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NT-proBNP 检测结果分析

汤卫菊

关键词:肺疾病, 阻塞性, 心力衰竭, 利钠肽, 脑
摘要:目的 探讨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心力衰竭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49例COPD进行NT-proBNP检测,综合判断心脏功能.结果 NT-proBNP轻中度升高出现心力衰竭比例达到57.14%,高度升高出现心力衰竭比例达到90.91%.结论 NT-proBNP可以评估COPD是否存在心力衰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液BNP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尿液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方案对CHF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84例CHF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组尿液以及血浆BNP水平.结果 CHF患者的尿液BNP及血浆BNP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HF患者NYHA心功能Ⅰ级到Ⅳ级尿液BNP及血浆BNP含量逐渐升高,NYHA I、Ⅱ、Ⅲ、Ⅳ级之间各自的尿液及血浆BNP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尿液BNP含量与血浆BNP含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813,P<0.01),与NYHA分级间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733,P<0.01).以35.8 pg/mL为诊断界值,尿液BNP诊断CHF的灵敏度为81.7%,特异性为83.1%.结论 尿液BNP含量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与血浆BNP具有相似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CHF的良好指标.

    作者:周助权;张民军;周仁芳;黄益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Th17与Th1细胞及其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研究

    目的 研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中Th17与Th1细胞及其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方法检测42例HT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7和Th1细胞的比例,ELISA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17及IFN-γ的含量.结果 HT患者PBMC中Th17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h1细胞也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HT患者血清中IL-17和IFN-γ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和Th1细胞可能在 HT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婷婷;朴敬爱;李志;徐维家;朴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联合检测超敏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小儿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定量检测在小儿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临床入院诊断为心肌炎、疑似心肌炎、毛支炎和肺炎住院患儿共306例,分别定量测定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结果 与非心肌炎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儿童相比,心肌炎或合并心肌损伤患儿血清hs-cTnT和CK-MB含量明显增高(P<0.05).除新生儿组外,hs-cTnT和CK-MB在患儿血清中的含量与年龄差异无关(P>0.05).结论 通过联合定量检测患儿血清中hs-cTnT和CK-MB的含量,可对患儿是否病及心脏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借以缩短诊断时间,为及时治疗赢得时间.

    作者:于晓;盛尚春;张新悦;何林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 以Hcy、高血压为关键词,检索2002年1月至2012年5月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中文文献,累积样本量为3 484例,病例组2 128例,对照组1 356例.12个一般病例对照综合研究OR值为3.38,95% CI 为2.42~7.23.结论 Hcy水平升高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检测血清Hcy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和病情监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吴绍燕;左中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临床输血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输血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技术,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临床救治患者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之一,不仅能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也为其他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临床输血学近二十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需要,以及各种高新技术的渗透,已经成为医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了人类血型分类,全血制备的血制品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以及输血可能传播的相关疾病,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内容[1].为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本科室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技能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作者:张海燕;刘久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实验室血液指标观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血液实验室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同期住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非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gT)、TC、TG、HDL-C、LDL-C、GLU、HbA1c、PT、APTT、FIB、D-二聚体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血液PAgT、D-二聚体、HbA1c、TG水平分别为:(51.96±6.47)%、(219.00±574.39)ng/mL、(6.06±1.15)%、(1.53±0.79)mmol/L,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组血液PAgT、D-二聚体、HbA1c、TG水平比非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高.

    作者:唐丽珍;谈春荣;王连华;陈宾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分子机制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是催化6-磷酸葡萄糖脱氢,以维持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的还原性,清除细胞内过氧化物的毒性,保护血红蛋白及细胞膜巯基蛋白,而维持红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稳定.G6PD缺乏症是全球常见的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性酶缺陷综合征,俗称蚕豆病,全球约4亿人受累,患者在食用蚕豆、服用氧化性药物和感染等情况下,血红蛋白氧化变性,红细胞破坏而导致溶血[1].中国南方地区为此病高发区.现对G6PD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人群分布、发病机制以及诊断方法等综述如下.

    作者:蒋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1827例女性宫颈细胞HPV感染基因型分析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中23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1 827例女性宫颈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其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1 827例中检出HPV感染者611例,总的HPV感染率为33.44%,其中1种型别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22.44%;1种型别感染中HPV16型为114例,其阳性检出率为6.24%,是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HPV58型为48例,其阳性检出率为2.63% ;多重HPV感染201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1.00% ;其中多重HPV16型68例,占多重感染的33.83%,是多重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多重HPV11型32例,占多重感染的15.92%.结论 HPV16型、58型1种型别及16型和11型多重型别是感染苏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感染的主要基因型别,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HPV感染的检测.

    作者:李丽;王志蕙;耿建祥;朴正爱;肖蔚;龙秀荣;万美珍;兰建云;张昶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与外排泵基因adeB分析

    目的 了解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中外膜蛋白表达以及外排泵基因adeB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该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65株,采用PCR方法扩增外膜蛋白CarO编码基因及外排泵adeB基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耐药菌与敏感菌外膜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65株菌均检出CarO编码基因与adeB基因,其中2株菌CarO编码基因上游存在ISAba1插入序列.SDS-PAGE显示,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在外膜蛋白上存在主要有大约24×103蛋白的缺失和48×103蛋白的高表达.结论 外膜蛋白CarO和adeB基因在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广泛存在,adeB基因的高表达以及外膜蛋白表达的差异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作者:张之烽;周万青;曹小利;宁明哲;沈瀚;张葵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各类送检标本中金葡菌的感染分布情况,并分别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和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999例金葡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于老年病区和外科病房,标本来源以呼吸道分泌物和创面分泌物为主.金葡菌感染患者发生MRSA感染的有 524例,检出率为52.5%;发生MSSA感染的病例为475例,检出率为47.5%.MRSA 分离率连续4年分别为65.2%、57.8% 、46.2%和43.9%,大致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MRSA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有上升趋势(P<0.05),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P<0.05).MSSA对常见的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无显著性变化(P>0.05).所有金葡菌感染患者中未分离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金葡菌感染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和外科病房呼吸道感染及伤口感染,病情严重且呈多重耐药趋势;同时应加强对MRSA的主动筛查与综合管理,以防止该菌株在医院内暴发流行.

    作者:利嘉琦;张莉滟;邹伟民;陈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溶血对电解质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 探讨溶血标本对电解质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美国MEDICA CORP生产EasyLyte PLUS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进行检测其正常和溶血血清K+、Na+、Cl-的值,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溶血后K+值比溶血前的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l-的值溶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增强医务人员质量控制意识,避免溶血标本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唐钧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LabUMat尿液分析仪干化学和沉渣分析复检规则的建立

    目的 结合尿液干化学分析(简称干化学)和有形成分分析(简称尿沉渣),探讨LabUMat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尿中主要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和类酵母菌) 结果间差异,从而制定合理的复检规则.方法 采用1 598例新鲜随机尿先后用LabUMat 和迪瑞H-300 进行尿沉渣分析和尿干化学测试,同时对每1份标本进行显微镜检查.用配对χ2检验2种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红细胞、管型、类酵母菌的结果,2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上皮细胞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abUMat和迪瑞H-300检测结果均正常和经两者测试结果均异常(异常项目相匹配)的标本,LabUMat检测和显微镜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abUMat和迪瑞H-300两者结果不一致者,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3 个项目的 显微镜检查和LabUMat 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显微镜检查相比,LabUMat 检测尿沉渣结果假阳性较高,且红细胞存在一定的假阴性.

    作者:佘仕金;郭勇;魏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前清蛋白、胆碱酯酶、胆固醇、凝血酶原时间与肝硬化分级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胆碱酯酶(CHE)、胆固醇(CHO)、凝血酶原时间(PT)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及临床诊疗价值.方法 分别用透射免疫比浊法、甘油磷酸氧化酶法、硫代丁酰胆碱法、凝固法检测肝硬化患者PA、CHE、CHO、PT,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PA、CHE、CHO和PT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的递增,PA、CHE、CHO呈进行性下降,在C级均处于低水平,PT呈进行性延长,在C级处于高水平,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A、清蛋白(ALB)、CHE、CHO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1),PT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PA、CHE、CHO比对照组显著下降,而PT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且与肝硬化程度呈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PA、CHE、CHO、PT可以较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对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及预后是参考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咏萍;姜锡平;姜亚琴;王庆愚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免疫血凝实验在癌症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免疫血凝实验在检测癌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免疫血凝实验检测23例癌症患者(癌症组)红细胞免疫功能,并与30例健康献血员(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癌症患者免疫血凝实验阳性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患者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呈现暂时性抑制到逐渐恢复的过程.结论 切除癌症病灶可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起恢复作用;免疫血凝实验检测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简便易行,其结果可作为癌症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程凯灵;罗亚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贺州市孕晚期孕妇铁元素含量的分析

    目的 探讨贺州市孕晚期孕妇铁元素含量水平,了解孕晚期孕妇铁元素缺乏情况.方法 将525例贺州市孕晚期孕妇作为观察组;105例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全血中的铁元素含量.结果 观察组铁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在妊娠期间应加强营养,增加体内铁元素的含量和活性,以保证母婴健康.

    作者:陈善昌;胡静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FNHTR)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需行输血的6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未去除白细胞的普通红细胞悬液,而观察组给予去除白细胞的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分析两种红细胞悬液的常规指标;输液患者总体、不同保存期(7、14、21 d)、不同输血次数的FNHTR发生率情况.结果 除白细胞和血小板外,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悬液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没有影响,且不同的保存天数对两者的常规指标没有影响;观察组总体及1次输血(P<0.01),2~3次和3次以上输血(P<0.05)的FNHTR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去除白细胞输血可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尤其在预防因多次输血而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效果显著.

    作者:陈皞;鲁思文;詹晓燕;林玉蓓;李晓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1例未经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出现恩替卡韦基因型耐药的分析

    核苷(酸)类药物是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药物,其临床使用的主要缺点是乙肝病毒会在其选择压力下产生耐药突变株,从而导致治疗失败[1].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是临床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常用核苷(酸)类药物,和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相比,使用恩替卡韦进行初始治疗所发生的5年耐药率很低[2-3],而未经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发生恩替卡韦基因型耐药的情况则罕有报道.现发现1例,报道如下.

    作者:俞杨;杜同信;王自正;邬兰;焦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院后腰背肌锻炼干预措施探讨

    本院中西医结合科近年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院后行腰背肌锻炼进行护理干预,并进行跟踪随访和观察对照,并对其中遵从医嘱认真完成腰背肌锻炼的患者(治疗组)40例与未能遵从医嘱进行腰背肌锻炼的患者(对照组)40例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成敏;何桂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抗核小体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与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SLE患者184例(SLE组),其他风湿病组162例,对照组98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uA水平,同时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3项实验室指标.结果 SLE组血清ANuA阳性率为73.9%,其他风湿病组为8.6%,对照组全部为阴性;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9%、90.67%,其敏感度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度明显高于ANA(P<0.05).ANuA、抗ds-DNA和抗Sm抗体联合测定的敏感度为91.3%.在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A阴性的SLE患者中,ANuA阳性率分别为56.7%、75.0%、80.8%.活动期ANu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ANuA在活动期的阳性率(90.0%)高于抗ds-DNA(61.3%).SLE肾脏受累患者体内的ANuA、抗ds-DN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肾脏非受累者(P<0.05).结论 测定ANuA对于提高SLE的诊断率、判断病情和评价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素华;薛小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NT-proBNP 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心力衰竭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49例COPD进行NT-proBNP检测,综合判断心脏功能.结果 NT-proBNP轻中度升高出现心力衰竭比例达到57.14%,高度升高出现心力衰竭比例达到90.91%.结论 NT-proBNP可以评估COPD是否存在心力衰竭.

    作者:汤卫菊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