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8例成人肾病综合征临床与病理分析

贾慧;李缨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 活组织检查, 针吸, 病理学
摘要:目的 探讨初次发病的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分型特点.方法 选择初次发病的8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B超引导下采用美国巴德活检枪经皮肾穿刺,取肾下极组织进行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及电子显微镜检查.对患者发病年龄、起病情况、病理、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88例患者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73例(82.95%),膜性肾病17例(19.32%),微小病变15例(17.03%),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4例(15.91%),IgA肾病14例(15.9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8例(9.09%),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4例(4.55%),新月体肾炎1例(1.14%),狼疮肾炎4例(4.55%),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2例(2.27%),糖尿病肾病4例(4.55%),肾淀粉样变性2例(2.27%),多发性骨髓瘤1例(1.14%),过敏性紫癜肾小球肾炎2例(2.27%).88例肾病综合征按临床表现分单纯型40例(45.45%),血尿型20例(22.73%),高血压型18例(20.46%)和肾功能衰竭型10例(11.36%).经皮肾穿刺后,镜下血尿88例,肉眼血尿2例;血尿持续长时间为3 d,应用止血药物可控制.肾周血肿3例;腰痛20例,多见于术后 1~3 d,可自行缓解.结论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能与病理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ET4和C-28抗体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MET蛋白表达的对比研究

    目的 评价MET4和C-28抗体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MET蛋白表达的效能.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间接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卵巢转移性腺癌和正常卵巢组织芯片中MET蛋白表达的情况,采用Nuance光谱成像分析系统对组织芯片的免疫染色进行分析.结果 MET4和C-28蛋白阳性染色部位均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MET4蛋白的阳性总检出率为64.2%(111/173),高于C-28[50.2%(87/173)](P<0.05),且MET4蛋白在卵巢原发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卵巢转移性腺癌(P<0.05).MET4和C-28蛋白阳性表达与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关系.MET4蛋白在细胞质、C-28蛋白在细胞膜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结论 与C-28蛋白比较,MET4蛋白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检出率,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郭振英;黄嫣;彭韬;李芸茜;曹伯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88例成人肾病综合征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初次发病的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分型特点.方法 选择初次发病的8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B超引导下采用美国巴德活检枪经皮肾穿刺,取肾下极组织进行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及电子显微镜检查.对患者发病年龄、起病情况、病理、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88例患者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73例(82.95%),膜性肾病17例(19.32%),微小病变15例(17.03%),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4例(15.91%),IgA肾病14例(15.9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8例(9.09%),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4例(4.55%),新月体肾炎1例(1.14%),狼疮肾炎4例(4.55%),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2例(2.27%),糖尿病肾病4例(4.55%),肾淀粉样变性2例(2.27%),多发性骨髓瘤1例(1.14%),过敏性紫癜肾小球肾炎2例(2.27%).88例肾病综合征按临床表现分单纯型40例(45.45%),血尿型20例(22.73%),高血压型18例(20.46%)和肾功能衰竭型10例(11.36%).经皮肾穿刺后,镜下血尿88例,肉眼血尿2例;血尿持续长时间为3 d,应用止血药物可控制.肾周血肿3例;腰痛20例,多见于术后 1~3 d,可自行缓解.结论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能与病理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贾慧;李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3)-β-D葡聚糖检测对AIDS患者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16例AIDS患者的血液、脑脊液、深部咳出的痰液以及其他深部组织液进行真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微生物快速鉴定(API)/ATB自动细菌鉴定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真菌鉴定.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1,3)-β-D葡聚糖的检测.结果 116例AIDS患者中真菌培养检出78例真菌,分别是18例念珠菌,44例马尔尼菲青霉菌,16例新型隐球菌;这78例真菌用(1,3)-β-D葡聚糖检测,念珠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新型隐球菌阳性分别为12、33、9例.8例痰液培养出念珠菌,但是其(1,3)-β-D葡聚糖浓度均小于20.0 pg/mL.有8例真菌培养阴性,而(1,3)-β-D葡聚糖检测呈阳性;重新检测后,结果依然.14例真菌培养阴性,而(1,3)-β-D葡聚糖检测呈阳性;重新检测后,(1,3)-β-D葡聚糖检测为阴性,真菌培养仍为阴性.真菌培养念珠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新型隐球菌阳性标本及健康对照组标本进行(1,3)-β-D葡聚糖检测,(1,3)-β-D葡聚糖浓度分别为(310.22±143.23)、(530.61±263.24)、(50.15±22.33)、(4.00±1.52)pg/mL,前三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26、65.38、18.65,P<0.05).结论 (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可以互为补充,(1,3)-β-D葡聚糖检测是诊断AIDS患者真菌感染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黄素钦;李圣聪;吴秋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胸腔积液及腹水中白细胞及红细胞的检测价值

    目的 探讨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胸腔积液及腹水中红、白细胞计数的检测价值.方法 采用抗凝管采集204例胸腔积液及腹水标本,在2 h内分别用手工法和仪器法检测胸腔积液及腹水标本中的红、白细胞数.手工法检测采用标准改良牛鲍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仪器法采用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根据红、白细胞的高、低浓度值,计算仪器的携带污染率.结果 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携带污染率分别为9.9%及0.0%,均在规定范围内.采用仪器法和手工法在高浓度、较高浓度、较低浓度及低浓度4个浓度区间计数红、白细胞.仪器法与手工法比较,红细胞计数在较高浓度、高浓度区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较低、低浓度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在4个浓度区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性标本的检测准确性较好,但对非血性标本的检测能力较差,此时应结合手工法进行检测.

    作者:谭璇;陈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细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症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80例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细菌感染组,按患者病情轻重再分为重度感染组和一般感染组;同期收住ICU的非细菌感染患者80例为非细菌感染组.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PCT、血培养或局部分泌物培养等检查,比较各炎症指标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血清PCT不同浓度分布频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9,P=0.00),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WBC、中性粒细胞比率等炎症指标的检测结果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1).PCT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性为85.00%,敏感性为91.25%,阳性预示值为85.88%,阴性预示值为90.67%,明显高于其他炎症指标.结论 PCT作为临床新的炎症标志物具有早期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特性,优于传统的炎症指标.

    作者:黎卓华;吴丽川;何绮雯;崔敏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在人群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在人群防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对4 624例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进行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242(CA242)、CA199、CA125、CA15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铁蛋白、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PSA、人生长激素(hGH)12种肿瘤相关抗原物检测.结果 4 624例体检人员中筛查出133例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其中18例经内窥镜、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早期或中期肿瘤,肿瘤检出率为0.39%.男、女受检者血清CEA、铁蛋白、β-hCG、fPSA、PSA、CA125的差异,<55岁年龄组、≥55岁年龄组受检者血清β-hCG、fPSA、PSA的差异以及肿瘤与非肿瘤受检者血清CA199、NSE、CA242、CEA、AFP、CA12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技术适用于人群的防癌普查.

    作者:匡红;孙晨;李静;贾淑芳;曾琳;周琳瑶;孙薏;钟国成;钟梁;呼永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淋病奈瑟球菌四种检测法对比及应用

    目的 比较4种淋病奈瑟球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情况,为临床的初筛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泌尿科患者尿液和妇科患者的宫颈分泌物及尿液,采集的标本中,已知泌尿系统淋病奈瑟球菌感染35例,疑诊淋病奈瑟球菌感染35例.分别采用培养法、直接涂片法、快速抗原检测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标本中淋病奈瑟球菌.结果已知泌尿系统淋病奈瑟球菌感染患者采用培养法和直接涂片法检测均无淋病奈瑟球菌假阳性出现,快速抗原检测法的假阳性率为5.71%(2/35),PCR法的假阳性率为2.86%(1/35).培养法、PCR法、直接涂片法及快速抗原检测法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98%、1.03%、1.45%及2.06%,灵敏度分别为68.81%、88.74%、86.28%及84.35%,培养法的变异系数及灵敏度分别与其余3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法的特异性好(100%),直接涂片法和PCR法次之(97.6%),快速抗原检测法低,为94.2%.疑诊淋病奈瑟球菌感染患者采用培养法检测淋病奈瑟球菌的阳性率与快速抗原检测法、PCR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病奈瑟球菌快速抗原检测法和涂片法可作为诊断淋病患者的筛查方法,培养法可用于需要进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的患者,PCR 检测法可作为慢性淋病检测的首选方法.

    作者:马希祥;马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比对及其检测结果的验证

    目的 通过对两台不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方法比对,验证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方法 分别在经过校正的两台血细胞仪上检测新鲜乙二胺四乙酸(EDTA)-K2抗凝血标本的WBC、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细胞比容(HCT),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HM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2种仪器检测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相对偏差(SE%),以1988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88)允许总误差(TEa)的1/2,即1/2CLIA′88TEa为标准,判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采用两台不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RBC、Hb、PLT及HCT的结果相关性较好,r2<0.950,数据具有可比性.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SE%,都小于1/2CLIA′88TEa,提示两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良好,可互用.结论 HM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作者:张洪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表观遗传学在糖尿病中的调节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长,而关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近有报道认为表观遗传学在糖尿病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患者在出生前营养不良、遗传过程中的甲基化改变(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在各种功能紊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霞莲;武春梅;尹莉莉;李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假性减少3例

    1 一般资料患者1,男,74岁,普外科手术患者;患者2,男,48岁,保健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患者3,男,71岁,呼吸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主要仪器及试剂包括:日本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Olympus显微镜,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K2抗凝管;自制血小板稀释液(尿素10 g+枸橼酸钠0.5 g+40%甲醛0.1 mL,加H2O至100 mL过滤),2~8 ℃冰箱保存;瑞氏-姬姆萨染液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自制.

    作者:易青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住院患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及其耐药性的分析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分离非发酵菌1 431株,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72株(12.0%).2009、2010、2011年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当年检出非发酵菌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3.2%(47/357)、8.6%(45/521)及14.5%(80/55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液,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及呼吸科,占分离总数的90.1%(155/17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黄胺甲噁唑、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均小于25%;而对检测的其他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及氨曲南等,耐药率则较高,均大于50%.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以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和呼吸科患儿为主,且耐药性较严重.

    作者:王运中;陶云珍;吾金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检测系统间方法学比对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探讨

    目的 讨论不同检测系统间方法学比对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罗氏生化检测系统作为比较的检测系统(X)、自建检测系统作为待评价的检测系统(Y),对新鲜血清样品进行丙氨酸转氨酶比对检测,实验数据应用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统计、Bland-Altman法对2种检测系统间的系统误差进行评估,比较几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优劣.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2个检测系统的比较,得到t=3.841,P<0.05,提示二者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EP9-A2文件提供的方法得到回归方程:Y=0.958 7X+0.245 2,相关系数(r)=0.997,在Xc=40.0 U/L处估算的系统误差(SE)为1.4 U/L,2种检测系统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Bland-Altman差异图显示配对数据差值的均数(x)=-1.1 U/L,95%一致性界限为-5.0 U/L、2.8 U/L,在临床上可以接受.结论 不同检测系统间的比对应以其差异的大小为评估基础,同时采取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联合评价以避免采用一种方法评价的局限性.

    作者:苏武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中,始终都有各种炎症细胞和大量炎症介质的参与,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因素.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磷脂酶A2超家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p-PLA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关系密切,测定血浆中Lp-PLA2的含量或活性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对降低高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并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新的潜在目标靶点,本报告就新的Lp-PLA2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舒洪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对偏头痛发作期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对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前列地尔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10 μ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2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和CGRP浓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和CGRP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和CGRP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和CGRP浓度下降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能降低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浆内皮素和CGRP浓度,是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有效药物.

    作者:尹义军;汪宏良;左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三种检测方法对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比较与质控分析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60例HBV感染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2 h内采用ELISA、CLIA及FQ-PCR对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采用成本-效果分析(CEA)进行检测符合率及成本的判定.结果 160例标本ELISA、CLIA 及FQ-PCR检测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6.9%(155/160)、93.8%(150/160)及94.4%(151/160),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检测1次的平均成本分别为425.9、126.3及625.6元.CLIA检测的成本-效果值低于ELISA及FQ-PCRA检测(P<0.05).结论 CLIA检测的应用效果优于ELISA及FQ-PCR.

    作者:冯丽珍;石安平;韩宏枫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脐血NF-H、S100β蛋白检测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脐血中神经丝H(NF-H)及S100β蛋白浓度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确诊为 HIE 的足月产儿20例作为HIE组,同时期选取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断脐后取脐静脉血4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NF-H和S100β蛋白的浓度.随访1年,观察NF-H及S100β蛋白浓度与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HIE组患儿脐血中NF-H和S100β蛋白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857,P<0.01),其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脐血NF-H及S100β蛋白浓度高的患儿预后较差.结论 脐血NF-H及S100β蛋白检测有助于新生儿HIE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作者:李满库;张晓丽;王晓红;王宇超;王勇;张吉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分析2011年1~12月该院临床尿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离情况,并分析大肠埃希菌的科室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检出1 138株泌尿系统感染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52株(30.9%),居首位,其次为肠球菌、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等.352株大肠埃希菌中门诊患者分离菌株77株(21.9%),其余均为住院患者.住院患者中以泌尿科分离率高.上述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7%、12.8%、13.4%和13.6%;对其他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均表现出很强的耐药性.结论 该院泌尿系统感染菌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常规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

    作者:沈萍;周万青;张之烽;张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AGT基因rs1926723、rs699及rs4762多态性与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3个常见变异位点rs1926723、rs699和rs4762与肺血栓栓塞症(PTE)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将确诊的95例PTE患者作为PTE病例组,均来自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人群;16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上述人员空腹静脉血0.5 mL,用BioChain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挑选AGT基因中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0.05的3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926723、rs699和rs4762),经聚合酶链反应(PCR)-Sanger法测序验证,比较两组人员各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通过Haploview 4.2软件分析其连锁不平衡性及单倍型与PTE的相关性.结果 AGT基因rs1926723(C/T)及rs699(A/G)位点在PTE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s1926723中TT基因型及rs699中GG基因型与PTE的发生呈负关联,OR(95%CI)分别为0.484(0.289~0.810)和0.463(0.263~0.816);调整年龄、性别混杂前后,rs4762(G/A)位点在PTE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TE病例组和对照组中T-G-G单倍型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OR(95%CI):0.493(0.342~0.710)].结论 AGT基因rs1926723及rs699位点的变异与PTE相关,rs1926723中TT基因型携带、rs699中GG基因型携带及单倍型T-G-G携带可预示较低的PTE发病风险.

    作者:陈旭;孙亮;肖飞;许小毛;方保民;郭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两种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的质量及其可能用途.方法 采用2种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该院500份血清进行检测,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美国美德声科学技术公司)作为考核试剂,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意大利DiaPro公司)作为参比试剂.检测结果均根据待测样品信号/临界阈值(S/CO)值来判断.结果考核试剂和参比试剂的阳性符合率为95.56%,阴性符合率为100.00%,总符合率为99.56%.Kappa统计量分析,结果显示Kappa值为0.988(P<0.001).考核试剂的敏感性为97.92%,特异性为100%.ROC下面积达0.978.结论 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美国美德声科学技术公司)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李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前、后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评价替罗非班对ACS炎症的抑制效果.方法 将87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43例)和替罗非班组(44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治疗;替罗非班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静脉输注.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2 h抽血采用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替罗非班组、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抗血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进一步减轻免疫炎症反应.

    作者:黄玉娜;王玉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