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骆文婷;陈泽伟;郑慰武;谢文源;龙亚秋;邓虹珠
目的 分析孕期常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对妊娠高血压高危因素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9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50例和安慰剂组48例,阿司匹林从确诊怀孕口服至产前,睡前服用,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异常时停药.对比两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阿司匹林组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阿司匹林组剖宫产率显著降低,孕周显著延长,产前、产中和产后出血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胎儿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孕期常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何云霞;李莉萍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专项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提高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V-EEG )监测质量的结果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行V-EEG监测癫痫患者160例按专项护理质量控制干预前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行专项护理控制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方法.对两组癫痫患者监测成功率、伪差报告发生率、睡眠剥夺率、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V-EEG监测成功率(97 .50% )高于对照组(88 .7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伪差报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睡眠剥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观察组患者电极松动与导联脱落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患者V-EEG监测电线损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患者皮疹和外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88 .75 % )高于对照组(72 .50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专项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可有效提高癫痫患者V-EEG监测质量.
作者:刘美丽;罗尧岳;朱丽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永川区农村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亚型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7 500例该区农村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进行 H PV 分型(15型)检测.结果 7 500例标本中检出973例阳性, HPV总体感染率为12 .97% . 35 ~ 45 岁、46 ~ 55 岁、56 ~ 65 岁年龄组感染率分别为 11 .29% 、12 .40% 、16 .92 % .感染率排在前5位的亚型依次为52型(4 .16% ) 、58型(2 .05 % ) 、16型(1 .52 % ) 、51型(1 .33% ) 、68型(1 .28 % ) .多重感染以二重感染为主,感染率为2 .09% ,其复合型别以52型复合58型为主.结论 该区农村女性 H PV感染具有地域特异性,应加强该区健康教育及健康筛查,以降低 H PV 的感染率及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作者:苏星予;廖昂;邓启明;肖成琴;刘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选择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该院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24例,以行常规护理措施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选择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恢复用时,如排气、离床活动、术后留院时长等与对照组有差异,同时研究组护理工作认可率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区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对于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择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速度,加强护理质量,提高护理认可率,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静;孙亚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与喉鳞状细胞癌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该院头颈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临床病理被确诊为喉鳞状细胞癌.分别检测患者术前近一次全血细胞分析的参数,包括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PLT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RDW ,计算NLR和PLR值.根据ROC曲线,同时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分为低NLR组(NLR<2 .04)和高NLR组(NLR≥2 .04) ;高PLR组(PLR≥120 .32)和低 PLR组(PLR<120 .32) ;高RDW 组(RDW ≥14 .05 fL )和低 RDW 组(RDW<14 .05 fL ) .比较各组术前比值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变化及意义.结果 各组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而在肿瘤分期方面比较,高NLR组T3和T4期比率高于低NLR组T3和T4期比率(74 .3% vs.44 .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7) .结论 术前NLR>2 .04提示喉癌患者分期较晚,预后不良.喉鳞状细胞癌的分期越高,PLR值越大.
作者:张曦;赵留芳;夏全松;杨伟;陶芃作;李静芳;杨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诊疗,分析化学发光法(CLIA )检测抗核抗体(A N A )特定靶抗原/抗体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该院收集的标本中选取405份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标本均分别采用CLIA和免疫荧光法(IIF)进行抗核糖核蛋白抗体(PNP) 、抗史密斯抗体(Sm)、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SSA)、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SSB)、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核小体抗体(Nuc)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ib-P)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在抗体检出率、检测特异性及检测符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在ANA特定靶抗原/抗体检测中抗体检出率和特异性相当;而且两种方法检测过程中在抗RNP 、SSA 、SSB等抗体检测中一致性良好,抗Sm 、dsDNA 、Nuc 、Rib-P等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一致性表现一般.结论 CLIA检测ANA特定靶抗原/抗体其抗体检出率和特异性与IIF相当,且在检测抗RNP 、SSA 、SSB等抗体过程中一致性良好.
作者:周丽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尼泊金丁酯作为防腐剂对24 h尿液标本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新鲜无菌或有菌尿液标本各20份,每份分成4组.一组作为处理前原始标本组,定量检测尿液标本中微量总蛋白、葡萄糖、钾、钠、氯、钙、磷离子,以及肌酐、尿素的水平,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其余3组为尼泊金丁酯组、甲苯组、无防腐剂组,均放置24 h后定量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原始标本为无菌尿液时:4组间葡萄糖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明显.原始标本为有菌尿液时:尼泊金丁酯组菌量与原始标本组相比明显减少(P<0 .05) ;甲苯组、无防腐剂组与原始标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尼泊金丁酯组的葡萄糖水平与处理前的原始标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而未加防腐剂组、甲苯组的葡萄糖水平与原始标本比较明显下降(P<0 .05) ;尼泊金丁酯组、甲苯组、无防腐剂组的其余生化指标包括离子、肌酐、尿素、微量总蛋白,与原始标本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尼泊金丁酯作为防腐剂在24 h尿液生化检查中,对离子、微量总蛋白、肌酐及尿素结果无明显影响.且对尿标本中的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可防止葡萄糖的分解,维持该指标的稳定性.
作者:吴思湟;姜巧;陈翘;孙卫民;彭亮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对口腔种植牙患者进行强化护理管理对种植成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患者分为两组,强化护理管理组采用专业护士负责,加强指导宣教与追踪随访等强化护理管理方案,对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和管理;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和配合.结果 强化护理管理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治疗满意度较之常规护理对照组高,出现遗漏和重复工作也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对口腔种植患者应用强化护理管理,可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较好地提高种植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董天贞;钟昌萍;易明伶;邓蔓菁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统计5类呼吸道病毒特异性IgM 在呼吸道感染(RTI)患儿中的检出情况,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RTI情况,用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收集2017年该院收住0~14岁患儿血清共1 287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乙型流感病毒(IVB)、副流感病毒(PIV)、甲型流感病毒(IVA)、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 )特异性IgM .结果 1 287例标本中IVB检出率高为50 .58% ,其余分别为PIV (3 .42% ) 、IVA(25 .17% )、RSV(2 .87% ) ,以及ADV(2 .10% ).在新生儿中均未检出5类呼吸道病毒阳性标本;随着儿童年龄增长IV A和IVB阳性检出率逐渐增高(χ2=145 .24 、357 .97 ,P<0 .05 ) ,均在学龄期儿童检出率高;PIV和IVA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1) ;RSV在婴儿期阳性检出率高,随着儿童年龄增长阳性检出率下降(χ2=102 .83 ,P<0 .05) .结论 该院IVB特异性IgM 阳性检出高,检出率为50 .58% ,新生儿因免疫功能未完善,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未检出阳性标本,5类呼吸道病毒特异性IgM 在不同年龄段儿童检出率均有差异.
作者:高秀兰;周绍真;谢天琪;苏胖胖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早期糖尿病肾病(DN )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132例糖尿病(DM )患者,依据M ogensen分类标准分为DN组、早期DN组和无肾病DM 组,并选取60例门诊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NLR在各组之间的差异,分析NLR与早期DN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DN的危险指标.结果 NLR在早期DN 组患者中显著高于无肾病DM 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NLR与早期DN呈正相关(r=0 .668 ,P<0 .05) ;NLR是早期DN的危险因素[OR=6 .97(95% CI :6 .294~53 .842) ,P=0 .001] .结论 NLR与早期DN 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且可以作为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有效指标.
作者:王爱兰;倪永圣;何思杰;晏文芬;黄翠芳;汤敏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中的优越性.方法 选取该院产科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出生的窒息患儿40例,将窒息患儿分为心肌损害组(30例)和无心肌损害组(10例) ,所选对象生后0~3 h及24 h分别抽取静脉血查cT nI 、H-FABP ,比较两个指标在两组不同时间段的表达及灵敏度、特异度的比较.结果 生后0~3 h :心肌损害组cT nI较无心肌损害组高(P>0 .05) ,H-FABP值高于cTnI(P<0 .05) ;生后24 h :心肌损害组H-FABP 、cTnI表达值均较无心肌损害组高(P<0 .05) ;生后0~3 h :H-FABP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cTnI(均 P<0 .05) ;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均 P<0 .05) ;生后24 h :cTnI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 H-FABP ,但均 P>0 .05 ;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均 P< 0 .05 ) .结论 H-FABP与cT nI联合检测可减少漏诊率,提高诊断性.
作者:党晓平;郑玲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索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21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分为阳性组(n=46)和阴性组(n=168) .对比两组患者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等指标水平差异.采用复诊的形式对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 阳性组果糖胺(283 .17 ± 66 .35 ) μmol/L ,血红蛋白(93 .24 ± 21 .03 )g/L ,明显低于阴性组的果糖胺[(334 .84 ± 82 .04 )μmol/L ] 、血红蛋白[(128 .35 ± 24.56)g/L ]水平;阳性组C反应蛋白为(36 .03 ± 10 .24)mg/L ,明显高于阴性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7 .23 ± 1 .79)mg/L ,P< 0 .05].随访1 年期间阳性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8 .70% ,显著高于阴性组(4 .7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水平较高的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较高,同时血清果糖胺和血红蛋白水平较低,临床上应该对糖尿病患者血清肌钙蛋白进行密切关注,对患者发生的心血管疾病进行及时治疗.
作者:陈晶;沈晓燕;林建伯;陈珊珊 刊期: 2018年第22期
妊娠期肾绞痛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肾绞痛,诊疗过程中既要解除孕妇的痛苦,也要考虑胎儿的风险,所以治疗较为棘手,导致许多产科医师、泌尿科医师在处理此类患者时茫然无措.本科收集了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27例首诊为妊娠期肾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智慧;吴跃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4 -7 月该院体检中心 2 121 例无症状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腹部超声诊断结果分为NAFLD组721例,非 NAFLD 组1 400 例.测定 U-RBP 水平及其他相关实验室参数进行比较.结果NAFLD组的U-RBP水平显著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且随着U-RBP水平的增加NAFLD患病率也逐步上升(χ2=2 803 .518 ,P<0 .05) ;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 U-RBP与NAFLD的相关性,发现U-RBP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2 .090 ;95% CI :1 .621~2 .694 ;P<0 .05) .结论 U-RBP是NA FLD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叶孔钊;赵莹;张娟文;唐朝红;张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LC3/mTOR自噬通路调控黄芪甲苷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将5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雷帕霉素(RAPA)组、3-MA 组、黄芪甲苷(AST)组.采用灌胃方法在造模前分别灌注雷帕霉素,3-MA和黄芪甲苷.按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计算梗死灶体积和 HE染色观察脑损伤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 mTOR、LC3、Beclin-1、ATG5、SQSTM1/p62 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RAPA组、3-MA 组、AST 组Longa评分显著降低,梗死面积(% )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黄芪甲苷治疗后,大鼠Longa评分低,梗死面积(% )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模型组相比,AST 组mTOR 、p62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LC3和Beclin-1 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黄芪甲苷可以有效治疗和缓解大鼠MCAO ,LC3/mTOR自噬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史楠;张燕;李晋峰;金磊;张蔚;赵梅珍;罗峥;赵玫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的原因,探讨降低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资料,分析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基本信息、输血种类及不良反应类型.结果 2013 -2016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 .18 % .其中发热反应30例,占37 .97 % ;过敏反应49例,占62 .03% .由红细胞引起3例,占3 .8% ,血浆类制品引起76例,占97 .2 % .首次输血发生输血反应23例,占29 .11% ,其中女性16例,均有妊娠史;多次输血发生输血反应46例,占70 .89% .结论 临床输血有一定的风险,患者的输血史、妊娠史以及血液成分都是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及血液成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
作者:何翠;邓素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PIVKA-Ⅱ) 、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3月到2018年4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62份PHC血清标本(PHC组) ,48份肝硬化肝炎(肝硬化肝炎组) 、50份肝恶性肿瘤患者(肝恶性肿瘤组)和100份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体检组) .分别检测各组标本PIVKA-Ⅱ和AFP水平,分析PIVKA-Ⅱ和AFP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 单独检测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在PHC组、肝硬化肝炎组、肝恶性肿瘤组和体检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各组联合检测PIVKA-Ⅱ和AFP的阳性率均高于单独检测;单独检测PIVKA-Ⅱ的灵敏度为88 .7% ,单独检测 AFP的灵敏度为74 .2% ,联合检测 PIVKA-Ⅱ和AFP的灵敏度为96 .8% ,单独检测PIVKA-Ⅱ和单独检测AFP与联合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PIV-KA-Ⅱ在肝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与AFP相比可提高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二者联合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邱志琦;王欣悦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与胃动力治疗仪联合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 )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150例 FD 患者分为柴胡疏肝散组(CSP组) 、胃动力仪组(GM A 组)和联合组(CCG组) ,每组50例,疗程14 d ,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消失时间;检测MOT和SS水平.结果 CCG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烧灼感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 .05) ;CSP组、CCG组上腹痛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 P<0 .05 ) .治疗后3组M O T 明显上升而SS明显下降,CCG组改变更明显(P<0 .05).结论 联合治疗对FD患者有更好的疗效,能更显著地调节MOT 和SS等胃肠激素的分泌水平.
作者:范才波;谢志翔;陈斌;张训兵;罗云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G)、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在慢性肾小球肾炎(CG )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内分泌科、肾内科的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CG伴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患者58例(疾病组) ,以及同期到该院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检测尿液α1-MG和血清β2-MG 、Cys-C 、肌酐(SCr)、尿素(SUrea)的结果.结果 疾病组尿液α1-MG和血清β2-MG 、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SCr和SUre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疾病组中尿液α1-MG和血清β2-MG 、Cys-C单项指标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 .07% ,67 .24% 和65 .52% ,低于3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91 .38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尿液α1-MG和血清β2-MG 、Cys-C是诊断CG早期肾功能的理想的指标,3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CG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检出率.
作者:刘琳;李林英;潘柏莉;向省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肿瘤以其发病率高、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给临床诊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虽然肿瘤的相关研究及诊疗手段不断提高,肿瘤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充分阐明.筛查反映肿瘤早期状态及疾病进程的生物标志物仍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血清淀粉样蛋白 A (SAA )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一种,主要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活动度评估及疗效观察.近些年,随着对SAA与肿瘤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SAA 与肿瘤的浸润程度、转移及复发等具有相关性. SAA可能成为肿瘤筛查及病情监测的候选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SAA与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保林 刊期: 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