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因芯片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刘旭伟;焦惠贤

关键词:基因芯片, 芯片技术, 肿瘤病理诊断, 寡核苷酸阵列, 基因组研究, 基本概念, 微点阵, 革命
摘要:一、基因芯片的基本概念基因芯片(gene chip)或称为DNA芯片,DNA微点阵(DNA microarray)、寡核苷酸阵列(oligonucle-tidearray)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深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的革命性技术.
新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直接静脉输液泵泵入异舒吉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不稳定心绞痛(UAP)的治疗目前已明确需做危险因素分层和评估,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高危患者主张在48h行介入治疗,对于中、低危患者急性期可给予抗栓、抗缺血、稳定斑块治疗,以后择期做血运重建治疗.

    作者:张雪莲;田飞;赵洪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再通对早期恢复窦性心律的影响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缓慢型心律失常中常见的危险心律失常,应尽快予以纠正.

    作者:吴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超声波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开展,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已成为临床常见并发症.我们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方法(ultrasound guided percuteous thrombin injection)对6例心导管术后导致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经注射凝血酶6例均成功.

    作者:李国庆;雷建新;戴晓燕;任澎;马伟;王钊;阿木提;姚娟;陈晓阳;米日古丽;古孜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心肌酶异常升高误诊1例

    一、病史资料:患者男性、35岁,因反复心悸、胸闷8年,加重l周人院.于1998年因心悸、胸闷,在我院就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疗半月后好转出院.

    作者:刘忠;乔艳;阿斯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卒中后抑郁早期心理干预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首发卒中患者[2],其发病率高,一般在20%~60%[3],增加了卒中患者致死,致残,自杀率,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了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邱亚华;高玲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哮喘患者相关知识认知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成人哮喘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哮喘知识问卷对151名哮喘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哮喘相关知识处于中上水平,关于哮喘自我监测和管理的知识欠缺.哮喘相关知识与医患共同制定治疗方案、选择口服用药呈中度正相关(r=0.217, P<0.01; r=0.240, P<0.01);与选择吸入用药、费用支付方式呈负相关(r=-0.326, P<0.01; r=-0.231, P<0.01).结论:在哮喘患者的管理中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哮喘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定期复查,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董正惠;刘淑芬;王惠妩;李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小儿哮喘诊断及防治进展

    哮喘是儿童期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我国儿童哮喘两次大规模调查[1-2]结果显示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于全球总的哮喘患病率上升趋势一致[3].

    作者:艾比白·艾尔肯;多力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期间引起心律失常的相关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的病例资料,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资料完整的血液透析2664例次,各种心律失常779例次,发生率29.99%.发生时间以上机后2~4小时多,347例次(45.83%),以室性早搏和心房纤颤多见,其次有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结论:透析期间心律失常较常见,其发生率与老年、超滤过多,低血压和血钾失衡有关.

    作者:李春山;李文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疗纠纷诉讼与和解对医疗机构损害的实务比较研究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或医患纠纷时医疗机构可以选择医患双方自行协商和解或民事诉讼方式处理解决,何种方式有利于保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减轻损害应当是医疗机构做出决策的唯一基点.

    作者:地力拜尔;王忠臣;李巧稚;李晓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少数名族地区中等卫生学校护理技术教学探讨

    <护理技术>是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是以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为主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作者:张慧敏;滕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浅谈精神科住院患者陪护的利弊

    精神病患者首次住院,许多家人都要求陪护.陪护对病人是否有利,病人是否需要陪护,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

    作者:周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刮除术的比较

    腺样体切除术已有120多年的历史,许多学者在改进手术器械,选择手术进路方面做了大量探索.

    作者:程秀琴;柯星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47例新生儿死亡临床分析

    新生儿的死亡率可反映出一地域的妇幼保健和医疗水平,探究其死因是提高围产医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呼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血压脑出血规范化治疗的探讨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伤残率高的疾病,其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和保守治疗[1,2],在临床实践中,正确选择治疗方式与手术时机[3,4],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廷刚;秦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两种方法治疗糖尿病血糖达标时间的观察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使血糖控制理想,其方法主要为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和使用胰岛素泵,本文将两种方法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达标时间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宝珍;南惠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学及诊断进展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造成不同程度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

    作者:吾甫尔;赛力克·马高维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子宫超声造影技术的护理

    随着新型超声造影剂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剂和特定造影成像技术一起,作为一些器官诊断性成像和治疗效果评价的临床应用,正日益被临床接受.

    作者:黄淑华;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联合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研究及临床评价

    目的:通过肺功能监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级治疗,观察联合应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及临床评价.方法:本试验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经肺功能测定筛选出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Ⅲ-Ⅳ级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每泡含沙美特罗50ug氟替卡松250ug),1泡/次,每日2次,连续用3个月.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及其百分比值(FVc%)、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及其比值(FEV1%)、一秒内呼出的气量占全部用力呼气肺活量之比(FEV1/FVC)、用力呼气中段流速(FEF2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3月后,试验组FVC、 FVc%、 FEV1、 FEV1%、FEF25-75较试验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均<0.001);对照组FVC、 FVc%、 FEV1、 FEV1%、 FEV1/FVC、 FEF25-75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l.肺功能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具有重要意义.2.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能够改善稳定期、严重程度为Ⅲ-Ⅳ级COPD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王慧;郭阳;李健;王献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腹部手术后近期再手术35例分析

    腹部手术后近期再手术率0.5~5.0%[1].各种疾病再手术率不尽相同.手术后急腹症再手术率约0.58~1.2% [2,3].

    作者:王春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鼓膜置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26例疗效观察

    鼻咽癌放疗后的分泌性中耳炎不但发病率高且顽固难治,临床治疗尚无新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新;靳钢;程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新疆医学杂志

新疆医学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