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新民
目的 研究踝臂指数(ABI)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硬化斑块程度的相关性,从而探讨ABI与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ABI测量,同时行IMT及颈动脉斑块的检查,分析ABI与IMT,斑块程度的关系.结果 IMT与ABI呈高度负相关.斑块程度2级以上,ABI明显降低.结论 ABI可较好地反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情况,对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硬化程度的评价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谢瑛;何院娟;李丹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慢性肾衰竭患者多预后不佳且治疗费用昂贵.尤其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者,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大,做出各种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等,这对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精神状态及家属的生活、工作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维护患者心理健康,有效的护患沟通,把关爱延伸家庭,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从而延长存活时间.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边慧娟;郭雅琼;李志伟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本文对我院精神科2009-04-2010-04误诊的3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38岁,司机.因急起乱语,无故发笑,疑人害,冲动毁物,夜不寐吵闹不休8d,于2009-10-19收入我院.既往史、个人史及家庭史无异常.
作者:徐增毅;漆靖;刘光亚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哮喘是临床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而受到世界极大关注.2002年,GINA(全球哮喘防治倡议)进一步强调早期吸入糖皮质激素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但在吸入疗法应用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而导致失败,现将影响患者吸入治疗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刘灿;舒芬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本组18个前交通动脉瘤,8个大脑中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Ⅱ级18例,Ⅲ级5例.结果 均行翼点入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19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1例重残,2例有不同程度记忆障碍.结论 翼点入路显微夹闭术对前交通动脉瘤及部分大脑中动脉瘤疗效好,是成熟、可靠、理想的术式,积极预防脑血管痉挛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作者:许国栋;王跃彬;许建新;王传宝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危重心源性肺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2例急性危重型肺水肿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运用彩色超声仪记录正压通气时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口的血流速度.结果 急性危重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通过机械通气,可迅速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心率、呼吸频率较机械通气前均有显著下降,动脉血气较机械通气前显著改善,机械通气期间未出现血流动力学恶化的情况.正压吸气末主动脉瓣血流速度大,在呼气末速度逐渐减低,与呼气相相比,吸气相肺膨胀时左心功能增强.结论 机械通气技术是急救急性肺水肿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刚丽;张新莉;张绪新;寇露鑫;蒋志宏;张蕾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对重型颅脑损伤中颅骨缺损合并静脉窦破裂区促进头皮愈合措施进行探讨,为预防头皮下积液、感染、头皮愈合不佳提供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此类患者23例,贯序行颅骨缺损空虚区放置脑科硅胶引流管,4层弹力冒加压包扎伤口,48 h内拔管并腰大池置管、继续弹力帽包扎、腰穿放脑脊液等措施.结果 23例患者头皮均1/甲愈合,无颅内感染、皮下积液及头皮愈合不佳发生,近远期效果显著.结论 贯序采取颅骨缺损区放置脑科引流管、多层弹力帽包扎、腰大池置管、腰穿释放脑脊液等措施,完全可以防治颅骨缺损并静脉窦破裂区头皮愈合不良、头皮下感染甚至颅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兴奎;王晓锋;唐宗椿;魏毅君;陈勃勃;李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横纹肌溶解症(RM)是指可逆或不可逆的横纹肌细胞受损,使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细胞内物质如蛋白、离子、酶等物质释放入血后从尿中排出,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升高,血和尿中的肌红蛋白阳性,伴肌痛、肌紧张和肌内注入感.
作者:任永芳;张丽;李丽丽;何秀丽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手足门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是一种以手、足、口腔出现水疱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二者所致的手足口病临床难以区别,但EV71引起的症状较重,并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瘫痪及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现将我科2010-01-2010-12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920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曾甲庆;邢凌翔;董建立;程刚;耿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为了验证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对老年贝尔麻痹评价存在某种缺陷.方法 将62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0岁)和老年组(66-80岁),比较经电针治疗的两组患者,病程在1个月内、3个月内及3个月以上的面神经评分差别.结果 62例患者中,程度在1个月内,两组面神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3.40,P0.1;t3=0.33,P>0.1).结论 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存在对病变较轻的老年贝尔麻痹患者评分偏低,面神经严重程度估计过高的缺陷.
作者:周瑞堂;张彦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结核性脑膜炎鞘内注射尿激酶防蛛网膜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11例,对照组采用正规抗结核+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入异烟肼、地塞米松,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鞘内注药.结果 治疗组治愈23例,治愈率为88.46%.对照组治愈8例,治愈率72.72%,两组的临床疗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内注射尿激酶对结核性脑膜炎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治愈率.
作者:洪春永;张卫东;董闽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2007-01-2009-10对60例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以观察甲羟孕酮对化疗疗效及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影响,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组共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为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初治晚期肺癌,卡氏评分≥60分.无化疗禁忌证.
作者:陈宇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脑出血死亡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65岁.主因发作性胸闷2个月余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1级,高血压2级(极高危).心电图提示下壁、广泛前壁ST-T改变.
作者:马玲玲;侯春霞;周思颖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与桡动脉采血比较.评价股静脉负压真空采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03-2010-07在我科收治的需采血的新生儿,一次采血量均≥5 ml.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采用股静脉负压真空采血;对照组40例采用手部挠动脉采血,观察两种采血方式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局部损伤程度等方面的不同.结果 实验组在采血成功率、采血时间、降低局部损伤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股静脉负压真空采血比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同时减少了职业暴露,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周荭;陈梅;刘艳菲;张素霞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呼吸心跳骤停是国内外院前急救及急诊科的医务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每年约有5 41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SCD),具有完善急救体系的发达国家心肺复苏的成功概率不到15%,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仅0-5%.现将呼吸心跳骤停超过30 min的1例成功抢救与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赵以明;骆敏;李雪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调查深部真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药敏特点,为临床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用ATB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对247株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测试,对其结果和临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深部真菌以假丝酵母菌为主,其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8.0%,95.6%,94.4%,88.3%,84.6%.结论 真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ICU病房、肿瘤科、心血管内科等病房;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均为主,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率较高.
作者:卢亚林;游升荣;郑淑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评价部分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对术后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行MVRP,对照组行MVR.两组术后2周及3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结果 观察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2周和3个月与术前比较:心胸比例和左心室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的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术后左心室功能改善明显.
作者:夏晓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现将我科收治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尿毒症脑病的患儿行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男,14岁,因尿检异常8a余伴呕吐3d,认知障碍1d于2010-04-10入院.患儿8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就诊我院,行肾穿刺活检术提示为系膜增生性肾炎,自2009-08起患儿突发尿量偏少,就诊当地医院,予中药保肾治疗,效果差.
作者:胡蝶;徐敏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我院于2008-03救治了巨大神经纤维瘤囊内出血致休克患者1例,成功切除巨大神经纤维瘤.由于手术重大,护理过程细致而且复杂,患者预后良好.护理体会如下.1 病历摘要女,42岁.先天性多发神经纤维瘤病,右颞枕部有一皮囊状包块.4d前因车祸头部受伤包块流血不止.至我院就诊前3h头痛剧烈,意识不清.
作者:于凤丽;周秀荣;肖梅;于仲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溶栓成功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8岁.于2009-11-19不慎从高约5 m处坠下,伤后不敢活动,诊断为第一腰椎骨折、骨盆骨折.于2009-11-20在当地医院行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作者:林清署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