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下聚焦超声治疗伴解剖结构异常的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杨丽;张弓剑

关键词:聚焦超声, 变应性鼻炎
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下聚焦超声治疗伴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的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运用CZB型超声波鼻炎治疗仪,在鼻内镜下对97例伴有解剖结构异常,治疗头不能通过鼻腔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聚焦超声联合改善鼻腔解剖结构的手术,用记分法评定变应性鼻炎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进行疗效评价,其中显效率55.7% (54/97),有效率38.1% (37/97),无效率6.2%(6/97),总有效率为93.8%(91/97).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与改善鼻腔解剖结构的手术同时进行,不影响其疗效,无明显并发症.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新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BL与LBL教学法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口比例增长,全球老龄化的时代已经来临,21世纪我国也将迈入老龄化的国家.我国老年人口之庞大,所占用的卫生资源之可观,使老年病防治日益成为我国卫生保健事业关注的焦点之一,这种形势热切渴求合格的老年医学专业人才[1],这要求每一名临床医生必须掌握老年医学常见病的诊断和基本处理原则.而医学生普遍反映老年医学疾病复杂,合并症多,传统的见习教学效果差.

    作者:胡尔西旦·那斯尔;玛依拉·卡哈尔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常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特别是6个月内多[1],其临床表现为突发咳嗽、喘憋、气促,有明显的呼吸道梗阻现象,而且部分患儿的肺部湿啰音吸收较慢,为儿科常见急诊.其病理改变是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狭窄,故解除气道阻塞是治疗的关键.为探讨布地奈德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我们做了临床治疗及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穆继玉;丘伟;刘冬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56例手术治疗分析

    1957年Anderson引入了“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概念,将“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囊括其中,认为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纤维化、多种炎性细胞尤其以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非细菌性感染的乳腺良性疾病[1].PCM若在急性或亚急性期未做到及时正确的处置,将会形成乳房多个象限和区段的小脓肿或复杂窦道,此时手术就较为困难,特别是要求保留乳房的患者.

    作者:艾尼·沙塔尔;雪克来提·库尔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X线、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SH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X线及CT检查,其中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15例患者均为单发,13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位于右肺9例,左肺6例,大直径为1.5 ~6.5cm,2例位于肺门区,其余位于肺外围,所有的病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影;CT检查2例可见粗点状钙化影,平扫时硬化性血管瘤呈均匀等密度,9例增强扫描,扫描后病变明显强化,强化值43 -93 Hu.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胸片和CT平扫无明确的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张迎;买合木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在早期类风湿关炎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抗瓜氨酸波形蛋白(抗MCV)抗体对RA尤其是早期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早期、30例中晚期RA及28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三组中抗MCV 抗体,抗CCP抗体,同期记录相应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如年龄、晨僵时间、病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RF)等,应用SPSSl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抗MCV抗体在早期RA组,中晚期RA组及其它风湿病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3.3%,90.0%,14.0%;(2)抗MCV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92.9%,抗CCP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3%、96.4%;(3)抗MCV与抗CCP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6.7%,100%;(4)抗MCV抗体与抗CCP抗体(r=0.479,p=0.000)、RF(r=0.308,p =0.017)有相关性,且与抗CCP抗体的相关性更强.与其他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但与X线破坏有相关性.结论:抗MCV抗体在RA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作为早期诊断RA的血清学标志物.且联合检测可以提高RA诊断的特异性.

    作者:刘利君;靳洪涛;刘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屈光状态影响

    目的:为了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大小以及角膜形态改变.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40例(46眼),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1月、3月裸眼视力两组比较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散光两组比较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一月、3月A组散光度数小于B组,术后3月两组散光均较术前有所减小(P<0.05).术前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两组比较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一月、3月A组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角巩膜隧道切口对角膜损伤更小,散光更小、更安全等优点.2.选择在角膜大屈光轴方向作切口能在一定程度上矫正部分术后散光,对所在于午线角膜曲率有松解作用.

    作者:陆飞;托西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PACS平台在医学影像专业民族班超声互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区域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基础教育比较薄弱,加上汉语言交流障碍,使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具有许多不同于汉族学生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学习第一年需要专门进行汉语强化培训,但是由于学习时间短,娴熟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有一定的困难.基于这一特殊性,如何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简明易解的语言传授给学生,是超声影像学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作者:曾红春;袁建明;王晓荣;刘文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皮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现状

    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已经广泛应用到治疗血管狭窄性疾病中.早期应用中出现的再狭窄由于支架植入的应用已大大降低.但支架只能解决早期的血管弹性回缩,对血管内膜损伤后激发的内膜增殖并无抑制作用,相反,作为异物还会刺激局部的炎症反应;一般支架植入术后3~6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比例为25%~50%.

    作者:况成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分层培训教育的实施与管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迫切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精湛的专科操作技能、把握学科发展动向、高学历、高实践能力的专科护理人才[1].通过在职教育来提高临床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护理人员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护士在职培训须根据各层次护士的需求,建立护理人员培训发展体系.为了适应学科发展,提高护理人员在职教育的质量,我院从2008年开始制定在职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刘秀丽;尹玉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46例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血液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不可替代性(其来源只能是献血员),输血对人体究竟有多少影响,目前还无法确定,因此输血引发的输血不良反应是现阶段有效输血和安全输血的重大隐患.现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计46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以达到安全有效输血的目的.

    作者:居敏;王拥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胸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交通及其他意外事故的频繁发生,外伤后引起的胸部损伤在临床非常多见,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肋骨、胸骨、肋软骨、肩胛骨骨折,对医患双方至关重要 o MSCT在临床的应用,使三维成像技术也逐渐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充分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本组收集了56例胸部外伤患者的CT扫描图像和后处理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SCT三维成像技术在胸部外伤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秀焕;汤立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乌鲁木齐市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突破口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迅速发展,领导重视,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实施,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可及性和人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思路与对策,以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王历;杨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3款不同品牌便携式血糖仪结果正确度分析

    由于POCT具有快捷、使用方便、不受场地限制的优点,临床病区POCT血糖仪使用越来越普遍.但在进行POCT试验时,同一时刻不同仪器,甚至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血糖仪之间结果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同时POCT分散存在于各病区,缺乏质量保证体系,导致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难以保证,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不利影响[1].为了解不同病区3种不同品牌共计26台便携式血糖仪(POCT)的检测结果正确度,并与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葡萄糖结果进行比对,以供各临床科室对POCT血糖仪选用和对POCT血糖仪结果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志伟;姜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NSICU医疗及管理模式的初步探讨

    神经外科应当而且必需拥有自己的重症监护室(NSICU),且NSICU需封闭式统一管理.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手术已经普及及规范化了.但NsICU的建设在基层医院才刚刚起步,治疗及管理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为加快基层医院NSICU 建设的发展,现初步探讨如下:1对昏迷或术后麻醉未醒患者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测

    作者:于江龙;兰世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CT诊断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3年11月~2010年1月间,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54.6岁.患者均以胸痛或胸背部痛或腹部(脐周)痛并伴有大汗、疼痛难忍、恶心为主.发病时间为40 min 至1天.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11例,血压140/90~150/100 mmHg之间.糖尿病史者1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例.

    作者:戴国朝;吴静;邱娅;周仁冰;田序伟;阿布都;阿迪力;阿米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搜集的20例严重鼻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行双侧颈内、外动脉造影明确病变血管,后行超选择性责任动脉插管,栓塞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栓塞后达到立即止血,1例有眼动脉参与供血患者栓塞后仍有少量鼻出血,后经局部压迫,药物止血后出血停止,1例未能栓塞.结论:采用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是微创、安全、高效的止血方法.

    作者:钟朝明;玄祖旗;张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以首发表现为低钠血症的肺癌发病因素及误诊原因分析(附12例报告)

    在临床工作中,低钠血症比较常见,大部分低钠血症较易纠正,预后较好,但以低钠血症为首发表现的肺癌容易误诊[1].为了熟悉以首发表现为低钠血症的肺癌临床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近9年来我们诊治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作者:古力巴哈尔·阿不都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下肢深静脉会师造影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较少见,为髂静脉受髂动脉的骑跨压迫,或存在腔内异常粘连结构[1],导致骼静脉和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肢体水肿、浅静脉曲张、下肢软组织淤血性营养障碍;甚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一系列临床征侯群.我院2004 ~ 2009年间在给346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做顺行性血管造影时发现18例,全部经股静脉插管逆行造影及手术证实.

    作者:杨毅;陈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如何确定医务人员的诊疗义务

    1案件事实2009年3月14日晚10时许,徐某不慎意外摔倒致脑部受伤,被送入江西省安福县某医院治疗,因严重脑外伤后急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并枕骨大孔疝,导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并于2009年3月21日死亡.徐某家属认为,在对徐某的诊疗过程中,接诊医生对徐某入院当晚CT检查发现的枕骨骨折并颅窝硬膜外血肿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将其转至脑外科专科医生处诊治,在徐某出现明显头痛、呕吐等症状后,仍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延误了抢救治疗的佳时机.患方认为,医院的过失与徐某的死亡存在一定关系,要求医院赔偿.

    作者:万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DSA肝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控制

    DSA肝动脉造影是肝脏疾病介入诊疗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其图像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对我院196例DSA肝动脉造影中获取的387序列共1548幅图像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和质量评价,找出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共抽取196例DSA肝动脉造影图像资料,其中男性148例,女性48例;年龄32~81岁,平均49岁.

    作者:钟华;潘俊辉;王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新疆医学杂志

新疆医学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