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绵阳市健康成年人群超敏C反应蛋白参考区间的验证

徐鹏;薛冰蓉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 健康成年人, 参考区间
摘要:目的:验证商家提供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参考区间是否适用于绵阳市健康成年人群。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该院698例18~89岁体检人员的静脉血进行hs‐CRP定量检测,经筛选对474例符合标准的健康人群hs‐CRP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成年人群hs‐CRP水平呈偏态分布,中位数(P50)男性为0.65 mg/L、女性为0.48 mg/L、总人群为0.54 mg/L ;第95百分位数( P95)男性为5.01 mg/L、女性为2.61 mg/L、总人群为4.29 mg/L ;男性高于女性( P<0.05);血清hs‐CRP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者 hs‐CRP水平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hs‐CRP>3.0 mg/L者占16.4%,hs‐CRP>5.0 mg/L者占3.6%,hs‐CRP>10.0 mg/L者占1.3%。结论不同年龄段、男女间参考区间虽有一定范围变化,商家提供的血清hs‐CRP的参考区间(0.0~5.0 mg/L)仍是可行的,但若hs‐CRP浓度长期超过3.0 mg/L时应重视。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在HIV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4年124例确诊H IV感染者的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资料,并分别比较两种方法在早期感染者(76例)与中晚期感染者(48例)中的检出阳性率。结果早期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率(94.74%)高于抗体检测(84.21%),中晚期感染者抗体检测阳性率(97.92%)高于核酸检测(8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核酸检测在H IV感染早期准确性高于抗体检测,而在H IV感染中晚期,抗体检测准确性较高。

    作者:侯海燕;燕清丽;刘靓;刘纯成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全自动血沉仪采用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血检测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 T A )抗凝全血的血沉仪同传统魏氏法及采用枸橼酸钠抗凝血的血沉仪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以选择适合临床应用的自动化血沉仪。方法选择40例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的魏氏法、枸橼酸钠抗凝血的XC‐A30自动血沉分析仪(以下简称XC血沉仪法)、EDTA抗凝血的VISION‐C全自动动态血沉仪(以下简称VISION血沉仪法)测定ESR ,将3种方法测定的ESR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VISION血沉仪法进行重复性试验。结果3种方法测得ESR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497,P=0.000)。XC血沉仪法与魏氏法 ESR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P=0.004);VISION血沉仪法与魏氏法ESR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975,P=0.000),二者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P=0.638)。VISION 血沉仪法两个水平质控品的重复性试验显示,批内及日间变异系数(CV)均低于10%。结论 V IS IO N血沉仪法与魏氏法测得ES R结果相关性好,且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平;马丽;马艳侠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老年科患者2013~2014年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科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2014年156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标本送检资料。结果共检出非重复病原菌591株,阳性率为37.8%,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共299株(50.6%),其次为尿液171株(28.9%)、分泌物75株(12.7%)、血液15株(2.5%);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2.60%),又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共检出多重耐药菌54株,占全院的56.3%。结论该院老年患者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较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杨旭辉;徐祎;张术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男性不育症精液微量元素与精子密度及精子活动力的关系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中微量元素与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动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男性不育症患者116例,分为精子密度异常组(59例)和精子活动力异常组(57例),另选取56例已育健康男性设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精液分析,同时测定精浆中微量元素钙、磷、镁、铜、铁和锌水平。结果精子密度异常组中钙、磷、锌和铁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铜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活动力异常组中铜水平高于对照组,锌和铁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中微量元素水平与精子密度和活动力密切相关,测定精液中微量元素对评估和治疗男性不育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袁玉玶;王丽;魏学文;权翠侠;徐萍;时晓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4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素氮(BUN)和肌酐(Cr)联合检测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各类肾脏疾病住院患者230例,其中糖尿病肾病组130例,高血压肾病组100例;另选取2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ys C、RBP、BUN及Cr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Cys C、RBP、BUN、Cr水平均升高,高血压肾病组患者血清Cys C、RB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肾病组患者血清BUN、C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项指标在肾脏疾病组的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项指标联合检测肾脏疾病患者的阳性率(81.9%)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血清RBP、Cys C是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和BUN、Cr联合检测可提高肾脏疾病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娟娟;周铁成;童开;李小燕;程晓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病例教学在高职高专血液学检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血液学检验的难点是细胞形态学部分,检验内容是多方面的,对于血液常规而言,主要是指外周血细胞涂片的形态分类;而对于血液病的诊断,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更为重要。由于骨髓正常细胞形态多样,而且不同疾病可以出现多种多样的细胞形态变化,短时间内不易掌握,而实验课的学时安排相对有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1]。经调查,高职高专学生认为血液学检验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学习难度大。为了使血液学检验授课内容易于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对高职高专血液学检验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紧密结合临床且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起指导作用的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收到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闭雄杰;韦忠厅;陶静;于声;莫海英;韦祥灵;吴建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兰州地区健康人群静脉血细胞参考值调查

    目的:通过对兰州地区1880例健康人静脉血细胞参数的调查研究,建立该地区静脉血细胞各项参数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26项参数分析,观察参考值的变化。结果各项参数中,除血小板(PLT )、血红蛋白(Hb)等个别参数接近正态分布,其余均为偏态分布;白细胞6项参数中除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和淋巴细胞(L)百分比外,其余各项参数男女95%置信区间(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8项参数中除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外,其余各项参数男女95% 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相关参数及幼稚细胞百分比男女95% 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项参数的95% CI与目前沿用的参考范围比较差异较大。结论95% C I与原参考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原参考范围缺乏准确性和适用性,有必要科学、合理地建立地区性的血细胞参考值范围。

    作者:梁勤;周思彤;罗向霞;阎晓霞;窦娇莹;黎媛媛;李国铎;刘旭琴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基因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分析基因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为临床提供方便、准确、快速的MTB耐药性的检测方法。方法以DNA测序法为金标准,采用基因芯片法与比例法药敏试验同时对2014年8~12月收治的250例结核病患者的痰液标本分离 M T B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 M T B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的效能。结果基因芯片法与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MTB对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3.0%、3.5%,对异烟肼的耐药率分别为6.7%、8.2%。以DNA测序法为金标准,基因芯片法检测MTB对利福平与异烟肼耐药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均高于比例法药敏试验,且检测时间短于比例法药敏试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基因芯片法检测MTB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与符合率,可以代替比例法药敏试验成为检测MTB耐药性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晓红;向启云;庄倩;李沫;董艳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肺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肺癌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上传统的肺癌诊断方法有胸部 X线片、支气管镜检查、痰液细胞涂片等,但因其特异度和灵敏度有限,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肿瘤标志物相比于其他传统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本文对常见的几个肿瘤标志物及近来新兴的标志物进行综述。

    作者:王鑫蕊(综述);刘旭(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全自动医院智能采血管理系统的应用评价

    静脉采血作为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成为了检验科的主要工作之一。门诊静脉采血一向具有人流量大、高峰期集中、患者等候时间长等特点。而工作人员长期在嘈杂的环境及患者急躁的催促下,注意力难以一直集中,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大,工作效率低,发生穿刺不成功,错用试管等问题,造成医患纠纷。本科室在2014年10月开始使用日本 T M C BC RO‐BO 8000全自动医院智能采血管理系统,使用后工作人员错误发生率下降,工作效率上升,患者满意度增加[1]。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艳凌;吕炜;韩崇旭;韩东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三种不同药物方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E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经药物保守治疗的198例EP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39例)单用甲氨蝶呤(MTX),B组(92例)MTX联合米非司酮用药,C组(67例)采用MTX 8日疗法,观察各组治愈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时间等,比较3种方案的疗效,以及不同血β‐HCG水平对3种方案的影响。结果3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为C组(86.57%),B组次之(84.78%),A组低(66.67%)。3组患者中β‐HCG水平为1500~3000 mIU/mL者及大于3000mIU/mL者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M TX保守治疗EP效果欠佳,推荐选用联合方案或8日疗法,较高β‐HCG水平患者采用8日疗法疗效好。

    作者:李小松;胡艳丽;刘小榕;秦永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毛细管电泳法筛查新生儿血红蛋白 E

    目的:探讨毛细管电泳仪在新生儿血红蛋白E(HbE)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12例新生儿脐带血标本进行检测,将筛查出HbE条带的标本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基因分析。结果新生儿HbE筛查阳性标本21份,阳性率为0.29%。21份标本HbE含量百分比为(3.73±1.74)%。经过地贫分析均为HbE杂合子,其中3份合并有α地贫。结论虽然新生儿HbE所占百分比较低,但毛细管电泳仪灵敏度高,适合用来筛查新生儿HbE。

    作者:赵林;李友琼;邓玉素;黄晓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3199例妊娠女性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无锡市不良妊娠女性沙眼衣原体(C T )的感染状况及其与流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妊娠女性3199例,分为稽留流产组(2633例)、不完全流产组(265例)、难免流产组(137例),先兆流产组(104例),对照组(60例,均为人工流产),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技术进行CT检测。结果稽留流产组、不完全流产组、难免流产组及先兆流产组的C T阳性率分别为5.62%、4.53%、5.11%和4.81%,均高于对照组阳性率(3.3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16~<21岁和21~<26岁妊娠女性C T阳性率高,分别为7.06%和6.20%,但各年龄段C T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女性中自然流产相对人工流产有较高的CT 感染率,并且年轻女性CT感染率较高。

    作者:陈爱玲;孟西娜;张婷;臧嘉;许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853份中段尿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段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4年1~12月送检的853份中段尿标本进行培养,并对分离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245份中段尿标本分离出病原菌,阳性率为28.7%;共检出病原菌菌株26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0.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3.8%)、真菌(5.9%)。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48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3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检出率分别为17.6%、35.8%;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临床医生要依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科学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防止盲目经验用药,减少及控制ESBLs阳性菌株和其他耐药菌株的产生及传播。

    作者:陶鹏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湖北地区健康0岁儿童血清补体C3的分布情况

    目的:通过测定湖北地区0岁(小于1岁)健康儿童血清补体C3水平,观察其血清补体C3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415例该院及儿童医院体检0岁健康儿童血清,应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IM AGE800特定蛋白分析仪(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补体C3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健康0岁儿童血清补体C3水平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95%参考范围为0.57~1.60 g/L。结论当前临床沿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厂家所给的成人补体C3正常参考范围不适用于本实验室0岁儿童,各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情况制订正常参考范围。

    作者:曹晓淬;张红梅;黄志勇;孔曼;卢忠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爆炸伤患者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分析爆炸伤患者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b)的耐药性和同源性,了解Ab的耐药性特点及感染流行状况。方法收集爆炸伤患者临床分离的61株A b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1株A b呈现出高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的特点,其对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分别为11.5%和48.0%。61株多重耐药A b共分为8种基因型:其中A型25株,为主要流行型别;B型10株、C型6株、D型4株、E型8株、F型为3株、G型4株、H型1株。存在较高的同源性。结论爆炸伤患者检出的Ab具有多重耐药性,可能在地区间存在以克隆株的形式播散,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李阳;周万青;曹小利;沈黎;姜亦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剖宫产前后D-二聚体与血小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比较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S )孕妇及正常妊娠孕妇剖宫产手术前、后D‐二聚体(DD )水平和血小板(PLT)计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该院妇产科待产的40例PIHS孕妇及40例正常妊娠孕妇剖宫产术前1天和术后第1、3、5天血浆DD水平及PL T计数,分析其改变对疾病的意义。结果剖宫产前、后各时间点PIHS孕妇血浆DD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时间点 PLT 计数均略低于正常孕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HS孕妇具有较正常妊娠孕妇更明显的高凝状态,因此,剖宫产手术前、后动态监测PIHS孕妇凝血功能,对预防产科意外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砚秋;刘云;崔红美;曹必蓉;马芳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T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 )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成熟T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独特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约占成人成熟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疾病呈进展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通常小于1年[1]。 T‐PL L在临床少见,国内外对该病的报道有限,现本文对1例 T‐PL L患者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孙静芳;郭正武;胡高峰;续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5项性能评价的改进与优化

    目的:验证乙型肝炎(简称乙肝)5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定性检测的分析性能,改进和优化试验方案,为实验室选用合适的方法和试剂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梯度稀释定值样品测定检出限;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 EP12‐A2文件进行临界值验证;选取临界值样品评价分析精密度(包括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通过与室间质评检测结果及雅培i4000SR化学发光仪比对评估符合率。结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及乙肝核心抗原(HBcAb)的低检出限分别为:0.2 IU/mL、20 mIU /mL、1 NCU/mL、0.75 NCU/mL、0.05 NCU/mL。临界值(C50)±20%的浓度范围包含了多次重复试验阳性率5%~95%的浓度点区间。批内变异系数(CV )≤15%,夹心法批间CV≤25%,竞争法批间 CV≤35%。准确度及与雅培i4000SR比对的阴、阳性符合率均大于或等于95%,其一致性检验κ≥0.75。结论本实验室乙肝5项ELISA检测方法性能符合检测分析要求,检测质量可满足临床需求。

    作者:史静;张亚;邹麟;陈瀑;张莉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不同线性评价方法在临床化学测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的线性评价方法在临床化学测量中的应用。方法运用目测法、改良Doumas法、《临床化学设备线性评价指南》(以下简称卫生行业标准法)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6‐A文件(以下简称EP6‐A法)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葡萄糖(Glu)、尿素(Urea)、尿酸(UA)等测定项目进行分析测量范围的建立。结果目测法显示各项目的预期值和测量均值基本在一条直线上。改良Doumas法评价CK为非线性,舍弃后两点评价为线性;其余项目评价为线性。卫生行业标准法评价CK、U rea为非线性,但不能判断其非线性是否为临床可接受;其余项目评价为线性。EP6‐A法直接判断ALT、Glu、UA为线性;CK、Urea评价为临床可接受线性,舍弃高值后评价为线性。结论 EP6‐A文件标准将线性评价与临床目标相结合,通过设定方法学偏移,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扩大对分析方法呈线性的认可范围,更具临床实用性。

    作者:金宁娟;王惠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