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晖;陈泽宇;贾雪松
目的:探讨Ph染色体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染色体常规R显带方法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门诊及住院)的CML患者染色体核型。结果:①48例CML患者Ph染色体检出率为100%;②CML急变检出率为16.67%;③CML患者Ph染色体转阴患者3位。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有效检出Ph染色体,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病情进展及预后观察尤为重要。
作者:刘旻;杨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疆石河子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就诊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2011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及神经外科收治的169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对其就诊时间以及与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6h 内的就诊率为41.12%,≥6h就诊率为62.89%,≥6h就诊率出血38.79%,缺血33.84%,平均就诊时间为13.4 h;知识的知晓性(值=0.003)、就诊率(值=0.008)、就诊方式(值=0.006)、有无高血压史及依从性(值=0.010)、疾病类型(值=0.037)、疾病严重程度(值=0.007)与及时就诊率相关;脑梗死患者男性发病(63.46%)明显多于女性(36.46%),脑出血患者男性(60.75%)发病例数多于女性(3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发病有明显的昼夜及季节规律;治疗后无变化早期就诊组为30.4%,高于延迟就诊组(21.5%);早期就诊组治疗后恶化率为10.9%,低于延迟就诊组(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显示就诊时间与预后有着显著相关性。结论:提高公众对此类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三级预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减轻残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霞;朱美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RBs)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疗效。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Database、Web of Science、CMCC和CBM数据库截止到2013年12月关于CIMT的RCT研究,采用ADDIS软件(1.16.5)对ABRs改善CIMT的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ARBs药物组的CIMT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改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替米沙坦改善CIMT的作用强于坎地沙坦[0.10(0.01,0.23)],具有统计学意义;ARBs改善CIMT的顺序为替米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和坎地沙坦。结论:在ARBs类药物之间,改善CIMT的疗效具有明显差异。
作者:李超鹏;赵洁;徐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的应急处理。方法:收集2000-2010年某院各种原因手术分娩的产妇60例,年龄20-39岁,妊娠35-42周。均行剖宫产手术方式,有剖宫产手术史3例均按原切口,另外57例采用横切口。结果:本组剖宫产方式分娩60例产妇无1例死亡,胎儿娩出后正常,无切口愈合不良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剖宫产手术虽为非常成熟的术式,但若处理不当,其风险性仍很高,甚至危及孕妇及胎儿生命。充分术前评估、术前准备、手术方式选择及精细手术操作对保证孕婴安全至关重要。
作者:苏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干部病房老年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护理安全管理培训,继而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对患者做出准确的安全风险评估,同时针对其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并实施到位。结果:在老年干部病房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患者及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也显著提高。结论:在临床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提高患者和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并对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郑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局部解剖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近几年本解剖教研室针对局部解剖学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旨在提高局部解剖学教学效果。
作者:李洪涛;李静;赵志敏;刘钢;姚建勇;赵海璇;谢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降糖治疗方案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入院初诊糖尿病患者应用3种降糖方案进行调查,3种降糖方案分别为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片(A组)、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片(B组)、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片与二甲双胍片(C组),了解治疗情况并对降糖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3组间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A组降糖药物成本为211.69±94.49元,B组降糖药物成本为214.83±75.84元,C组降糖药物成本为292.02±258.65元。3组治疗方案效价比无统计学差异(>0.05),A组药物成本低于B组,C组。结论:3种治疗方案均能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A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经济效果较优。
作者:彭曦;李军;朱余荣;卢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宫颈癌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拔出尿管后,观察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残余尿量、尿管置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行宫颈癌术的患者术后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许青;米娜瓦尔·牙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尿酸、胱抑素C(Cystatin C)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242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检验其血清中尿酸、胱抑素C、血脂等指标。结果:病例组患者的尿酸及Cystatin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OR=0.538,=0.027)、胱抑素C(OR=17.671,=0.001),均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经控制其他因素后,血清胱抑素C与急性脑梗死仍密切相关(OR=19.987,=0.001)。结论:血清尿酸及胱抑素C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血清胱抑素 C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姚恩生;唐燕;王宏;张云霞;刘春红;申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非脱垂子宫改良阴式切除术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56例子宫良性病变经改良阴式切除术(阴式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经腹子宫切除术(腹式组)315例进行比较。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为70.09±20.03min,术中出血量约99.38±45.91mL,术后疼痛用止痛药167例,占65.23%,术后发病78例,发病率30.47%,下床活动时间21.54±6.21h,肛门排气时间15.20±3.21h,住院时间6.23±2.41天,腹式组手术时间93.56±30.20min,术中出血量144.36±60.12mL,术后疼痛用止痛药261例,占82.86%,术后发病101例,发病率32.06%,下床活动时间34.16±9.25h,肛门排气时间25.81±6.83h,住院时间9.34±3.26天。阴式组与腹式组比较,在术后用药、发病率、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活动时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0.05)。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明显优于腹式子宫切除术。但要选择恰当地病例,并依赖手术者的手术熟练操作和经验。
作者:黄霞;户红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麻醉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应用。方法:21例患者,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9岁,临床表现均为大量呕血和黑便,出血频率均大于3-5次/年。由麻醉师评估后,行气管插管下复合静脉麻醉, COOK公司生产的6连发套扎器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结果:21例患者在麻醉ASA分级后确定插管麻醉下消化内镜手术,术中无躁动、操作视野清晰。结论:对高龄患者心肺功能正常、肝功能分级2-3级患者行此类手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驻军;孙凤香;刘玉;刘真;张志明;于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实用型精英人才,但各个学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石河子大学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及意见,为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常向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组建FEMA团队,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过程中应用FMEA模式,并分析FMEA实施前后供应室管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科室护士及医生对器械清洗的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冲洗不彻底、器械生锈、清洗流程错误、器械处理不及时、精密仪器损耗、未按步骤消毒等失效模式的RPN值显著下降;科室护士、医生对器械清洗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FMEA模式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降低器械清洗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器械清洗质量。
作者:麦秀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介绍了医院将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纳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称评审的做法,就考核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就考核中暴露出的基本功不够扎实、知识面较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增加临床技能考核的知识面、题库题量、考核项目细化、晋升后人员跟踪管理等等解决措施。
作者:杨琳;孟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动态的护理人员关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改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员工积极性,使局部目标、个人行为目标与组织目标实现佳组合,发挥绩效考核对护理管理目标实现的促进。方法:根据手术室人员和工作特点及要求列出人员和工作相关的关键指标,按照不同人员,不同责任细化和设计各项关键指标的客观衡量标准。结果:建立一套与工作人员自身发展相关和科室整体工作相关的7项指标构成绩效评估体系。结论:应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制定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项目,使护士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通过个人价值自发提高促进科室团队整体价值的提升,为科室长远发展打下坚实人才基础;另一方面护士通过持续改进工作,实现科室目标同时得到相应绩效奖励。
作者:赵丹丹;赵庆兰;张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成本控制体系建立,强化消毒供应中心成本管理职能,使无菌物品科学、合理使用,减少无效劳动及物品浪费,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发展。方法:用每个重复使用器械成本除以平均使用次数得出每一次使用成本;根据物品清洗、包装、灭菌设备成本除以使用年限及次数得出每一次使用成本;加上一次性消耗人力、物力成本得出每一种无菌物品的成本。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实现成本集中管理,成本直接和使用科室挂钩,各种物品浪费、丢失、损耗大大降低,医院成本得到控制;消毒、灭菌物品实行医院内部收费,工作量与工作人员收入挂钩,工作人员积极性、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无菌物品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规范了消毒、灭菌物品的管理;集中管理提高了医疗质量安全,降低医院成本投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专业化、规范化、工作价值得到明显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各方面管理进入良性发展。
作者:白洁;赵庆兰;崔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TRPC是TRP超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类对Ca2+通透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TRPC通道可被各种化学性和物理性刺激(如神经递质、激素、温度和机械刺激等)所激活,激活机制相当复杂,一般认为是通过PKC-PLC- IP3或PKC-PLC- DAG途径激活,参与受体介导的Ca2+内流。也有证据表明,它可直接被钙库排空所激活,参与SOCE(store-operated calcium entry)。本文对TRPC激活机制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卢敏;祝晓莹;吴太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疾病患者30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医院和护士满意度(对病区管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出院1年内随访(不合作、高风险事件、复发率)、知识了解度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精神科半封闭式病房开展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后期临床中推广。
作者:谢雪华;何玉球;徐志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讨论家庭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已确诊50例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5例患者提供家庭护理干预,B组25例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显示,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无差异,护理后A组评分显著优于B组;并发症发生人数比较显示,A组并发症发生人数显著少于B组(<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精神负担,有利于血液透析配合药物治疗达到好疗效。另外提高治疗依从性,调整生活习惯能够控制病情,促进恢复。
作者:张媛;范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对于肺功能低下患者肺部功能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79例肺部功能低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开胸手术,给予观察组胸腔镜手术,对比两组的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生存质量。结果:手术后15d,两组FVC、FEV1和MVV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05)。手术后3d,两组在PaCO2和PaO2对比,观察组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0.05)。治疗后,观察组在GH、BP、VT、RE、SF和MH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肺功能低下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赖鸿章;张玉平;温树权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