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刚;王东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149例孕妇的血清UA、尿素氮(Bun)、肌酐(Cr)、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U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妊娠组(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新生儿体质量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健康妊娠组(P<0.01),健康妊娠组与轻、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U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UA升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及围产儿预后密切相关,动态监测UA变化,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蔡杰;胡俊妍;杨建鑫;李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43例肾病患者及200例健康人血清RBP的变化.用酶法检测其血清肌酐(Cr) 的变化,并由简化MDRD公式计算出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肾功正常组RBP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BP在四组中的任意两组之间比较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r在正常健康组、肾功正常组和肾功轻度受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P可作为诊断肾病早期损害的敏感性指标,同时检测血清Cr有助于提高其阳性率,但血RBP的敏感性优于血清Cr.
作者:汪明东;孙立山;郑慧雅;陆柳;范列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验证Roche Cobas e41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系统性能.方法 以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为例,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NCCLS)文件,制定了一套实验方法验证方案,对方法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分析灵敏度、干扰能力、参考范围等方面进行验证.结果 批内不精密度(CV)1.44%~1.84%、批间CV 2.01%~2.44%;正确度相对偏倚为4.60%~4.73%;分析灵敏度0.017 μIU/mL;线性范围0.017~92.04 μIU/mL;干扰:血红蛋白小于或等于24.00 mg/mL、三酰甘油小于或等于4.2 mg/mL、总胆红素小于或等于0.50 mg/mL;参考范围0.27~4.21 μIU/mL.结论 Roche Cobas e411精密度好、分析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正确度高,其参考区间大致与厂家提供的一致;各项验证指标均符合厂家提供的要求,验证全部通过.
作者:尹志军;隋洪;黄雪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胆红素、血红蛋白(Hb)和乳糜微粒对部分生化检测结果的干扰方向和程度.方法 EP7-A2文件,采用商品化的干扰物质与新鲜混合血浆制不同梯度,分别测定未添加和添加干扰物质后总胆固醇等19个项目,计算各项目干扰误差.结果 游离胆红素对19个项目不产生干扰;结合胆红素对肌酐(Cr)和纤维蛋白(FDP)的大干扰误差是-5.69%和5.95%;乳糜微粒对三酰甘油(TG)、前清蛋白(PA)和总胆汁酸(TBA)的大干扰误差是180.2%、-15.09%和25.37%;Hb对Cr、血糖(Glu),总蛋白(TP)、清蛋白(ALB)和TBA的大干扰误差分别是-14.05%、8.6%、22.41%、6.9%和34.29%.结论 胆红素、Hb和乳糜微粒对不同生化项目干扰误差的大小和方向各不相同,实验室需对其进行评价,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干扰物的影响.
作者:孙虹;牛华;赵崇吉;王凡;蒋宏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用随机引物法标记 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及p16基因探针,对该院103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尿液或膀胱冲洗液中脱落细胞FISH进行检测,分析染色体畸变或数目异常情况及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3、7、17号染色体和p16基因的畸变率分别为41.7%(43/103)、45.6%(47/103)、31.1%(32/103)和55.3%(57/103),畸变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除p16基因外其余染色体畸变与病理分级相关,其中17号染色体畸变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1).4个探针组合诊断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总阳性率为46.6%,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但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1).结论 FISH 技术检测有助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诊断,并可用于探索染色体畸变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作者:杨渝伟;唐洁;陈小红;薛冰蓉;刘运双;俸家富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鲍曼不动杆菌是氧化酶阴性、非发酵的革兰阴性不动杆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体皮肤、胃肠道、上呼吸道等,由于其在自然界的广泛存在性及对环境有较强抵抗力,因而也是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曾多次引起地区暴发流行.
作者:王玮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要求,将输血三项的检测时间均制定为60、30、30 min的操作模式,现将探讨其在实验室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优越性.方法 使用同一厂家的试剂,对2011年第一季度的输血三项标本分别按2007年版的说明书与2010年版的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检测.结果采用60、30、30 min操作步骤(2010年版的说明书的操作步骤)比按2007年版的操作步骤检测输血三项的标本的弱阳性率有明显的降低,标本受污染的概率有所减小.结论 温育时间、酶标结合时间、显色时间的延长,有利于抗原、抗体的牢固结合,大大地降低了实验室的弱阳性率,更能准确地判读介于阴性与弱阳性之间的标本,提高了实验室的准确率,对临床的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徐伶莉;董长林;陆建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根据大庆市教委要求,2010年对全市高一新生进行一周军训,军训结束后进行体检,体检项目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佃香;于德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大连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标志物的流行趋势,以做好血液质量监控、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提高供输血管理工作.方法 对大连市2008~2010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HIV、抗-TP、抗-HCV、HBsAg检测不合格数呈稳定趋势.结论 应不断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宣传教育工作,尽量采集低危人群相对安全的血液,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陈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放、化疗后骨髓受抑制和恢复过程中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的情况.方法 用Sysmex-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4例肿瘤患者放、化疗前后白细胞数(WBC)、血小板数(PLT)、网织红细胞参数(Ret%、HFR%、MFR%)进行测定,观察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放、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WBC、PLT、Ret%、HFR%、MFR%明显降低,与放、化疗前比较,第3天HFR%、MFR%、Ret%开始下降(P<0.05),早于WBC、PLT的下降;造血功能开始恢复时,HFR%、MFR%的出现升高且早于WBC、PLT、Ret%的升高.结论 HFR%、MFR%可作为评价肿瘤患者放、化疗过程中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和开始恢复的早期指标.
作者:李文楷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检测3家国产单克隆抗A(B)试剂质量,观察其对ABO血型检测的影响.方法 测定3家单克隆抗A(B)试剂效价、亲和力、特异性、冷凝素、不规则抗体、溶血活性、试剂容量及细菌监测情况.结果 Ⅰ公司试剂各项检测结果都优于其他公司,其产品效价高,亲和力好,Ⅱ公司和Ⅲ公司效价相同,均高于国家标准要求,Ⅱ公司亲和力未达标,Ⅲ公司亲和力处于标准的边缘.3家公司试剂的特异性、冷凝素、不规则抗体、溶血活性、试剂容量和细菌监测检测情况均合格.结论 目前市场销售的单克隆抗A(B)血型定型试剂总体质量尚可,但存有差异.购买单克隆抗A(B)试剂前应进行性能评估;已使用的试剂宜及早补做亲和力测定;使用期间应定期测定其效价和亲和力;血型鉴定必须用ABO反定型试验复核.
作者:杨夏;王晓岚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在首次发现ABO血型系统存在部分反性别遗传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反性别遗传的形成模式.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对某家族五代73人进行ABO血型鉴定,并制定血型家谱图.结果 该家族一部分成员中存在反性别遗传现象,对这一遗传模式进行分析后认定该家族部分成员中婚配后的下一代如果生的是男性,则血型优先选择与母亲同型;如果生的是女性,其血型优先选择与父亲同型.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ABO血型系统存在反性别遗传模式.
作者:刘秋芳;唐爱华;周晓云;张运东;文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的MPO水平,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64例,健康对照组60例,比较MPO水平在各组之间的差异.同时将患者组的MPO、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a-羟丁酸脱氢酶(a-HBDH)、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作比较,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 血浆MPO水平ACS组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MPO、LDH、LDH1、CK、CK-MB、AHBDH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DL和HD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O水平的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监视冠心病病程,对急性ACS与SAP区分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卫云;卢洁菲;李薇;孙朝晖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为高迁移率族蛋白(HMG)家族成员之一,因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中能够高迁移能力而得名.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细胞,能够调节基因转录、稳固胞核结构以及释放具有炎症介质功能的核蛋白,是一种重要的与损伤相关的分子识别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
作者:胡辰晨;刘嫣方;苏兆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液分析仪在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BC5500血液分析仪和传统手工镜检法对247份浆膜腔积液中白细胞进行分析.结果漏出液组相关性较好,渗出液组相关性较差.结论 对于将血液分析仪应用于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需临床检验工作者慎重.
作者:赫兰辉;邓红艳;朱灿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和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6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72例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和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CI组和LI组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分为有斑块形成组(ACI-P组,LI-P组)和无斑块形成组(ACI-NP组,LI-NP组),比较其hs-CRP、血脂水平.结果 ACI组hs-CRP、TC水平高于对照组,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和LI组;LI组T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ACI-NP组和LI-NP组比较,hs-CRP在ACI-P组及LI-P组均明显升高,且LI-P组HDL-C降低(P<0.05).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增高及HDL-C水平降低,与颈动脉斑块形成、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应予以监测和及时控制.
作者:王莉;张帆;陈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动态变化及其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因急性胸痛发作就诊的患者分为AMI组(70例)和非AMI组(66)例,在发病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并比较CK-MB、cTnI和cTnT水平.结果胸痛发作后≤3 h、>3~6 h、>6~12 h、>12~24 h和>24~48 h AMI组CK-MB、cTnI和cTnT水平均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14%和90.91%,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联合检测CK-MB、cTnI和cTnT可明显提高AMI 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郭晏海;曹京燕;徐凤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 BacT/Alert MP、MGIT 960 7 mL、MGIT 4 mL 3种液体培养基检测分枝杆菌的效果.方法收集肺结核病疑似患者的149份抗酸染色涂阳、188份涂阴痰标本,分别采用BacT/Alert MP、MGIT 960 7 mL、MGIT 4 mL以及罗氏培养基(L-J)进行分离培养效果比对.另对12株标准分枝杆菌进行检出限的测试.结果 (1) 337份痰标本共分离出207(61.4%)株分枝杆菌,其中167株为结核分枝杆菌(MTBc),40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BacT/Alert MP、MGIT 960 7 mL、MGIT 4 mL、L-J法的检出率是:56.7%(191/337)、56.7%(191/337)、55.2%(186/337)、47.5%(160/337),前3者的检出率高于L-J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7、4.0,P<0.05).188份涂阴标本,以上4法的检出率分别为25.0%(47/188)、23.4%(44/188)、22.9%(43/188)、11.7%(22/188),3种液体培养法高于L-J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1、7.5,P<0.05).(2)以L-J法结果为标准,BacT/Alert MP、MGIT 960 7 mL、MGIT 4 mL的灵敏度、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93.8%、82.7%、88.2%;95.7%、83.4%、89.5%;95.6%、85.0%、90.3%,与L-J法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8、0.8、0.8,P<0.05).(3)BacT/Alert MP、MGIT 960 7 mL、MGIT 4 mL、L-J法的阳性报告日期为:17、11、11、20 d;污染率为:3.0%、3.0%、4.2%、3.3%.(4)标准分枝杆菌H37RV、堪萨斯、戈登、新金黄、瘰疬、鸟、胞内、不产色、土、次要、龟、脓肿在以上4法的检出限为:3~300 CFU/mL.(5)液体培养法费用为L-J法的5倍,BacT/Alert MP与MGIT 960 7 mL需使用大型仪器.结论 液体培养法检出率高、阳性报告时间短、能准确快速检测分枝杆菌,MGIT 4mL不需昂贵仪器,适合基层实验室应用.
作者:蔡杏珊;谢敏娜;罗春明;谭耀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分析尿液流水线主要参数RBC,WBC的假阳性、假阴性、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本实验室参考值,及显微镜复检规则.方法选取2 000例住院患者的晨尿标本进行分析,由AX-4280尿干化学分析仪、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及Diasys显微镜3者组成流水线计数尿液有形成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UF-1000i RBC假阳性率10.78%,假阴性率0.00%,敏感性100.00%,特异性89.22%,符合率91.00%;WBC假阳性率13.10%,假阴性率0.00%,敏感性100.00%,特异性86.88%,符合率89.50%.(2)根据ROC曲线,确定UF-1000i RBC临界值为25个/微升,WBC临界值25个/微升;(3)通过分析,建立7条显微镜复检规则.结论 尿液流水线大大提高检测速度,为提高检测准确性与精确性,必须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值及显微镜复检规则.
作者:杨学敏;李光迪;赵有利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脂多糖的紫外光谱分析,探讨用259 nm波长处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大肠埃希菌脂多糖的方法.方法 酶解法提取临床分离的TH1、TH2、TH6、TH7、P7、K11脂多糖;鲎变形细胞溶解物试验测定其体外内毒素活性,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测定其吸光度,凝胶色谱法纯化,硫酸-苯酚法测定其脂多糖含量.结果 脂多糖低阳性浓度为10-5~10-4 μg/mL.紫外可见光光谱监测发现这些细菌脂多糖在254~260 nm处有高吸收峰,大肠埃希菌在259 nm处有高吸收峰,其峰值与糖显色测出的峰值完全一致.结论在波长259 nm 处大肠埃希菌有高吸收峰,256~260 nm波长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志贺菌脂多糖的特异吸收峰,因此,259 nm波长处将有可能作为大肠埃希菌脂多糖检测的新方法,254~260 nm波长处有可能作为革兰阴性菌脂多糖检测的新方法.
作者:陆书华;杨兴光;王坤;钟启平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