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

吴江;聂新乾;丁永年;罗庆元;朱丽蓉

关键词:注射治疗, 高频电疗, 消化性溃疡, 出血
摘要:目的:比较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和高频电凝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将41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内镜注射治疗组(n=22)和高频电疗组(n=19).分别对消化性溃疡出血进行内镜下治疗.结果:注射治疗组24小时止血20例(90.9%),7天内再出血3例,高频电疗组24小时止血17例(89.5%),7天内再出血3例.两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注射治疗组和高频电疗组在24小时止血、再出血和急诊手术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高频电凝治疗后移开探头容易撕脱凝固组织而诱发再出血.因此,应首选治疗费用低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内镜下注射止血治疗方法.
农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深静脉置管的相关护理

    深静脉置管在抢救危重症病人的过程中,不但能减轻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而且给患者药物的及时、有序输入和护士的护理治疗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作者:杨小艳;武礼琴;杜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床边监护仪影响因素分析

    我急救中心监护室平均每年收治约700例病人,共进行心电监护600000小时,平均每人监护854小时.常用的监护参数包括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护仪显示的各项参数及图象常受诸多因素影响,如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则可能误导监护操作.

    作者:郑黎;彭明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基层门诊37例老年肺结核误漏诊的临床分析

    老年肺结核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基层门诊受医疗条件及水平的限制,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现将本门诊37例老年肺结核误诊的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滕文革;凌格;张志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血压急症的救治配合及护理体会

    高血压急症是急诊科常见病,其发病突然,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42例高血压急症病人,经紧急、有效的救治和护理,病情控制理想.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燕;黄金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关于胃管插入长度的几点体会

    插胃管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适用于胃肠减压、鼻饲、洗胃的病人.传统的插管长度是从发际到剑突或鼻尖至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成人食管长度约为25~30cm,咽部长度约为12cm,鼻部长度约为8cm,总长度为45~55cm,所以理论上插入胃管长度约45~55cm.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按此长度插入胃管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根据本人多年来临床观察、体验,对胃管插入长度浅谈几点体会.

    作者:刘彭;栾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

    目的:比较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和高频电凝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将41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内镜注射治疗组(n=22)和高频电疗组(n=19).分别对消化性溃疡出血进行内镜下治疗.结果:注射治疗组24小时止血20例(90.9%),7天内再出血3例,高频电疗组24小时止血17例(89.5%),7天内再出血3例.两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注射治疗组和高频电疗组在24小时止血、再出血和急诊手术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高频电凝治疗后移开探头容易撕脱凝固组织而诱发再出血.因此,应首选治疗费用低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内镜下注射止血治疗方法.

    作者:吴江;聂新乾;丁永年;罗庆元;朱丽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改进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病人,采用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本组显效16例(70%),有效5例(22%),无效2例(8%),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2%.结论:使用本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年老衰弱病人均能耐受,且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辉;吴燕;郭素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腹卒中3例报告

    腹卒中是一种临床少见的急腹症,术前及发病前确诊率低,病情发展变化快,病死率高,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我科1999年~2002年收治3例腹卒中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齐飞波;王喜艳;阿不来提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后切口疝的临床分析

    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手术,但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后切口疝的发生却不常见,现对其病因及防止加以分析.

    作者:熊炬;田龙;赵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治疗急性肠梗阻86例分析体会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综合治疗86例急性肠梗阻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飞波;王喜艳;蔡穗生;常锋;吴天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诊模式转变的思考

    急诊模式不仅直接关系到急危重症的抢救存活率,而且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综合水平.随着医疗市场的需求的变化,急诊模式已开始从支持型向综合型并进一步向急诊亚专业方向发展.本文就急救模式转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关继华;居来提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CO中毒并心肌急性损伤3例

    1临床资料病例1:28岁男性,既往体健,发现意识不清3d入院,昏迷并呕吐胃内容物,二便失禁.入院查体:BP 16/10.7kPa,嗜睡,双肺清音,心率62次/分,律齐,病理征阴性,心肌酶CK 2 469U/L,HBDH464U/L,LDL437U/L,电解质及肝肾功正常.心电图示:窦律,广泛前壁下壁心肌缺血.诊断非Q性心肌梗死,患者无自觉症状,给予急性CO中毒常规治疗及营养心肌治疗,心肌缺血好转.

    作者:王春燕;侯彦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处理体会

    在腹内脏器损伤中,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内伤,随着交通事故和暴力犯罪的增加,其发病有增多的趋势.因其伤情复杂危重,术前不易诊断,术后并发症较多,故死亡率较高.我科自1990年~2002年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38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欧阳军;吉南;马志刚;吕海龙;范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药物性肝炎-急性肝坏死死亡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发急性坏死性肝炎报道很少.我院遇到1例,为药物性坏死性肝炎,导致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静;王鹏;李冬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浆置换在重度药物中毒中的应用

    对6例重度药物中毒患者应用血浆置换(PE)的方法治疗,评价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正福;丁效国;张大权;张金萍;海慧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非侵入性压力支持正压通气在救治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非侵入性压力支持正压通气(NPPV)在救治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方法:对19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病人进行NPPV治疗.结果:成功救治17例(89.5%),2例行气管内插管,无并发症.结论:NPPV是救治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宫磊;刘松岩;朱建明;孙世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9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血脂代谢异常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病人数也不断增多.对我院近几年收治的9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李应琴;王庆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金因肽配合神灯治疗褥疮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现代医学认为,褥疮是因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褥疮可由于家庭护理不当或缺乏相应的护理知识而发生于院外;也可因护理工作的不当或不仔细、不认真而发生在患者住院期间,甚至发生在短短的几小时的手术过程中,临床多发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患者一旦发生褥疮,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会引起脓毒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加强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护理工作,也是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作者:麻超;支炜玲;王子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0例硝普钠治疗重症心衰的体会

    据Framing-han统计,严重心力衰竭死亡率高,其2年死亡率可达30%以上,6年死亡率在70%左右.据我国50家住院病例调查,严重心衰病人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硝普钠可通过扩张静脉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终降低心肌耗氧,而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重症心衰的基础.我们对2002年~2003年来20例重症心衰使用销普钠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莲女;彭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26例治疗经验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IMS)是严重的中毒征象,常因呼吸肌麻痹致呼吸衰竭而死亡[1].故应引起我们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我院于1999年6月至2003年4月在共收治有机磷中毒81例中发生IMS 26例,占31%.均发生呼吸肌麻痹,治愈19例,死亡7例,占27%.现分析如下.

    作者:孙峰;海仁古丽;马文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农垦医学杂志

农垦医学杂志

主管: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主办:石河子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