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沈明辉;李光迪;刘欣跃
微生态学是70年代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对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3].人体有四大微生态系统,以肠道微生态系统为复杂多样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78.67%,参与了人体的生理、生化、病原生理和药理过程[4-6].不同年龄段微生态群都有其特定的平衡,这些平衡一方面有利于宿主进行某些生理过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微生物种群共同生长繁殖[7].
作者:贺锐;张翀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输血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技术,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临床救治患者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之一,不仅能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也为其他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临床输血学近二十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需要,以及各种高新技术的渗透,已经成为医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了人类血型分类,全血制备的血制品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以及输血可能传播的相关疾病,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内容[1].为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本科室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技能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作者:张海燕;刘久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的血清内皮素(E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脂水平的变化,从而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50例亚临床甲减患者,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Ⅰa和Ⅰb两组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3组的ET、FIB、TSH和血脂水平.结果 Ⅰa组和Ⅰb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和 FIB的水平随着TSH水平的升高而逐级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SH水平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和 E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 与亚临床甲减无明显相关性,但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FIB和血脂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明显升高,因此对亚临床甲减患者有必要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或定期随访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率.
作者:陈晓芳;徐波;冯凯;黄婷;代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血液病基础诊断与常规血液学检验的重要项目,是基本的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的高低是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关键[1].然而,对于大多数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血细胞形态学是一大难点,毕业后往往仍不能熟练掌握,也无法对常见血液病做出初步诊断.为了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生的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力及对典型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能力,本文提出了以下几项措施.
作者:张士化;徐坚强;汪文娟;徐亚君;张国南 刊期: 2012年第23期
人类布鲁氏菌病难以早期诊断,主要是由于本病早期常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布鲁氏菌的生长对营养和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临床普通血培养对本菌的检出率并不高,实验室诊断大部分还是依靠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然而,也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体内血清布鲁氏菌抗体呈阴性,具有诊断学意义的血清布鲁氏菌抗体滴度尚未确定.目前,国内外对于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出体内存在布鲁氏菌DNA的患者是否应采用长期抗菌药物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就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本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乔秀强;张海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对中老年血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的效果,为中老年人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2011年1月对该社区健康档案中527例血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腰围(WC)、血压、血脂的检测,然后根据自愿的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对其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及认知干预、定期进行WC和血压的检测,根据个体情况分别进行生活行为指导;对照组采取自行生活控制.1年后对两组再次进行以上项目检测.结果 男性:实验组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实验组WC、SBP、DBP、TG、HDL-C和LDL-C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之间各项指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老年人群血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有利于社区中老年人血脂代谢的改善和血压的稳定,是提高中老年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好办法.
作者:朱海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和碱性磷酸酶(ALP)的联合检测对骨折患者的治疗、预防血栓及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骨折患者100例组成病例组[包括术前、术后1 d病例组;依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年版),又将病例组分为静脉血栓组8例和非静脉血栓组92例].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100例组作为对照组,比较FIB和ALP水平.结果 骨折患者术后1 d病例组的FIB、AL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深静脉血栓组的FIB水平明显高于非深静脉血栓组(P<0.05).结论 对骨折患者开展ALP与FIB联合检测,对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了解患者成骨细胞的合成状况及预防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邹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即时检验(POCT)是利用便携式设备或试剂在数分钟内得出检验结果的1种快速检验方式.国内POCT在紧急输血方面应用尚未起步,有关这方面应用报道相当少.本文结合POCT现状及紧急输血的特点,探讨了POCT在急诊输血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及质量控制管理对策.以提高急诊输血效率,为患者提供及时、安全的服务,减少急诊输血方面的医疗事故.
作者:纪凤卿;滕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中23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1 827例女性宫颈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其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1 827例中检出HPV感染者611例,总的HPV感染率为33.44%,其中1种型别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22.44%;1种型别感染中HPV16型为114例,其阳性检出率为6.24%,是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HPV58型为48例,其阳性检出率为2.63% ;多重HPV感染201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1.00% ;其中多重HPV16型68例,占多重感染的33.83%,是多重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多重HPV11型32例,占多重感染的15.92%.结论 HPV16型、58型1种型别及16型和11型多重型别是感染苏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感染的主要基因型别,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HPV感染的检测.
作者:李丽;王志蕙;耿建祥;朴正爱;肖蔚;龙秀荣;万美珍;兰建云;张昶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核苷(酸)类药物是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药物,其临床使用的主要缺点是乙肝病毒会在其选择压力下产生耐药突变株,从而导致治疗失败[1].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是临床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常用核苷(酸)类药物,和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相比,使用恩替卡韦进行初始治疗所发生的5年耐药率很低[2-3],而未经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发生恩替卡韦基因型耐药的情况则罕有报道.现发现1例,报道如下.
作者:俞杨;杜同信;王自正;邬兰;焦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免疫血凝实验在检测癌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免疫血凝实验检测23例癌症患者(癌症组)红细胞免疫功能,并与30例健康献血员(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癌症患者免疫血凝实验阳性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患者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呈现暂时性抑制到逐渐恢复的过程.结论 切除癌症病灶可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起恢复作用;免疫血凝实验检测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简便易行,其结果可作为癌症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程凯灵;罗亚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对结肠癌Lovo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IL-6作用Lovo细胞12、24和36 h后,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周期蛋白表达.结果 结肠癌Lovo细胞经体外IL-6作用后,G0/G1期细胞数减少,S期细胞数增加,CycinD1表达增加.结论 IL-6能体外促进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可能与CycinD1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冯秋娟;柯长涛;李妙丹;李颖欣;程小广;曾今诚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心力衰竭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49例COPD进行NT-proBNP检测,综合判断心脏功能.结果 NT-proBNP轻中度升高出现心力衰竭比例达到57.14%,高度升高出现心力衰竭比例达到90.91%.结论 NT-proBNP可以评估COPD是否存在心力衰竭.
作者:汤卫菊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IQ200尿沉渣分析仪和URIT500B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在尿路感染(UT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9例疑似尿路感染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中段尿标本,先进行尿定量病原菌培养,再用干化学检测白细胞酯酶(LEU)、亚硝酸盐(NIT),尿沉渣检测白细胞(WBC)、细菌(BACT)、小微粒(ASP)、酵母菌(YST).以尿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单独或联合应用尿干化学和尿沉渣分析对UT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 64例UTI患者中,尿定量病原菌培养的检出率为78.1%(50/64),尿干化学的LEU和NIT同时阳性的检出率为25.0%(16/64),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3,P<0.05);IQ200的BACT、ASP、YST和WBC中任意1项为阳性诊断UTI的检出率为90.6%(58/64),高于尿定量病原菌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P<0.05).IQ200和干化学的联合参数BACT、ASP、YST、WBC、LEU和NIT中任意1项为阳性诊断UTI的检出率为93.8%(60/64),高于尿定量病原菌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P<0.05).结论 IQ200尿沉渣仪及尿干化学仪联合检测在早期尿路感染筛查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尿病原菌培养阴性的UTI患者的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平平;张善辉;丁虹;马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检验科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是为了向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准确的、可靠的检验报告,并使患者信赖,临床认可.但是在工作中笔者不断体会到只是检验科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需要与临床进行大量的工作沟通,来实现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提升.单纯与临床沟通已不能满足质量提升要求,所以只有把检验科质量控制纳入到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中,并对全院个部门及相关个各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协调,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才能提高医院的检验质量.只有检验科质量控制与医院质量管理有机结合才能使医院的医疗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本文从检验科实验室质量控制范围之外以下几点进行讨论.
作者:王洪涛;侯小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胆碱酯酶(CHE)、胆固醇(CHO)、凝血酶原时间(PT)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及临床诊疗价值.方法 分别用透射免疫比浊法、甘油磷酸氧化酶法、硫代丁酰胆碱法、凝固法检测肝硬化患者PA、CHE、CHO、PT,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PA、CHE、CHO和PT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的递增,PA、CHE、CHO呈进行性下降,在C级均处于低水平,PT呈进行性延长,在C级处于高水平,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A、清蛋白(ALB)、CHE、CHO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1),PT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PA、CHE、CHO比对照组显著下降,而PT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且与肝硬化程度呈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PA、CHE、CHO、PT可以较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对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及预后是参考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咏萍;姜锡平;姜亚琴;王庆愚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贺州市孕晚期孕妇铁元素含量水平,了解孕晚期孕妇铁元素缺乏情况.方法 将525例贺州市孕晚期孕妇作为观察组;105例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全血中的铁元素含量.结果 观察组铁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在妊娠期间应加强营养,增加体内铁元素的含量和活性,以保证母婴健康.
作者:陈善昌;胡静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尿液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方案对CHF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84例CHF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组尿液以及血浆BNP水平.结果 CHF患者的尿液BNP及血浆BNP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HF患者NYHA心功能Ⅰ级到Ⅳ级尿液BNP及血浆BNP含量逐渐升高,NYHA I、Ⅱ、Ⅲ、Ⅳ级之间各自的尿液及血浆BNP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尿液BNP含量与血浆BNP含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813,P<0.01),与NYHA分级间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733,P<0.01).以35.8 pg/mL为诊断界值,尿液BNP诊断CHF的灵敏度为81.7%,特异性为83.1%.结论 尿液BNP含量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与血浆BNP具有相似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CHF的良好指标.
作者:周助权;张民军;周仁芳;黄益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FNHTR)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需行输血的6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未去除白细胞的普通红细胞悬液,而观察组给予去除白细胞的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分析两种红细胞悬液的常规指标;输液患者总体、不同保存期(7、14、21 d)、不同输血次数的FNHTR发生率情况.结果 除白细胞和血小板外,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悬液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没有影响,且不同的保存天数对两者的常规指标没有影响;观察组总体及1次输血(P<0.01),2~3次和3次以上输血(P<0.05)的FNHTR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去除白细胞输血可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尤其在预防因多次输血而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效果显著.
作者:陈皞;鲁思文;詹晓燕;林玉蓓;李晓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骨髓瘤形态和数量以及血清学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对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78例确诊的MM患者的骨髓涂片和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瘤细胞分化差,数量多,β2-MG、CRP、LDH高,MM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差.结论 瘤细胞形态和数量,β2-MG、CRP、LDH是判断MM患者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郝润英;张书霞;栗瑞敏;王菊美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