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酶联免疫斑点法对 AIDS 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价值

蒋鹏

关键词:酶联免疫斑点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结核病
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 )法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42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未患结核病的同期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60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ELISPOT法、结核抗体(TBAb)法及结核分枝杆菌素皮试试验(TST)分别进行检测,比较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对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ELISPOT 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9%、93.3%、93.1%,TBAb法分别为54.8%、71.7%及64.7%,TST法为47.6%、53.3%及51.0%。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ELISPOT 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 TBAb法及 TST 法(P<0.05);TBAb法与TST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POT 对AIDS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29例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探讨

    目的:对CT、B超筛选的胸腔积液和腹水心包积液患者进行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结合病理结果,深入探讨细胞学镜检的使用价值。方法对浆膜腔积液采用细胞学镜检检测肿瘤细胞。结果129例浆膜腔液细胞学镜检,查出肿瘤细胞25例,阳性率19.4%,与病理学诊断相一致。结论通过改进浆膜腔积液制片技术,能够提高肿瘤细胞阳性准确率,这种检测技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段爱军;耿立;周显玲;陈勇;张燕;罗畅;闫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婴幼儿嗜肺军团菌并发乙型流感病毒感染7例临床分析

    1~3岁婴幼儿嗜肺军团菌并发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报道较为少见,笔者对2011年至2013年以“呼吸道感染”于本院就诊并确诊为婴幼儿嗜肺军团菌并发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宋顺琪;樊茂;冯星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010~2014年靖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检测的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2010~2014年靖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检测的不合格情况,分析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降低血液的不合格率,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用穿越管理软件统计2010~2014年靖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检测情况。结果共检测55592例,不合格率为3.19%(1772/55592),项目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谷丙转氨酶(ALT)、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不合格率分别是2.06%,0.49%,0.40%,0.15%,0.08%。ALT、抗‐TP筛查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献血前宣传与征询工作,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选择灵敏度高兼特异性好的试剂等措施,来提高血液的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任锡良;杨秋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检测的意义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对高血压肾病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与 Hcy、NGAL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黄石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和心血管内科门诊高血压患者103例,分为大量蛋白尿组36例,微量蛋白尿组35例,尿蛋白正常组32例。另外,在体检中心随机选择33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纳入研究者的血清 Hcy、NGAL水平及 UAER。结果大量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血清Hcy和NGAL水平均高于尿蛋白正常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血清Hcy和NGA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正常组和对照组血清 Hcy和NGA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肾病患者UAER与血清Hcy、NGAL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2、0.658,P<0.05)。结论监测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 Hcy和尿液NGAL水平有助于了解其病情变化。

    作者:陈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质量管理方法探讨

    室间质评(EQA)是对实验室检测能力的验证,也是对众多实验室检测结果一致性的评价,有利于对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互认,节约医疗资源[1]。但随着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科相应开展的新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这些特殊或新检测项目在EQA活动中尚未开展,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将尚未开展EQ A的临床检验项目与其他临床实验室的同类项目进行比对,或者用其他方法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2]。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对血清糖化清蛋白(GA )和α‐L‐岩藻糖苷酶(AFU)设定两套实验,验证其室间一致性和项目正确度。

    作者:王静;孙艳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血浆纤维蛋白原γ′水平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ib)γ基因多态性位点FGG 9340T>C(rs1049636)与血浆Fibγ′水平及缺血性脑卒中(IS)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患者组选取华东地区IS患者421例,男283例、女138例,年龄40~88岁,均为汉族,无亲缘关系;选取性别、年龄与患者组相匹配的个体421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检测两组人群血浆Fibγ′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的方法检测rs1049636位点基因型。结果患者组血浆Fibγ′水平[(159.4±97.4)U/dL]明显高于对照组[(114.2±73.0)U/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论是在患者组还是在对照组,Fib基因rs1049636 C等位基因均与高水平的血浆Fibγ′相关;但rs1049636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在患者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7,0.106)。结论血浆Fibγ′可以增加中国人群IS的易感性,FGG基因多态性位点rs1049636 C等位基因虽与血浆Fibγ′水平相关,但可能与中国人群IS的发病无关。

    作者:虞珊珊;丁媛媛;宗明;张慧;王翰琪;谭琪;范列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氯氮平治疗对患者12项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氯氮平抗精神病治疗,引起生化指标的改变。方法对使用氯氮平治疗的1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2项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院4周及8周的检测浓度及异常升高率分别与入院1天的检测浓度及异常升高率进行比较。结果对GGT、HDL、LDH的检测浓度及异常率无明显影响(P>0.05)。ALT入院4周的检测浓度及异常率较入院1天明显升高(P<0.01)。GLU、TG、TC及LDL‐C的检测浓度及异常率与氯氮平治疗天数呈正相关。CK、CKMB及HBDH入院4周及8周的检测浓度,均较入院1天的检测浓度明显减低;且CK入院4周较入院1天异常率明显下降。结论长期使用氯氮平抗精神病治疗易引起患者肝功酶类、血糖、血脂升高及心肌酶类的变化,应动态监测生化指标,以适时调整用药方案,减少药物副反应,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用药。

    作者:桂盈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闽北地区357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目的:探讨闽北地区呼吸道7种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状况,供临床诊疗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院3572例呼吸道感染病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常见7种呼吸道病毒,包括甲型流感病毒(IA ),乙型流感病毒(IB ),腺病毒(AD),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1、2、3型(P1、P2、P3)。结果在3572例患者中,病毒检测阳性例数509例(单一病毒感染502例,双重感染7例),阳性率14.25%。其中RSV(9.38%)、P3(2.32%),IA(1.09%)的感染率居前3位。阳性检出患者的大年龄12岁,小年龄2个月。结论 RS V感染居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之首,其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好发于冬春季;婴幼儿及儿童免疫力低下,是防治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重点人群。

    作者:吴志耘;任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IgA-RF、IgG-RF、抗-CCP检测与IgM-RF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目的:研究抗类风湿因子(RF)的IgA(IgA‐RF)、IgG(IgG‐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与IgM‐RF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严重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62例活动期IgM‐RF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X射线检查,血清IgA、IgG‐RF和抗‐CCP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IgA‐RF检测值大于15 U/mL为阳性,IgG‐RF检测值大于20 U/mL为阳性,抗‐CCP大于20个单位为阳性。同时评估疾病严重程度(DAS‐28分数)。结果 IgA‐RF阳性患者的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评分(DAS‐28)分数明显高于IgA‐RF阴性患者[(6.03±0.33)分 vs .(5.44±0.76)分,P<0.05],IgG‐RF阳性患者的DAS‐28分数与IgG‐RF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4±0.58)分 vs .(5.46±0.78)分,P>0.05],抗‐CCP阳性患者的DAS‐28分数高于抗‐CC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2±0.61)分 vs .(5.38±0.79)分,P<0.05]。结论 IgA‐RF和抗‐CCP的阳性结果与IgM‐RF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舒铭;陈秋莹;王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P16、Ki-67在鳞状上皮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 HPV 联合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P67、Ki‐67在鳞状上皮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宫颈组织188例。其中,宫颈癌48例(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100例(CIN组),慢性宫颈炎40例(宫颈炎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组织中 P16、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PCR技术检测宫颈组织中 HPV感染情况。结果宫颈癌组、CIN组P16、Ki‐67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宫颈炎组(P<0.05),宫颈癌组P16、Ki‐67表达阳性率均高于CINⅠ和CINⅡ组(P<0.05),但宫颈癌组与CINⅢ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IN级别的增高,P16、Ki‐67表达阳性率增高,CINⅠ~Ⅲ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CINⅢ组P16、Ki‐67过表达率均高于其他3组(P<0.05);CINⅠ~Ⅲ3组中P16和Ki‐67过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表达强度与 HPV阳性率呈正相关(rs =0.706,P=0.011);Ki‐67表达强度与 HPV阳性率呈正相关(rs=0.695,P=0.021)。结论可以通过联合检测 HPV、P16、Ki‐67对CIN、早期宫颈癌进行辅助诊断,并对CIN进展进行预测。

    作者:潘燕珍;丁红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维思通治疗后血常规结果的变化及分析

    目的:探讨将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换为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先用氯丙嗪、氯氮平或奋乃静治疗一个疗程,然后换用维思通进行治疗。结果换药治疗后,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大于换药前。淋巴细胞计数多于换药前,中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换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丙嗪、氯氮平或奋乃静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改用维思通治疗后,白细胞分化有所改变,红细胞平均容积明显增大。

    作者:董芳青;张晓光;徐华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梅毒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梅毒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梅毒患者作为患者组。另外,在体检中心随机抽取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16例,HBV感染率为28.57%,而对照组HBsAg阳性患者10例,HBV感染率为1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3项阳性者在患者组中占50.00%(8/16),在对照组中占30.00%(3/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乙肝e抗体(HBeAb)、HB‐cAb 3项阳性者在患者组中占37.50%(6/16),在对照组中占10.00%(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的 HBV感染率明显增加,临床治疗梅毒的同时,应警惕 HBV的传播。

    作者:陈和银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及Ⅰ类整合子和插入序列共同区调查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Ⅰ类整合子和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携带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从临床患者标本分离得到的106株铜绿假单胞菌,使用WHONET5.6软件分析其临床分布和耐药性,采用PCR和电泳技术对其进行Ⅰ类整合子和ISCR的检测。结果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科室来源以肺病科为主,占48.11%;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73.58%。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为85%左右,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65.09%,Ⅰ类整合子和ISCR的携带率分别为84.91%和76.42%。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来源以肺病科为主,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好,Ⅰ类整合子和ISCR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产生有关。

    作者:高玉录;杨悌;凌峰;何有华;何凤春;朱怡平;李俊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山地区表面健康中老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观察中山地区中老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骨密度,评价中山地区中老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检测仪对200例纳入研究的表面健康中老年人进行桡骨骨密度测定,根据骨密度结果将其分为骨密度正常组、骨密度降低组以及骨质疏松组。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在200例纳入研究者中,25羟维生素D严重缺乏(<25 nmol/L )7例(3.5%),缺乏(25~<50 nmol/L )35例(17.5%),不足(50~<75 nmol/L)102例(51.0%),充足(≥75 nmol/L)56例(28.0%);不同25羟维生素D水平组间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00例研究对象中,60例(30%)出现骨密度降低,10例(5%)出现骨质疏松;骨密度正常、骨密度降低以及骨质疏松组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67.31±18.28)、(65.62±15.41)、(64.95±19.86)nmol/L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分析,骨密度与25羟维生素D水平不存在直接相关性( P>0.05)。结论在中山地区中老年人中存在着较严重的25羟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状况,25羟维生素D的状况可能与骨密度无直接关联,对于骨质疏松的实验室诊断应考虑更敏感的检验指标。

    作者:官燕飞;彭建明;袁斌;黄绍芬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KPC型碳青霉烯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随着抗菌的药物的滥用,临床上耐药细菌不断出现,给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严峻挑战。然而K PC型碳青霉烯酶的流行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作为革兰阴性菌的后一道防线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有必要对K PC型碳青霉烯酶进行综述,增进对耐药菌传播机制与流行情况的了解,以指导临床用药与科研。

    作者:朱天成(综述);陶庆春(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Q uikRead Go对全血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校正功能的评价

    目的:对QuikRead Go在测定全血C‐反应蛋白时根据红细胞压积进行结果校正功能的验证,并对其校正范围进行检测。方法通过人工调整红细胞压积的比例,利用QuikRead Go和QuikRead 101对同一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QuikRead 101在测定C反应蛋白时没有红细胞压积校正功能,而QuikRead Go在测定C反应蛋白时则有红细胞压积校正功能,校正范围在10%~80%。结论 QuikRead Go免去了操作过程中人工校正的过程。

    作者:李坤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13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自身抗体检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自身抗体阳性分布情况。方法对132例已经确诊为ITP的患者临床资料、自身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ITP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为28%,抗核抗体谱(ANAs)阳性率为12%,阳性率与性别有关,与初诊时血小板计数无关。对照组全部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T P患者可伴随自身抗体阳性,应动态观察,密切随访。

    作者:李佩芳;庞文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N T-proBN P与 Hcy联合检测对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对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普洱市人民医院52例有心衰病、冠心病史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患者,48例确诊肺源性哮喘患者及作为对照的3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上述人群血浆NT‐BNP及 Hcy水平,各组之间相互比较。结果心源性哮喘组血浆NT‐BNP、Hcy水平明显高于肺源性哮喘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 NT‐BNP、Hcy水平检测可用于快速鉴别诊断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且对病情监测、临床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春显;马小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的空白限、检出限和定量限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并评价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降钙素原(PCT)试剂的空白限(LoB),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7A文件,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PCT 试剂检测空白样本(生理盐水)和一系列1~4倍该项目LoB梯度浓度的血清标本,依据数据的分布规律并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建立该方法试剂的LoB ,LoD和LoQ。结果按EP17‐A方案建立的LoB为0.044 ng/mL ,LoD为0.0885 ng/mL ,LoQ为0.1 ng/mL。结论确定了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PCT试剂的LoB ,LoD和LoQ ,且该试剂的LoD符合厂家说明书上面的要求,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陈雪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酶联免疫斑点法对 AIDS 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 )法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42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未患结核病的同期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60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ELISPOT法、结核抗体(TBAb)法及结核分枝杆菌素皮试试验(TST)分别进行检测,比较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对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ELISPOT 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9%、93.3%、93.1%,TBAb法分别为54.8%、71.7%及64.7%,TST法为47.6%、53.3%及51.0%。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ELISPOT 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 TBAb法及 TST 法(P<0.05);TBAb法与TST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POT 对AIDS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