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儿童肺炎中的意义

屈英晓

关键词: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在肺炎患儿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该院住院治疗的97例肺炎患儿,所有患者在入院前1周均未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采用瑞士罗氏e601、7600全自动分析系统检测47例细菌性肺炎患儿、5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及48例健康儿童血清PCT及CRP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PCT[(6.42±1.75)μg/L]、CRP[(35.85±41.36)mg/L]均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PCT [(0.33±0.12)μg/L]、CRP[(28.97±36.4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CRP对儿童肺炎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测定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抗凝和溶栓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该院心内科住院的110例AMI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其血浆hs‐CRP、Fib、D‐D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110例AMI患者中66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至24 h血浆中hs‐CRP、Fib、D‐D水平均升高(高于阈值);44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至24 h血浆中的hs‐CRP和Fib水平升高,而D‐D不升高。结论 hs‐CRP的检测对AM I的诊断、治疗有一定价值,是判断心肌损伤又一较好标志物,治疗24~48 h与治疗12 h内的患者血浆hs‐CRP水平相比能更好地反映AMI患者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Fib经治疗后其水平降低缓慢,不能用于 AMI患者的疗效观察;D‐D的水平对诊断 AMI无确定阴性预测值,不能成为AMI的筛选排除指标,但D‐D阳性AMI患者的D‐D水平可作为疗效监测指标。

    作者:蒋灵霓;顾永林;李宇林;夏红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儿童肺炎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在肺炎患儿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该院住院治疗的97例肺炎患儿,所有患者在入院前1周均未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采用瑞士罗氏e601、7600全自动分析系统检测47例细菌性肺炎患儿、5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及48例健康儿童血清PCT及CRP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PCT[(6.42±1.75)μg/L]、CRP[(35.85±41.36)mg/L]均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PCT [(0.33±0.12)μg/L]、CRP[(28.97±36.4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CRP对儿童肺炎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作者:屈英晓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ADM A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其不同亚组的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并分析ADMA与ACS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 ACS组患者101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7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1例),其中AMI组包括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19例)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12例);对照组(40例)为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标本ADMA水平,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血浆ADMA浓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组血浆ADM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浆AD‐MA浓度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DMA水平与 HDL‐C呈负相关(r=-0.222,P<0.05),与LDL‐C呈正相关(r=0.357,P<0.05),与CRP呈正相关(r=0.619,P<0.05)。结论血浆ADMA水平与ACS的发生及其部分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陈敏;腾永生;黄恒柳;段梦;陈鸣;邓少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医学检验形态学检验系列课程融合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以岗位胜任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1]。医学检验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为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从事检验工作技能型、应用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医学检验专业基本岗位胜任能力包括两大模块,其一是常规检验技术操作能力,其二是形态学的辨认能力,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常规的检验工作绝大部分都由自动化的仪器来完成,形态学检验的金标准是人眼显微镜下观察,是检验仪器无法替代的,因此敏锐的形态学辨认和诊断能力已成为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能力。为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形态学检验的岗位胜任能力,笔者对医学检验形态学检验系列课程进行融合,对教学方法和方式、实验考核体系进行改革,并且建立了形态学检验的课程网站,通过改革和探索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费嫦;张荔茗;李树平;胡荣;米华;王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昆明地区汉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研究

    目的: CYP2C19倡2及CYP2C19倡3是中国人中主要的引起CYP2C19酶活性缺失的基因突变。该研究通过检测昆明地区汉族健康人群及汉族脑梗死患者中这两个突变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探讨两类人群CYP2C19基因遗传多态性特征,为昆明汉族人群脑梗死患者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基础信息。方法用PCR‐RFLP和AS‐PCR 方法,对2012年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体检的107例昆明地区健康汉族人群和105例住院脑梗患者,进行CYP2C19倡2及CYP2C19倡3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检测。结果昆明地区汉族健康人群中,CYP2C19倡2等位基因频率为30.4%,CYP2C19倡3等位基因频率为3.3%。CYP2C19倡1/CYP2C19倡1、CYP2C19倡1/CYP2C19倡2、CYP2C19倡1/CYP2C19倡3、CYP2C19倡2/CYP2C19倡2、CYP2C19倡2/CYP2C19倡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3.0%、42.1%、4.7%、8.4%和1.9%。昆明地区汉族脑梗人群中,CYP2C19倡2等位基因频率为33.8%,CYP2C19倡3等位基因频率为5.2%。CYP2C19倡1/CYP2C19倡1、CYP2C19倡1/CYP2C19倡2、CYP2C19倡1/CYP2C19倡3、CYP2C19倡2/CYP2C19倡2、CYP2C19倡2/CYP2C19倡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1.9%、30.4%、7.6%、17.1%和2.9%。同时携带2个突变等位基因者(CYP2C19倡2/CYP2C19倡2或CYP2C19倡2/CYP2C19倡3)的频率在健康人群和脑梗死患者中分别为10.3%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地区汉族人群CYP2C19遗传多态性有自己的分布特点,这些差异化信息对该研究人群的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具有参考价值。昆明汉族脑梗死患者中同时携带2个突变等位基因(CYP2C19倡2、CYP2C19倡3)的频率近健康人群的2倍。可以建议昆明汉族人群依据个体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实施个体化预防性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预防性抗血小板治疗效果不佳而发生的脑梗死风险。

    作者:李穗雯;胡大春;罗晓惠;邵剑春;赵丽芝;舒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EDTA 和枸橼酸钠抗凝剂均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1例

    ED T 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报道有很多,处理方法多为将ED T A抗凝剂换为枸橼酸钠。近笔者在工作中发现1例EDTA和枸橼酸钠抗凝剂均引起血小板(PLT)假性减少的典型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戬;周运恒;王李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年龄和性别因素是否影响精神分裂症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对照组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T G )的浓度。采用 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比对照组胆固醇浓度高,结果分别为(4.90±0.10)mmol/L和(5.77±0.16)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该研究将患者组和对照组分别以年龄分组,发现在健康人群中,≥50岁的平均血脂浓度比小于50岁组的血脂浓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50岁和小于50岁组的平均血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以性别进行分组,发现性别因素对健康组和精神分裂组的血脂浓度并无影响。结论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血脂浓度有影响,年龄与性别的差异不影响精神分裂症与血脂的关系。

    作者:徐阿红;李丹;易正辉;薛志强;汪作为;林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血浆纤维蛋白原γ′水平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ib)γ基因多态性位点FGG 9340T>C(rs1049636)与血浆Fibγ′水平及缺血性脑卒中(IS)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患者组选取华东地区IS患者421例,男283例、女138例,年龄40~88岁,均为汉族,无亲缘关系;选取性别、年龄与患者组相匹配的个体421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检测两组人群血浆Fibγ′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的方法检测rs1049636位点基因型。结果患者组血浆Fibγ′水平[(159.4±97.4)U/dL]明显高于对照组[(114.2±73.0)U/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论是在患者组还是在对照组,Fib基因rs1049636 C等位基因均与高水平的血浆Fibγ′相关;但rs1049636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在患者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7,0.106)。结论血浆Fibγ′可以增加中国人群IS的易感性,FGG基因多态性位点rs1049636 C等位基因虽与血浆Fibγ′水平相关,但可能与中国人群IS的发病无关。

    作者:虞珊珊;丁媛媛;宗明;张慧;王翰琪;谭琪;范列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X RCC1基因在白血病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人群人类X射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基因多态性和超甲基化水平,探讨XRCC1与白血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和甲基化特异聚合酶联反应(MSP)的方法检测150例白血病患者(病例组)和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XRCC1基因多态性和启动子区超甲基化水平。结果在各型白血病中XRCC1基因rs1799782、rs25487、rs25489位点基因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病例组各亚组的XRCC1基因超甲基化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和白血病易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XRCC1基因在白血病中可能不存在超甲基化现象。

    作者:柴晓静;李娟;陆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不同基因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铁代谢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为地贫)患儿体内铁代谢状况。方法对218例地贫,57例缺铁性贫血(IDA)患儿以及7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Tf)、血清铁蛋白(SF)进行检测。结果β地贫双重杂合子或纯合子β0组:SI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 TIBC、Tf水平则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α地贫组(静止型α地贫、标准型α地贫):SI、TIB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T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H病组:TIBC、T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于监测地贫患儿铁负荷的指标,SI和TIBC优于Tf ;对于SI异常增高和TIBC明显降低的小细胞性贫血患儿,诊断为β0地贫的可能性大。

    作者:夏威夷;谭蓉;覃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129例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探讨

    目的:对CT、B超筛选的胸腔积液和腹水心包积液患者进行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结合病理结果,深入探讨细胞学镜检的使用价值。方法对浆膜腔积液采用细胞学镜检检测肿瘤细胞。结果129例浆膜腔液细胞学镜检,查出肿瘤细胞25例,阳性率19.4%,与病理学诊断相一致。结论通过改进浆膜腔积液制片技术,能够提高肿瘤细胞阳性准确率,这种检测技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段爱军;耿立;周显玲;陈勇;张燕;罗畅;闫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测定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意义

    目的:评价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用速率法检测对照组和疾病组(其中包括急性白血病患者,淋巴瘤患者,脑肿瘤患者,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LDH。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组脑脊液中 LDH水平为(28.68±9.29)U/L,高于无CNSL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患者中脑转移组脑脊液LDH水平为(125.20±115.24)U/L,高于无脑转移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肿瘤患者中脑膜癌病组脑脊液中LDH水平为(77.37±128.15)U/L,高于原发性脑肿瘤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炎患者中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LDH水平为(54.48±84.60)U/L,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中LDH水平为(43.54±32.05)U/L,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LDH检测对CNSL、淋巴瘤脑转移及脑膜癌的早期诊断、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秋菊;梁贤明;卢鑫鑫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124例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该地区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情况,为HDN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盐水法检测ABO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简称直抗试验)、游离和放散试验及抗体筛查试验均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结果124例患儿中,确诊HDN患儿占41.94%(52/124),确诊为ABO‐HDN的患儿血型分布情况为 A型Rh阳性占20.97%(26/124),B型 Rh阳性占20.97%(26/124),O型Rh阳性占33.87%(42/215),AB型Rh阳性占0.81%(1/124)。该地区临床诊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的阳性率、直抗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的阳性率、单项放散试验。结论该地区母婴Rh血型不合者中黄疸新生儿 HDN发病率较高,应引起重视。临床上应该在出现病理性黄疸之前进行 HDN 4项血清学检查,放散试验是诊断HDN敏感的指标。

    作者:梁慧晶;蔡葵;徐杰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酶联免疫斑点法对 AIDS 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 )法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42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未患结核病的同期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60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ELISPOT法、结核抗体(TBAb)法及结核分枝杆菌素皮试试验(TST)分别进行检测,比较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对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ELISPOT 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9%、93.3%、93.1%,TBAb法分别为54.8%、71.7%及64.7%,TST法为47.6%、53.3%及51.0%。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ELISPOT 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 TBAb法及 TST 法(P<0.05);TBAb法与TST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POT 对AIDS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Roche Modular P800检测缺血修饰清蛋白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评价Roche M odular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缺血修饰清蛋白(IM A )的方法学性能。方法使用IM A检测试剂盒,在Roche Modular P800上检测IMA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要求,评价该检测系统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和抗干扰能力。结果 IM A低、中、高值样本的批内 CV和批间CV 分别为2.23%、3.39%、5.53%和2.58%、3.45%、5.67%,结果均小于说明书声明的10%;线性方程为Y=0.991 X+1.139,r2=0.999,结果表明清蛋白‐钴结合线性良好;高、低浓度标本在干扰物为血清样本时,试验结果均在±5%范围内,表明该方法的抗干扰性能良好。结论该检测系统测定IM A的分析性能良好,可以满足医学实验室和临床诊疗的需求。

    作者:刘兰民;李德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妊娠期甲状腺筛查项目参考区间制定与分析

    目的:建立该实验室健康孕妇早、中、晚孕期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参考区间并进行分析。方法对就诊于该院的孕妇进行严格筛查,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420例妊娠6~37周的正常妊娠女性(妊娠组)和120例非妊娠女性(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纳入研究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 T 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T 3)水平,并建立不同妊娠期,包括早期(0~12周)、中期(13~27周)、晚期(28~40周)的甲状腺激素参考区间,参考区间采用双侧限值95%区间(P2.5~ P97.5)表示。结果血清TSH、FT4、TT4、TT3水平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T3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TSH浓度值在妊娠中期与晚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3),参考区间可合并为(0.56~3.94)μIU/mL。结论建立妊娠不同时期特异性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参考区间,有利于正确评估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孙秋瑾;闫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N T-proBN P与 Hcy联合检测对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对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普洱市人民医院52例有心衰病、冠心病史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患者,48例确诊肺源性哮喘患者及作为对照的3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上述人群血浆NT‐BNP及 Hcy水平,各组之间相互比较。结果心源性哮喘组血浆NT‐BNP、Hcy水平明显高于肺源性哮喘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 NT‐BNP、Hcy水平检测可用于快速鉴别诊断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且对病情监测、临床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春显;马小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氯氮平治疗对患者12项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氯氮平抗精神病治疗,引起生化指标的改变。方法对使用氯氮平治疗的1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2项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院4周及8周的检测浓度及异常升高率分别与入院1天的检测浓度及异常升高率进行比较。结果对GGT、HDL、LDH的检测浓度及异常率无明显影响(P>0.05)。ALT入院4周的检测浓度及异常率较入院1天明显升高(P<0.01)。GLU、TG、TC及LDL‐C的检测浓度及异常率与氯氮平治疗天数呈正相关。CK、CKMB及HBDH入院4周及8周的检测浓度,均较入院1天的检测浓度明显减低;且CK入院4周较入院1天异常率明显下降。结论长期使用氯氮平抗精神病治疗易引起患者肝功酶类、血糖、血脂升高及心肌酶类的变化,应动态监测生化指标,以适时调整用药方案,减少药物副反应,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用药。

    作者:桂盈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稀释末梢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稀释末梢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患者末梢血按一定比例与稀释液充分混匀后分别在即刻、5、30、90 min等不同时间点用Sysmex PocH‐100i血球分析仪检测各血细胞参数,利用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即刻与5、30、90 min各时间点PLT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0 min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测定值与即刻、90 min的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0 min内的检测结果偏差小,较为稳定。结论稀释末梢血标本放置时间过短会对血细胞分析结果有影响,应在采集标本后放置5~60 min的时间段内进行测定。

    作者:黄汝英;罗玉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ADVIA 212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原理在血常规复检中的应用

    血细胞分析仪是对外周血异常标本的筛查工具,对于异常结果检验人员要复核、修正。笔者通过对3例血常规异常结果的分析,旨在探讨ADVIA212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在血常规复核中的应用及意义。

    作者:李洪文;曹青凤;曹贤;付裕;张洪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