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莲;周远青;谢健敏;张婷;梁玉全;刘传桂;吴建辉;罗建伟
目的 旨在通过对2002~2012寄生虫形态学室间质评进行回顾分析,加深对各寄生虫形态的认识,为室间质评及日常工作对寄生虫的鉴别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 利用EXCEL表格并结合SPSS19.0对11年的125幅寄生虫图片进行分析总结,一方面分析该科室的误报率,另一方面分析卫生部每次室间质评所涉及的寄生虫类型及其频次.结果 卫生部在对室间质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54种上报类型中出现频率高的是已受精的蛔虫卵,达到7次,其次为鞭虫卵、钩虫卵和阴道毛滴虫均达到6次,出现不低于1次的占92.6%,同时对这11次的科室误报率进行了统计,整体误报率为8%.结论 根据不低于1次所占的比例说明这11年的寄生虫形态图片已基本覆盖相关的寄生虫,针对还存在未涉及的寄生虫类型,说明卫生部寄生虫的形态学室间质评还存在改进的空间,而在卫生部对寄生虫室间质评不断改进的同时,该科室通过对历年的寄生虫形态进行对比、判读,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寄生虫形态学鉴别体系,为寄生虫形态学室间质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张洪波;张驰;周锦春;温晓岩;陈丽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和碱性磷酸酶(ALP)的联合检测对骨折患者的治疗、预防血栓及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骨折患者100例组成病例组[包括术前、术后1 d病例组;依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年版),又将病例组分为静脉血栓组8例和非静脉血栓组92例].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100例组作为对照组,比较FIB和ALP水平.结果 骨折患者术后1 d病例组的FIB、AL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深静脉血栓组的FIB水平明显高于非深静脉血栓组(P<0.05).结论 对骨折患者开展ALP与FIB联合检测,对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了解患者成骨细胞的合成状况及预防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邹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 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认识局限于Th1和Th2细胞.但随着新的亚群包括Th17细胞和Th9细胞陆续被发现,打破了长期以来CD4+T淋巴细胞一直被划分为Th1和Th2的结论.各细胞亚群在细胞微环境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来维持免疫稳态,当微环境发生改变时,各细胞间又会相互拮抗使免疫机能紊乱进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现就近年来对CD4+T淋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与各种自身免疫病的关系做一综述,便于深入了解CD4+T淋巴细胞的分化及功能,各细胞亚群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疾病中的免疫学作用.
作者:李志;杨婷婷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是催化6-磷酸葡萄糖脱氢,以维持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的还原性,清除细胞内过氧化物的毒性,保护血红蛋白及细胞膜巯基蛋白,而维持红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稳定.G6PD缺乏症是全球常见的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性酶缺陷综合征,俗称蚕豆病,全球约4亿人受累,患者在食用蚕豆、服用氧化性药物和感染等情况下,血红蛋白氧化变性,红细胞破坏而导致溶血[1].中国南方地区为此病高发区.现对G6PD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人群分布、发病机制以及诊断方法等综述如下.
作者:蒋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的血清内皮素(E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脂水平的变化,从而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50例亚临床甲减患者,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Ⅰa和Ⅰb两组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3组的ET、FIB、TSH和血脂水平.结果 Ⅰa组和Ⅰb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和 FIB的水平随着TSH水平的升高而逐级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SH水平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和 E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 与亚临床甲减无明显相关性,但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FIB和血脂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明显升高,因此对亚临床甲减患者有必要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或定期随访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率.
作者:陈晓芳;徐波;冯凯;黄婷;代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黏液罗氏菌是人类鼻咽、口咽部和上呼吸道的常居菌种,属于条件致病菌,从鼻咽腔和支气管分泌物中均可分离到此菌.但是从肝硬化患者腹水中检出黏液罗氏菌未见报道,2012年5月从肝硬化患者腹水中分离出1株黏液罗氏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连盟;郝玉梅;常璠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BG)、果糖胺(FMN)、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诊断、治疗及监控和并发症发生率关系中的价值.方法 已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我院的健康体验者135例作为对照组,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清FBG,用NBT法检测血清FMN,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结果 糖尿病组的FBG、FMN、HbA1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FBG与FMN、HbA1c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9,0.78,P<0.05).结论 FBG、FMN、HbA1c 3者的关系密切,分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即时、短期的和长期的血糖信息,在糖尿病患者的筛查,选择治疗方案,疗效的评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小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结合尿液干化学分析(简称干化学)和有形成分分析(简称尿沉渣),探讨LabUMat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尿中主要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和类酵母菌) 结果间差异,从而制定合理的复检规则.方法 采用1 598例新鲜随机尿先后用LabUMat 和迪瑞H-300 进行尿沉渣分析和尿干化学测试,同时对每1份标本进行显微镜检查.用配对χ2检验2种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红细胞、管型、类酵母菌的结果,2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上皮细胞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abUMat和迪瑞H-300检测结果均正常和经两者测试结果均异常(异常项目相匹配)的标本,LabUMat检测和显微镜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abUMat和迪瑞H-300两者结果不一致者,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3 个项目的 显微镜检查和LabUMat 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显微镜检查相比,LabUMat 检测尿沉渣结果假阳性较高,且红细胞存在一定的假阴性.
作者:佘仕金;郭勇;魏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连续监测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浓度变化情况,探讨cTnI与hs-CRP与心血管疾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该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ELISA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hs-CRP的浓度.结果 病发24 h内血清cTnI呈升高趋势(P<0.05),但hs-CRP 24 h内浓度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与hs-CRP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监测血清中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高于单次检测,而hs-CRP浓度变化则无明显的时间关系.
作者:郭坚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FNHTR)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需行输血的6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未去除白细胞的普通红细胞悬液,而观察组给予去除白细胞的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分析两种红细胞悬液的常规指标;输液患者总体、不同保存期(7、14、21 d)、不同输血次数的FNHTR发生率情况.结果 除白细胞和血小板外,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悬液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没有影响,且不同的保存天数对两者的常规指标没有影响;观察组总体及1次输血(P<0.01),2~3次和3次以上输血(P<0.05)的FNHTR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去除白细胞输血可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尤其在预防因多次输血而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效果显著.
作者:陈皞;鲁思文;詹晓燕;林玉蓓;李晓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血尿来源的价值.方法 回顾102例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形态,用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尿畸形红细胞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价值.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AUC=0.953)表明尿畸形红细胞对肾小球性血尿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尿畸形红细胞大于或等于70%为该实验室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佳诊断点(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92.3%).结论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血尿的来源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平平;马文;张善辉;王小兵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骨髓瘤形态和数量以及血清学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对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78例确诊的MM患者的骨髓涂片和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瘤细胞分化差,数量多,β2-MG、CRP、LDH高,MM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差.结论 瘤细胞形态和数量,β2-MG、CRP、LDH是判断MM患者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郝润英;张书霞;栗瑞敏;王菊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比较IRIS IQ200尿沉渣仪自带的干化学成分分析仪与CK-500尿液分析仪检测性能对比研究分析,分析两者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以致确保实验室尿液分析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随机对182例临床标本及室内和室间质控物用IRIS IQ200和CK-500同时进行测定,对两仪器检测的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182例临床标本除了尿糖外其他各项项目的 两仪器检测结果的平均符合率为92.4%(kappa=0.80>0.70),而尿糖的符合率只有62.4%(kappa=0.63<0.7),IRIS IQ200的干化学成分分析仪所测的尿糖普遍比CK-500的高,而两仪器对室内和室间质控物的各项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平均高达91.8%(kappa=0.79>0.7).结论 两仪器对质控物测定的各项项目的 结果相关性都很好,临床标本除尿糖外其他各项指标两仪器的结果的符合率很好,互相之间可以验证,而尿糖结果相差比较大,CK-500尿分析仪的尿糖准确性要比IRIS IQ200好,IRIS IQ200测的尿糖结果普遍比CK-500尿分析要高,用IRIS IQ200所测的尿糖阳性的临床标本要用CK-500进行复检.
作者:刘爱胜;陈荣贵;文艳;施俊柱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 以Hcy、高血压为关键词,检索2002年1月至2012年5月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中文文献,累积样本量为3 484例,病例组2 128例,对照组1 356例.12个一般病例对照综合研究OR值为3.38,95% CI 为2.42~7.23.结论 Hcy水平升高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检测血清Hcy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和病情监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吴绍燕;左中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与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SLE患者184例(SLE组),其他风湿病组162例,对照组98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uA水平,同时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3项实验室指标.结果 SLE组血清ANuA阳性率为73.9%,其他风湿病组为8.6%,对照组全部为阴性;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9%、90.67%,其敏感度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度明显高于ANA(P<0.05).ANuA、抗ds-DNA和抗Sm抗体联合测定的敏感度为91.3%.在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A阴性的SLE患者中,ANuA阳性率分别为56.7%、75.0%、80.8%.活动期ANu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ANuA在活动期的阳性率(90.0%)高于抗ds-DNA(61.3%).SLE肾脏受累患者体内的ANuA、抗ds-DN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肾脏非受累者(P<0.05).结论 测定ANuA对于提高SLE的诊断率、判断病情和评价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素华;薛小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血液病基础诊断与常规血液学检验的重要项目,是基本的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的高低是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关键[1].然而,对于大多数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血细胞形态学是一大难点,毕业后往往仍不能熟练掌握,也无法对常见血液病做出初步诊断.为了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生的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力及对典型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能力,本文提出了以下几项措施.
作者:张士化;徐坚强;汪文娟;徐亚君;张国南 刊期: 2012年第23期
人类布鲁氏菌病难以早期诊断,主要是由于本病早期常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布鲁氏菌的生长对营养和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临床普通血培养对本菌的检出率并不高,实验室诊断大部分还是依靠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然而,也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体内血清布鲁氏菌抗体呈阴性,具有诊断学意义的血清布鲁氏菌抗体滴度尚未确定.目前,国内外对于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出体内存在布鲁氏菌DNA的患者是否应采用长期抗菌药物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就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本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乔秀强;张海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心力衰竭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49例COPD进行NT-proBNP检测,综合判断心脏功能.结果 NT-proBNP轻中度升高出现心力衰竭比例达到57.14%,高度升高出现心力衰竭比例达到90.91%.结论 NT-proBNP可以评估COPD是否存在心力衰竭.
作者:汤卫菊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4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方法 40例初诊原发性甲减患者(治疗前后)与40例健康者,分别检测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cy及CK活性,作统计学分析并比较治疗前后统计学差异.结果 40例原发性甲减患者以上项目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以上项目检测结果均有很大程度下降(P<0.01).结论 原发性甲减患者通过治疗后,TC、TG、LDL-C、Hcy及CK活性均有明显降低.
作者:隆维东;刘万彬;李坚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抗核抗体(ANA)和ANA谱检测结果,探讨其在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AN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核抗体谱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 128例RA患者中,ANA阳性率达79.7%,ANA谱阳性率达47.7%.ANA与ANA谱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A患者中ANA≥1∶320阳性时的荧光模式主要是核均质型,ANA谱阳性抗体出现较多的是抗SS-A、抗Ro-52、抗nRNP/Sm、抗SS-B等.结论 联合检测RA患者ANA及ANA谱,能明确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种类,为RA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作者:石青峰;马韵;杨峻;何永玲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