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人糖链抗原242(CA242)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方法 以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性微粒、生物素标记的抗CA242单克隆抗体、钌复合物标记配对的抗CA242单克隆抗体组成CA242 ECLIA检测试剂,在ECLIA分析仪上对其特异性、精密度、灵敏度等效能进行方法学评价;用所建立方法与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对7例胰腺癌、14例胃癌、25例肠癌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CA242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所构建的CA242 ECLIA分析法与CA199和CEA无交叉反应,批内精密度为1.4%~4.7%,批间精密度为2.5%~5.1%,灵敏度为2.0 U/mL,测量范围为2.0~150.0 U/mL,与ELISA检测结果相关性好(Y=1.066 4+0.997 9X,r=0.998 9,P<0.05),且ELICA检测耗时(18 min)短于ELISA(4 h).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CA242 ECLIA分析法特异性高、灵敏度好、检测速度快、定量检测、无放射性污染,在胰腺癌,胃癌和肠癌的辅助诊断和疗效判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金龙;叶伟成;邹红玲;陈舒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糖尿病(DM)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143例健康人、82例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和340例DM患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法测定血糖,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bA1c,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从健康组、IFG组到DM组,HbA1c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bA1c≥6.5%或HbA1c≥7.0%作为DM诊断临界值,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9.18%和97.33%,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4.45%和99.97%,均优于以空腹血糖(FPG)大于或等于7 mmol/L作为诊断临界值的诊断灵敏度(76.43%)和诊断特异度(89.82%).结论 HbA1c具有比FPG更高的DM诊断灵敏度和诊断特异度;比OGTT更为简便快速,有利于DM的早期诊断,适合作为DM诊断指标而广泛应用.
作者:李岚岚;涂干卿;但加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并评价用于全血血铅检测的微分电位溶出法.方法 按<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下称<规范>)的要求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微分电位溶出法检测血铅线性范围为0~10 μg/L,相关系数为0.999 6,检出限为0.2 μg/L,变异系数小于4%,标准物质检测结果准确,加标回收率89.8%~104.3%.结论 微分电位溶出法操作简单,检测快捷,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规范>要求,且检测成本低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肖义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IgM类抗体经2-巯基乙醇(2-Me)裂解后的产物是否与抗人球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方法 以人IgM、IgG类血型抗体和鼠抗人Rh(D)单克隆IgM 、IgG类抗体经2-Me处理后的产物做为试验组,以生理盐水稀释相同倍数的上述抗体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与抗人球蛋白反应后的光密度值.结果 试验组人IgM类血型抗体裂解产物与对照组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鼠抗人Rh(D)单克隆IgM类抗体裂解产物与对照组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M类抗体经2-Me裂解后的产物不与抗人球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
作者:张志峰;董兆华;胡凤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三种琳球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临床实用性,更好地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对165例可疑为淋球菌感染的患者同时进行培养法、涂片法、拭子-试纸法的淋球菌检测,检测结果以培养法为金标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培养法阳性141例,阳性率为85.5%,涂片法阳性133例,阳性率为80.6%,拭子-试纸法阳性159例,阳性率为97.5%.结论 涂片法优于拭子-试纸法,与培养法无差别,培养法是临床诊断的确诊方法,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作者:徐杰伟;何艳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并分析本地区婴幼儿贫血状况及贫血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方法 随机选取6个月至4岁婴幼儿324例,按年龄分为3组,检测外周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1、2组与第3组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b、MCV、MCH、MCHC均较低.结论本地区6个月至4岁婴幼儿贫血较普遍,且多为小细胞性贫血.
作者:郭唯;王招莉;高春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尿肌氨酸在前列腺癌(CAP)诊断和病情判断方面是否优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甚至优于后者.方法 以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CAP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和健康者尿肌氨酸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SA水平,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前列腺组织ERG基因异位和TMPRSS2/ERG融合基因.结果 CAP组、BPH组和健康对照组尿肌氨酸水平分别为(6.930±5.619)、(2.250±2.237)和(2.058±1.396)μmol/L,CAP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和BPH组(P<0.05).84.6%(11/13)的CAP患者具有ERG基因异位或TMPRSS2/ERG融合基因.2例疑为CAP的BPH组患者尿肌氨酸水平升高,且检出TMPRSS2/ERG融合基因.结论 尿肌氨酸有可能成为可用于诊断CAP的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标记物.
作者:马妍慧;丁奕星;周韵斓;张良;陈建华;沈立松;齐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金标法测定108例HF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及45例HF患者经常规治疗后第3、10、20天血清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F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P<0.05);HF患者治疗后血清NT-proBNP水平逐渐下降(P<0.05).结论 血清NT-proBNP是可有效反映心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对HF诊断、病情判断、疗效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瑜;余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G(IgG)、轻链及尿微量清蛋白(mALB)在继发性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BN-Ⅱ全自动蛋白分析仪分别对173例糖尿病患者、164例高血压患者、16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尿IgG、mALB、κ和λ轻链测定,计算κ/λ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和高血压组尿mALB、IgG、κ与λ轻链的水平都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和高血压组κ/λ值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mALB、IgG、κ与λ轻链在继发性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κ/λ值的诊断意义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林超萍;刘嘉勇;吕婉娴;潘洁茹;戴伟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对新生儿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THal)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6例新生儿THal患者分为α-THal组和β-THal组,以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脆性(EF)及G6PD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α-THal组和β-THal组MCV与EF降低,RDW和G6PD活性增高(P<0.05);α-THal组与β-THal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EF和G6PD活性诊断THal的准确率分别为92.9%、89.7%和81.7%;G6PD活性诊断THal准确率与M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6PD活性可作为新生儿THal的辅助诊断指标,检测简单快捷、费用低,易于临床应用.
作者:薛雄燕;李炜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效果.方法 以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测定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前后血清TM、vWF含量.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M、vW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柳爱英;宋长广;张立明;孔令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所引起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发病率高的传染病之一,虽然献血员筛查和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乙肝发病率,但目前全世界仍有3亿HBV感染者.
作者:马作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检验科工作人员常因各种原因与患者产生医疗纠纷,一种是与患者直接接触而导致直接纠纷,另一种是因与临床科室欠沟通而导致的间接纠纷.
作者:周作华;吴均竹;解晓琴;罗冬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正确的血型鉴定结果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及时救治,更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血型鉴定虽然操作简单,但在临床诊疗中,却总屡屡出错,原因何在?如何避免?笔者就多年临床工作的经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尚丽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消化系统肿瘤第3位.临床上,超过4/5的PHC患者为肝细胞癌(hepaticcellular cancer,HCC).
作者:黄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在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71例MD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20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25例、难治性贫血(RA)26),以及22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并分析各组间MCV、RDW、RDW-s检测结果.结果 MDS组与健康对照组间,M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MD及RAEB组与健康对照组间,RD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A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W-s在MDS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是一组伴形态学异常的造血干细胞疾病,外周血MCV、RDW、RDW-s检测对MDS的诊断、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顾敏;陈其文;周永明;薛志忠;何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代谢综合征(MS)的的相关性.方法分析8 759例健康体检者HUA与MS及其各组分指标发生率间的相关性.结果 8 759例体检者中HUA患病率为14.7%,男性与女性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患病率为15.0%,男性与女性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与非MS人群HUA患病率及血尿酸(B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A患者与非HUA人群M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UA水平四分位间距将体检者分为4组,随着BUA水平的升高,高血压、中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检出率逐渐上升(P<0.05).结论 HUA与MS密切关联,互为诱发因素.
作者:李加平;喻巧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怀化市无偿献血者抗-HCV感染情况,查明丙肝病毒(抗-HCV)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趋势,帮助血站选择理想的献血人群,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保障.方法 选择2005~2010年怀化市无偿献血者125 362人份,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HCV,统计学方法用χ2检验.结果 怀化市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0.76%,其中男性阳性率0.72%,女性阳性率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5),不同年龄无偿献血者18~21岁、22~25岁、26~55岁抗-HCV阳性率分别为0.61%、0.7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8,P<0.005).结论 血站在选择献血人群时应将18~25岁年龄组的人作为主要对象.
作者:卢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药敏现状,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有效的抗菌剂.方法 收集从门诊及住院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313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 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7.5%),分列前3位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39.6%)、真菌(30.7%),肠球菌(11.8%),药敏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敏感,革兰阳性菌以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性高.结论 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还是大肠埃希氏菌,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对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应及时、快速、准确的鉴定及药敏,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剂提供依据.
作者:罗来主;刘峰;李琳琳;余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凝血纤溶系统的动态变化监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对152例CAHD患者(CAHD组)及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活性(TAFI: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AHD组患者治疗前血浆ATⅢ、PC水平明显降低(P<0.05=,PAI-1、TAFI:A水平明显升高(P<0.05);CAHD组患者治疗后,仅血浆P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ATⅢ、PC、PAI-1、TAFI:A水平检测应用于CAHD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伟华;何艳;黄秀红;陈华英;朱彩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