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创华;钟丽红;李卓成
目的 探讨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胆红素与尿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MCN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单纯应用泼尼松药物短期治疗14 d,再经24 h尿蛋白(24 hUpr)定量和晨尿蛋白定性试验,选取65例尿蛋白完全缓解患儿,观察治疗前 、治疗7 d、治疗14 d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清蛋白(ALB)和24 hUpr指标水平变化,比较其差异并对患儿胆红素与尿蛋白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5例患儿TC、TG和ALB水平在治疗7 d和14 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 hUpr、TBIL和DBIL水平在治疗7 d和14 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24 hUpr与TBIL、DBIL呈负相关(r=-0.413,P=0.001;r=-0.293,P=0.023);治疗后14 d的24 hUpr与TBIL、DBIL呈负相关(r=-0.301,P=0.018;r=-0.285,P=0.029).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MCNS患儿尿蛋白和血清胆红素影响较大,且24 hUpr与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提示MCNS患儿尿蛋白丢失可能是导致机体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杨志娜;田卫东;贺东洋;龚俊华;梁忠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初步建立同时测定人体血清中15种胆汁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分析方法 .方法通过同位素标记的胆汁酸作为内标,使用乙腈对血清中的胆汁酸进行提取,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对15种胆汁酸进行分离.使用串联质谱进行检测,在负离子模式使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定量分析血清中胆汁酸的浓度.结果 15种胆汁酸在1.0~6000.0 n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0.993;目标物的定量限为1.0~10.0 nmol/L;低 、中 、高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7.1% ~108.3%,日内 、日间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8%.所开发的方法被应用于检测24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标本,健康者的胆汁酸以甘氨酸结合型为主,游离型胆汁酸和牛磺酸结合型胆汁酸浓度相对较低.男性血清中脱氧胆酸浓度显著高于女性,男性血清中甘氨熊脱氧胆酸浓度显著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MS/MS法能有效分离并定量检测人血清中15种胆汁酸的水平,其线性范围广 、灵敏度高 、精密度好,有望作为临床血清15种胆汁酸检测的参考方法.
作者:罗腾飞;胡文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不依赖序列的单引物扩增技术结合Ion Torrent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重症肺炎患儿呼吸道肺泡灌洗液进行病毒病原体宏基因组检测的效果.方法 取临床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病毒基因组核酸DNA/RNA的提取,随机引物扩增建库后,进行Ion Torrent高通量测序分析,测序结果 进行本地blast分析筛选病毒序列,运用MetaVir数据库进行病毒归类分析.结果一共获得591593条序列读长,病毒序列3545条,占0.6%,其中主要病毒及序列有腺病毒1760条(49.6%),淋巴囊肿疾病病毒1422条(40.1%),Taterapox病毒65条(1.8%),智利巨型病毒37条(1.0%),云杉卷蛾雕背姬蜂病毒33条(0.9%),猫白血病病毒32条(0.9%),网状内皮组织增生证病毒30条(0.8%),RD114逆转录病毒18条(0.5%);呼吸道病原体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为腺病毒7型,提示患者腺病毒7型感染.结论 该研究初步建立的病毒宏基因组分析技术平台可用于呼吸道相关已知和未知病毒病原体鉴定.
作者:张金李;冯翔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尿液中塔-霍粘蛋白(T HP)及骨桥蛋白(OPN)水平与泌尿系结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1-6月于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泌尿系结石患者和健康无结石者的清晨空腹尿标本各65例,将其分为结石组和对照组.留取清晨空腹尿10 mL,采用酶联免疫分析试验测定T HP、OPN值,并对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石组患者尿液中T HP水平为(26.01±4.65)mg/L,OPN水平为(170.59±27.32)μ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41±2.42)mg/L、(192.70±16.44)μg/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T HP与OPN在尿液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尿液中T HP、OPN升高为泌尿系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泌尿系结石患者尿液中T HP、OPN与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二者代谢水平异常与泌尿结石的形成存在相关性.
作者:闫晓煜;黄志红;孟胜兰;肖创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7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 、6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 、52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6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的hs-CRP、TG、TC、HDL-C、LDL-C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AMI组 、UA组 、SA组血清hs-CRP、TG水平明显增高,HDL-C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hs-CRP、TG水平明显高于UA组,UA组hs-CRP、TG水平明显高于SA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317,P<0.01),与TG水平呈正相关(r=0.245,P<0.05).TG与TC呈显著正相关(r=0.623,P<0.01),与HDL-C呈负相关(r=-0.476,P<0.01),与LDL-C呈正相关(r=0.325,P<0.05);TC与LDL-C呈正相关(r=0.794,P<0.01);HDL-C与LDL-C呈负相关(r=-0.136,P<0.05).结论 hs-CRP和血脂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临床可将hs-CRP、TG、HDL-C之间的关系与水平变化作为持续观测指标,以便更好地掌握疾病的发展和变化,对于临床上正确预防与治疗冠心病有重要作用.
作者:丘创华;钟丽红;李卓成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LADA患者42例和健康对照者50例基本临床资料,探讨LADA患者RDW的变化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结果 LADA患者组RDW水平为(13.9% ±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2% ±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空腹C肽(FCP)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A患者组RDW与HbA1c呈正相关(r=0.621,P<0.05).结论 LADA患者RDW水平较健康人群升高,可用于评估LADA患者疾病危险度.
作者:陈颖;黄燕华;邵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 、25-羟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PT H)、钙 、磷 、镁与绝经年限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138例(骨量正常组23例,骨量减少组55例,骨质疏松组60例)绝经后女性血清进行外周血骨代谢指标的检测及骨密度的检测,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量减少组血清钙 、磷低于绝经后骨量正常组,β-CTx、PT H高于绝经后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25-羟维生素D、PT H、钙 、镁低于骨质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与钙 、镁呈正相关(r=0.60、0.51,P<0.01),与 β-CTx、绝经年限呈负相关(r=-0.39,-0.58,P<0.01).结论 绝经后女性血清骨代谢指标变化明显,采用骨密度检测结合不同的骨代谢指标能更全面 、合理地评价绝经后女性的骨代谢平衡状态,有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王瑛;沈建雄;王海英;夏丰;李冠武;史晓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心肾贫血综合征(CRAS)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钠离子水平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79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有无CRAS分为非CRAS组(n=509)、CRAS组(n=70).测量入院时的NT-proBNP、钠离子水平,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非CRAS组患者与CRAS组患者的NT-proBNP、钠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非CRAS组 、CRAS组及全体患者中,NT-proBNP水平与钠离子水平均呈负相关(r=-0.319、-0.294、-0.358,P<0.001).结论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在重视NT-proBNP水平的同时也要注意钠离子的水平,二者可结合考虑,及时判断患者发生CRAS的可能性高低,并积极纠正低钠血症 、贫血 、肾功能不全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史云飞;王建榜;王西辉;吴娟;常盼;李鑫;任明岗;于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昆明某院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的耐药现状.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临床拟诊断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标本共7054例.对标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分离 、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7054例标本中,分离得到409株SA,其中CA-MRSA共58株,占14.2%.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共351株,占85.85%.多重耐药菌株的总检出率为43.8%(179/409).所有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苄青霉素(92.2%)、红霉素(64.5%)和克林霉素(63.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 、奎奴普汀/达福普汀 、利奈唑胺 、利福平或替加环素的耐药现象.结论 该院分离的CA-MRSA主要表现为对不耐酶青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CA-MRSA的发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耐酶青霉素或第1代头孢菌素仍可作为治疗CA-MRSA感染的一线药物使用.
作者:黄海林;王海平;祁洪娟;李小娟;苏敏;庄宇;杜廷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持续知信行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予以持续知信行健康教育,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入院 、出院 、出院后3、6、12个月进行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知识 、信念 、行为改善情况;采用视功能损害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OL-DVI)评价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疾病分期进展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知识 、信念 、行为改善情况 、SQOL-DVI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知信行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和恢复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眼底病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费红敏;张桂丽;沈蓓蓓;杨佳璐;周欢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膜孔蛋白基因表达,分析膜孔蛋白基因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相关性.方法 采用菌株分离鉴定与改良Hodge、乙二胺四乙酸纸片协同试验药敏试验筛选33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利用DNA提取,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及产物电泳分析其膜孔蛋白基因序列,再利用荧光染料SYBR Green法进行实时定量膜孔蛋白基因表达高低.结果 大部分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OM PK35、OMPK36表达有上升的趋势.通过基因序列比对分析35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膜孔蛋白OM PK35、OMPK36序列没有异常.结论 膜孔蛋白OMPK35、OMPK36序列对敏感或多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无影响.膜孔蛋白OM PK35、OM PK36表达量水平与产KPC和IM P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 、厄他培南 、美罗培南耐药性无相关性.
作者:许光辉;俞柳敏;陈淑娟;涂海健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对中晚期肾病患者心脏瓣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心脏瓣膜钙化(VC),分为VC组(n=28)和非VC组(n=74).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素清除指数(Kt/V)、血清磷 、钙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 H)、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碱性磷酸酶(ALP)、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25(OH)D3;分析CKD患者发生VC的危险因素.结果 VC组和非VC组在CKD分期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腹主动脉钙化 、hs-CRP和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KD分期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腹主动脉钙化 、hs-CRP升高和25(OH)D3缺乏是中晚期CKD患者发生V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中晚期CKD患者容易发生VC,其中25(OH)D3水平与其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张军;刘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样本中拮抗剂 Ⅱ 诱导的蛋白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5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及194例肝硬化患者(良性肝病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血清样本,比较两组患者中PIVKA-Ⅱ 、AFP检测水平,分析各单项指标及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癌组PIVKA-Ⅱ 、AFP均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PIVKA-Ⅱ 阳性率为88.78%(182/205),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的19.59%(38/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9,P<0.05);AFP在肝癌组中阳性率为73.17%(150/205),高于良性肝病组的26.29%(51/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7,P<0.05).PIVKA-Ⅱ 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873~0.938,P<0.05),AFP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70~0.854,P<0.05),2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为0.921(95%CI:0.891~0.951,P<0.05).结论 PIVKA-Ⅱ 与AFP对肝癌均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欢;陆惠慧;徐令清;李介华;陈思静;黄茂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碘油输卵管造影(HSG)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妇产科进行HSG的98例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入室(T1)、给予麻醉药物2 min后(T2)、扩张宫颈(T3)、置入微导管(T4)及检查结束时(T5)5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 、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苏醒后下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定向力恢复时间 、Riker镇静躁动评分 、术中知晓情况 、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结果 在T2时间点,试验组患者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MAP、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后下腹VAS评分及术中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呼吸抑制 、体动反应及术后恶心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需麻醉医生干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 、Riker镇静躁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HSG镇静效果满意 、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术后恢复时间短 、躁动发生少,安全性可靠,镇静效果与安全性均优于单独使用丙泊酚.
作者:王春生;邹田田;宣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ngⅡ)、肾素活性(PRA)、血清醛缩酶(ALD)、N端前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92例AMI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注射,首次负荷剂量10μg/min,大剂量 ≤100μg/min,静脉持续泵入24 h.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首次负荷剂量1.5μg/kg,90 s内均速静脉注射,以0.0075μg/(kg·min),持续静脉注射3 h;根据血压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调整剂量0.015~0.030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21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hs-CRP、AngⅡ 、PRA、ALD、NT-proBNP、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V、LVESV明显低于对照组(t=4.179、8.465、5.668,P<0.001);观察组hs-CRP、AngⅡ 、PRA、ALD、NT-proBNP、E、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恶心 、头痛 、腹胀 、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8,P=0.523).随访6个月,观察组再发心力衰竭 、心室纤颤 、心动过速 、心源性死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有效改善心室功能,促进循环内分泌系统功能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莉丽;李付强;杜佩珊;张景鑫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布鲁氏菌病的流行 、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等特征,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高新医院2011年1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发热 、多汗 、乏力 、血培养或穿刺液 、骨髓培养菌阳性,经细菌学鉴定均为布鲁氏杆菌.其他伴随症状和体征有咳嗽 、咳痰 、心慌 、头痛 、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 、肝功异常等.患者就诊科室有呼吸科 、内分泌科 、神经内科 、心内科.结论 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多样,非疫区城市医院临床医生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均应高度重视该病,对不明原因发热者应及早进行血培养检查和布鲁氏菌凝集试验,同时增强高危人群防护意识,防止暴发流行.
作者:武爱荣;晋兴;黄波;曹义战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造影剂肾病(CIN)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20例,其中CIN患者41例(CIN组),非CIN患者379例(Non-CIN组).所有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采用Judkins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24、48 h检测血清肌酐(SCr)、Cys C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ys C和SCr预测CIN的诊断价值.结果 CIN组与Non-CIN组年龄 、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N组中,Cys C水平在术后12、24、48 h均显著高于基线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水平在术后24 h达到高.SCr在术后48 h显著高于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r水平在术后48 h达到高.eGFR在术后24、48 h显著低于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ys C术后24 h的曲线下面积为0.931(95%CI:0.791~0.975,P<0.001),佳临界值为1.55 mg/L,灵敏度为83.43%,特异度为96.91%.结论 血清Cys C可以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诊断CIN的生物学指标之一,诊断价值优于血清SCr.
作者:张鹏;张瑞妮;李飞;高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局部浸润与鞘内注射治疗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有关应用局部浸润与鞘内注射治疗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所检索文献日期为1997年1月至2017年2月.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提取有效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共639例,在有效性方面,与鞘内注射组比较,局部浸润组术后1 d行走时疼痛评分较低 、术后24 h内吗啡使用量较少 、住院天数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起立到行走用时及术后3个月屈膝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与鞘内注射组比较,局部浸润组24 h内恶心发生率 、皮肤瘙痒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浸润治疗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李文举;李亦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讨论不同解剖段原发灶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转移预后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2014年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04例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原发病灶的解剖学信息,并比较和讨论不同解剖段肿瘤患者随访2.5年发生转移的情况及特征.结果 104例患者中男61例,女43例;男性和女性间质瘤原发灶位于胃部的比例分别为55.74% 和53.49% 、位于十二指肠的比例分别为9.84% 和9.30%;位于直结肠的比例分别为6.56% 和6.98%;原发灶解剖部位分布的比例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原发灶肿瘤平均直径为(6.34±3.51)mm,女性为(6.72±3.0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空回肠部的间质瘤随访检出9例转移,转移率为30.00%;原发直结肠转移1例,转移率为14.29%;十二指肠转移1例,转移率为10.00%;胃部转移4例,转移率为7.02%.不同部位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9,P=0.035).肝转移患者中原发部位为胃的患者占36.36%,原发部位为十二指肠及直结肠的比例各占9.09%,原发于空回肠的占45.45%,但不同解剖段胃肠道间质瘤随访转移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转移患者全部来自于原发部位为空回肠的间质瘤患者;直结肠转移患者全部来自于空回肠原发间质瘤;此外检出1例胃原发间质瘤患者出现其他器官的转移.几种不同转移部位在4个解剖段胃肠道间质瘤随访转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原发间质瘤在原发部位中所占比例高,但转移率在空回肠原发灶患者中高,值得引起临床关注;未见不同解剖段的间质瘤转移部位差别.
作者:王卫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升高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AI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3例AIP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gE、IgG、IgG4、补体 、球蛋白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及自身抗体水平,评估上述指标与AIP并发过敏性疾病或并发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在63例AIP患者中,IgE、IgG、IgG4、球蛋白异常的比例分别为58.7% 、58.7% 、74.6% 、61.9%,均超过50.0%;EOS% 升高 、C3降低 、C4降低 、自身抗体阳性 、并发过敏性疾病和并发糖尿病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5.4% 、31.7% 、34.9% 、25.4% 、15.9% 和47.6%.而在37例IgE增高的AIP患者中,其IgG、IgG4、球蛋白异常的比例分别为59.5% 、89.2% 、62.2%,均超过50.0%;EOS% 升高 、C3降低 、C4降低 、自身抗体阳性 、并发过敏性疾病和并发糖尿病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9.7% 、35.1% 、35.1% 、29.7% 、18.9% 和51.4%.IgE与IgG4呈正相关,与C4呈负相关(r=0.404、-0.294,P<0.05);IgE与EOS% 、C3无相关性(r=0.132,P=0.303;r=-0.255,P=0.080);IgE与IgG及IgG4之间无相关性(r=0.021,P=0.873;r=0.089,P=0.490).IgE在自身抗体阳性或阴性 、并发或未并发过敏性疾病,以及并发或未并发糖尿病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gE可能与过敏机制一起参与了AIP及胰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是潜在的诊断及监测AIP病情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杨静文;钱琤;胡红丽;郭杰;刘鹏;谷明莉;刘云;张薇薇;黄元兰;邓安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