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雨荣;杨勤英;王沛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人糖链抗原242(CA242)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方法 以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性微粒、生物素标记的抗CA242单克隆抗体、钌复合物标记配对的抗CA242单克隆抗体组成CA242 ECLIA检测试剂,在ECLIA分析仪上对其特异性、精密度、灵敏度等效能进行方法学评价;用所建立方法与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对7例胰腺癌、14例胃癌、25例肠癌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CA242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所构建的CA242 ECLIA分析法与CA199和CEA无交叉反应,批内精密度为1.4%~4.7%,批间精密度为2.5%~5.1%,灵敏度为2.0 U/mL,测量范围为2.0~150.0 U/mL,与ELISA检测结果相关性好(Y=1.066 4+0.997 9X,r=0.998 9,P<0.05),且ELICA检测耗时(18 min)短于ELISA(4 h).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CA242 ECLIA分析法特异性高、灵敏度好、检测速度快、定量检测、无放射性污染,在胰腺癌,胃癌和肠癌的辅助诊断和疗效判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金龙;叶伟成;邹红玲;陈舒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考试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有利于知识、能力、素质等协调发展的考试评价方法,从而培养和挖掘创新型人才,为医学事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改革考试模式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作者:丁肖华;朱琳琳;赵庆伟;贺志安;李向平;张新富;张晨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大蛋白(HBV-LP)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13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含量,采用ELISA检测HBV-LP和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模式.结果 HBV-LP与HBV DNA的阳性率在相同HBV-M模式血清标本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HBV-M模式血清标本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血清HBV-LP光密度值与血清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r=0.89,P<0.05);不同HBV DNA含量标本间,HBV-LP阳性率及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血清HBV-LP光密度值与HBV DNA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清HBV-LP可作为判断HBV复制水平的指标.
作者:柳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分离自尿标本的大肠埃希菌(E.coli)Ⅰ、Ⅱ类整合子分布情况,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以WHONET5.4软件对100株分离自尿标本的E.coli进行耐药性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Ⅱ类整合子,以肠杆菌科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00株E.coli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剂耐药率为0.0%.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66%,未检出Ⅱ类整合子.100株E.coli分为79种基因型.结论 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E.coli,并与其耐药性相关;ERIC-PCR可用于临床分离E.coli菌株的基因分型.
作者:吴劲松;卢月梅;吴伟元;李文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室间比对的应用.方法 以XE2100型血细胞分析仪作为参比仪器,对新鲜抗凝全血标本进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PLT)定值;以KX-21N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相同标本,分析检测结果与定值的偏差.结果 2台仪器检测上述5个项目的 结果偏差均小于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88允许误差的1/2.结论 KX-21N和XE21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上述5个指标的结果间具有可比性;室间比对分析是实现结果溯源性和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途径.
作者:温丽玲;朱业华;严军雄;吴维英;邱志琦;伍启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价、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并分析37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和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血清CRP和VEGF水平.结果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RP及VEGF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转移、分化程度无关(P>0.05);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RP、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RP及VEGF水平变化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清CRP及VEGF水平可反映化疗近期疗效.
作者:陶冬梅;黄永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三种琳球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临床实用性,更好地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对165例可疑为淋球菌感染的患者同时进行培养法、涂片法、拭子-试纸法的淋球菌检测,检测结果以培养法为金标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培养法阳性141例,阳性率为85.5%,涂片法阳性133例,阳性率为80.6%,拭子-试纸法阳性159例,阳性率为97.5%.结论 涂片法优于拭子-试纸法,与培养法无差别,培养法是临床诊断的确诊方法,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作者:徐杰伟;何艳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IgM类抗体经2-巯基乙醇(2-Me)裂解后的产物是否与抗人球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方法 以人IgM、IgG类血型抗体和鼠抗人Rh(D)单克隆IgM 、IgG类抗体经2-Me处理后的产物做为试验组,以生理盐水稀释相同倍数的上述抗体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与抗人球蛋白反应后的光密度值.结果 试验组人IgM类血型抗体裂解产物与对照组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鼠抗人Rh(D)单克隆IgM类抗体裂解产物与对照组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M类抗体经2-Me裂解后的产物不与抗人球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
作者:张志峰;董兆华;胡凤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浆及睾丸端粒酶活性(TA)的检测,探讨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浆中精子与TA的相关性.方法 以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受试者精浆中精子和睾丸组织TA.结果 少弱精子症患者精子TA表达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弱精子症患者睾丸组织中TA呈阳性.结论 睾丸组织的TA是反映精子形成的高敏感和高特异标记物;健康者和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浆TA降低,TA的缺乏可能是生殖细胞发育停滞的原因之一.
作者:杜晓钟;陕文生;郑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联合血脂指标对高脂血症患者继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警作用.方法 对109例ACS患者、119例高脂血症患者和10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IM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检测,计算TC/HDL-C、TG/HDL-C、LDL-C/HDL-C、ApoA1/ApoB比值.结果 ACS患者TC/HDL-C、ApoA1/ApoB和IMA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患者IMA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脂血症患者随着TC/HDL-C比值升高血清IMA水平也升高.结论 对于TC/HDL-C升高的TC、TG均升高的高脂血症患者,若血清IMA水平也升高提示其具有继发ACS的危险性;血清IMA有可能成为评估ACS危险性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银辉;萧晓友;曾冬梅;莫凡;张允奇;陆学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一步法检测试剂对分枝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测定的效果.方法 采用快速变色液体培养基和传统酸性罗氏培养法对198例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 快速变色液体培养法和酸性罗氏培养法,整个试验完成平均检出时间分别为28、62 d.与传统酸性罗氏培养基相比,快速一步法可缩短30~60 d完成;两法阳性检出率(37.9%和37.4%)与初治耐药率结果(35.6%和36.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一步法是一种快速、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结核分枝杆菌辅助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温贵华;刘晋洪;刘婷;陈伊;郭夏娜;翁琼琳;邱勇龙;赖惠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52例子宫腺肌病和74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CA125水平,同时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对血清CA125测定结果与经阴道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腺肌病患者和子宫肌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100.73±56.34)IU/mL和(19.10±11.13)IU/mL,阳性率分别为75.00%和25.68%,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和阳性率都高于子宫肌瘤患者(P<0.05).结论 血清CA125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林召;党小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对新生儿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THal)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6例新生儿THal患者分为α-THal组和β-THal组,以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脆性(EF)及G6PD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α-THal组和β-THal组MCV与EF降低,RDW和G6PD活性增高(P<0.05);α-THal组与β-THal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EF和G6PD活性诊断THal的准确率分别为92.9%、89.7%和81.7%;G6PD活性诊断THal准确率与M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6PD活性可作为新生儿THal的辅助诊断指标,检测简单快捷、费用低,易于临床应用.
作者:薛雄燕;李炜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在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71例MD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20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25例、难治性贫血(RA)26),以及22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并分析各组间MCV、RDW、RDW-s检测结果.结果 MDS组与健康对照组间,M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MD及RAEB组与健康对照组间,RD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A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W-s在MDS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是一组伴形态学异常的造血干细胞疾病,外周血MCV、RDW、RDW-s检测对MDS的诊断、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顾敏;陈其文;周永明;薛志忠;何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尿微量清蛋白(UmALB)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方法 以羊抗兔IgG包被板条,双功能螯合剂异氰酸苄基二乙烯三胺四乙酸络合Eu3+及标记清蛋白(ALB),采用竞争法建立UmALB-TRFIA检测方法.发光增强系统为以β-二酮体为主的增强液,数据采用双对数法数据处理程序.结果 此法的批内和天间CV分别为4.8%和5.4%,平均回收率为100.93%,灵敏度为0.34 μg/mL,线性范围为0.34~135 μg/mL.本方法与β2-微球蛋白无交叉反应,血红蛋白浓度小于4 g/L时对本方法无干拢,同放免法比较,结果相关性好.结论 尿微量清蛋白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等指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作者:李跃松;黄飚;朱岚;陈永伟;马智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对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BC-5500型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简称BC-5500)进行临床试验验证,评价其检测效果.方法 参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评价标准对BC-5500的本底、携带污染率、重复性、线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 BC-5500的本底、携带污染率、重复性、线性和相关性检测的结果都在ICSH和NCCLS允许变动范围内.结论 BC-5500具有极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性能稳定,功能实用,完全能够满足临床实验室的使用要求.
作者:刘厚明;高敏;陆加刚;李志明;单万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以及外排泵adeB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琼脂稀释法检测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deB基因,逆转录PCR(rt-PCR)检测adeB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高(92.3%),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30.0%);43%(26/60)为多药耐药菌株;多药耐药菌株与相对敏感菌株均为adeB基因阳性;多药耐药组adeB基因mRNA水平高于相对敏感组(P<0.01).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率高且多药耐药严重,与其主动外排系统adeB基因表达增强密切相关.
作者:宋晓萍;刘萍萍;孙明娥;孙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A3 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作为肝细胞肝癌(HCC)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重亚硫酸盐测序聚合酶链反应(BSP)分析HCC细胞株HepG2和健康对照者来源白细胞基因组中MAGE-A3基因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状态,寻找HCC细胞MAGE-A3 5′端CpG岛去甲基化位点.结果 HepG2细胞和健康对照者来源白细胞基因组MAGE-A3 5′端CpG岛存在不同的甲基化状态,前者存在特异性去甲基化位点.结论 MAGE-A3 5′端CpG岛去甲基化位点的检测可用于HCC的早期诊断.
作者:毛恺;丁肖华;邱耕;叶松山;杨晓菲;何蕴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部位分布及耐药率,为减少和控制院内感染及临床合理选择抗菌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获得1 165株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28株,检出率为36.74%;82.00%的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痰与咽拭子,41.44%分离自干部病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高(100.00%),其次为美罗培南(59.8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9.70%)和亚胺培南(57.1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检出率较高,主要分布在老干部病区.易感因素为患者病情严重、住院时间较长、免疫功能低下、大量使用抗菌剂等.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为高度和多药耐药,建议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
作者:邵璇璇;贾建安;鲍继鹏;蔡心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药敏现状,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有效的抗菌剂.方法 收集从门诊及住院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313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 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7.5%),分列前3位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39.6%)、真菌(30.7%),肠球菌(11.8%),药敏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敏感,革兰阳性菌以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性高.结论 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还是大肠埃希氏菌,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对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应及时、快速、准确的鉴定及药敏,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剂提供依据.
作者:罗来主;刘峰;李琳琳;余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