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跃根;应葳;王峰来;蔡秀玲;李安生
目的 对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方法学进行评价,探讨血清SOD活性在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烧伤整形、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水平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Olympus 54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比色法测定血清SOD活性试剂盒从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参考范围等方面进行评价.选择2012年1~8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已确诊住院患者238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群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SOD活性,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测试数据表明,比色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精密度、准确性、线性、回收率等主要性能指标良好.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烧伤整形、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SOD活性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OD活性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精密度、准确性、线性、回收率等结果符合要求,说明试剂盒测定结果稳定,实测浓度和预测浓度一致,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完全满足临床需求,血清SOD活性在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肝脏疾病检测中具有良好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施一帆;齐发梅;韩平治;司玉春;贾彦娟;王爱霞;袁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问题导向学习法(PBL)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自90年代引入我国后,迅速在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的多个学科领域掀起一股学习高潮,也成为医学教育改革和探索的热点话题[1-4].目前很多院校采用了PBL教学模式,但考核方式依然沿用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是一个打击,使学生不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探索新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5].PBL是一种集教学过程和结果于一体的教学方法[6],而将PBL应用于学生考试中的探索鲜有报道,本课题组将PBL应用于《临床检验基础》实验的考核中[7]进行了探索,随后又将其应用于《临床输血与检验》的实验考核中,为今后的考试改革积累经验.
作者:丁肖华;张晓琴;杜纪英;王凡平;王明永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在病毒不同感染程度的乙肝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乙肝患者共140例,根据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HBeAg的水平分为6组:A组(ALT正常,HBeAg阳性)、B组(ALT正常,HBeAg阴性)、C组(ALT轻度/中度升高,HBeAg阳性)、D组(ALT高度/重度升高,HBeAg阳性)、E组(ALT轻度/中度升高,HBeAg阴性)和F组(ALT高度/重度升高,HBeAg阴性).采用ELISA检测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水平在健康对照组(即G组)及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并与ALT、AST、HBSAg、HBeAg、HBV-DNA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F组的MASP水平显著高于A组、C组和D组,同时其显著低于B组和G组(P<0.05);D组的MASP水平显著低于其余6组(P<0.05);G组的MASP水平显著高于其余6组(P<0.05);MASP水平与ALT、AST、HBSAg、HBeAg、HBV-DNA的值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乙肝患者血清中MASP水平会降低,且其水平异常降低与患者肝损伤程度加重、病毒感染和复制水平加剧均有关系.
作者:蒋静;王拥军;薛黎;何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在机体受到创伤时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因外伤住院的患者154例为研究组,年龄在25~45岁之间,平均35岁.并同时在门诊选择同一年龄段6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Hcy和CR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Hcy与CRP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根据创伤轻重分为轻伤、中伤和重伤3组,3组间Hcy和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Hcy与CRP对于外伤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志尊;郝建宗;段艳梅;王广丽;李亚茹;刁恒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儿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5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时以同期28例单纯肺炎患儿及26例非感染患儿作为对照.收集所有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并与其血浆G试验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BALF G试验检测值为(279.0土121.3)pg/mL,血浆G试验检测值为(98.5±32.6) pg/mL,均显著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P<0.05),对照组的BALF G试验检测值显著高于血浆G试验检测值(P<0.05).BALF标本G试验诊断IPF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血浆G试验.结论 BALF G试验较血浆G试验在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方面具有更早、更准确、更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赖源;朱纯华;刘娜;叶志纯;李梨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干预后的临床感染特点和耐药性变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来收集该院2009~2011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分析MRSA检出率、感染部位和科室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干预措施前后MRSA检出率并评价其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2009~2011年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检出1 15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MRSA 704株,检出率为61.1%.2009年检出MRSA 178株,检出率为66.4%;2010年检出MRSA 264株,检出率为63.2%;2011年检出MRSA 262株,检出率为56.5%.MRSA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和皮肤软组织常见,好发于脑外科、重症监护室、骨科、烧伤科和皮肤科.结论 临床干预后,MRSA的感染率有所下降,证明针对MRSA感染的干预措施有效.
作者:谢宁;郭斌;杨俊;廖涛;邓健康;熊元;黄义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用贝克曼库尔特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对肌酸激酶(CK)的分析测量范围(AMR)进行验证,根据实验结果确定该检测系统的临床可报告范围(CRR).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 EP6-A文件和相关文献,在贝克曼库尔特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CK的相关实验(大稀释度实验、功能灵敏度实验及分析测量范围实验),并由此确定其临床可报告范围.结果 肌酸激酶(CK)的大允许稀释度为1∶16;功能灵敏度为2.0 U/L;在分析测量范围(2.0~1 000 U/L)内呈线性(r2 =0.999 3),与厂商声明基本一致,故其临床可报告范围为2.0~16 000 U/L.结论 贝克曼库尔特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检测CK在厂家声明的分析测量范围内线性良好,所建立的临床可报告范围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苏炳森;黄婷;许惠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ICU感染患者基础血清尿酸水平的高低及其预后程度好坏的相关关系.方法 516例ICU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离开ICU时的康复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尿酸水平.比较患有和不患有某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1)离开ICU时根据患者情况分组,不同结局的患者入院24 h内的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有以下基础疾病: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尿酸水平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尿酸与肌酐呈正相关(r=0.571,P<0.05),血尿酸和尿素氮也呈正相关(r=0.662,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ICU感染患者基础血清尿酸水平与其预后关系不明显,因为患者尿酸受到嘌呤代谢、自身蛋白质代谢水平、肾脏排泄功能等的影响,治疗时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症治疗.
作者:王小平;钟方财;黄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4种不同的检测系统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分析灵敏度.方法 用雅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A)、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B)、博阳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C)、科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D)和BioTek酶标仪(ELX-800)等4种检测系统分别测定用健康人血清配制的WHO HBsAg系列浓度标准品和140例临床弱阳性样本,分析比较各检测系统的分析灵敏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B、C、D4种检测系统cutoff值所对应的WHO参考品的浓度值分别为0.028、0.044、0.187、0.485 IU/mL.结论 4种检测系统的分析灵敏度排序为A>B>C>D.
作者:卢培;黄秋芳;卫晓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用于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亲和吸附法检测53例PHC患者(PHC组)、3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GPC3水平以及AFP-L3占总AFP的比例.结果 GPC3用于诊断PHC的佳临界值为283.5 ng/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0.881,95%置信区间0.815~0.947;诊断灵敏度56.6%,特异度89.4%;AFP-L3用于诊断PHC的佳界值为11.25%,ROC曲线下面积0.901,95%置信区间0.840~0.962;诊断灵敏度62.3%,特异度87.9%.PHC组血清GPC3以及AFP-L3的含量明显高于肝硬化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清GPC3、AFP-L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GPC3与AFP-L3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r=0.613 3,P<0.01).与GPC3、AFP-L3单项检测相比,二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诊断的灵敏度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单项检测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患者血清GPC3以及AFP-L3含量明显增高,二者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周助权;张民军;宋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明确不同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患者溃疡面病原菌特点并进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方法 选择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257例,根据病情分为Wagner 1、2、3级.选取无糖尿病的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溃疡面细菌培养并检查上述4组人群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Wagner 1级患者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2级患者革兰阳性菌感染占49.4%,3级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占优势.l级患者内皮素(E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抵抗素、瘦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患者E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VEGF、内脂素、抵抗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患者ET、IGF-l、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水平较2级患者低(P<0.05),内脂素、抵抗素、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Wagner分级的进展,溃疡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且伴随着脂质代谢及内皮功能相关细胞因子紊乱的加重.
作者:张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不同月龄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肠道4种主要细菌含量,评价患儿肠道菌群的改变,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细菌的16S rRNA,检测不同月龄健康婴儿和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与肠球菌的含量.结果 轮状病毒腹泻组婴儿粪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性腹泻组患儿粪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在不同月龄阶段都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仅在3月龄阶段低于健康对照组婴儿(P<0.05).结论 轮状病毒性腹泻对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的影响较大,不同月龄患儿腹泻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的影响也不同.
作者:叶萍;贺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为了对广东地区流行的人类博卡病毒生物学特性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克隆得到人类博卡病毒全基因,并与国际流行株进行比对.方法 采用半巢式PCR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从临床呼吸道标本筛查确认人类博卡病毒感染阳性标本中,结合博卡病毒的全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点,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可配对成5对,通过3轮半巢式PCR方法特异性扩增人类博卡病毒的全基因序列.再将其定向连接到克隆载体中后进行测序,然后向GenBank提交克隆的人类博卡病毒的全基因序列,后并对人类博卡病毒全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成功克隆并向GenBank提交了3株人类博卡病毒全基因序列,登录号分别为GQ926981、GQ926982和GQ926983.3株人类博卡病毒全基因序列与GenBank里的序列比对,高度同源性达98%以上,均属于人类博卡病毒HBoV1型.结论 广东地区流行的人类博卡病毒基因与国际流行株基因比对无大的变异,可为人类博卡病毒相关蛋白的表达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何涛君;王琼;何英;黄烈;张银辉;林广裕;陆学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采血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该院160例血常规检测患者,根据采血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末梢血)和观察组(静脉血),每组各80例,比较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RBC、Hb、Hct、MCV、MCHC、PLT水平均明显升高,WBC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较准确,建议应用静脉采血.
作者:张彩华;王开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的佳培养条件.方法 将流感病毒以吸附法和直接接种法接种在MDCK细胞上,比较接种效果;选择佳病毒接种方案,分别通过调整细胞培养时间、培养温度、病毒生长液胎牛血清浓度、胰酶浓度、病毒接种量和染毒传代次数来优化选择佳培养条件.结果 直接接种法的培养效率较高;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培养的佳收获时间为96 h;佳培养温度为35.5℃;胎牛血清对病毒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病毒生长液含有终浓度为2.5μg/mL的胰酶可提高病毒血凝效价;用于流感病毒培养的MDCK细胞的传代次数不宜超过4代.结论 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佳培养条件是:在病毒生长液环境下直接接种流感病毒,放置35.5℃、5%CO2培养箱培养96 h后收获.其中病毒生长液中无胎牛血清、胰酶终浓度为2.5 μg/mL.
作者:余钧池;陈柳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真菌的分布及药敏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2年2~9月临床采集的标本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离出446株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256株,占57.40%;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06株,占23.77%.真菌来源分布前3位是尿液、宫颈分泌物、痰液.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敏感性好,均达97%以上.结论 临床标本中真菌感染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虽药物敏感现状仍算良好,但仍应重视真菌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性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梁培松;王结珍;孙各琴;兰海丽;卢兰芬;冯雪琴;慕月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基于液质联用的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对健康体检人员血小板激活前后血浆代谢轮廓进行分析,以寻找可用于监测和评估疾病病程的特征代谢物,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利用液质联用检测血小板激活对照组(A组)和激活组(B组)的代谢轮廓,构建主成分分析图和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图,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非参数检验,通过查询数据库,获取代谢物信息.结果 依据OPLS-DA模型中筛选具有区分意义的特征离子,以VIP>1,并且排除在VIP图和系数图上置信区间包含零的变量,共筛选出36个特征离子.通过差异表达物质离子在组间的相对倍数关系筛选10倍以上的物质17种.结论 发现的17种物质中,有些与脂类代谢有关,有些与细胞信号转导有关,有些了解尚少,这些物质的筛选可为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顾春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人们早已认识到,血培养是血液感染诊断的重要工具.目前,因污染导致的假阳性血培养率在0.6%~6.0%之间.受污染的血液培养对患者有显著的临床和经济影响,如住院时间延长、药物成本增加等.为了减少血培养污染(BCC),医疗工作者近几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从主观方面,包括防止人员将外源细菌带人血培养瓶和加强对采血者的培训.在客观方面,采用包括降低阳性血液培养中病原体污染物,或引入以计算机程序为基础的消除污染物的方法.本文回顾了近些年国内外减少BCC率的对策与方法.
作者:张婷菊;刘贵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法两种方法对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的检测结果,为实验室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将100份待测标本分别采用SSP-PCR法和FCM法检测HLA-B27,用x2检测统计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有无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P-PCR法与FCM法均适用于实验室对HLA-B27的检测.
作者:沈静;张肖;俞刚;陈瑜;严佳斌;颜承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对鼻咽癌患者肿瘤周围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寻找是否存在鼻咽癌相关的特异细菌感染.方法 20例健康成人和65例鼻咽癌患者取肿瘤周围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65例患者标本中,1份(1.5%,1/65)标本无菌生长,3份(4.6%,3/65)标本少量杂菌生长,61份(93.8%,61/65)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结论 鼻咽癌患者鼻咽部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但其菌群分布与慢性鼻窦炎患者相似,未发现与鼻咽癌相关的特异细菌感染.
作者:陈奕霞;彭颂国;田丽贞;陈浩;罗耀凌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