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GPC3与AFP-L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周助权;张民军;宋胤

关键词:肝肿瘤, 肝硬化, 蛋白聚糖类, 甲胎蛋白类
摘要: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用于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亲和吸附法检测53例PHC患者(PHC组)、3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GPC3水平以及AFP-L3占总AFP的比例.结果 GPC3用于诊断PHC的佳临界值为283.5 ng/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0.881,95%置信区间0.815~0.947;诊断灵敏度56.6%,特异度89.4%;AFP-L3用于诊断PHC的佳界值为11.25%,ROC曲线下面积0.901,95%置信区间0.840~0.962;诊断灵敏度62.3%,特异度87.9%.PHC组血清GPC3以及AFP-L3的含量明显高于肝硬化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清GPC3、AFP-L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GPC3与AFP-L3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r=0.613 3,P<0.01).与GPC3、AFP-L3单项检测相比,二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诊断的灵敏度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单项检测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患者血清GPC3以及AFP-L3含量明显增高,二者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XC亚族趋化因子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程度可变的肝脏坏死性炎症,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易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趋化因子是一种有细胞趋化功能的细胞因子,可以将白细胞活化募集到炎症病灶周围,与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炎症部位产生的趋化因子与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以及疾病的进程密切相关.本文就CXC亚族趋化因子在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作者:王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鼻咽癌患者肿瘤周围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对鼻咽癌患者肿瘤周围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寻找是否存在鼻咽癌相关的特异细菌感染.方法 20例健康成人和65例鼻咽癌患者取肿瘤周围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65例患者标本中,1份(1.5%,1/65)标本无菌生长,3份(4.6%,3/65)标本少量杂菌生长,61份(93.8%,61/65)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结论 鼻咽癌患者鼻咽部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但其菌群分布与慢性鼻窦炎患者相似,未发现与鼻咽癌相关的特异细菌感染.

    作者:陈奕霞;彭颂国;田丽贞;陈浩;罗耀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PBL教学法作为临床输血与检验实验考试形式的实践

    问题导向学习法(PBL)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自90年代引入我国后,迅速在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的多个学科领域掀起一股学习高潮,也成为医学教育改革和探索的热点话题[1-4].目前很多院校采用了PBL教学模式,但考核方式依然沿用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是一个打击,使学生不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探索新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5].PBL是一种集教学过程和结果于一体的教学方法[6],而将PBL应用于学生考试中的探索鲜有报道,本课题组将PBL应用于《临床检验基础》实验的考核中[7]进行了探索,随后又将其应用于《临床输血与检验》的实验考核中,为今后的考试改革积累经验.

    作者:丁肖华;张晓琴;杜纪英;王凡平;王明永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PCT定量检测在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不同类型细菌感染的关系及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按照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危症监护医学学会(ACCP/SCCM)关于脓毒症的相关定义,将感染性疾病患者分为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者,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检测法(ELFA)测定患者血浆PCT水平,比较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之间的差异,不同类型细菌感染组之间的差异,以及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以PCT>2 ng/mL为脓毒症阳性的判定标准,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血浆PC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PCT>0.1 ng/mL为阳性标准,PCT阳性率为86%(109/127),而不同类型细菌感染组间PC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死亡组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对脓毒症的临床诊断灵敏度为70%(47/67),特异度为87%(52/60).结论 血浆PCT检测是鉴别细菌感染及脓毒症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不能用于判断是何种细菌感染;目前脓毒症是重症监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PCT的检测和细菌培养的相互补充和动态跟踪,提高临床对感染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准确性;PCT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体内细菌感染程度,PCT检测对细菌感染的诊断及判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卯建;赵滢;苏艳丹;段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儿(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儿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5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时以同期28例单纯肺炎患儿及26例非感染患儿作为对照.收集所有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并与其血浆G试验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BALF G试验检测值为(279.0土121.3)pg/mL,血浆G试验检测值为(98.5±32.6) pg/mL,均显著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P<0.05),对照组的BALF G试验检测值显著高于血浆G试验检测值(P<0.05).BALF标本G试验诊断IPF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血浆G试验.结论 BALF G试验较血浆G试验在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方面具有更早、更准确、更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赖源;朱纯华;刘娜;叶志纯;李梨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方法学的比较和性能评估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法在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方法学差异,并评估性能差异.方法 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于1987年定义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依据,筛选1 50例患者.同时选取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用两种方法学进行检测,结果用统计软件SPSS 15.0进行对比分析.计算检测结果的阴性符合率、阳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及Kappa值.取高、低浓度标本验证GICA法重复性.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阴性符合率、阳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和Kappa值分别为100.0%、99.33%、99.67%和0.96;GICA法高浓度标本结果阳性数为10次,阳性率100%;低浓度标本结果阳性数为6次,阳性率为60%.结论 ELISA法和GICA法检测抗-CCP抗体结果一致性良好,而且GICA法操作简单,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整个实验过程仅需10 min,较为适合大批量的初筛检查.

    作者:瞿国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446株临床分离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真菌的分布及药敏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2年2~9月临床采集的标本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离出446株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256株,占57.40%;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06株,占23.77%.真菌来源分布前3位是尿液、宫颈分泌物、痰液.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敏感性好,均达97%以上.结论 临床标本中真菌感染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虽药物敏感现状仍算良好,但仍应重视真菌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性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梁培松;王结珍;孙各琴;兰海丽;卢兰芬;冯雪琴;慕月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Siemens RAPIDLAB1265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少见故障2例

    Siemens RAPIDLAB1265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自动化程度高[1],能自动进行项目定标和冲洗,其日常维护即“每周保养”为顺次执行去蛋白和活化一次.血气分析仪的核心部件是电极,电极故障是引起项目无结果常见的原因.本科室先后引进2台RAPIDLAB1265分析仪,在使用的过程中分别出现1例相似的少见故障,其排除与维修过程颇费周折,现总结如下.

    作者:欧阳能良;陈春明;张秀明;黄福达;王伟佳;缪丽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生化室间质评工作10年回顾与分析

    我国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开展已30多年[1],盐城属苏北欠发达地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全市部分卫生院开展生化室间质评工作,距今也达20余年,本院是本市首批参加市级室间质评活动的单位.参加室间质评,对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责任感和工作质量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对比,了解参评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2],找出平时不易被自己的实验室所发现的误差.现就对本院2003~2012年10年40批号404个生化室间质评测试结果作一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德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庆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重庆及周边患者泌尿生殖系统解脲支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感染情况和药物耐受性特点.方法 分析2010~2011年该院皮肤性病科实验室对1 189例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患者进行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189例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555例,检出阳性率为46.7%,其中单纯Uu阳性标本386例(69.5%),Uu+Mh混合感染157例(28.3%),单纯Mh阳性12例(2.2%).12种抗菌药物中对支原体敏感度高的是交沙霉素(96.0%),其次是米诺环素(95.5%)、强力霉素(94.4%)和四环素(84.0%),其余敏感度均低于60.0%.结论 支原体在体外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治疗宜首选交沙霉素、米诺环素、强力霉素和四环素.

    作者:李凤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Sysmex UF5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临床应用性能评价

    目的 对Sysmex UF5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性能评估.方法 检测RBC、WBC、BACT、EC、CAST的批内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和携带污染率.结果 UF500i对RBC、WBC、BACT、EC、CAST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均小于10%;准确度在仪器要求范围内;线性范围检测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0 0;RBC携带污染率小于0.1%,BACT携带污染率小于0.05%.结论 UF500i各项性能精确,是目前理想的尿液沉渣分析仪.

    作者:彭致平;黄明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血清中维生素C、维生素E和尿酸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青光眼(PG)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维生素C(VC)、维生素E(VE)及尿酸(UA)水平的差异.方法 根据实验设计的纳入标准及剔除标准,选择42例P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清中VC的浓度,应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VE的浓度,应用比色法检测血清UA的浓度,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PG组血清中VC浓度(3.63±1.45) μg/mL,对照组为(5.54±1.64) μ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组血清VE浓度(4.97±0.88)μg/mL,对照组为(6.48±1.17)μ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组血清中VE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G组血清中UA浓度为(238.45±74.72)μmol/mL,对照组为(266.50±81.50) μmol/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男女之间血清V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不同年龄组之间血清V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不同眼压组之间血清VC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患者血清中VC、VE的浓度明显降低.

    作者:赵雅;王睿;田英;田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极低体质量新生儿血型错误交叉配血1例

    1 临床资料李某,男,18 d,极低体质量儿,临床医生2010年11月27日12:50时申请1单位A型悬浮红细胞,因小包装的红细胞悬液用量少,无库存,中班工作人员临时在网上订1单位A型悬浮红细胞,下午血库的检验员用凝聚胺法和盐水法同时交叉配血后发出血制品,护士取走血制品在准备输血核对时发现该患儿的病历中检验单的血型为B型,马上电话通知血库工作人员,血库工作人员接到电话后,立即要求把血制品送回血库,重新复查血型,重新交叉配血.

    作者:张慧莲;王中兴;肖海军;高水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肥胖子宫肌瘤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水平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肥胖子宫肌瘤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肥胖子宫肌瘤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非肥胖的子宫肌瘤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脂肪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内子宫内膜分泌期及增生期患者IL-6、IGF-1、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分泌期IL-6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IGF-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EGF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增生期及分泌期血清内脂素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增生期及分泌期患者抵抗素、瘦素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内分泌期及增生期患者内脂素、抵抗素、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与IGF-1、VEGF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L-6无相关性(P>0.05).抵抗素与IGF-1、VEGF呈正相关(P<0.05),与IL-6无相关性(P>0.05).瘦素与IL-6、IGF-1呈正相关(P<0.05),与VEGF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肥胖患者脂代谢紊乱是子宫肌瘤发生率高于非肥胖患者的重要原因.

    作者:彭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5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清学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血清学检测结果并探讨其与母体孕期血型抗体效价、患儿性别、母婴血型组合、患儿放散液抗体效价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和溶血3项试验,放散试验结果阳性标本进一步检测血型抗体效价,同时收集患儿血清胆红素、母体孕期血型抗体效价、母婴血型组合、患儿性别及标本采集时间等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56例标本中有89例为ABO-HDN(57.05%),有1例为Rh HDN(0.64%);(2)HDN的发生与母亲孕期抗体效价相关(P<0.01)且抗体效价越高,HDN发生率越高;(3)患儿放散液抗体效价与其血清胆红素水平无相关性(P>0.05);(4)不同母婴血型组合的患儿HDN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型(30.12%)高于O-B型(26.92%);标本采集时间与HDN的检出率密切相关(P<0.01),随着出生时间延长,HDN检出率也随之减低.结论 (1)血清学溶血3项试验中放散试验的灵敏度高,是实验室判断新生儿溶血病准确的指标.(2)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随着孕妇血型抗体效价升高而升高.(3)出生后疑为HDN的新生儿应尽早采集标本送检.

    作者:夏世勤;周晓璐;王竹英;杨眉;王茂玲;于慧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清GPC3与AFP-L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用于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亲和吸附法检测53例PHC患者(PHC组)、3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GPC3水平以及AFP-L3占总AFP的比例.结果 GPC3用于诊断PHC的佳临界值为283.5 ng/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0.881,95%置信区间0.815~0.947;诊断灵敏度56.6%,特异度89.4%;AFP-L3用于诊断PHC的佳界值为11.25%,ROC曲线下面积0.901,95%置信区间0.840~0.962;诊断灵敏度62.3%,特异度87.9%.PHC组血清GPC3以及AFP-L3的含量明显高于肝硬化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清GPC3、AFP-L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GPC3与AFP-L3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r=0.613 3,P<0.01).与GPC3、AFP-L3单项检测相比,二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诊断的灵敏度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单项检测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患者血清GPC3以及AFP-L3含量明显增高,二者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周助权;张民军;宋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人MAS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在病毒不同感染程度的乙肝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乙肝患者共140例,根据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HBeAg的水平分为6组:A组(ALT正常,HBeAg阳性)、B组(ALT正常,HBeAg阴性)、C组(ALT轻度/中度升高,HBeAg阳性)、D组(ALT高度/重度升高,HBeAg阳性)、E组(ALT轻度/中度升高,HBeAg阴性)和F组(ALT高度/重度升高,HBeAg阴性).采用ELISA检测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水平在健康对照组(即G组)及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并与ALT、AST、HBSAg、HBeAg、HBV-DNA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F组的MASP水平显著高于A组、C组和D组,同时其显著低于B组和G组(P<0.05);D组的MASP水平显著低于其余6组(P<0.05);G组的MASP水平显著高于其余6组(P<0.05);MASP水平与ALT、AST、HBSAg、HBeAg、HBV-DNA的值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乙肝患者血清中MASP水平会降低,且其水平异常降低与患者肝损伤程度加重、病毒感染和复制水平加剧均有关系.

    作者:蒋静;王拥军;薛黎;何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美沙酮替代疗法治疗海洛因依赖者的不同病毒感染状况体及其液免疫的研究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经美沙酮替代疗法后有无病毒感染与不同病毒感染状况下体液免疫功能变化的状况,以期指导临床治疗追踪.方法 将200例美沙酮替代疗法患者设为实验组,10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治疗周期大于半年)有无病毒感染与不同病毒感染状况下,其体液免疫各指标(IgG、IgA、IgM、C3、C4)的差异;同时比较实验组不同病毒感染与对照组体液免疫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美沙酮替代疗法治疗后有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IgG、IgA、IgM均明显升高(P<0.01),C4升高(P<0.05),C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IgG、IgA、IgM均明显升高(P<0.01),IgM、C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CV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IgG、IgA、IgM、C4均明显升高(P<0.01),C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IV和梅毒感染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IgG、IgM、C4均明显升高(P<0.01),IgA、C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美沙酮替代疗法治疗的患者进行体液免疫指标的定期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韦桂兰;黄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胶体金法检测尿毒品假阳性结果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学校入学新生尿吗啡、甲基安非他明的检测结果.方法 采集当日早晨新鲜尿液标本,用MOR/MAMP二合一试剂盒(胶体金法)联合检测.结果 初检者中有16例呈阳性反应,其中吗啡阳性反应者12例,甲基安非他明阳性反应者4例,调查询问情况后,排除干扰因素,一周后再次复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尿毒品检测造成假阳性结果的因素很多,除了一些药物外,饮食的影响也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卢秋菊;谷费菲;胡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分析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1-2]是指以实验室科学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借助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室各种信息进行高效管理,从而整体上提高实验室综合效能的人机系统.便捷的LIS系统可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减少检验出错率,实现了检验信息化、自动化、条码化的管理流程,强化了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鉴于三甲医院的发展及其实验室ISO15189对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改造的新要求[3],实验室信息系统模块同时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更新,部分大医院已经意识到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分析后质量控制的应用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质量,提出利用模块的提醒功能实现检验后的质量保证[4].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系统在检验后的质量保证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结果审核提示功能、未检测结果提示功能、危机值的三级播报、与电子病历对接、检验报告自助打印平台、标本后处理功能等功能的实现是检验分析后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

    作者:梁映亮;徐灼均;莫和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