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英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以保证输血的不良反应降到低,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输血科及临床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规章制度.
作者:车丽敏;周勇 刊期: 2011年第33期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1],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客观上对医护人员的质量、效果、及时性、方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患者尽可能在生理、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是我们护理服务的根本目标[2].2010年卫生部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为患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护理服务的主体是护士,在护理管理中我们必须重视、关心护士们学习、生活的需求,调动护理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激励、引导她们愉快地投入工作,才能达到优质护理的目的,因此,合理的排班显得尤为重要.本病房自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将“护士认领班次式”排班运用到护士排班中,不仅出色地完成了病房的工作,而且创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现总结如下.
作者:于新颖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检测心理护理在颈肩腰腿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影响.方法 对6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对策并做好心理疏导.结果 经过耐心的心理护理,使60例患者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增强治疗效果,减短治疗周期.结论 心理护理在颈肩腰腿痛患者的护理应用中具有较强影响,对临床施治有极其重要意义.
作者:左利平;樊永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新式剖宫产基础上进行改进:耻骨联合上4 cm处横行切开皮肤12 cm,腹直肌前鞘正中向上下各剪开约2 cm,并与同期新式剖官产术进行比较.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出头困难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切口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出头困难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淑娥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通过对门诊急救点的规范管理,强化门诊护士的现场急救能力培训,做好门诊患者突发病情时的抢救工作.方法 建立区域急救点,明确责任人,制定急救预案,强化护理人员急救能力训练.结果 实施规范管理后,在急救过程中,急救流程规范、顺畅,救治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均转危为安.结论 加强门诊急救流程的规范管理,提高门诊护士应对突发病情的急救意识和能力是门诊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叶苓;嵇慧珍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改进并注重商环包皮环切吻合术术后处理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的积极作用.方法 本组选择年龄2~65岁患者200例,其中包茎28例,包皮过长1 72例,改进前术后处理方案组60例,改进术后处理方案后组140例,均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行包皮环切吻合术,并于术后采用相应的术后处理方案治疗.结果 采用改进方案组患者较改进前方案组患者手术的并发症有明显的降低.结论 对商环包皮环切吻合术后患者的处理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注重对降低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效果.
作者:戢金瓯;张家林;朱代惠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护理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50例,通过集体和个体教育的形式,从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运动和心理四方面进行指导.结果 对接受教育的患者从糖尿病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心理状态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护理人员是做好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
作者:徐金凤 刊期: 2011年第33期
1病历摘要男,64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在社区门诊给予氨曲南(产地、批号不详)、病毒唑等连续输液治疗5 d.第5天上午输完液后在午饭期间饮白酒100~150 ml,大于20 min左右出现明显心悸、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遂来我院.既往体健,否认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 36.5℃,P 126次/min,R31次/min,BP 110/65 mm Hg.面红,呼吸急促,口唇稍紫绀,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干性啰音.心音低钝,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李保端;侯玉珍 刊期: 2011年第33期
本人在多年工作中试着将浅静脉输液针改变成套管针用于血管条件差或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暂停又要保持静脉通道的患者身上(如紧急情况下需要检查),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1准备无菌盘内备抽有肝素盐水约5 ml的注射器一支,肝素帽一个,套管针上的小卡子或曲别针一枚.患者按静脉输液操作常规输液准备.
作者:蔡艺颖;李海燕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索老年人便秘清洁洗肠的方法.方法 选择100例老年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改变肛管插入深度及分阶段灌入不同灌肠液量的方法;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方法.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来获得更好的灌肠效果.结果 两组灌肠次数,灌入液量不同,患者的强烈排便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性便秘清洁洗肠中,采用改变肛管插入深度及分阶段灌入不同灌肠液量的方法,可以提高灌肠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任俊华;于艳杰;刘宏达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COPD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 对38例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有效的呼吸方式的指导、呼吸道的准备及术后严密的病情监测、加强预防性护理.结果 38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康复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COPD患者行手术治疗且康复,关键在于术前积极的准备,术后加强预防性护理,才能使得患者能够行手术治疗,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惠芳;孔捷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米力农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8例经常规抗心衰治疗无好转的顽固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应用米力农注射液2支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1中静脉滴注,1次/d,7d为一疗程,原用药不变.对照组30例:除未用米力农注射液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表明,无论心脏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均有明显好转,左室舒张末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提高,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力农作为新一代治疗顽固性心衰的药物,可取得近期明显效果,使用安全.
作者:邓锁琴;靳元;陈慧妍;刘晓艳;范骞;吴广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3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给予血管扩剂治疗,防治血管痉挛的护理实践.结果 本组病例有1例术后出现重度脑血管痉挛.结论 采用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通过细致、全面的观察与护理并及时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林育敏;王莞琪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全喉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其实施护理干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进行调查.评价护理干预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自护技能都有了显著提高.结论 护士应重视全喉切除患者气管套管及气管瘘口早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培养,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雪飞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要点.方法 对85例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精心预防及合理的护理措施,即入院进行身体全面评估,给予患者定时翻身、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叩击背部促进排痰等,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结果 85例髋部骨折患者均未发生肺部感染.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通过不断更新和完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深化医院健康教育.方法 不断更新和完善管理模式,健全医院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职责和管理制度.结果 使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具体化、规范化,促进医院健康教育发展,提高医院健康服务质量.结论 不断更新和完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能够促进医院健康教育.
作者:董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恶性肿瘤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我国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如何做好肿瘤的预防、治疗、预后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是各界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教育是诱导人们养成并保持有利于健康的生活,合理并明智地利用已有的保健设施,自觉自愿地从事改进个人和集体的卫生状况或环境的活动.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1].
作者:唐燕青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综合分析误诊为慢性咽炎的病例,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 对8例误诊为慢性咽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病例中咽喉癌2例,咽部异物1例,食管癌1例,胃癌1例,颈椎骨质增生症1例,茎突过长症1例,肺癌1例.结论 某些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易被误诊为慢性咽炎,因此延误治疗,应吸取教训,提高警惕,避免误诊.
作者:丁春;刘丽岱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 了解子宫肌瘤患者自护知识的需求,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对1 000例因子宫肌瘤需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自设问卷调查及访谈式调查.结果 患者渴望了解子宫肌瘤相关知识及术后的自护知识.结论 了解患者的知识需求,提出护理措施,以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季爱华;郎可平;臧季贤 刊期: 2011年第33期
我科自2008-03-2011-03收治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1例,经静脉溶栓抗凝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25~83(平均66.5)岁.因外伤导致植物状态19例,自身疾病导致持续植物状态12例,住院时间45~25个月,发生DVT时间为住院后18d~15个月.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凹陷性水肿、皮肤淤血、皮温升高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1例症状严重者有浅静脉明显曲张,足靴区伴有广泛性色素沉着、湿疹;2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造影确诊,5例为临床诊断,发生于左上肢2例、左下肢23例,右下肢6例.
作者:于秋江;旷水红 刊期: 2011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