗易引起患者肝功酶类、血糖、血脂升高及心肌酶类的变化,应动态监测生化指标,以适时调整用药方案,减少药物副反应,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用药。

    作者:桂盈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ANA和抗-CCP检测及其与抑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抗核抗体(AN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CCP)表达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检测58例老年RA患者(RA组)、50例非RA患者(非RA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NA、抗‐CCP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RA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ANA、抗‐CCP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RA组抗‐CC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P<0.05),而ANA阳性率RA组与非R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患者的ANA、抗‐CCP阳性率高于稳定期(P<0.05);合并抑郁的患者ANA、抗‐CC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抑郁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 ANA、抗‐CCP的阳性均是老年RA患者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 RA患者 ANA、抗‐CCP表达明显升高且与病情活动性及抑郁情绪相关。

    作者:裴文意;蒋浩明;袁海燕;侯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X RCC1基因在白血病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人群人类X射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基因多态性和超甲基化水平,探讨XRCC1与白血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和甲基化特异聚合酶联反应(MSP)的方法检测150例白血病患者(病例组)和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XRCC1基因多态性和启动子区超甲基化水平。结果在各型白血病中XRCC1基因rs1799782、rs25487、rs25489位点基因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病例组各亚组的XRCC1基因超甲基化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和白血病易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XRCC1基因在白血病中可能不存在超甲基化现象。

    作者:柴晓静;李娟;陆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010~2014年靖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检测的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2010~2014年靖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检测的不合格情况,分析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降低血液的不合格率,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用穿越管理软件统计2010~2014年靖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检测情况。结果共检测55592例,不合格率为3.19%(1772/55592),项目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谷丙转氨酶(ALT)、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不合格率分别是2.06%,0.49%,0.40%,0.15%,0.08%。ALT、抗‐TP筛查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献血前宣传与征询工作,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选择灵敏度高兼特异性好的试剂等措施,来提高血液的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任锡良;杨秋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分布及双份血培养法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血培养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和探讨双份血培养法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集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共2033份,1425份标本采用单份血培养法,608份标本采用双份血培养法进行检测。标本置Bact/Alert3D全自动血液培养仪进行血培养,对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培养阳性的标本共251份,检出率为12.3%(251/2033)。其中,单份血培养法检出率为11.9%(169/1425);双份血培养法检出率为13.5%(82/608)。血培养共检出216株病原菌(同一患者多次培养出同一病原菌计为1株)。其中,革兰阳性(G+)球菌占65.7%(142/21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占20.8%(45/216),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阴性(G -)非发酵菌占8.8%(19/216),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真菌占3.2%(7/216)。双份血培养法的病原菌检出率高于单份血培养法的检出率( P<0.05),单份血培养阳性和双份血单瓶阳性检出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例大(>40.0%),双份血培养双瓶阳性检出的病原菌以G-非发酵菌及真菌常见。结论双份血培养双瓶阳性与单份血培养阳性、双份血培养单瓶阳性检出的主要病原菌类型不同。双份血培养对提高病原菌检出率和污染菌鉴别有一定作用。

    作者:黄有平;李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卵巢恶性肿瘤与血小板增多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卵巢恶性肿瘤患者80例(A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80例(B组),健康体检者80例(C组);A组又分为FIGOⅠ期组30例,FIGOⅡ期及以上组5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血小板计数,并同时检测血清CA125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血小板计数、血清CA125水平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小板增多率、血清CA125阳性率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Ⅰ期组与FIGOⅡ期及以上组术前血小板计数、血清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恶性肿瘤并发血小板增多多见于晚期患者,血小板增多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曾兰兰;郑婕;刘非;梁绮华;杨伟华;顾晓琼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自身抗体的处理方案

    目的:分析含有冷‐热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儿的血清学特点,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方法将3人份O型红细胞吸收患儿血清中的自身抗体(采用冷吸收的方法);2‐硫基乙醇(2‐M e )破坏 Ig M 抗体。结果此例AIHA患儿血型为B+,含冷‐热自身抗体,配血不相合。结论患儿冷‐热自身抗体同时存在,干扰血型鉴定、影响交叉配血。紧急情况时,结合患儿病情,输血与药物联合应用,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封彦楠;李明伟;陈麟凤;汪德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直肠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探讨癌胚抗原(CEA )、CA19‐9、CA125在直肠癌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选择合适的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方法对93例直肠癌患者、97例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使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CEA、糖类抗原(CA)CA19‐9、CA125水平的检测。结果直肠癌组各项肿瘤标志物测定值阳性率均高于直肠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组各项肿瘤标志物测定值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66.6%,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CA19‐9、CA125联合检测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是较理想的检测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祯;徐晓莉;徐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儿童肺炎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在肺炎患儿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该院住院治疗的97例肺炎患儿,所有患者在入院前1周均未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采用瑞士罗氏e601、7600全自动分析系统检测47例细菌性肺炎患儿、5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及48例健康儿童血清PCT及CRP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PCT[(6.42±1.75)μg/L]、CRP[(35.85±41.36)mg/L]均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PCT [(0.33±0.12)μg/L]、CRP[(28.97±36.4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CRP对儿童肺炎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作者:屈英晓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124例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该地区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情况,为HDN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盐水法检测ABO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简称直抗试验)、游离和放散试验及抗体筛查试验均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结果124例患儿中,确诊HDN患儿占41.94%(52/124),确诊为ABO‐HDN的患儿血型分布情况为 A型Rh阳性占20.97%(26/124),B型 Rh阳性占20.97%(26/124),O型Rh阳性占33.87%(42/215),AB型Rh阳性占0.81%(1/124)。该地区临床诊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的阳性率、直抗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的阳性率、单项放散试验。结论该地区母婴Rh血型不合者中黄疸新生儿 HDN发病率较高,应引起重视。临床上应该在出现病理性黄疸之前进行 HDN 4项血清学检查,放散试验是诊断HDN敏感的指标。

    作者:梁慧晶;蔡葵;徐杰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降钙素原对重症脑损伤继发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 T )对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并与其他炎性指标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该院因严重脑损伤入院的患者,入院5 d后发生感染者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者为未感染组。于入院2 h内及入院后第3天采集血样,检测PC T水平,考察PC T对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并与白细胞(WBC )计数、中性粒细胞数(N)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重症脑损伤后5 d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9%(41/179)。合并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间PCT、WBC、N 和hs‐CRP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PCT、WBC、N和hs‐CR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80、0.78、0.82,PCT+WBC+ hs‐CRP组合的诊断价值高,AUC为0.87。PC T对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较高,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结论 PC T 对重症脑损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与WBC和 hs‐CRP联合应用则诊断准确性更高。临床工作中对 PCT 升高尤其是WBC、hs‐CRP也升高的脑损伤患者,应考虑使用抗菌药物干预。

    作者:韦巍;陈金月;曾清;冯春晓;李敏;李明芬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析性能验证

    目的:对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主要分析性能进行验证。方法按实验室认可准则和美国CLIA′88性能验证文件的方法,对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上开展的19个常规生化项目进行精密度、正确度、参考区间、线性范围和临床可报告范围验证。结果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精密度、正确度、参考区间、线性范围和临床可报告范围方面,均符合要求。结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器检测性能完全满足预期的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陈海明;王前明;赵元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徐州地区妊娠晚期妇女感染B群链球菌的筛检情况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对比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细菌培养法在徐州地区妊娠晚期妇女B群链球菌(GBS )定植筛查中的应用,并了解GBS的耐药情况。方法采集本地区妊娠晚期妇女的阴道拭子和肛门拭子,同时进行荧光PCR检测和细菌培养法检测,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各项性能指标。对细菌培养法阳性者做药敏试验。结果484例标本中,荧光 PCR技术检测GBS阳性53例,阳性率11.0%,灵敏度为100.0%;细菌培养法检测GBS阳性31例,阳性率6.4%,灵敏度59.6%。两组之间阳性率和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药敏结果显示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是100.0%;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71.0%、64.5%和58.1%。结论徐州地区妊娠晚期妇女GBS的定植率不低,PCR是一种更为快速的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度的方法。临床应积极开展GBS的常规检测。本地区GBS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避免更多GBS耐药株的出现。

    作者:王静;刘杰;王淑贞;马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hs-CRP、D-二聚体和cT nI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胸痛患者83例,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临床后诊断分为非缺血性胸痛(N IC P )组29例和ACS组54例。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cTnI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Youden指数评价3个指标及其组合模式对ACS的诊断价值。结果 ACS患者血清hs‐CRP、cTnI、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NIC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CP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hs‐CRP ,D‐二聚体和cTnI 3项单独检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564、0.631、0.639。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1%、58.7%、53.2%。结论 hs‐CRP、D‐二聚体、cTnI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以诊断 ACS。联合检测hs‐CRP、D‐二聚体、cTnI可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指导临床早期诊断ACS有一定价值。

    作者:朱继文;戴宝平;朱小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来宾市兴宾区2010~2014年婚检人群艾滋病、梅毒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该地婚检人群性传播疾病的感染情况,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婚检时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和艾滋病咨询检测,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婚育指导。结果2010~2014年自愿参加婚检并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和梅毒抗体检测97859例,婚检率95.12%(97859/102880);其中梅毒筛查阳性率0.68%(664/97859);艾滋病检筛查阳性率为0.31%(300/97859)。对筛查阳性者转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认定确诊并纳入传染病系统管理。结论对准备结婚的人群在婚检时同时进行艾滋病和梅毒的筛查,对筛查结果为阳性的人群进行专门的婚育指导并进行确诊和治疗,纳入系统管理,对预防这两类疾病的母婴传播和平行传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俊;张素琼;何梓静;陈世新;林隆;张金莲;张三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两种非侵入性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一种无创、快速、简单和价廉的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HPSA)试验,对幽门螺杆菌(Hp)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8~9月消化科收治的94例慢性胃炎或者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HPSA)和尿素14C呼气试验,同时对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记录所有结果并进行对照分析。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3及 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HPSA)与尿素14 C呼气试验一致性比较,Kappa=0.82,P<0.05说明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HPSA)与非侵入检测“金标准”尿素14 C呼气试验有较好的吻合性。结论检测Hp用HPSA和尿素14 C呼气试验效果相同。

    作者:叶铭坤;梁栋伟;邓健能;龙喜雄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KPC型碳青霉烯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随着抗菌的药物的滥用,临床上耐药细菌不断出现,给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严峻挑战。然而K PC型碳青霉烯酶的流行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作为革兰阴性菌的后一道防线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有必要对K PC型碳青霉烯酶进行综述,增进对耐药菌传播机制与流行情况的了解,以指导临床用药与科研。

    作者:朱天成(综述);陶庆春(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婴幼儿嗜肺军团菌并发乙型流感病毒感染7例临床分析

    1~3岁婴幼儿嗜肺军团菌并发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报道较为少见,笔者对2011年至2013年以“呼吸道感染”于本院就诊并确诊为婴幼儿嗜肺军团菌并发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宋顺琪;樊茂;冯星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P16、Ki-67在鳞状上皮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 HPV 联合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P67、Ki‐67在鳞状上皮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宫颈组织188例。其中,宫颈癌48例(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100例(CIN组),慢性宫颈炎40例(宫颈炎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组织中 P16、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PCR技术检测宫颈组织中 HPV感染情况。结果宫颈癌组、CIN组P16、Ki‐67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宫颈炎组(P<0.05),宫颈癌组P16、Ki‐67表达阳性率均高于CINⅠ和CINⅡ组(P<0.05),但宫颈癌组与CINⅢ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IN级别的增高,P16、Ki‐67表达阳性率增高,CINⅠ~Ⅲ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CINⅢ组P16、Ki‐67过表达率均高于其他3组(P<0.05);CINⅠ~Ⅲ3组中P16和Ki‐67过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表达强度与 HPV阳性率呈正相关(rs =0.706,P=0.011);Ki‐67表达强度与 HPV阳性率呈正相关(rs=0.695,P=0.021)。结论可以通过联合检测 HPV、P16、Ki‐67对CIN、早期宫颈癌进行辅助诊断,并对CIN进展进行预测。

    作者:潘燕珍;丁红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闽北地区357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目的:探讨闽北地区呼吸道7种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状况,供临床诊疗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院3572例呼吸道感染病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常见7种呼吸道病毒,包括甲型流感病毒(IA ),乙型流感病毒(IB ),腺病毒(AD),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1、2、3型(P1、P2、P3)。结果在3572例患者中,病毒检测阳性例数509例(单一病毒感染502例,双重感染7例),阳性率14.25%。其中RSV(9.38%)、P3(2.32%),IA(1.09%)的感染率居前3位。阳性检出患者的大年龄12岁,小年龄2个月。结论 RS V感染居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之首,其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好发于冬春季;婴幼儿及儿童免疫力低下,是防治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重点人群。

    作者:吴志耘;任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