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价值

尹炳坚;傅强;严全能;陈若峰;郭建浩;李志樑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急性冠脉综合征, 早期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疑似ACS的胸痛患者247例,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1例,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87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67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结果,计算并分析NLR对ACS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分析NL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所有患者中,UA患者所占比例高,其余依次为 NCCP、STEMI和 NSTEMI。各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变化趋势一致,由 NCCP组、UA 组、NSTEMI组到STEMI组依次升高,但中淋巴细胞百分比呈相反的变化趋势。NLR对ACS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白细胞计数。结论 NLR具有费用低廉、简便易行、结果稳定、易于重复及动态观察等优点,对ACS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检测系统生化项目检测结果比对和偏倚评估

    目的:探讨不同生化检测系统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以瑞士罗氏公司Modular DPP分析系统为比较系统,Cobas8000分析系统为试验系统,对新鲜标本进行生化项目检测,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评价试验系统与比较系统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以卫计委临检中心1/2 P T为评价标准,判断检测系统之间的可比性。结果试验系统与比较系统20个生化项目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检测结果和偏倚均可接受。结论当实验室使用不同系统检测相同项目时,应定期开展比对试验和偏倚评估,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刘兰民;李德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烧伤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烧伤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烧伤创面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及纯化培养,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454例烧伤创面分泌物标本中检出非重复病原菌281株中,检出率居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4.44%。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大于85.00%;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高,为92.1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率达100.00%。结论引起烧伤创面感染的病原菌不同,首选治疗药物也有所不同,应根据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作者:杨晓波;刘鲜莉;周璐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免疫固定电泳分型技术在M蛋白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分型技术在M蛋白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球蛋白定量、血清及尿蛋白电泳、血清及尿本周蛋白免疫固定电泳及其他试验,对2例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和确认。结果结合实验室检测及患者临床体征,1例患者确诊为血清单克隆Ig A‐κ轻链型多发性骨髓,1例患者确诊为血清Ig M‐λ型巨球蛋白血症。结论随着电泳技术发展,免疫固定电泳分型技术在M蛋白鉴定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加强其临床应用。

    作者:杨辛;林洁;吴颖稚;张庆五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8-羟基-2-脱氧鸟苷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氧化损伤标志物有许多种,多数是为脂质过氧化作用而设定的,如丙二醛(MD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MDA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L D L )、F2‐异前列烷、共轭二烯烃等。通过检测新生成的羰基、酪氨酸和氧化的组氨酸可证实蛋白质的氧化。然而,D N A氧化标志物很少,其中即包括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1]。DNA氧化损伤与老化相关退行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密切相关[2]。尿液标本易获取,因此临床通常以尿8‐OHdG水平评价DNA氧化损伤程度。

    作者:陈春(综述);于嘉屏(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伴有错译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研究伴有错译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L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根据免疫标记和世界卫生组织分型标准,将错译表达髓系和淋系相关抗原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其异质性生物学特征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随访观察比较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320例伴有错译抗原表达的AL患者中,FAB分型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分类不明细胞为主;免疫分型以B系、髓系交叉表达为多见(176例),其次是T系、髓系交叉表达(131例),B系、T系和髓系三系抗原交叉表达仅10例。在伴有淋系抗原表达的A M L (L y+AML)中,B系抗原以CD19为常见,T系抗原以CD7为多见;在伴有髓系抗原交叉表达的ALL(My+ ALL)中,以CD33为常见。45例患者出现髓系抗原与CD56交叉表达;CD7、CD34存在相关性( P<0.05),CD19、CD34存在相关性( P<0.05),9例患者存在CD34、CD7、CD19交叉表达,7例患者存在CD34、CD7、CD56交叉表达。Ly+ AML伴重现性染色体异常23例,其中AML伴t(8;21)(q22;q22)、RUNX1‐RUNX1T111例,AML伴t(15;17)(q22;q11‐12)、PML/RARα3例,AML伴骨髓异常嗜酸粒细胞增多inv(16)(p13;q22)、CBFβ/MYH116例,AML伴t(9;11)(p22;q23)、MLLT3‐MLL 3例。My+ ALL伴重现性染色体异常15例,其中B‐ALL伴t(9;22)(q34;q11.2)、BCR‐ABL19例,B‐ALL伴t(v ;11q23)、MLL重排3例,T‐ALL 14q11.23例。伴重现性染色体异常的AL患者存在错译抗原表达,Ly+ AML患者常错译CD19、CD56、CD2,My+ ALL患者常错译CD13、CD33。伴有错译抗原表达的AL患者中,与不伴有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LL)患者比较,CD7+ AML、CD19+ AML、CD56+ AML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为0.01、0.02、0.02),My-ALL患者与CD13/33+ ALL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表达者较多(96例表达),是对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53例表达CD7,且与CD34存在相关性(P<0.05),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CD34、CD7、CD19共表达者缓解率更低。结论伴有错译抗原表达的AL属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特点,诊断依赖于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测,其错译表达的分化抗原的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钟凌;李焱鑫;黄文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糖代谢情况。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 T )进行空腹血糖及2 h血糖检测,同时测量血压,比较不同血压分级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结果共检出糖代谢异常患者38例(38.0%),其中确诊糖尿病5例(5.0%)、空腹血糖受损4例(4.0%)、糖耐量受损29例(29.0%)。随着血压分级升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较高,且发生率随血压分级升高而升高。糖代谢异常以糖负荷后2 h血糖升高为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早期常规检测OGTT ,从而尽早发现、干预糖代谢异常,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熙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血尿酸水平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尿酸酶法检测试剂,对41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血清尿酸水平检测。结果男性患者尿酸总体水平高于女性,部分年龄段男性患者尿酸水平高于同年龄段女性患者(P<0.05),但在(>40~50)岁和(>60~70)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男性患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组女性患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男、女性患者HUA患病率分别为10.17%、10.21%,二者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40~50)岁组,女性患者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低于健康者,男性住院精神病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男性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较大,>40~50岁年龄组女性患者HUA患病率高于男性。

    作者:高晓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基质γ‐羟基谷氨酸蛋白(MG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健康者和不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CHD患者血清MG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GP对CHD的诊断价值。结果 CHD患者与健康者之间,以及不同CACS水平CHD患者之间血清MG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S与血清MGP水平呈正相关(P<0.05)。MGP诊断CH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7,诊断阈值为70.69 pg/mL ,诊断灵敏度为58.80%,特异度为83.70%,约登指数为0.425。结论 CHD患者血清MGP水平存在明显异常,血清MGP水平与CACS呈正相关。MGP对CHD的诊断价值明显,对疾病的临床预防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许健;曾庆娜;黄山;张春阳;陈洁;冯勤颖;田禾;刘志琴;王荣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miRNA-21对食管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评估微小RNA‐21(miRNA‐21)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有关miRNA‐21诊断食管癌的文献,进行数据库检索、手工查询。采用QUADAS‐2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计算汇总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结果筛选获得4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共涉及食管癌患者202例,健康者124例。miRNA‐21诊断食管癌的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5、0.65,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74。结论 miRNA‐21作为诊断食管癌新指标,可用于食管癌的筛查及辅助诊断。

    作者:支美苓;晏世荣;鲍依稀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疑似ACS的胸痛患者247例,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1例,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87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67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结果,计算并分析NLR对ACS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分析NL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所有患者中,UA患者所占比例高,其余依次为 NCCP、STEMI和 NSTEMI。各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变化趋势一致,由 NCCP组、UA 组、NSTEMI组到STEMI组依次升高,但中淋巴细胞百分比呈相反的变化趋势。NLR对ACS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白细胞计数。结论 NLR具有费用低廉、简便易行、结果稳定、易于重复及动态观察等优点,对ACS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尹炳坚;傅强;严全能;陈若峰;郭建浩;李志樑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降钙素原与传统炎性标志物在疾病中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与传统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在不同疾病中应用价值。方法检测并分析141例不同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外周血 PCT、CRP及WBC水平。结果不同疾病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健康者,不同疾病患者PCT阳性率高于CRP、WBC阳性率(P<0.05)。PCT与CRP、WBC存在正相关,但与CRP的相关性较好,与WBC相关性较差,并且在不同疾病中的相关性有所差异。结论 PCT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CRP联合检测能较早地发现全身感染及炎症,也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方堃;杨平;李桂才;赵政;蔡志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HPV 基因分型检测联合 TCT 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癌筛查中价值。方法对4972例宫颈癌筛查女性进行TCT及HPV DNA检测,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PV、TC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20%、28.92%。TCT、HPV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4%和87.53%,高于 TCT、HPV单独检测。结论 HPV、TCT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筛查灵敏度、特异度,对预防及宫颈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小花;陈书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 U )送检标本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分离自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IC U患者临床标本的52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占90.4%。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2.0%和25.2%;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8.1%和74.9%;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86.0%。结论分离自IC U送检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邓健康;郭晓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LC-M S/M S法快速定量人血浆中氟西汀的浓度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氟西汀的浓度。方法选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以乙腈‐1 mmol/L甲酸铵溶液(含0.1%甲酸)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标本经乙腈沉淀后进样,选用3200QTRAP型质谱仪的多重反应监测(M RM )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氟西汀线性范围为0.30~50.0 ng/mL ,定量下限0.30 ng/mL。准确度与精密度结果显示方法日间、日内变异均小于15%,相对偏差为-2.80%~2.09%,低、中、高3个浓度提取回收率平均值均大于98%,基质效应小,稳定性好。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高,可用于人体氟西汀血药浓度的监测及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鹏飞;马萍;安卓玲;吴诚;雷宁;于伟越;刘丽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自体输血作为一种科学、安全、合理、经济、易行的输血方法,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卫计委(原卫生部)印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将自体输血分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1]。本研究分析了自体输血在102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阳福桂;王长奇;钟德和;江磊;付江勇;罗艳香;王希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粪便隐血试验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和应用

    目的:探讨邻联甲苯胺法和匹拉米洞半定量法在粪便隐血试验(FOBT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例上消化道出血确诊患者和200例健康者,同时采用邻联甲苯胺法和匹拉米洞半定量法进行FOBT检测,分析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邻联甲苯胺法灵敏度高(97.5%),但假阳性率也高(16.0%)。与邻联甲苯胺法相比,匹拉米洞半定量法灵敏度略低(80.5%),但假阳性率也有所降低(1.5%)。结论邻联甲苯胺法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易出现假阳性结果,但灵敏度较高。匹拉米洞半定量法灵敏度较低,但假阳性率也相对较低。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及检测结果准确性。

    作者:文永;徐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某院近五年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s)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该院分离的MDROs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按国际标准化建议的共识方法对不同MDROs进行定义;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2010~2014年共分离MDROs 5709株,其中葡萄球菌2441株(42.76%),非发酵菌2091株(36.63%),肠球菌737株(12.90%),肠杆菌科细菌440株(7.71%)。5709株MDROs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55.04%)。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小于3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0.2%、50.6%,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90%;除多黏菌素B外,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71.4%~97.0%;多重耐药屎肠球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13.8%,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小于3%,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90%。191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中检出1株利奈唑胺耐药菌株,未检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结论该院MDROs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和MRSA占优势,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防止MDROs播散。

    作者:杨佩红;徐修礼;刘家云;孙怡群;樊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胆红素对血细胞仪白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及补偿方法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对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结果的影响及补偿方法。方法选取总胆红素(Tbil)高于200μmol/L和T bil正常的血常规标本各30例,采用L H500型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手工法进行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检测。采用血浆置换法处理T bil升高标本,并进行检测。结果对于T bil>200μmol/L的标本,L H5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手工法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 Tbil正常的标本,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血浆置换处理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 bil水平升高可导致白细胞计数结果异常升高及无法分类。对T bil>200μmol/L的标本,有必要采用手工法或血浆替换法对检测结果进行校正。

    作者:余生军;杜颖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便携式生化分析仪及配套干式微管生物芯片肝功能试剂盘性能评价

    目的:对便携式全自动快速生化分析仪及配套干式微管生物芯片肝功能试剂盘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颁布的EP10‐A2文件,连续5 d按特定顺序检测高、中、低值标本,计算测定结果的绝对偏倚、总不精密度,对检测结果回归曲线的截距、斜率及非线性、携带污染和漂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各项目同浓度水平标本检测结果的绝对偏倚和总不精密度均在允许范围内,截距、斜率、非线性、携带污染、漂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肝功能试剂盘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良好,携带污染率较低,稳定性好,能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邹继华;蔡晓忠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化疗患者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2例

    本院检验科于2015年1~3月检出2例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化疗患者,现将患者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1:男,55岁,2014年9月确诊为肺癌,术后于2014年11、12月分别给予规律化疗2个周期,过程顺利,不良反应轻。患者住院期间多次进行血细胞分析,血小板(PL T )计数及凝血功能指标未见异常。2015年1月20日再次入院化疗,查体:右胸壁可见长约20 cm手术瘢痕,未见其他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62×109/L ,红细胞4.86×1012/L ,血红蛋白147 g/L ,PL T 24×109/L ,再次抽血后复查 PL T 27×109/L ,临床医生考虑为化疗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暂停化疗,升血小板治疗7 d ,但疗效欠佳,期间进行4次血细胞分析,PL T检测结果为(25~32)×109/L ,患者无明显出血倾向,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未见异常。对患者ED T A‐K2抗凝血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可见PL T明显聚集成簇,量不少,可见 PL T 围绕淋巴细胞呈卫星现象。考虑为EDTA‐PTCP ,改用枸橼酸钠抗凝管采集标本后再次进行血细胞分析,PL T检测结果为192×109/L。

    作者:于丽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