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疆哈萨克族胃癌主要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

徐霞;齐翠花;田书信;郑勇;陈卫刚

关键词:哈萨克族, 胃癌, 危险因素
摘要: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高达300.9/10万和29.3/10万.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多阶段发展的过程,其确切病因仍为完全阐明.近几年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胃癌的危险因素包括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或其他相关因素,但是其结果却不尽相同.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疆哈萨克族胃癌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农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位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体位性高血压是血压调节障碍的表现,是与靶器官损害进展和继发心血管风险相关的重要临床病理状况.体位性高血压通常出现在高血压之前,可以认为是高血压的前期.然而,目前体位性高血压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席小青;王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授权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效能、饮食控制、血糖监测、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对98例患者进行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和授权教育模式的比较.结果:不同方式健康教育后自我效能、药物依从性、监测依从性及空腹血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授权教育模式的教育效果优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张敏;赵萌;左彭湘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伊宁市人民医院门诊处方书写不合格和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书写不合格和不合理用药情况,以提高我院处方书写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我院2012年1~12月门诊处方111119张(不包括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依据《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对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共2057张,其中处方前记419张(20.4%),处方正文1412张(68.6%),处方后记226张(11%).处方前记和后记表现在书写不合格,处方正文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书写不合格、选药不当、联用不当、重复用药、用法用量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等.结论:我院的门诊处方还存在许多书写问题和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药师应加强对处方的审核,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李静;卜晓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层层自组装聚合物微胶囊的发展与应用

    聚合物微胶囊是一类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在医药科学、生物化学和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灵活的制备微胶囊方法: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同时对各物理特性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孙丽;苗明;吕顺忠;陈文;郭亚可;连冠;熊庆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Oct-4在精原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中甲基化的研究

    目的:检测Oct-4在小鼠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诱导分化前后的表达及甲基化状态.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SSCs,用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诱导其向精母细胞方向分化,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检测Oct-4在小鼠SSCs诱导分化前后的表达;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Oct-4在小鼠SSCs诱导分化前和分化后2d的甲基化状态.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显示,Oct-4在小鼠SSCs诱导前有表达,诱导2d后表达下降;甲基化特异性PCR显示,Oct-4在小鼠SSCs诱导前未发生甲基化改变,诱导2d后检测到其甲基化状态.结论:Oct-4基因在小鼠SSCs定向诱导分化中的表达下调可能是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缘故.

    作者:王菊;王海燕;周宗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超声在食管癌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体表超声在食管癌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经体表超声检查150例食管癌患者,另外以9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观察食管壁厚度、回声特点,并记录淋巴结及肝脏的转移情况.结果:经体表超声对颈段、胸段、腹段食管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7%、61.8%、88.1%,食管癌的管壁较对照组增厚(P<0.05),厚度大于5mm,经体表超声显示颈段、胸段、腹段食管癌食管周旁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9%、45.7%、86.2%,显示颈部锁骨上窝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7%及100%.结论:经体表超声对食管癌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姜涛;肖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HCV-RNA含量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HCV-RNA含量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丙肝患者标本同时检测HCV-RNA含量,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层黏蛋白(LN).结果:不同HCV-RNA含量组之间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V-RNA含量与肝纤维化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其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曹文疆;盛磊;曹伟;丁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护士情绪的有效管理

    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着护理工作的压力明显高于一般职业,护理人员又扮演着重要的维护健康的角色,护士的情绪变化不仅影响患者的感知,同时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的优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护士人性化管理和关爱,对护士给予必要的关爱、理解和支持.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作者:李畅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早期认知功能MMSE和MoCA与ERP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神经心理评定量表MMSE和MoCA对多发腔隙性脑梗死mVCI筛查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和100例对照组进行P300检测,并使用MMSE和MoCA对其认知功能进行测评.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300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轻度认知功能异常者比正常者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300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MSE和MoCA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实验组内认知功能异常者MMSE和MoCA得分均低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不同筛查工具与划界标准对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检出率的比较,实验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检出率排序分别为:MoCA 86.6%(84/97),P300-Ⅱ48.5% (47/97),MMSE 37.1% (36/97),P300-Ⅰ 25.8% (25/97).④实验组P300潜伏期与MMSE、MoCA得分间呈负相关(P <0.05 ~P <0.01);P300波幅与MMSE、MoCA得分间无相关性;MMSE与MoCA之间得分呈高度正相关(P<0.001).结论:mVIC是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P300潜伏期可作为评价认知功能损害较客观的电生理指标,对mVCI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MoCA划界值可作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mVCI的筛查标准;MMSE与P300潜伏期的划界值可作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mVCI诊断的参考标准.

    作者:曹辉;李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护士长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中的作用

    在当前医患矛盾日益紧张的大环境下,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以降低医患矛盾紧张态势具有重大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护士长应起到多种角色作用,注重对患者、护士的人文关怀,重视护理质量监控,从而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潘佳莉;张秀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秦艽不同配伍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秦艽配伍独活、羌活、制川乌、醋制延胡索,筛选抗炎作用较强的药对.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味秦艽组、秦艽配独活组、秦艽配羌活组、秦艽配川乌组和秦艽配延胡索组6组,以二甲苯致小鼠腹部皮肤炎症,通过检测小鼠腹壁皮肤毛细血管的伊文思蓝渗出量,考察秦艽及不同配伍的抗炎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的伊文思蓝渗出量的吸光度值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味秦艽组比较,除了秦艽配延胡索组外,其它各给药组伊文思蓝渗出量的吸光度值均小于单味秦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艽及不同配伍有抗炎作用,各配伍组由于药性强弱不同,组间作用存在差异,秦艽配伍独活组、秦艽配伍羌活组以及秦艽配伍制川乌组的抗炎作用强.

    作者:王洮惠;程自银;邵红山;陈洁;喻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实习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专业临床实践实习模式.方法:科学安排实习内容和时间,将临床轮转实践药学实践和毕业论文撰写相结合,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临床药学专业实习生的带教模式.结果:提出了可行性的临床药学专业实习生临床实践部分的培养模式.结论:新的临床药学专业实习生的带教模式有助于临床药学专业实习生临床实践技能培养.

    作者: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产科护士不安心工作的原因及对策

    本文对产科护士不安心工作的原因进行分析,产科护士责任重、风险大,工作性质特殊,产科护士精神压力大、身心疲惫易引发职业倦怠,护理工作质量下降;健康威胁、精神紧张、心情抑郁,产科护士工作积极性受压抑;产妇及家属期望高,医疗竞争激烈,产科护士的劳动报酬较低,产科护士不安心工作.并对产科护士不安心工作的现状提出对策,医院应关注产科护士身心健康,为产科护士营造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加强产科护士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保证产科护士队伍的稳定.

    作者:王月琴;秦裕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及评价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腹部按摩技术对骨科患者减少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骨科卧床患者120例,两组在年龄患病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给予腹部按摩配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记录两组病人的排便情况.结果:实验组便秘发生例数、次数以及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部按摩技术可以减少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能有效解除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孟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医院感染管理在消毒灭菌设备引进与使用中的作用

    目的:加强医院消毒灭菌设备引进与使用的管理.方法: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参与消毒灭菌设备引进前计划、论证、市场调研和招标工作,合理配置消毒灭菌设备,定期保养,及时维修.结果:保证消毒灭菌设备在采购、使用和维护中的质量,使设备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结论: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科学合理配置消毒灭菌设备,使其发挥佳效益.

    作者:许新玲;张宏英;王春香;梁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阴道镜联合LEEP术在诊治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阴道镜活检联合宫颈环行电切术(LEEP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价值.方法:对76例经阴道镜下活检提示宫颈CIN患者行LEEP术治疗,并做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效果,比较两种方法取材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结果:LEEP术平均手术时间长约6.37±3.8 min,术中出血量<20 mL.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来看,与LEEP术相比,阴道镜下活检的CIN Ⅰ、CINⅡ、CINⅢ的检出率低,炎症检出率高,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阴道镜活检结果,针对性使用LEEP术,密切随访,是诊治宫颈CIN的合理方法.

    作者:李璐瑶;杨瑞;杜琼;阿依古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肝棘球蚴囊肿破裂的螺旋CT诊断

    目的:分析肝棘球蚴囊肿破裂的螺旋CT征象,提高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应用.方法:运用双排螺旋CT对46例棘球蚴囊肿破裂进行常规和薄层螺旋扫描,部分病例增强扫描.结果:肝左叶棘球蚴囊肿10例,右叶31例,肝左右叶同时合并棘球蚴囊肿5例;单个囊肿41例,两个以上囊肿5例,其中2例合并腹腔棘球蚴囊肿;内囊破裂而外囊完整表现“水蛇征”及“飘带征”25例,内囊破裂合并感染表现为特殊的“同心圆征”12例,内外囊均破裂并破入胆道9例;增强扫描病灶内无强化.结论:螺旋CT扫描能够很好的显示肝棘球蚴囊肿破裂的各种影像学特征.

    作者:桂东川;杨锡山;郎援疆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特征,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心电图机检查及临床症状表现,共确诊患者50例,分析其心电图特点.结果:50例患者中37例无器质性心脏病,仅为预激综合征,无需治疗;13例合并有其他异常心电图,给予积极治疗其器质性心脏病.结论:心电图检查能够对预激综合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许金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健康教育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它对促进疗效,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疾病的发病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概念、国内研究现状及展望三个方面对我国健康教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白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某院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不合理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分析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不合理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某院外科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病例601份,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病例567份,占94.34%,对567份病例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手术切口病例272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病例254份,占93.38%;Ⅱ类手术切口312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病例298,占95.51%;Ⅲ类手术切口17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病例15份,占88.24%.抗菌药不合理应用的问题有:用药时间长、用药时机选择不当、给药方案不当、单次剂量不合理等.结论:医院应加强对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作者:焦胜春;张永军;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农垦医学杂志

农垦医学杂志

主管: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主办:石河子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