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芳;张丽;李丽丽;何秀丽
目的 探讨酷似急腹症的腹外疾病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对舟山警备区医院1997-10-2006-10收治的的急腹症26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36例,占13.5%,经相关检查后排除急腹症,确诊为腹部外疾病.结果 36例初诊时分别被误诊为急性胰腺炎12例,急性胃肠炎6例,消化性溃疡穿孔5例,急、慢性胃炎各3例,急性胆囊炎1例,诈病2例,癔病3例,腹痛待查1例.结论 详细采集病史,系统体检,综合分析病情,选做相关检查是提高诊断率有效手段.
作者:秦春节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患者的特点,找出病种变化规律,对年轻医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方法 对2000-2009年疾病分类报表按1CD-10编码为标准进行分类、汇总,按照15个病种制定<妇产科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报表>.结果 10 a来患有前10位疾病的患者占住院患者总数的69.49%.10a中各种疾病构成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总的顺位波动在10大病种之中.结论 医院及科室应该根据疾病构成比例,合理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高青年医师专业技术水平,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杜则玲;赵建兰;王天成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我院于2008-03救治了巨大神经纤维瘤囊内出血致休克患者1例,成功切除巨大神经纤维瘤.由于手术重大,护理过程细致而且复杂,患者预后良好.护理体会如下.1 病历摘要女,42岁.先天性多发神经纤维瘤病,右颞枕部有一皮囊状包块.4d前因车祸头部受伤包块流血不止.至我院就诊前3h头痛剧烈,意识不清.
作者:于凤丽;周秀荣;肖梅;于仲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本文对我院精神科2009-04-2010-04误诊的3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38岁,司机.因急起乱语,无故发笑,疑人害,冲动毁物,夜不寐吵闹不休8d,于2009-10-19收入我院.既往史、个人史及家庭史无异常.
作者:徐增毅;漆靖;刘光亚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护理策略.方法 对2010-04以来淮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治疗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做好预处理期的护理,治疗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术后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结果 3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皮肤硬化度明显改善,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面部红斑减退,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关节疼痛减轻.2例儿童走路明显好转,肌力增强,1例床上能自行翻身.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向晓丽;王莲;李江津 刊期: 2011年第28期
近几年来,国产的财务软件及医院管理软件不断规划、完善,大大提高了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程度.为了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在管理中的作用,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提高我国医院管理水平,确保医院财产安全,为医院决策提供完善、准确的信息.
作者:高文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慢性肾衰竭患者多预后不佳且治疗费用昂贵.尤其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者,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大,做出各种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等,这对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精神状态及家属的生活、工作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维护患者心理健康,有效的护患沟通,把关爱延伸家庭,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从而延长存活时间.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边慧娟;郭雅琼;李志伟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堵管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南京妇幼保健院2007 -2009年开展的6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PICC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PICC治疗中发生堵管6例,堵管发生率为8.8%,堵管过程中应用尿激酶进行溶解疏通,4例复通,2例无法再通拔管.结论 通过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堵管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认为选择合适的导管,加强输液巡视,掌握正确的冲管和封管方法,加强护士的管理等可有效预防PICC管道堵管的发生.
作者:徐微;徐业芹;翁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品质护理的根本要求.笔者分析门诊护理安全管理的难点所在,提出重点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加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进行管理,层层把关,将护理风险降到低.大限度地减少了护理安全事故及纠纷的发生,取得一定成效,现将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黄金姣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州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2007-01-2009-01期间青春期功血患者42例,给予妈富隆口服,视阴道出血量给予患者1-3片/d,血止后每3d减量1次,每次减量不超过原量的1/3至维持量1片/d,用药21 d,等待撤药性出血,于撤药性出血第5天开始,口服妈富隆1片/d,连用21 d,如此重复3个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 42例患者治愈42例,无效0例,治愈率达100%.结论 妈富降用于治疗青春期功血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作者:黄娟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了解医院革兰阴性(G-)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解放军第88医院分离出的所有G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离出G-杆菌660株,分离前四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对肠杆菌科敏感率高的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和舒普深的耐药率相对较低,鲍氏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 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仍保持高活性,对非发酵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差.
作者:陈国敏;许会彬;王化芬;田玉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笔者在西沙某海岛值班时曾遇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误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男,52岁.因中上腹及胸骨下段烧灼样疼痛5h就诊.患者于入院前5h出现中上腹及胸骨下段烧灼样疼痛,伴反酸、暖气症状,疼痛无放射,平卧位时明显,坐位及立位时减轻,自服速效救心丸10粒后胸腹疼痛症状无明显缓解.
作者:艾冬华;王绍钧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溶栓成功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8岁.于2009-11-19不慎从高约5 m处坠下,伤后不敢活动,诊断为第一腰椎骨折、骨盆骨折.于2009-11-20在当地医院行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作者:林清署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2005-01-2010-11收治COPD 3 260例,合并PTE 535例,误诊15例.结果 误诊时间3-7 d,平均(4.5±2)d;12例有双心病;9例呼吸困难加重;8例咯血;8例发热、血压低;12例动脉血气Pa (A-a) O2增高;13例纤维蛋白原升高.结论 误诊原因:(1)COPD特点:肺部血管壁损伤、纤维蛋白原升高,血流速度减慢;(2)与低灌注有关;(3)与COPD症状学混淆;(4)对理化检查认识不够.
作者:李晶;吴立华;王笑歌;张旭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护理工作在破伤风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对我院2009-06-2010-12收治的34例破伤风患者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8例,年龄4-67(平均42)岁.患者90%来自农村,除1例没有明显的受伤史外,其余均有外伤史,主要以足和手的刺伤、扎伤、砸伤为多见,潜伏期3d-几个月,在14 d以内占75%伤后至发病前均未用过破伤风抗毒素.单纯破伤风17例,合并伤口感染10例,有并发症者7例.
作者:王巧丽;秦红英;张元蓓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动脉瘤样型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1例动脉瘤样型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光镜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 动脉瘤样型纤维组织细胞瘤少见.16岁男性,临床表现为下肢胫前单个生长缓慢的蓝棕色结节.组织学特点为:(1)肿瘤位于真皮内,无包膜.(2)肿瘤中心可见多个含血的囊腔,囊腔壁无内皮细胞被覆.(3)囊腔间为车轮状排列的的小梭形细胞.瘤细胞浆少,核细长,两端尖.结论 动脉瘤样型纤维组织细胞瘤是具有较为独特的临床特征和组织学特征及预后的皮肤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一个少见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发生于成人女性,少见于男性青少年.
作者:谢新民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全部病例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根据脑室出血的部位、脑积水的情况决定一侧或双侧进针,清除脑室积血,微创术后第2天每日进行1次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获得成功,术后存活11例,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微创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脑室出血的死亡率.
作者:毕成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损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行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的25例尿道损伤患者的护理作一经验总结.结果 25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恢复顺利.结论 术前的充分准备、病情的严密观察、术后的周到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童丽春;芮小燕;潘旭;吴颖妹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初步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8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者均行头部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证实有无梗死发生.结果 8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者经检查证实有梗死灶发生49例(59%),其中有典型临床症状23例(27%).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软斑、混合斑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董晓春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女,66岁.因纳差、乏力伴腹泻、发热5d于2010-08-25T10: 30收入治,步入病房,神志清,精神可,BP 140/90mm Hg, 11:10予注射用左卡尼汀1.0 g(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0702)加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静脉注射,药液推注完毕后.
作者:黄亚萍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