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者混合血浆制备凝血质控物及其稳定性的探讨

李曼辉;杨宇勤;姚元超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混合质控血浆, 稳定性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者凝血混合血浆的制备、稳定性和精密度,能否作为日常凝血室内质控物.方法 采集门诊健康者20例(男、女各半),制作混合血浆,分装于塑料小离心管,每支约0.3 mL,置-20 ℃低温冰箱速冻备用.每天从冷冻冰箱取出1支速溶后,同时复溶1瓶进口正常水平凝血质控物,随同当日凝血标本检测,记录每日结果.结果 PT、TT在22 d后,凝固时间延长,APTT延长更明显.以22 d为周期自制混合血浆,分别计算出正常混合血浆5个月的PT、APTT、TT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结果以第1个月的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作为靶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CV值小于5%.结论 自制质控血浆保存在-20 ℃时,凝血3项在一定保存时间内相对稳定,可用于日常凝血室内质控,有效期22 d.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酸脱氢酶参考方法起始液的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乳酸脱氢酶参考测量程序溶液配制过程中起始液加β-NAD锂盐或氢氧化锂两种方法的性能差异.方法 用RELA 2009样本和有证参考物质对两种方法进行测量正确度验证;将两种起始液置于37 ℃中水浴孵育,观察在指定时间点的测量结果,分析两者间可能存在的特性差异;参照CLSI的EP9-A2文件,对两种方法及迈克检测方法进行一系列相关性分析.结果 上述两种方法测定RELA 2009样本和有证参考物质的相对偏倚均小于1.00%;37 ℃水浴条件下,加β-NAD锂盐的起始液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测定结果逐渐降低,而加氢氧化锂的起始液测定结果则与之相反;两种方法相关性分析结果为:Y=0.997 4X-2.651 2(r2=0.999 9).结论 乳酸脱氢酶参考测量程序溶液配制过程中起始液加β-NAD锂盐或氢氧化锂,两种方法性能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也初步验证了迈克试剂量值溯源的有效性.

    作者:孙可其;杨涛;吕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封闭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在反复自然流产中的应用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育龄女性连续3次或3次以上都是妊娠在28周以前、胎儿体重在1 000 g以下,胚胎自动停止发育而流产.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常见的遗传、免疫、感染、生殖系统和内分泌异常等多种因素.其中30%~70%与免疫因素有关, 国内外临床文献有相关报道[1-10].

    作者:陈秀莲;何明娟;吴春红;杨生宙;林丽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早期诊断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随着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及器官移植学的发展,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发生率显著上升.尽管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的死亡率仍然很高.

    作者:曹楠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SLA和LKM-1的表达纯化及其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表达SLA和LKM-1并纯化,初步应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诊断中.方法 在已构建的CYPIID6、SLA原核表达载体的基础上表达SLA和LKM-1,并采用NI-NTA琼脂糖珠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并将纯化后蛋白用于临床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筛查.结果 经SDS-PAGE分析后,将两个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M15中表达的产物与控菌比较,含目的基因的转化菌在相对分子质量约47.5×103和50×103处各有一条极浓的蛋白带,将含有目的基因的阳性大肠杆菌筛出,并大量培养,可用IPTG诱导表达的即为目的蛋白.表达的融合蛋白需经过鉴定才可继续纯化,以保证纯化后蛋白的纯度,纯化产物经免疫印迹法鉴定具有抗原活性,即可将所得纯化产物用于临床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筛查.结论 表达纯化的SLA和LKM-1蛋白用于临床自身免疫性肝病,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帮助.

    作者:王莹;王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肺炎支原体四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 通过不同实验室对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检测方法的结果比较,了解各种方法的临床诊断意义,探讨MP的快速、准确和特异的检测手段.方法 对89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血清标本,分别进行核酸PCR扩增检测DNA、ELISA法、金标渗透法检测血清抗MP-IgM和冷凝集试验(CAT).结果 894例标本有327例经临床证实为MP感染者,阳性率结果分别为27.5%、26.4%、26.3%、11.9%.MP符合率分别为74.6%、71.9%、71.6%、31.8%.假阳性数分别为2、1、1、3例.4种方法总MP符合率为81.6%.结论 CAT法阳性率太低,可以被另外3种方法代替.另外3种方法能达到临床要求,特别是金标法,操作简单,不需要任何特殊仪器,在所有的医院都能开展.PCR法和金标法检测的标本不同,检测对象不同,两种方法可以组合检测,提高检出率.

    作者:朱传新;周玉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同一品牌不同类型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目的 探讨同一品牌三分群与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住院患者58例,采集外周血抗凝标本后2 h内在两台经校准的血液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台仪器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检测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5);中间细胞群百分比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5).结论 定期对不同仪器进行检测结果比对和校准,有利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三分群分析仪对白细胞的检测只能作为初筛,采用五分类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更为理想.

    作者:何平;姚舒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参考值范围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建立排除血压、血脂高于正常参考值和胰岛素抵抗以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用矾酸盐法在日本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本地区8 728例健康人血清TBIL和DBIL,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按年龄和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BIL和 DBIL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7.92~23.11、1.98~7.12 μmol/L;男女不同性别组的TBIL和DBIL检测值分别为:8.01~23.51、7.71~21.90,2.07~7.35、1.54~6.70 μmol/L范围.结论 胆红素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胆红素处于低水平状态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各地区建立健康人群的胆红素参考范围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明辉;孙浩;周新民;邢桂英;李晓梅;崔征;杨志娜;田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因素研究

    目的 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流行特征、相关感染因素的研究,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ICU患者送检标本和环境学标本的病原菌监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标本分离出的672株病原菌,主要是醋酸不动杆菌(5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鲍曼不动杆菌(43株)、肺炎克雷伯菌(36株)、铜绿假单胞菌(28株).672株菌株来源于痰液(554株)、血液(74株)、脓液及分泌物(22株)、尿液(12株)和其他(10株).与以上相关的病原菌多次从ICU环境内的负压吸引器、呼吸机检出.结论 醋酸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是ICU感染的主要病原菌;ICU的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全身感染(血源感染).吸引器、负压呼吸机是ICU病原菌感染、传播的主要因素.

    作者:徐进;马淑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玉树地震伤员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为了解伤员的总体机体状态,进行了血常规、生化指标的检测及甲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三系统、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实验,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梁勤;乔登嫣;柳渊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慢性HBV感染者甘露糖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HBV基因型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甘露糖结合蛋白(MBP)基因多态性及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HBV)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360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66例无症状HBV携带者组(ASC组)、1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CH组)、112例肝硬化患者组(LC组)和65例对照组]的MBP基因第54号密码子多态性和HBV基因分型进行检测.结果 ASC组和轻、中型CH组均以B基因型占优势,MBP基因GGC/GAC基因型频率和GA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CH组、代偿期LC组、失代偿期LC组均以C基因型占优势,MBP基因GGC/GAC基因型频率和GA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失代偿期LC组突变率高(37.7%).结论 该地区乙型肝炎人群以B和C基因型为主;MBP基因第54号密码子突变与HBV感染的慢性化无明显关系,而与HBV C基因型及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病进展有关.

    作者:高建平;郑瑞丹;朱青川;林震群;洪伍华;李庆端;陈哲;蔡秀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健康者混合血浆制备凝血质控物及其稳定性的探讨

    目的 探讨健康者凝血混合血浆的制备、稳定性和精密度,能否作为日常凝血室内质控物.方法 采集门诊健康者20例(男、女各半),制作混合血浆,分装于塑料小离心管,每支约0.3 mL,置-20 ℃低温冰箱速冻备用.每天从冷冻冰箱取出1支速溶后,同时复溶1瓶进口正常水平凝血质控物,随同当日凝血标本检测,记录每日结果.结果 PT、TT在22 d后,凝固时间延长,APTT延长更明显.以22 d为周期自制混合血浆,分别计算出正常混合血浆5个月的PT、APTT、TT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结果以第1个月的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作为靶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CV值小于5%.结论 自制质控血浆保存在-20 ℃时,凝血3项在一定保存时间内相对稳定,可用于日常凝血室内质控,有效期22 d.

    作者:李曼辉;杨宇勤;姚元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两种方法对1139例不同性别研究生尿液检测结果的分析

    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常规已被普及使用,运用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简便、快捷,但干化学法永远不能代替镜检法,显微镜检查仍是尿液有形成份检测的金标准[1],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检查的符合率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现对尿常规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潜血、白细胞与尿沉渣镜检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符合程度,在高校学生健康人群男、女性间进行检验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某地区1030例儿童血铅水平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并评价该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血铅的分布,为临床预防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门诊儿保科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的1 030例1个月至14岁儿童血铅水平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铅水平有上升趋势,并且男性血铅平均水平高于女性,同时对各个年龄组、同年龄组中男、女性血铅水平分别进行多样本均数的多重比较.结果 显示,4~9岁与1个月至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9岁组与10~14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4岁组与1个月至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个月至3岁组男、女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岁组男、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14岁组男、女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铜川地区儿童高血铅发生率较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血铅水平有差异,4~9岁组血铅平均水平高.

    作者:张碧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输血科的实习生带教体会

    目前,中国还没有输血医学教育的高等专业学科,输血科的实习学生主要来自于医学检验系、临床医学系两部分.输血科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靠从实践工作中获得,输血科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较为专一,在实际输血医学工作中,大部分从业人员从事的是简单、机械、重复性工作.

    作者:滕本秀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3的研究进展

    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是近年来被证实的调节机体血磷稳定的因子.作为一种分泌性蛋白质,主要有骨细胞产生,作用于肾脏对磷的重吸收而有效地维持血磷的稳定,同时还参与骨的矿化和分化等.FGF23过多或过少都将破坏血磷的稳定性,从而引发多种疾病.现就FGF23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庄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定量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2例AMI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和100例非AMI胸痛患者进行血清cTnI和MB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患者cTnI和MB较其他两组对照均显著升高(P<0.01),健康对照组和非AMI胸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在AMI胸痛发作12~24 h达到高峰,峰值为(9.68±2.64)μg/L;MB在AMI胸痛发作4~8 h达到高峰,峰值为(378.6±198.6)μg/L.cTnI和MB对AMI诊断灵敏度在AMI发作0~4 h和3~7 d均有显著性差异,4 h~2 d诊断灵敏度无显著性差异,在健康对照组中cTnI和MB对AMI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8.0%和84.0%,非AMI胸痛组cTnI和MB对AMI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7.0%和74.0%.结论 cTnI诊断AMI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较宽的诊断时间,MB对于AMI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两者结合可提高AMI的诊断率,为梗死时间提供必要的信息.

    作者:杨长顺;周秀萍;石书凡;周细国;潘高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对可疑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139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56.8%.其中解脲脲原体(Uu)检出率高,为52.5%;人型支原体(Mh)检出率较低,为1.4%;Uu合并Mh感染检出率为2.9%.阳性标本中,21~40岁年龄段百分率高,占97.5%.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96.2%;对多西环素耐药率低,为3.8%、交沙霉素、普那霉素、四环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1%、5.1%、10.1%、17.7%、31.5%、29.1%.结论 Uu对喹诺酮类药物已产生严重耐药,临床应限制使用,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王红;叶嗣颖;刘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检测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DEACMP患者53例为DEACMP组,经历一氧化碳中毒(ACMP)但未出现DEACMP的患者30例为ACMP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CysC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结果 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生时,血清CysC水平在DEACMP、ACMP组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DEACMP组与ACM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DEACMP组在假愈期后血清CysC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而ACMP组基本恢复至健康对照组水平.并且DEACMP组治疗后痊愈的患者血清CysC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0.85±0.11)mg/L.治疗后疗效为好转的患者血清CysC为(1.33±0.16)mg/L,仍高于正常水平;治疗后无效的患者血清CysC仍保持较高的水平(1.89±0.21)mg/L,血清CysC水平与DEACMP的疗效呈正相关,(r=0.306,P<0.01).结论 血清CysC检测有助于预测DEACMP的发生,并且与DEACMP的预后有关,经治疗后患者血清CysC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者预后较好.

    作者:姜梅;魏金凤;李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干化学法检测氯离子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干化学试剂和微型光谱仪技术快速检测氯离子的方法.方法 将所配制的电解质氯离子液体试剂冻干于微型光谱仪配套的检测杯中,运用冷冻干燥机真空抽干,制备成干粉状试剂,封存备用.测定时,在配制好的干试剂检测杯中加入标本和稀释液后,放入微型光谱仪的检测卡槽中,经微型光谱仪的磁力搅拌系统混匀,经加热系统孵育后,运用速率法的反应原理,于405 nm处进行氯离子的吸光度(A)值检测.并对试剂的性能进行评价,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指标线性范围为40~160 mmol/L,冻干后90 d内反应稳定性良好.其批内变异系数(CV)<4%,批间CV<5%,回收率为96.5%~104.4%.当血清内胆红素(TB)<280.0 μmol/L以及三酰甘油(TG)<12.0 mmol/L时,结果未见明显干扰.结果显示,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6 9).结论 以微型光谱仪干试剂法测定电解质氯离子结果准确可靠,检测过程简便,可用眼直接观察颜色变化,避免漏检且仪器试剂携带方便,符合战地救治、基层医疗的需要.

    作者:吴杰红;傅灵媛;张志伦;蒲晓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白细胞介素-18、腺苷脱氨酶、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在鉴别诊断胸水性质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胸水中白介素-18(IL-18)、腺苷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胸水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检测127例不同病因引起胸水的患者IL-18、ADA和CEA浓度.结果 结核组IL-18和ADA平均含量分别为(619.7±186.8)ng/L和(53.1±23.4)U/L,显著高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CEA平均水平为(38.63±18.55)U/L,显著高于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水中IL-18、ADA和CEA的联合检测对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水有重要价值.

    作者:熊军;龙聪;郭辉;周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