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动脉瘤38例介入栓塞治疗术后的护理

林育敏;王莞琪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治疗, 栓塞, 治疗性, 手术后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3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给予血管扩剂治疗,防治血管痉挛的护理实践.结果 本组病例有1例术后出现重度脑血管痉挛.结论 采用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通过细致、全面的观察与护理并及时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32例的护理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治疗效果及佳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9-02-2010-10收治的32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护理观察.结果 32例手汗症患者手术后手汗现象消失,手术效果满意,平均住院(4.8±0.5)d痊愈出院.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效果满意,而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理护理及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加强呼吸道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岑小浴;李赛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胶体金法检测HBsAg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Gold immnnc chromatography,GICA,简称金标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从1989年金标法诞生至今,已广泛应用于免疫检测的各个领域.笔者主要是谈谈胶体金法检测HBsAg在平常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桂英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脂肪干细胞治疗面部老化的研究进展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一种来源广泛、含量丰富、分离简单的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属于成体干细胞的一种,被认为是脂肪组织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群,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1].ADSCs经过一定的定向培养后,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内皮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是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随着生物工程的飞速发展及脂肪干细胞逐渐走人人们的视线,脂肪肝细胞治疗面部老化的理念被更多的学者发现并研究.

    作者:刘姗姗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垂体后叶素与奥曲肽治疗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对比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FVB)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症,病情凶险,若救治不及时,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我院2007-03- 2011-03成功救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继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明霞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防范导管滑脱记录表在普外科护理安全细节管理中的应用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患者较多,手术全年约千余台.2008年置管患者约400余人,2009年置管患者约600余人,2010年置管患者约800余人.管道种类繁多:胃管、导尿管、氧气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会阴部引流管、人工气道、肠内营养管、输液管、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等;2008年发生一起因导管滑脱引起的严重差错.现将防范导管滑脱记录表在普外科护理安全细节管理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姜玉荣;张红真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改进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术在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改进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术在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改进组、对照组,采用不同术式比较两组血管吻合时间、内瘘成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改进组与对照组比较,改进组吻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瘘成熟时间及开始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的术式为肾衰患者造瘘首选.

    作者:邱旭东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硫酸烧伤创面分泌物中培养出绿色气球菌1例分析

    绿色气球菌( Aerococcus viridans)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属于条件致病菌,一般对人不致病.我院微生物室于2010-06-21从1例大面积重度硫酸烧伤患者创面渗出物中分离出绿色气球菌,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男,31岁.患者于2010-06-14工作中不慎掉入浓度为20%,温度为90℃的硫酸池中,患者立即自行爬出,估计接触时间约为2 min左右,脱去衣裤后,立即用自来水淋浴冲洗,烧伤面积约为80%左右,Ⅲ度面积约为60%,深Ⅱ度面积约为20%,入院后经抗体克治疗,48 h病情平稳.第5天患者创面渗出了白灰色的有恶臭的渗出物.检查:T 39.4℃,P 110次/min,R 30次/min,BP 100/60 mm Hg;血常规:WBC 14.5×109/L,N0.80,L0.20.于当天取创面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培养,同时进行血液培养和尿液培养,创面分泌物分离培养出绿色气球菌,血液、尿液均无细菌生长.经用磺胺嘧啶银霜涂抹患处,去甲万古霉素输液治疗1周后,多次细菌培养未培养出病原菌.

    作者:刘文英;张瑞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甲硝唑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使用

    目的 总结甲硝唑的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甲硝唑的方法.方法 对近15a来医学文献中所报道的甲硝唑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甲硝唑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等.结论 临床使用甲硝唑时应注意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黄晶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药物临床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控制

    药物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2003年颁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规范药物临床试验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子以客观准确的评价,保证结论的真实性[1].但在我国临床研究中,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而临床试验中有效的监查管理和质量控制是做好临床试验的重要一环.在此笔者谈谈所在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监查工作中发现的、及参加有关药物临床试验交流会、启动会而知晓的其他机构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阐述.

    作者:黄玉蓉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80例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躁动的原因,探讨护理体会.方法 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80例重症患者发生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原因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 80例患者躁动原因分析使得躁动患者能够得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及处理,避免了一些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护理人员耐心、细心、全面的观察及护理,是及时有效的控制躁动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清;张月红;杨惠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的“120”急救护理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也称异位妊娠,临床以输卵管妊娠常见.占异位妊娠95%左右,受精卵着床于输卵管黏膜皱襞间,胚泡生长发育时绒毛向管壁方向侵蚀肌层及浆膜,终穿破浆膜,形成输卵管妊娠破裂,输卵管肌层血运丰富,短期内可发生大量腹腔内出血,剧烈腹痛,轻者可出现晕厥,严重者失血性休克,很快危及生命[1].本文收集“120”急救中心从2007-01-2009-01成功救治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病例36例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美荣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B超引导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20例的护理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但是在临床实践中,老年、糖尿病,长期血透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层钙化、营养不良等因素给自身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带来了困难.我科2009-01-2011-01对急诊血液透析患者及非急诊透析患者开展B超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红;杨洁;王娣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结直肠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8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COPD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 对38例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有效的呼吸方式的指导、呼吸道的准备及术后严密的病情监测、加强预防性护理.结果 38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康复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COPD患者行手术治疗且康复,关键在于术前积极的准备,术后加强预防性护理,才能使得患者能够行手术治疗,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惠芳;孔捷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嗜酸细胞增多症误诊为布加综合征1例分析

    嗜酸细胞增多症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多样,极容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外院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25岁.以上腹痛3a,加重10 d为主诉入院.患者3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以左上腹为主,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胃溃疡,对症治疗后好转,此后未在发作.2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对症治疗后症状有好转.10 d前,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生,伴右上腹疼痛,有腹胀、腹泻,腹泻为稀水样便,每日10余次,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就诊于陆军总院,检查发现腹水,胸腔积液,行MRI提示下腔静脉肝内段狭窄,考虑不除外Budd-Chiari综合征,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病来无咳嗽咳痰,无心慌心悸,饮食睡眠欠佳,小便正常,体重近20 d下降4 kg.入院查体:T 36.5℃,P 98次/min,BP110/72 mm Hg,神清语明,查体合作.

    作者:敖然;陈玉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51例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51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低负压吸引装置治疗,同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保持引流通畅,维持适当的负压吸引.结果 治疗3~14 d后有37例胸腔积气消失,压缩肺全部复张;5例因入院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9例改用外科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 采用低负压吸引闭式引流,施以正确的护理,保证了引流的有效性及治疗效果.

    作者:俞彩仙;诸海英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焦虑评估与心理护理

    目的 针对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60例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进行SAS焦虑量表评定,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术前护理的基础上还对患者和家属实施个性化的术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沟通、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值.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焦虑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值比较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护理在缓解患者手术前、后焦虑上效果优于一般常规护理,这对降低或解除患者的焦虑,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郑惠渊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急性白血病化疗期医院感染58例的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院内感染的临床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7-02-2010-09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化疗的急性白血病且发生院内感染的58例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 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58例次感染)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多见,其次为肛周感染、皮肤感染等.58例咽拭子培养结果阳性者24例次,痰培养结果阳性者占6例次,血培养及中段尿培养阳性者各2例次,其他标本培养阳性者1例次.检出菌株43株中真菌18株,革兰阳性菌15株,革兰阴性菌10株.结论 加强呼吸道、口腔、肛周、皮肤及感染前预防及护理,对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院内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带翠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灭菌前后化学指示物颜色变化对比图的制作

    正确识别灭菌前后化学指示物颜色变化是使用灭菌包的基础保障,是控制感染的关键环节.消毒供应中心使用的化学指示物品种多样,不同的灭菌方法显示不同的颜色.临床医务人员是医疗器械包的主要使用者,但这部分人员多数未经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对化学指示物灭菌前后变色情况掌握能力尚薄弱.因此,为了提高临床科室人员对灭菌物品的正确识别率,加强对灭菌前后化学指示物颜色的了解,同时作为科室内部的正确工作指引图谱,我科室于2010-01设计并制作了灭菌前后化学指示物颜色变化对比图,效果良好,现将制作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周淑萍;符林秋;孙诚;符蔚;王秀菊;林娇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复合制剂,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1过敏反应男,9月龄.因腹泻给予0.9%氯化钠溶液十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0 g+10%氯化钾3 ml静脉滴注,余液体10 ml时,患儿颜面部及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烦躁不安,呼吸急,口周发绀,即停药,予抗过敏对症治疗后,患儿症状缓解[1].

    作者:毕书祝;李健;韩新平;李成建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巧用输液器大针保护帽

    一次性输液器大针头(插入输液瓶端)保护帽通常被废弃,我们将保护帽用于氧气袋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法 氧气袋充满氧气后,通常用调节器夹住氧气管使氧气不外漏.调节器反复使用容易松懈造成漏气,另外调节器反复挤压氧气管易造成氧气管损坏.将输液器大针保护帽带底的一端对着氧气管头,向管内塞入针帽长的1/2,氧气袋不漏气.

    作者:王秀芳;朱柏华;张李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