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艳岭;贯国京;王秀玲;宋学婷;牛琪;杨连杰;丁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采用湿润烧伤膏对创面进行换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0例各种不同原因导致的创面换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换药方法和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应用湿润烧伤膏换药,并配合严密的换药操作流程和全程临床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换药时导致的创面疼痛、出血、创面及肉芽组织损伤、再次感染、瘢痕形成等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换药治疗和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好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换药时创面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创面疼痛感明显减轻,疼痛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创面及肉芽组织损伤也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瘢痕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湿润烧伤膏进行各种创面换药,并配合全程临床护理措施及正规创面换药操作流程,能显著提高创面治愈率,降低并发症,较传统换药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江霞;郎拥军;张宝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医学影像科全面质量管理(TQM)体系的建立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确定医院影像科TQM体系目标,建立TQM体系,分析影响TQM体系的各个环节,并于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使用,将TQM效果与常规管理进行比较.结果 TQM实施后患者等待时间、检查时间、诊断报告发出时间,短于常规管理(P<0.05);TQM实施后医学影像科服务态度、影像质量、患者满意度、管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管理(P<0.05);TQM体系的实施工作人员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自信心、凝聚力、拓展思维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TQM体系的实施能极大地提高医学影像科整体管理质量.结论 医学影像科建立相对完善的TQM体系,并运用于临床可提高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仲平;曾开奇;朱策均;胡宴宾;康占龙;丁云贵;李贤华;符水;黄向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西门子ADVIA-2120血液分析仪与人工镜检白细胞分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该院住院及健康体检者共102例,晨取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肘静脉血,采用西门子ADVIA-2120血液分析仪及BX-50型显微镜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及相关性.结果 西门子ADVIA-2120血液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计数具有较好的批间精密度及批内精密度;西门子ADVIA-2120血液分析仪与人工显微镜镜检比较,相关性较好,且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碱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门子ADVIA-2120血液分析仪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等优点,但对于异常血液标本,还需结合人工显微镜检验,可更好地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王爱华;李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辅助腺样体切除术与消融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62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分为2组,手术组30例患儿采用鼻内镜辅助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消融组32例患儿使用经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93.33% vs.90.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27,P<0.05);手术组术后疼痛程度、咽痛持续时间、恢复正常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08、8.453、6.557,P<0.05);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9,P<0.05).结论 鼻内镜辅助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疗效确切,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超洋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固定帽在新生儿鼻塞式无创通气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使用鼻塞式无创通气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使用固定帽固定鼻塞和头端呼吸管道,对照组30例使用弹力绷带缠绕头部固定鼻塞和头端呼吸管道.结果 比较2组新生儿鼻塞脱落次数,实验组每例每天鼻塞脱落次数为(3.97±0.62)次,对照组为(7.03±1.2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鼻黏膜和面部皮肤损伤比较,对照组鼻黏膜损伤9例,实验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面部压痕4例,实验组未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鼻塞式无创通气中选择合适的固定帽固定鼻塞和头端呼吸管道,可减少鼻塞脱落次数、降低鼻黏膜和面部皮肤损伤、减少新生儿哭闹、增加舒适度,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王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联合脐血流S/D检测及脐血气分析对高危妊娠新生儿结局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该院120例足月分娩的高危妊娠孕妇根据胎心监护或脐血流S/D检测结果的不同分为3组.A组为胎心监护结果异常,脐血流S/D检测正常;B组为脐血流S/D检测异常,胎心监护正常;C组为胎心监护及脐血流S/D检测均异常.分娩后立即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应用阿氏(Apgar)新生儿评分法对2组预后进行预测,比较3组新生儿阳性符合率.结果 C组Apgar评分小于或等于7分和脐血气分析pH<7.2者分别为92.5%和82.5%,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gar评分小于或等于3分者脐血气分析pH均小于7.2,占100.00%;>3~7分患儿中pH<7.2者,占89.53%;>7分患儿中pH<7.2者,占13.6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gar评分发病率为30.00%,脐血气分析发病率为16.67%,Apgar评分小于7分且脐血气分析pH<7.2的发病率为34.17%.结论 联合应用胎心监护和脐血流S/D检测,以及脐血气分析,对高危妊娠新生儿预后的阳性符合率更高,具有临床指导和治疗意义.
作者:付艳岭;贯国京;王秀玲;宋学婷;牛琪;杨连杰;丁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成本-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于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使用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等指标,对比成本-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的68%显著增高(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较对照组的36%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的成本-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成本-效果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及其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 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就诊编号分为观察组(编号为奇数)和对照组(编号为偶数),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基础治疗和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雾化吸入硫酸镁注射液.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大呼气流速(PE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25-(OH) D3和IgE水平,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及血清25-(OH)D3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7.5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注射液联合沙丁胺醇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祝毓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院外延续护理在直肠癌Miles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疗效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第四临床医学院接受Miles根治术的82例直肠癌患者(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将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外指导,研究组使用院外延续性护理.应用自主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抑郁/焦虑(SAS/SDS)量表对患者的自护能力及负面情绪进行评定,同时对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出院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在ESCA 4个维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刚出院时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所好转,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各种并发症17例,发生率41.46%,研究组7例,发生率17.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Miles根治术后造口患者应用院外延续性护理,能显著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和改善负面情绪,对于预后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钟鑫;段丹辉;刘文博;孙广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系统评价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72-4对胃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使用计算机系统地检索PubMed和Embase数据库关于CA72-4和胃癌预后的文献,文献检索日期截止至2014年7月.除了进行总的Meta分析,同时还进行合适的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13篇,共计4 604例胃癌患者.与CA72-4正常的胃癌患者比较,CA72-4阳性患者的总生存率(HR=1.49,95%CI 1.25~1.77,P<0.01)和无病生存率差(HR=2.26,95%CI 1.54~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ta分析提示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CA72-4水平与预后相关,可作为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李立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蠲痹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开始收集该院门诊糖尿病并发DPN患者,共174例,采用奇偶数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86)和观察组(n=88),均常规用药控制血糖,对照组患者采用弥可保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肾活血蠲痹方内服,中药泡脚,连续2个月.结果 观察组完成研究82例,对照组80例;观察组显效率52.44%,总有效率76.83%,高于对照组(20.00%,57.70%),观察组无效率(23.17%)低于对照组(42.50%).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血管阻力指数(SVRI)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周围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PU)、腓总神经运动转导速度(MNCV)、感觉转导速度(SNCV)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活血蠲痹方治疗DPN疗效肯定,可能与降低HbA1c、TC水平,改善组织灌注有关.
作者:贾秀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出院计划服务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认知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患者14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随访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出院计划服务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视运动组织、注意力及专注力、定向力、动作运用、空间知觉、视知觉、思维操作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各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院计划服务干预模式可提高脑卒中患者在长期康复过程中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
作者:姚蕾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利用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替代二甲苯在石蜡组织块脱蜡转透射电镜标本制备的可行性.方法 将石蜡组织块分为常规脱蜡组和快速脱蜡组,采用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代替二甲苯进行脱蜡后作透射电镜标本制备和观察,并与采用二甲苯按照常规脱蜡步骤进行脱蜡后作透射电镜标本制备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常规脱蜡步骤与二甲苯常规脱蜡后转透射电镜标本的切片与观察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可用于石蜡组织块转透射电镜标本制备时脱蜡,以减少二甲苯对环境和实验者的危害,但其难度略大,标本观察效果略差.
作者:杨杰顺;叶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形成性评价模式应用于教学查房对本科护生核心能力的价值及影响.方法 将2015-2017年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108例本科护生选为研究对象,按照年度将学生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为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的本科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查房模式.试验组为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的本科护生,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2组学生在实习结束前2周进行教学查房核心能力的调查.比较2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决策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评分.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362.79±40.14)分]、临床决策能力[(103.24±10.72)分]、沟通能力[(93.77±8.63)分]、自主学习能力[(106.28±5.4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10.11±30.85)、(84.49±12.31)、(81.25±4.32)、(92.88±8.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形成性评价模式应用于教学查房,可优化护理教学流程,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护理工作中的思维判断、决策、沟通、自主学习等核心能力均显著提升.
作者:陈丽燕;冯冰霞;邱秀媚;王雪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T-NHL-2009方案治疗儿童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并分析23例确诊为LBL并接受TNH-2009方案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3例患儿中5例为B-LBL,17例为T-LBL;1个疗程后17例达到完全缓解(CR),CR百分率为73.91%.CR患儿中复发1例,3年预期无事件生存率为89.87%;患儿无治疗相关病死,化疗不良反应以Ⅲ度以上骨髓抑制、感染和肝损伤常见.诱导Ⅱ方案肝损伤发生率高.结论 使用不含颅脑放疗的T-NHL-2009方案治疗儿童LBL安全有效.
作者:郑晨钰;肖剑文;于洁;陈勇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精症患者精液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该院送检的58例血精症患者精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生化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4株,革兰阴性杆菌26株,真菌2株.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吡肟较敏感.结论 血精症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差,临床应参考实验室药敏结果,准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秦国东;杨静;龙平华;张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乳晕弧形切口联合负压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因哺乳期乳腺脓肿在江津区中心医院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切开组,n=35),以及行乳晕弧形切口联合负压引流术(负压组,n=35)治疗乳腺脓肿的患者,对2种手术方式在治疗乳腺脓肿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与切开组比较,负压组具有术后切口美观、术后疼痛少、术后恢复较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P<0.05),但2组治愈率及3个月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晕弧形切口联合负压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优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许建利;吴诚义;帅磊渊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β受体阻滞剂.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且还能减少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髋关节部位肌肉密度对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50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骨折组,选取同期500例该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股骨近端几何结构;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骨折组患者患侧和健侧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结果 骨折组患者的患侧和健侧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的股骨头直径(HD)、股骨头中心至股骨轴的距离(NL)、股骨颈窄处的宽度(N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髋关节部位股的骨近端(BMD)和股骨外侧皮质股厚度低于对照组,颈干角(NSA)较对照组钝,股骨颈宽度(FNW)宽于对照组,髋轴长(HAL)、股骨颈轴长(FNAL)长于对照组,髋关节部位前群肌肉和后群肌肉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的髋关节部位内侧群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部肌肉密度与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髋关节部位骨密度降低可能会加大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等髋部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文华林;郭书权;柳维才;李虹霖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弗格森埃希菌属肠杆菌科的埃希菌属,是人和动物少见的条件致病菌,该菌可引起创伤、尿道、胸膜等感染,同时造成菌血症、腹泻[1].现从1例老年女性中段尿中分离出弗格森埃希菌1株,报道如下.
作者:陈菲;周万青;张之烽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