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召;党小军
目的 探讨痰标本不同采集时机与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相关性,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环节.方法 对使用抗菌药物前(A组)和使用抗菌药物后(B组)的患者采集的痰标本分别进行微生物培养,比较病原菌分离阳性率.结果 374例痰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24株(包括复数菌株),病原菌分离阳性率33.16%,其中A组病原菌分离阳性率39.20%(69/176),B组病原菌分离阳性率27.78%(55/198),两组病原菌分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分析前痰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先采集痰标本做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能够提高痰标本检验质量.
作者:温娅丽;郑红菊;刘东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三种琳球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临床实用性,更好地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对165例可疑为淋球菌感染的患者同时进行培养法、涂片法、拭子-试纸法的淋球菌检测,检测结果以培养法为金标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培养法阳性141例,阳性率为85.5%,涂片法阳性133例,阳性率为80.6%,拭子-试纸法阳性159例,阳性率为97.5%.结论 涂片法优于拭子-试纸法,与培养法无差别,培养法是临床诊断的确诊方法,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作者:徐杰伟;何艳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部位分布及耐药率,为减少和控制院内感染及临床合理选择抗菌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获得1 165株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28株,检出率为36.74%;82.00%的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痰与咽拭子,41.44%分离自干部病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高(100.00%),其次为美罗培南(59.8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9.70%)和亚胺培南(57.1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检出率较高,主要分布在老干部病区.易感因素为患者病情严重、住院时间较长、免疫功能低下、大量使用抗菌剂等.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为高度和多药耐药,建议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
作者:邵璇璇;贾建安;鲍继鹏;蔡心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UF-5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红细胞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可减少误差的措施.方法 以尿沉渣分析仪与H-500干化学分析对529例尿液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分析和探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呈假阳性的原因.结果 UF-50和H-500检测红细胞阳性例数为128例和107例,阴性为401例和422例;两种方法均为阳性97例,均为阴性391例;阳性符合率为90.65%,阴性符合率为92.65%.结论 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单独检查的局限性,提高尿液红细胞检测准确度,减少误差的发生.
作者:潘莉;王域平;臧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代谢综合征(MS)的的相关性.方法分析8 759例健康体检者HUA与MS及其各组分指标发生率间的相关性.结果 8 759例体检者中HUA患病率为14.7%,男性与女性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患病率为15.0%,男性与女性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与非MS人群HUA患病率及血尿酸(B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A患者与非HUA人群M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UA水平四分位间距将体检者分为4组,随着BUA水平的升高,高血压、中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检出率逐渐上升(P<0.05).结论 HUA与MS密切关联,互为诱发因素.
作者:李加平;喻巧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大蛋白(HBV-LP)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13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含量,采用ELISA检测HBV-LP和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模式.结果 HBV-LP与HBV DNA的阳性率在相同HBV-M模式血清标本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HBV-M模式血清标本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血清HBV-LP光密度值与血清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r=0.89,P<0.05);不同HBV DNA含量标本间,HBV-LP阳性率及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血清HBV-LP光密度值与HBV DNA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清HBV-LP可作为判断HBV复制水平的指标.
作者:柳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脑裂头蚴病(cerebral sparganosis,CS)是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笔者在影像学检查及免疫学检查基础上,辅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了1例CS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绍强;陈玲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糖尿病(DM)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143例健康人、82例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和340例DM患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法测定血糖,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bA1c,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从健康组、IFG组到DM组,HbA1c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bA1c≥6.5%或HbA1c≥7.0%作为DM诊断临界值,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9.18%和97.33%,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4.45%和99.97%,均优于以空腹血糖(FPG)大于或等于7 mmol/L作为诊断临界值的诊断灵敏度(76.43%)和诊断特异度(89.82%).结论 HbA1c具有比FPG更高的DM诊断灵敏度和诊断特异度;比OGTT更为简便快速,有利于DM的早期诊断,适合作为DM诊断指标而广泛应用.
作者:李岚岚;涂干卿;但加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一步法检测试剂对分枝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测定的效果.方法 采用快速变色液体培养基和传统酸性罗氏培养法对198例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 快速变色液体培养法和酸性罗氏培养法,整个试验完成平均检出时间分别为28、62 d.与传统酸性罗氏培养基相比,快速一步法可缩短30~60 d完成;两法阳性检出率(37.9%和37.4%)与初治耐药率结果(35.6%和36.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一步法是一种快速、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结核分枝杆菌辅助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温贵华;刘晋洪;刘婷;陈伊;郭夏娜;翁琼琳;邱勇龙;赖惠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浆及睾丸端粒酶活性(TA)的检测,探讨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浆中精子与TA的相关性.方法 以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受试者精浆中精子和睾丸组织TA.结果 少弱精子症患者精子TA表达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弱精子症患者睾丸组织中TA呈阳性.结论 睾丸组织的TA是反映精子形成的高敏感和高特异标记物;健康者和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浆TA降低,TA的缺乏可能是生殖细胞发育停滞的原因之一.
作者:杜晓钟;陕文生;郑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室间比对的应用.方法 以XE2100型血细胞分析仪作为参比仪器,对新鲜抗凝全血标本进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PLT)定值;以KX-21N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相同标本,分析检测结果与定值的偏差.结果 2台仪器检测上述5个项目的 结果偏差均小于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88允许误差的1/2.结论 KX-21N和XE21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上述5个指标的结果间具有可比性;室间比对分析是实现结果溯源性和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途径.
作者:温丽玲;朱业华;严军雄;吴维英;邱志琦;伍启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IgM类抗体经2-巯基乙醇(2-Me)裂解后的产物是否与抗人球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方法 以人IgM、IgG类血型抗体和鼠抗人Rh(D)单克隆IgM 、IgG类抗体经2-Me处理后的产物做为试验组,以生理盐水稀释相同倍数的上述抗体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与抗人球蛋白反应后的光密度值.结果 试验组人IgM类血型抗体裂解产物与对照组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鼠抗人Rh(D)单克隆IgM类抗体裂解产物与对照组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M类抗体经2-Me裂解后的产物不与抗人球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
作者:张志峰;董兆华;胡凤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所引起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发病率高的传染病之一,虽然献血员筛查和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乙肝发病率,但目前全世界仍有3亿HBV感染者.
作者:马作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铜绿假单胞菌(PA)的Ⅰ类整合子,探讨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以VITEK-AMS 微生物自动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PCR扩增Ⅰ类整合酶基因,电泳分析PCR扩增产物.结果 116株PA中,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25.9%(30/116).Ⅰ类整合子阳性PA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Ⅰ类整合子阳性PA多药耐药率为80.0%,高于阴性菌株的17.4%(P<0.05).结论 Ⅰ类整合子与PA耐药性的形成和耐药基因的播散密切相关.
作者:王寰;范晓磊;王海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尿肌氨酸在前列腺癌(CAP)诊断和病情判断方面是否优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甚至优于后者.方法 以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CAP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和健康者尿肌氨酸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SA水平,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前列腺组织ERG基因异位和TMPRSS2/ERG融合基因.结果 CAP组、BPH组和健康对照组尿肌氨酸水平分别为(6.930±5.619)、(2.250±2.237)和(2.058±1.396)μmol/L,CAP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和BPH组(P<0.05).84.6%(11/13)的CAP患者具有ERG基因异位或TMPRSS2/ERG融合基因.2例疑为CAP的BPH组患者尿肌氨酸水平升高,且检出TMPRSS2/ERG融合基因.结论 尿肌氨酸有可能成为可用于诊断CAP的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标记物.
作者:马妍慧;丁奕星;周韵斓;张良;陈建华;沈立松;齐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110例临床疑似AMI胸痛患者,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测定法(TRIFA)检测患者入院即刻血清中H-FABP含量,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红蛋白(MYO)进行比较;对11例患者入院即刻和入院6 h后进行动态分析;以60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绘制各心肌损伤标志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进行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分析6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早期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AMI患者入院即刻各心肌损伤标志物的AUC由大到小依次为H-FABP、hsCRP、cTnI、CK-MB、CK和MYO,佳临界值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5.0%、78.7%、81.3%、73.8%、72.5%和61.3%,特异度分别为93.3%、95.0%、93.3%、100.0%、100.0%、98.3%.H-FABP的AUC与 hsCRP、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K-MB、CK、MY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诊断早期AMI的阳性率达85.0%.结论 H-FABP对于AMI早期诊断具有相对较早的检测窗口期和相对较好的特异度,在时效性、灵敏度和特异度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可作为AMI早期诊断或排除诊断的血清标志物.多项心肌损伤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AMI实验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
作者:邓荣春;陈会;张明;李彬;孙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检验科工作人员常因各种原因与患者产生医疗纠纷,一种是与患者直接接触而导致直接纠纷,另一种是因与临床科室欠沟通而导致的间接纠纷.
作者:周作华;吴均竹;解晓琴;罗冬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测定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骨代谢指标,探讨甲状腺激素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 49例以甲亢患者为甲亢组,34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羧基端吡啶并啉交联肽(ICTP)和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结果 甲亢组血清PICP、ICTP、BGP、AL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清TT3、TT4与PICP、ICTP、BGP、ALT均呈正相关.结论 甲状腺激素可直接参与骨代谢,甲亢患者骨吸收过程增加较为明显,造成骨量丢失.
作者:陈少珍;黄沛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消化系统肿瘤第3位.临床上,超过4/5的PHC患者为肝细胞癌(hepaticcellular cancer,HCC).
作者:黄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正确的血型鉴定结果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及时救治,更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血型鉴定虽然操作简单,但在临床诊疗中,却总屡屡出错,原因何在?如何避免?笔者就多年临床工作的经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尚丽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