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兆子痫患者血浆ADMA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研究

刘科鹏;张笠;柴虹;高武;韩跃武;徐攀

关键词:二甲基精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 先兆子痫
摘要:目的:探讨先兆子痫患者血浆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相关性,以及 ADMA、Hcy 水平与先兆子痫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1例先兆子痫患者血浆 ADMA 及血浆 Hcy 水平。以8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结果先兆子痫组血浆 ADMA 水平(0.625±0.186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0.524±0.106μmol/L)(P <0.05);先兆子痫组血浆 Hcy 水平(12.447±6.134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8.207±2.797μmol/L)(P <0.05)。先兆子痫组血浆 ADMA 水平与 Hcy 水平呈正相关(r=0.623,P <0.05)。结论先兆子痫患者的血浆中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是升高的,这说明 ADMA 和 Hcy 的升高与先兆子痫的发生、发展有关, ADMA、Hcy 可能是先兆子痫的危险因子。降低患者升高了的同型半胱氨酸和 ADMA 可能有助于治疗先兆子痫。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基化异常的IgA1分子与IgA肾病

    IgA 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以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及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它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IgAN 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涉及感染、遗传、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其准确的致病机制却仍不清楚。本文对 IgAN 的发病特点、IgA1的分子结构、IgA1的异常糖基化及其致病方式等作一综述。

    作者:李振(综述);徐元宏(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初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且未经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与健康人的差异比较。方法采集甲亢患者的外周血标本,用 EDTA-K2抗凝,采用 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血红蛋白分析,以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男、女性甲亢患者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初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红细胞值和血红蛋白值高于健康人。

    作者:蔡花;黄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孕妇生殖道无乳链球菌带菌状况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了解孕妇生殖道无乳链球菌携带及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取孕妇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出的无乳链球菌经 VITEK 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042份标本中分离出无乳链球菌56例,分离率为5.4%。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唑啉、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呋喃妥因均高度敏感,未发现中介或耐药菌株;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及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4.0%、84.0%、71.4%、39.3%和8.9%。结论该院孕妇无乳链球菌的携带率不高,青霉素和头孢唑啉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临床和实验室应重视孕妇无乳链球菌的检测。

    作者:林爱心;袁春雷;汪伟山;谭南;杨晓华;李丽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不同分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在无症状患者的发病异常率,提高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NT-proBNP>300 pg/mL 的153例住院患者结果回顾性分析,结合 NYHA 分级,评价各个年龄组无症状的心功能 I 级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N 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心功能不全程度存在正相关,在无症状的心功能 I 级中处于判定标准和参考值之间的“灰区”有72.3%的异常率。结论 NT-proBNP对于合理评估 NYHA 分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于判定标准和参考值之间的“灰区”结果,应当重视基础疾病,临床观察评价预后情况。

    作者:冯强;张丽;延欢欢;刘建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先兆子痫患者血浆ADMA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患者血浆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相关性,以及 ADMA、Hcy 水平与先兆子痫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1例先兆子痫患者血浆 ADMA 及血浆 Hcy 水平。以8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结果先兆子痫组血浆 ADMA 水平(0.625±0.186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0.524±0.106μmol/L)(P <0.05);先兆子痫组血浆 Hcy 水平(12.447±6.134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8.207±2.797μmol/L)(P <0.05)。先兆子痫组血浆 ADMA 水平与 Hcy 水平呈正相关(r=0.623,P <0.05)。结论先兆子痫患者的血浆中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是升高的,这说明 ADMA 和 Hcy 的升高与先兆子痫的发生、发展有关, ADMA、Hcy 可能是先兆子痫的危险因子。降低患者升高了的同型半胱氨酸和 ADMA 可能有助于治疗先兆子痫。

    作者:刘科鹏;张笠;柴虹;高武;韩跃武;徐攀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儿童低淋巴细胞血症患者的细胞因子研究

    目的:研究儿童低淋巴细胞血症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方法56例3~14岁低淋巴细胞血症儿童作为患者组,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患者组的 IL-1、IL-6、IL-8和 TNF-α的水平分别为(0.096±0.012)ng/mL、(0.118±0.026)ng/mL、(0.388±0.069)ng/mL 和(1.256±0.245)n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组 CRP 水平为(5.7±2.8)mg/L,对照组 hs-CRP 水平为(4.8±2.6)mg/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童低淋巴细胞血症患者的炎症因子并不增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积极使用中药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蒋红飞;吴志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516株肠球菌菌型感染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分析肠球菌菌型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送检标本分离出的516株肠球菌通过法国梅里埃全自动生物分析仪 VITE-K2型进行菌种鉴定。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耐药分析。结果516株肠球菌中共有327株粪肠球菌,占63.37%;屎肠球菌145株,占28.10%;其他肠球菌44株,占8.53%。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特别是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性分别高达100.00%、95.17%,同时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2株。结论院内感染的肠球菌耐药性差异显著,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谨慎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高志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小儿腹泻大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血清锌、CK-MB水平的关系

    目的:研究腹泻病患儿大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血清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12月在该院儿科住院部确诊为腹泻病的620例患儿分别进行轮状病毒、锌元素和 CK-MB 检测及大便细菌培养,了解腹泻病患儿大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血清锌、CK-MB 水平的关系。结果620例标本有320例细菌培养和轮状病毒阳性,阳性率为51.61%;感染组锌缺乏水平与 CK-MB 升高水平明显较非感染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锌缺乏的腹泻病患儿,CK-MB 水平明显高于锌正常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感染性腹泻患儿比例较高,应重视进行病原学检测;感染性腹泻患儿容易引起锌缺乏与 CK-MB 升高,特别是锌缺乏的腹泻病患儿更易引起 CK-MB 升高,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作者:陈志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盐城市盐都区高危人群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盐城市盐都区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 ELISA 法检测 TP 抗体,TP 抗体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复检,确认阳性者再作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结果高危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4.30%,梅毒感染者中 RPR 阳性率为58.18%;不同人群、不同年龄组性别梅毒抗体阳性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都区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率高,性病门诊就诊者、劳教收容人员感染率均高于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者;21~40岁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应加强高危人群监测,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从而有效遏制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作者:宋金卿;袁中行;纪康;王荣堂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外科腹痛患者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还不甚清楚,其各种亚型在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都有差异[1]。因此,不同患者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甚至表现出一些非血液系统疾病的症状。本院近期就收治1例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终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

    作者:周雪情;胡松林;刘行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吸烟对PCI术前男性冠状动脉心脏病“破坏性”血脂的影响

    目的:分析吸烟对 PCI 术前男性冠状动脉心脏病(CHD)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24例实施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PCI)的男性 CHD 患者病例资料,分为吸烟组(88例)和非吸烟组(36例)。对年龄、既往病史、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血脂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吸烟组的 LDL 为(3.1±1.34) mmol/L 高于非吸烟组[(2.5±0.95)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G[(2.5±1.49)mmol/L]、HDL[(0.99±0.29)mmol/L]、LDL[(3.6±1.13)mmol/L]参数水平 CHOL(≥4.5 mmol/L 组较 CHOL<4.5 mmol/L 组 TG[(1.8±1.23) mmol/L]、HDL[(0.88±0.20)mmol/L]、LDL[(2.20±0.69)mmol/L]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 Spearman 分析,发现血管病变数和 CHOL,LDL 水平呈正相关,同时吸烟程度和 LDLA 呈负相关。结论吸烟及 CHOL、LDL 水平与男性 CHD有密切关系,且吸烟可影响血脂代谢,可增加其患 CHD 的危险性。

    作者:于欣;楚元奎;韩学波;杨震;张怡清;马绒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常州地区过敏性鼻炎儿童吸入性过敏原分析

    目的:分析常州地区过敏性鼻炎患儿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及不同年龄组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德国敏筛过敏原检侧系统(Allergy Screen)测定473例0~12岁过敏性鼻炎患儿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 IgE 抗体水平。根据年龄分为婴幼儿组(0~3岁)、学龄前儿童(4~6岁)和学龄儿童(7~12岁),并比较不同年龄组过敏原阳性率及变化趋势。结果473例患儿过敏原阳性340例(71.9%),前三位过敏原分别是户尘螨(55.6%)、混合真菌(25.8%)和屋尘(18.8%),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均呈升高趋势。其中户尘螨(χ2=21.061,P =0.000)、屋尘(χ2=15.111,P =0.000)和猫狗毛皮屑(χ2=7.597,P =0.022)组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一过敏原阳性率高(38.5%),第二位为双重过敏原阳性(23.7%)。单一过敏原阳性前三位与各类过敏原总体阳性排序相同。常见双重过敏原是户尘螨+屋尘组合,多重过敏原阳性率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9,P =0.001)。结论常州地区过敏性鼻炎患儿吸入性过敏原以户尘螨、混合真菌和屋尘为主,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过敏原构成有差异,单一过敏原阳性常见,其次为双重过敏原阳性。

    作者:许小朋;史梅;史伟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浅谈建立血糖、血气床旁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体会

    床旁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已涉及国内外检验医学多个领域[1-2],具有快速简便、效率高、成本低、检验周期短和标本用量少等优点,代表了检验医学一种新的发展方向[3],然而我国 POCT 试验多数由非检验人员操作,存在诸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较差、操作者的素质较差、POCT过程质量控制不到位、其质量管理体系还未建立或者不完善[4]等诸多问题。这些特殊问题决定了 POCT 质量管理不同于以往常规的实验室检测的质量管理[5],它缺乏成熟经验,需要各方共同探讨和摸索其特殊的质量管理[2]。本中心于2012年12月接受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认证评审并高分通过,成为华南地区首家通过 JCI 认证的公立医院。针对 JCI 标准对 POCT 提出的严格要求,本中心成立了由医务部牵头、临床检验部负责的POCT 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了规范的、符合国际标准的POCT 质量管理体系。鉴于目前国内有关系统建立 POCT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经验总结报道不多,我们对此次 JCI 认证中有关 POCT 迎评的筹备工作及其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为检验同行在建立 POCT 质量管理体系时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黄钰君;伍绍国;刘海英;杨红玲;张小玲;丘媛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442株大肠埃希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442株大肠埃希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 WHONET5.5及 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2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中段尿、分泌物,产 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61.3%。442株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敏感性较好,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高。产 ESBLs 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产 ESBLs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为严峻,产 ESLBs 大肠埃希菌常表现出对多种不同类型抗菌药物耐药,治疗大肠埃希菌重症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作者:范雪莲;林海标;黄惠伦;王淑媛;赖兆新;谭少葵;容永忠;王建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输血或妊娠对交叉配血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输血或妊娠对交叉配血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标本1000例,以初次输血且无妊娠史的标本为对照,均用微柱凝胶法做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标本正反定型不一致率、交叉配血不合率和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分析影响交叉配血结果的原因。结果输血或妊娠组的交叉配血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血型鉴定正反不一致的比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或妊娠组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输血或妊娠影响交叉配血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存在不规则血型抗体。结论输血或妊娠可能刺激机体产生不规则抗体,输血前应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并根据抗体鉴定的结果选择无相应抗原的血液输注,以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作者:王婷;陈娟;蒋叶;施建丰;张家明;姚孝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检测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方法用美国 MICROSCAN 细菌分析软件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咽拭子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分离出的260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186例,肺炎克雷伯菌74例,其中产 ESBLs 菌株分别为78例和42例,大肠埃希菌产 ESBLs 病原菌检出率为43.01%(80/186);肺炎克雷伯菌产 ESBLs 病原菌检出率为48.65%(36/74)。产超 ESBLs 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未产 ESBLs 菌株,二者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高度敏感,但对部分头孢类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性。结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产 ESBLs 病原菌检出率较高;该类细菌对常规抗菌药物呈较高耐药性,参照有效的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是保证临床抗菌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余宽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 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组102例、单纯糖尿病组78例和健康对照组72例,检测血清胱抑素 C、同型半胱氨酸和 D-二聚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3项指标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糖尿病组 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胱抑素 C、同型半胱氨酸和 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文静;王清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 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SBP 组)30例、单纯性腹水肝硬化患者(非 SBP 组)30例及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采用干式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 PCT 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 CRP 的水平。比较 PCT、CRP 及 PCT+CRP 在诊断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分析 PCT 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非 SBP 组比较,SBP 组患者血清 PCT 与 CRP 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在诊断肝硬化合并 SBP感染中,PCT、CRP 及 PCT+CRP 的敏感性分别为93.3%、90.0%和96.6%,特异性分别为90.0%、75.0%和95.0%。结论联合检测血清 PCT 和 CRP 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肝硬化合并 SBP 患者早期诊断更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黄玲;黄菁;虞玲;夏敦年;龚希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HBsAg、抗-HCV反应性无偿献血者归队检测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因血液筛查检测 HBsAg 或抗-HCV 呈阳性反应,在规定的条件下允许其再次招回重新检测,以确定是否恢复其献血资格并重新归队献血的检测模式。方法对深圳市2007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无偿献血人群捐血后 HBsAg、抗-HCV 初筛反应性人员,且符合我中心制定的再次招回重新检测的献血人群进行分析研究,对无偿献血者归队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2007~2013年期间共计415759人次,HBsAg 检测阳性2506例,抗-HCV 检测阳性1357例,阳性率分别为0.60%和0.33%。笔者对符合召回条件的59例 HBsAg 和16例抗-HCV 阳性反应的多次献血者启动了归队检测的召回流程,HBsAg、抗-HCV 项目分别有31例和9例成功完成检测流程检测项。其中29例曾经 HBsAg 呈阳性反应的献血者重新恢复献血资格,2例因后续检测不合格被屏蔽献血资格,而9例曾经抗-HCV 阳性反应而召回献血者全部恢复其献血资格。结论在现有检测模式下,血液筛查的检测技术手段很难避免因试剂、设备、人员操作等原因造成假阳性反应的发生。为了保护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资格,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献血者归队检测模式,以保护有限的无偿献血资源。

    作者:曾劲峰;陈云龙;郑欣;刘衡;邬林枫;杜丹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MDR)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菌株来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住院患者的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各种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200株,其中 MDR 菌株51株,占25.5%。分离出的 MDR 菌株分布在呼吸内科病房(80.4%)、外科病房(17.9%)。痰标本分离的 MDR 菌株占64.7%,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占19.6%,尿液占11.8%。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为100.0%;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多黏菌素 E 耐药率较低,依次为28.9%、29.4%、25.0%、30.4%、34.5%、34.5%和8.3%;对其余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9.0%~58.3%。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菌14株,检出率为7.0%。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更加严重,各种细菌之间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吴朝阳;黄婷;谭穗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