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爽;谭莉;肖晓光;张凤华;王凤
目的:了解淮安地区人巨细胞病毒(HCM V )感染婴幼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确诊的HCMV感染患儿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尿 HCMV DNA检测结果,以及合并症及临床指标分布特征。结果72例患儿尿HCMV DNA检测阳性率为90.3%(65/72);72例患儿中,合并肺炎60例(83.3%),合并肝炎34例(47.2%),合并血液系统损伤14例(19.4%),合并神经系统损伤3例(4.2%),合并两种及其以上并发症28例(38.9%)。结论 FQ‐PCR是检测HCM V感染的良好方法。HCM V感染患儿易出现肺炎、肝炎、血液系统损伤等临床表现。采用FQ‐PCR对疑似HCMV感染患儿进行 HCMV DNA检测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治。
作者:李芬;张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多指标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卵巢癌患者46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45例、体检健康女性50例,检测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糖类抗原724(CA724)、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卵巢癌患者TSGF、CA724、CA125、CA199水平高于健康者和卵巢良性疾病患者(P<0.05),健康者与卵巢良性疾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SGF、CA724、CA125、CA199单项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6.6%、66.7%、77.7%、51.1%,4项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4.1%,准确度为90.8%,特异度为93.8%。结论 TSGF、CA125、CA724、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卵巢癌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对卵巢癌早期诊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杨英番;杨椿;陈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基质γ‐羟基谷氨酸蛋白(MG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健康者和不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CHD患者血清MG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GP对CHD的诊断价值。结果 CHD患者与健康者之间,以及不同CACS水平CHD患者之间血清MG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S与血清MGP水平呈正相关(P<0.05)。MGP诊断CH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7,诊断阈值为70.69 pg/mL ,诊断灵敏度为58.80%,特异度为83.70%,约登指数为0.425。结论 CHD患者血清MGP水平存在明显异常,血清MGP水平与CACS呈正相关。MGP对CHD的诊断价值明显,对疾病的临床预防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许健;曾庆娜;黄山;张春阳;陈洁;冯勤颖;田禾;刘志琴;王荣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输血科2010~2014年参加卫计委(原卫生部)临检中心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EQ A )结果,以提高检测质量保证输血安全。方法按要求进行EQA质控品检测,对影响检测质量的标本、检测方法、试剂、操作过程及结果上报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4年,多数EQ A项目质评成绩合格率为100.00%,仅2012年第一批次质控品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成绩相对较差。结论输血科通过参加输血相容性检测EQA ,可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助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
作者:郑兆丽;潘艳;刘艺军;吴晓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洗板次数与浸泡时间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行试验的方法,改变洗板次数和洗板浸泡时间,对阴性对照、阳性对照、质控品及临床标本进行ELISA法HBsAg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只改变洗板次数的情况下,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及质控品光密度值(O D值)均值均随洗板次数增加而降低;弱阳性标本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阳性标本阳性率随洗板次数增加而降低。只改变洗板浸泡时间的情况下,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及质控品OD值均值均随浸泡时间增加而降低;弱阳性标本OD值也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0.05),弱阳性标本阳性率也随浸泡时间增加而降低。结论洗板是ELISA操作中的关键步骤,人为改变洗板次数和浸泡时间均会影响检测特异度和灵敏度,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洗板操作。
作者:闫朝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癌筛查中价值。方法对4972例宫颈癌筛查女性进行TCT及HPV DNA检测,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PV、TC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20%、28.92%。TCT、HPV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4%和87.53%,高于 TCT、HPV单独检测。结论 HPV、TCT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筛查灵敏度、特异度,对预防及宫颈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小花;陈书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制备和鉴定抗人CD47分子胞外区蛋白单克隆抗体。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人CD47胞外区基因序列,重组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表达CD47胞外区蛋白。用纯化的CD47胞外区蛋白免疫小鼠,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经克隆化培养后,筛选能够特异性分泌鼠抗人CD4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Western blot和流式技术检测抗体效价及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人CD47原核表达载体,在BL21(DE3)中获得表达,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Western blot鉴定后,采用层析柱法获得纯化的CD47胞外区蛋白。以纯化蛋白为免疫原,成功制备具有较强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结论成功制备了针对CD47分子胞外区蛋白的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CD47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梁栋伟;刘集鸿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 RFIA )在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40例梅毒患者和150例健康者血清标本,采用TRFI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比较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率。结果 TRFIA、TP‐ELISA、TPPA 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0.00%、98.75%、97.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特异度分别为99.33%、98.67%、100.00%。 T RFIA 检测假阳性率为0.67%,假阴性率为0.00%;TP‐ELISA检测假阳性率为1.33%,假阴性率为1.25%,TRFIA检测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低于TP‐ELISA(P<0.05)。结论 TRF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常规筛查,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戴薇;李世云;肖德俊;刘婷;肖九长;李晶 刊期: 2015年第21期
自体输血作为一种科学、安全、合理、经济、易行的输血方法,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卫计委(原卫生部)印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将自体输血分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1]。本研究分析了自体输血在102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阳福桂;王长奇;钟德和;江磊;付江勇;罗艳香;王希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链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细胞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肿瘤标志物对291例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临界值,以135例良性胸腹腔积液为对照,研究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EA、CA724诊断恶性胸腹腔积液的ROC曲线下面积均超过0.7,具有较高诊断价值。CEA、CA724、NSE、CA125单独检测时,以CEA灵敏度(81.7%)、约登指数(0.64)、阴性预测值(67.7%)、阳性预测值(90.8%)较高,特异度则以NSE(82.9%)较高。联合检测的诊断灵敏度、约登指数、阴性预测值较单独检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CEA对恶性胸腹腔积液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灵敏度、约登指数、阴性预测值。
作者:张惠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激素,对促进骨骼、神经系统、生殖器官的发育极为重要。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引起胎儿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导致胎儿出生后智力发育异常。甲状腺疾病是妊娠期常见病,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不足,进而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如流产、早产、新生儿死亡及胎盘早剥相关等。及时发现和治疗孕妇甲状腺功能异常可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熊娟(综述);刘纯珊(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陕西地区孕妇TORCH感染指标检测结果,同时探讨孕期 TORCH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TORCH感染孕妇血清标本569例进行各病原体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检测。结果 IgM 总体阳性率为5.38%,以Ⅰ型单纯疱疹IgM阳性率高(18.8%),Ⅰ、Ⅱ型单纯疱疹病毒IgM、IgG阳性率分别为10.90%、43.67%。IgG总体阳性率为55.5%,以巨细胞病毒高(96.84%)。结论陕西地区孕妇TORCH感染总体阳性率较高,IgG检测必须引起重视。孕期TORCH感染IgM、IgG检测有极其重要的义。
作者:黄蕾;姚建强;李文瑛;史春妮;杨品胜;朱艳;王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肌梗死确诊患者72例、脑梗死确诊患者86例、体检健康者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循环酶法分别检测 H p‐IgG抗体及血清Hcy水平,分析Hp感染与血清 Hcy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肌梗死患者 Hp‐IgG阳性率及血清 Hcy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5);心肌梗死患者中,Hp‐IgG阳性者 Hcy水平高于 Hp阴性者(P<0.05)。脑梗死患者 Hp‐IgG阳性率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中,Hp‐IgG阳性者 Hcy水平与阴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结论 Hp感染与心肌梗死的发生相关,Hp可能通过影响血清 Hcy水平而诱发心肌梗死。Hp感染与脑梗死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cy水平升高与Hp感染无关。
作者:刘爽;谭莉;肖晓光;张凤华;王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平均血细胞板体积(MPV)、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急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319例急性心衰患者和238例健康者进行MPV和NT‐proBNP检测,分析MPV、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衰患者MPV、NT‐proBNP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急性心衰患者NT‐proBNP与MPV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P<0.05)。结论 MPV和NT‐proBNP联合检测有助于急性心衰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作者:陈秋莹;王豪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确诊的地贫患者180例和体检健康者180进行MCV、G69D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地贫患者MCV水平低于健康者,G6PD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在不同类型地贫患者中,α地贫、β地贫、α合并β地贫患者间MCV、G6P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G6PD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高,达96.2%,MCV单独检测的灵敏度高,为99.2%。结论 MCV和G6PD对地贫筛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MCV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MCV和G6PD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适合作为辅助指标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丕绩;谢意文;蔡巧青;蒋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溶血三项试验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71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液标本进行溶血三项试验检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BO血型相关新生儿溶血病(ABO‐HDN )在患儿中的阳性率为38.3%,Rh血型相关新生儿溶血病(Rh‐HDN )阳性率为0.6%。放散试验阳性率为99.61%,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85.21%,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为60.31%。ABO‐HDN阳性率与血型相关,A型新生儿阳性率高于B型,而与性别无关。结论溶血三项试验在HDN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A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较B型更易因ABO‐HDN所致。
作者:黄美容;黄健;张绍基;钟吉康;徐艳;刘福慧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开展献血者核酸检测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献血者标本核酸检测,同时分析ALT不合格者及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在376298份血液标本中,ALT 总不合格率1.85%,在不合标本中占59.76%,HBsAg、抗‐HCV阳性率分别为0.44%、0.34%。ALT不合格合并 HBsAg阳性、抗‐HCV阳性标本检出率分别为0.01%和0.01%。ALT不合格合并 HBsAg、抗‐HCV阳性标本占全部ALT 不合格标本的1.22%,单项ALT不合格标本占98.78%,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在ALT≥40 U/L的标本中,核酸检测检出7例阳性标本,其中4例为HBV DNA阳性;在ALT<40 U/L的标本中,121份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献血者ALT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ALT不合格主要表现为单纯ALT不合格。ALT虽不能作为判断HBV或HCV感染的检测指标,但也不能完全排除ALT 在献血者筛查中的作用。应联合进行ALT和核酸检测,以保障血液安全。
作者:金新莉;王艺芳;方建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冷凝集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水浴加热法和血浆置换法处理2例冷凝集标本,在处理前后采用X E‐40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并进行涂片染色观察。结果血浆置换法能够较好地保证冷凝集标本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有可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检测结果偏低。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冷凝集标本的发现及处理,从而保证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郭学霖;赵嘉宁;王茂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尿酸酶法检测试剂,对41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血清尿酸水平检测。结果男性患者尿酸总体水平高于女性,部分年龄段男性患者尿酸水平高于同年龄段女性患者(P<0.05),但在(>40~50)岁和(>60~70)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男性患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组女性患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男、女性患者HUA患病率分别为10.17%、10.21%,二者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40~50)岁组,女性患者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低于健康者,男性住院精神病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男性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较大,>40~50岁年龄组女性患者HUA患病率高于男性。
作者:高晓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评价X E‐2100型血液分析仪各项性能指标。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相关文件对分析仪本底检测、携带污染率、精密度、线性范围及准确度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X E‐2100各项参数的本底计数结果均为0,携带污染率小于1.0%,批内和批间精密度高(变异系数小于4.0%),各参数检测结果线性良好,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范围为1.00±0.05,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份质控品各参数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小于5.0%,不同进样模式间检测结果偏差均小于4.0%;以显微镜法作为参考方法,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准确率为100%。结论 XE‐2100型血液分析仪性能良好,具有携带污染率低、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宽及结果准确等优点,能够满足大、中型医院的临床检测需求。
作者:夏万宝;张冬青;侯彦强;黄路遥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