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陆奎英;崔素芬;包广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是催化6-磷酸葡萄糖脱氢,以维持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的还原性,清除细胞内过氧化物的毒性,保护血红蛋白及细胞膜巯基蛋白,而维持红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稳定.G6PD缺乏症是全球常见的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性酶缺陷综合征,俗称蚕豆病,全球约4亿人受累,患者在食用蚕豆、服用氧化性药物和感染等情况下,血红蛋白氧化变性,红细胞破坏而导致溶血[1].中国南方地区为此病高发区.现对G6PD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人群分布、发病机制以及诊断方法等综述如下.
作者:蒋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结合尿液干化学分析(简称干化学)和有形成分分析(简称尿沉渣),探讨LabUMat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尿中主要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和类酵母菌) 结果间差异,从而制定合理的复检规则.方法 采用1 598例新鲜随机尿先后用LabUMat 和迪瑞H-300 进行尿沉渣分析和尿干化学测试,同时对每1份标本进行显微镜检查.用配对χ2检验2种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红细胞、管型、类酵母菌的结果,2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上皮细胞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abUMat和迪瑞H-300检测结果均正常和经两者测试结果均异常(异常项目相匹配)的标本,LabUMat检测和显微镜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abUMat和迪瑞H-300两者结果不一致者,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3 个项目的 显微镜检查和LabUMat 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显微镜检查相比,LabUMat 检测尿沉渣结果假阳性较高,且红细胞存在一定的假阴性.
作者:佘仕金;郭勇;魏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旨在通过对2002~2012寄生虫形态学室间质评进行回顾分析,加深对各寄生虫形态的认识,为室间质评及日常工作对寄生虫的鉴别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 利用EXCEL表格并结合SPSS19.0对11年的125幅寄生虫图片进行分析总结,一方面分析该科室的误报率,另一方面分析卫生部每次室间质评所涉及的寄生虫类型及其频次.结果 卫生部在对室间质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54种上报类型中出现频率高的是已受精的蛔虫卵,达到7次,其次为鞭虫卵、钩虫卵和阴道毛滴虫均达到6次,出现不低于1次的占92.6%,同时对这11次的科室误报率进行了统计,整体误报率为8%.结论 根据不低于1次所占的比例说明这11年的寄生虫形态图片已基本覆盖相关的寄生虫,针对还存在未涉及的寄生虫类型,说明卫生部寄生虫的形态学室间质评还存在改进的空间,而在卫生部对寄生虫室间质评不断改进的同时,该科室通过对历年的寄生虫形态进行对比、判读,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寄生虫形态学鉴别体系,为寄生虫形态学室间质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张洪波;张驰;周锦春;温晓岩;陈丽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免疫血凝实验在检测癌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免疫血凝实验检测23例癌症患者(癌症组)红细胞免疫功能,并与30例健康献血员(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癌症患者免疫血凝实验阳性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患者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呈现暂时性抑制到逐渐恢复的过程.结论 切除癌症病灶可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起恢复作用;免疫血凝实验检测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简便易行,其结果可作为癌症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程凯灵;罗亚 刊期: 2012年第23期
黏液罗氏菌是人类鼻咽、口咽部和上呼吸道的常居菌种,属于条件致病菌,从鼻咽腔和支气管分泌物中均可分离到此菌.但是从肝硬化患者腹水中检出黏液罗氏菌未见报道,2012年5月从肝硬化患者腹水中分离出1株黏液罗氏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连盟;郝玉梅;常璠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广东中山地区育龄妇女宫内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点,为预防产前宫内感染和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ELISA法,对2011年在该院做产前筛查的9 852 例育龄妇女进行TORCH 特异性IgM 抗体的检测.结果 B19-IgM 感染率高,TORCH 感染率高低呈季节性变化,尤其是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的TORCH感染率一致,分别是B19、CMV、TOXO、RUB、HSV1+2.冬季HSV1+2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居第三,感染率分别是,B19、CMV、HSV1+2、TOXO、RUB.结论 孕妇TORCH-IgM 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与季节有关,提示孕妇需提高对TORCH感染季节性的认识,并给予相关防护措施.
作者:杜满兴;王伟佳;张秀明;庞晓妮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89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根据腹腔出血量分为41例小于2 000 mL组和48例大于或等于2 000 mL组,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浆凝血功能比较.89例患者经治疗后分为痊愈组86例与死亡组3例.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分别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结果 出血量小于2 000 mL组、大于或等于2 000 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大于或等于2 000 mL组与小于2 000 mL 组比较,PT、INR、APTT、TT均明显延长,PLT、FIB明显降低(P<0.05).痊愈组与死亡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在判断患者治疗及预后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亦为临床纠正凝血功能严重紊乱,改善预后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冯友喜;蔡爱玲;周亚军;刘兆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各类送检标本中金葡菌的感染分布情况,并分别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和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999例金葡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于老年病区和外科病房,标本来源以呼吸道分泌物和创面分泌物为主.金葡菌感染患者发生MRSA感染的有 524例,检出率为52.5%;发生MSSA感染的病例为475例,检出率为47.5%.MRSA 分离率连续4年分别为65.2%、57.8% 、46.2%和43.9%,大致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MRSA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有上升趋势(P<0.05),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P<0.05).MSSA对常见的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无显著性变化(P>0.05).所有金葡菌感染患者中未分离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金葡菌感染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和外科病房呼吸道感染及伤口感染,病情严重且呈多重耐药趋势;同时应加强对MRSA的主动筛查与综合管理,以防止该菌株在医院内暴发流行.
作者:利嘉琦;张莉滟;邹伟民;陈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骨髓瘤形态和数量以及血清学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对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78例确诊的MM患者的骨髓涂片和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瘤细胞分化差,数量多,β2-MG、CRP、LDH高,MM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差.结论 瘤细胞形态和数量,β2-MG、CRP、LDH是判断MM患者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郝润英;张书霞;栗瑞敏;王菊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对结肠癌Lovo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IL-6作用Lovo细胞12、24和36 h后,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周期蛋白表达.结果 结肠癌Lovo细胞经体外IL-6作用后,G0/G1期细胞数减少,S期细胞数增加,CycinD1表达增加.结论 IL-6能体外促进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可能与CycinD1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冯秋娟;柯长涛;李妙丹;李颖欣;程小广;曾今诚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血液病基础诊断与常规血液学检验的重要项目,是基本的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的高低是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关键[1].然而,对于大多数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血细胞形态学是一大难点,毕业后往往仍不能熟练掌握,也无法对常见血液病做出初步诊断.为了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生的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力及对典型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能力,本文提出了以下几项措施.
作者:张士化;徐坚强;汪文娟;徐亚君;张国南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的血清内皮素(E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脂水平的变化,从而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50例亚临床甲减患者,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Ⅰa和Ⅰb两组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3组的ET、FIB、TSH和血脂水平.结果 Ⅰa组和Ⅰb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和 FIB的水平随着TSH水平的升高而逐级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SH水平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和 E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 与亚临床甲减无明显相关性,但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FIB和血脂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明显升高,因此对亚临床甲减患者有必要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或定期随访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率.
作者:陈晓芳;徐波;冯凯;黄婷;代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腹水染色体检测联合腺苷脱氢酶(ADA)、腹水癌胚抗原(CEA)检测在腹腔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到该院就治的125例胸腹水患者根据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良性肿瘤组及恶性肿瘤组,两组患者均行染色体检测、ADA及CEA检测,将两组患者的染色体检测、ADA及CE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恶性肿瘤患者DI>2.5的异倍体细胞数量比良性肿瘤患者多;恶性肿瘤患者ADA 含量比良性肿瘤患者少;恶性肿瘤患者CEA含量比良性肿瘤患者多;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水染色体、ADA及CEA 3种检测方法结合,能有效提高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吴炳卓;庞方雨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河北沧州地区汉族健康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血清AC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107例健康受检者ACE基因I/D多态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ACE的浓度.结果 河北沧州健康人群ACE基因多态性中基因型DD占18.69%,ID型占50.47%,II型占30.84%;等位基因I和D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6.07%和43.93%;血清ACE水平DD型高,ID型其次,II型低.结论 ACE基因的I/D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相关.
作者:尤雪剑;郭书芹;王慧玲;张骞云;张海燕;许晓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血尿来源的价值.方法 回顾102例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形态,用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尿畸形红细胞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价值.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AUC=0.953)表明尿畸形红细胞对肾小球性血尿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尿畸形红细胞大于或等于70%为该实验室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佳诊断点(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92.3%).结论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血尿的来源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平平;马文;张善辉;王小兵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在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产后以及肺栓塞等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在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产后、肺栓塞诱发明确诊断为DIC患者42例,按照输入成分随机分为输入新鲜单采血小板 10 U组、输入冷沉淀 10 U组和同时输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各10 U组.结果 3组患者于单独输注冷沉淀、新鲜单采血小板以及联合输注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测定比较,分别单独输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均有治疗效果,联合输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后除D-二聚体变化不明显外,其余测定显示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在DIC患者治疗中,联合输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具有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沈伟;肖亚雄;叶静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肌酐(Cr)和总胆固醇(TC)试剂对总胆汁酸(TBA)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就TBA自动分析出现交叉污染的项目及制定的解决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TBA测定中,TC试剂和Cr试剂对其结果有正干扰,TBA的测定结果在先对TC和Cr测定后再行TBA分析下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再TBA测定结果中,先对Cr进行测定其影响可向第2管持续,而在对TBA的测定中,先测TC其影响持续可达到第4管.结论 结合TBA测定中,TC和Cr对其结果正干扰影响进行分析,对生化分析仪行模块式操作可将被干扰的项目的 和干扰的项目在不同模块中安排,同时加强防范措施,以从根本上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为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滕小春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中外膜蛋白表达以及外排泵基因adeB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该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65株,采用PCR方法扩增外膜蛋白CarO编码基因及外排泵adeB基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耐药菌与敏感菌外膜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65株菌均检出CarO编码基因与adeB基因,其中2株菌CarO编码基因上游存在ISAba1插入序列.SDS-PAGE显示,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在外膜蛋白上存在主要有大约24×103蛋白的缺失和48×103蛋白的高表达.结论 外膜蛋白CarO和adeB基因在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广泛存在,adeB基因的高表达以及外膜蛋白表达的差异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作者:张之烽;周万青;曹小利;宁明哲;沈瀚;张葵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该院呼吸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呼吸科住院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合格痰液和咽拭子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及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各种病原菌1 770株,其中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 098株,占62.03%;革兰阳性球菌181株,占10.23%;真菌491株,占27.74%.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杆菌中,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氨曲南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球菌中,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该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其次是真菌、革兰阳性球菌,细菌耐药现象严重,需要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应用,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化选用抗菌药物,以保证治疗效果,从而控制和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史连盟;郝玉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FNHTR)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需行输血的6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未去除白细胞的普通红细胞悬液,而观察组给予去除白细胞的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分析两种红细胞悬液的常规指标;输液患者总体、不同保存期(7、14、21 d)、不同输血次数的FNHTR发生率情况.结果 除白细胞和血小板外,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悬液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没有影响,且不同的保存天数对两者的常规指标没有影响;观察组总体及1次输血(P<0.01),2~3次和3次以上输血(P<0.05)的FNHTR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去除白细胞输血可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尤其在预防因多次输血而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效果显著.
作者:陈皞;鲁思文;詹晓燕;林玉蓓;李晓荣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