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在脑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切除术中的应用

赛力克·对山拜;麦麦提力·米吉提;杨振村;刘波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
摘要:目的:评价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方法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随访于2006年9月~2012年11月期间我科收治126例术中采用显微镜下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治疗的脑AVM患者并采用GOS评分进行预后评价,来探讨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与AV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术中采用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26例AVM患者中完全切除病灶123例,未完全切除者3例,术后行伽刀辅助治疗.预后评价按Glasgow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者123例,中度残疾者2例,严重残疾者1例.结论:术中采用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是一种改善AVM手术预后的主要方法.
新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MECT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研究

    MECT治疗利用麻醉技术使患者肌肉完全处于松驰的状态下,应用多功能、多参数监测技术的电休克治疗.该治疗方法较为安全,适用范围广,是精神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1].由于患者对MECT技术缺乏了解和认识,担心MECT治疗有风险,导致患者接受治疗前紧张、恐惧而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我院把综合性护理干预融入到MECT治疗中,重点开展了护理教育和舒适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霞;宋维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平均住院日调研结果分析

    平均住院日是一项能比较全面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各科室之间配合程度、医院经济效益和患者切身利益等多方面状况的综合性指标[1].平均住院日的长短反映卫生资源的利用情况,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意义在于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凸显;医院越来越认识到挖掘自身潜力,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有效缓解这一问题的措施之一.在医院管理实践中,平均住院日标准应是一个标准族群,由医院平均住院日标准、科室平均住院日标准、单病种平均住院日标准和术前平均住院日标准等组成.目前自治区级各家医院门、急诊量及患者出院数量持续增长的趋势明显,大部分医院的总体平均住院日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2010年以后下降的趋势尤为明显;2012年较2011年下降了1d,同级医院平均住院日已下降到了10d左右.

    作者:席峰;王飞;路阳;郭阿娟;陆晨;孟佳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奥沙利铂联合甲强龙治疗复发或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甲强龙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全组83例复发或者难治NHL患者接受了至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d1,8;奥沙利铂130 mg/m,d1;甲强龙500 mg,d1~5;以上药物均静脉滴注,每21~28 d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完成1个周期化疗后评价毒副反应.结果:CR7例(8.4%),PR31例(37.3%),SD38例(45.8%),PD 7例(8.4%),总有效率(ORR)为45.7%;9例B症状患者B症状消失,6例症状明显改善.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及神经毒性,全组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甲强龙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NHL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患者耐受性好,是值得推荐的一个挽救方案.

    作者:孟广军;梁莉萍;贾存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多模式镇痛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行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患者共206例,根据患者住院时自行选择分为多模式镇痛组114例和常规镇痛对照组92例.观察两组术后的6h、12h、24 h、48 h时和72 h疼痛的VAS 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日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模式镇痛组和常规镇痛组术后6、12、24、48、72 h疼痛的VAS评分分别是:(3.2±1.1)和(4.7±0.7)、(3.5±1.0)和(5.5±0.9)、(4.0±1.1)和(5.4±1.2)、(2.9±1.4)和(3.6±1.1)、(2.9±0.6)和(3.1±0.6);首次下床时间为:(4.3±2.8)d和(5.4±2.2)d;住院日数为:(13.2±2.8)d和(14.8±4.6)d.两组相比较,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日数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多模式镇痛较常规镇痛方式能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卧床时间和住院日数.

    作者:胡雅斌;顾文飞;卡哈尔·艾肯木;陈继征;王振斌;楚戈;赵疆;项泽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1例误诊分析

    经典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儿童多发,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可见异常淋巴细胞,血清中可见嗜异凝集素及EB病毒抗体[1].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了EB病毒外,传单中有5%~10%的病例是由非EBV的其他病原体如巨细胞病毒、弓形虫、肺炎支原体(MP)等感染引起[2],称为类传单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儿童多发,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可见异常淋巴细胞,与EBV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症相似.易致误诊,我院自2000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11例,因该病临床表现多样,首诊误诊11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康世金;周洪华;谢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提高内分泌学临床带教质量的实践探索

    内分泌学是内科学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临床医学生毕业实习的重点科室之一.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内科系统病种多、涉及全身器官组织广泛的一系列疾病,并且复杂的内分泌激素检测、功能试验及基因诊断在内分泌代谢病诊断中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员在内分泌科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他们自觉学习的积极性,高效地把繁杂的专科知识传授给学员,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针对本学科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作者:郭艳英;王新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钠与血清白蛋白在幼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幼儿肺炎患儿血钠水平及血清白蛋白浓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幼儿肺炎的血钠水平及血清白蛋白的浓度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得出相应结果.结果:轻症肺炎患儿低血钠发生率为5.0%,重症肺炎患儿低血钠发生率56.0%;轻症肺炎患儿低蛋白血症发生率5.0%,重症肺炎患儿低蛋白血症发生率64.0%;重症肺炎患儿中低血钠、低白蛋白的发病率均高于一般肺炎发病率,血钠与血清白蛋白浓度较低预示疾病较重,容易出现并发症与合并症,治疗效果较差.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建议对肺炎患儿常规监测血钠及血清白蛋白指标,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和治愈疾病的目的.

    作者:张玲;姚爱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病史、体征及一些间接的实验室检查,然而其临床表现变化较多,需要与许多腹腔内外的疾病相鉴别.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低频探头的结合使用,能较好的显现各型阑尾炎的声像特点.为探讨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305例经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检查声像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张显敏;李栋;李平;江涛;符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307例免费人工流产原因分析

    人工流产是女性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是目前终止早孕的一种手术方法,这类手术相对安全、简便,对保障妇女的生殖权利和在控制人口增长中有重要作用.但这类手术不仅危害妇女生殖健康,且消耗有限的社会医疗资源.

    作者:赵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我院医疗和药学管理中退药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我院住院患者退药于往年相比较呈增长趋势,无形中增加了护士和病区中心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对一些储存条件较为严格的药品增加了不安全因素,也增加了药品的损耗,给药品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同时,也增加了医患纠纷的机会.为此,针对我院病区中心药房的退药处方进行了回顾性统计与分析,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探讨.为加强医师诊疗和处方行为管理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本院病区中心药房2011年1月至12月退药处方共8236张,按退药原因和处方张数、退药科室、退药类别等进行分类统计.

    作者:刁菱燕;任红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20例

    自2010年~ 2012年,我县人民医院,采用记忆合金髌骨爪,采用切开复位,治疗髌骨骨折20例,效果非常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35岁.横断骨折15例,粉碎骨折5例.直接暴力13例,间接暴力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完全分离错位者11例,部分分离错位者6例,横行线状骨折无错位3例.闭合损伤17例,开放损伤3例.

    作者:伊小军;依米提·吐尔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PCT、IL-6、CRP及WBC分析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差,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及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白细胞介素-6(IL-6)是宿主早期对炎性反应的主要介质,在重症感染时呈现明显升高[1].降钙素原(PCT)用于细菌感染早期的诊断,在感染后12 h~24 h达到高峰,体内、外稳定性好.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血清CRP、PCT、WBC和IL-6的测定在新生儿感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雪梅;任丽峰;曹学征;彭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伊犁地区健康教育开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我国学者王茂泽认为:健康教育是以全体人民为对象,通过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知识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大卫生的观念的建立,预防工作在整个卫生保健事业中占重要地位,社区健康教育作为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地位与作用就越来越重要了[1].因此,根据伊犁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特点很好利用本地社区资源,探讨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对策.

    作者:张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舒芬太尼麻醉对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在全麻气管插管过程中由于气管导管对气管的刺激常常会引起短暂的心血管反应,主要表现为BP升高,HR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这对心血管系统正常患者可能影响不明显,但对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具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本组观察了舒芬太尼和芬太尼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不同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郑明理;阿布利;李敏;贺芳;葛凌伟;马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平板运动试验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疗效和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后疗效和预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2012在年我院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前1周、术后2周、术后随访6~ 12个月均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冠心病患者80例,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和预后.结果:80例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与术前1周相比,术后2周、术后6~12个月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人数明显降低,运动所诱发的大ST段压低程度(STmax)明显减轻,总运动时间、HRmax均增加;术后6~12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运动代谢当量、运动时间和HRmax增加.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可用于有效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疗效和预后.

    作者:时新艳;郭红霞;赵小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发生原因及防护措施

    锐器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内意外被锐器刺破,切割皮肤甚至伤及皮下和或组织,导致局部出血的损伤[1].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其他科室护士比较,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从事易于受到锐器伤的操作,接触到锐器的机会较多.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手术室护士有手术相关锐器刺伤的经历,75%以上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损伤来自5种不同器械,包括缝针、手术刀片、注射器、牵引器、皮肤或骨拉钩及电凝器械等[2].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的教育和培训,增强防护意识,保护护士的职业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原因进行调查,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红燕;罗莉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宫颈癌相关的输尿管梗阻的处理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解剖上的毗邻关系,常并发输尿管梗阻导致肾积水,甚至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缩短预期寿命.据国外资料报道,宫颈癌并发输尿管梗阻的发病率为14.1%~34.5%.我院自2009年6月~2012年12月,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宫颈癌伴输尿管梗阻患者,效果良好.现就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艾合买提·艾买尔;亚力坤·阿里木;王英刚;齐飞波;刘亮;孙敏;史振峰;尼哈提·祖尔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1例胆囊癌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胆囊癌是一种伴有腺样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也是肝外胆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1].胆囊癌多见于老年女性,尤其是60~70岁之间.以腺癌为多见,达95%以上[2].由于胆囊癌的临床症状为一般消化道症状,因而不易及早发现,且转移发生早,故预后差.本文总结三家医院近5年来21例胆囊癌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瑞康;杨春兰;王新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乌鲁木齐地区259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分布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耐药肺结核患者人群分布情况.方法:将2011年5月1日~2012年9月30日间,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科收治的肺结核患者标本用罗氏管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培养阳性菌株采用比例法对8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氧氟沙星、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卷曲霉素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其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9例肺结核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其中男性154例,女性105例;年龄分布在14~86岁之间,平均年龄40.8岁.耐药患者71例,耐药率男、女患者分别为29.2%和24.8%;按照年龄分组:患者≤18岁耐药率为21.1%,19~59岁患者耐药率29.7%,患者≥60岁耐药率21.8%;民族分布:汉族患者耐药率25.5%,维吾尔族患者耐药率34.2%,回族患者耐药率18.2%;性别、年龄、民族耐药率经统计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复治患者耐药率分别为26.4%和37.5%;耐多药率分别为5.96%和25%.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分支杆菌的耐药性与性别、年龄、族别均无关,但是耐多药率与治疗史密切相关,复治患者远高于初治患者.

    作者:刘泓;李君莲;吐逊古·吾拉英;马丽;陈阳贵;张为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目前尚不能完全避免,复发后的治疗较为困难,再次手术的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的危险都较大.研究表明,该病的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结合临床实际,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因素及如何进一步减少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的复发.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1月~2012年7月手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72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209例,年龄14~78岁,中位年龄43岁.1.2 治疗方法术前诊断主要依据扪诊和彩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左甲状腺素口服,对照组为未服药组,手术方式包括单侧腺叶部分切除,单侧次全切,双侧次全切除等,并均有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

    作者:翟文裕;吴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新疆医学杂志

新疆医学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