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秀
目的 对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应用于全身麻醉维持效果加以分析.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近期手术患者95名,分成A、B组,A组55名患者为观察组,B组40名患者为对照组,分别给予瑞芬太尼加异丙酚麻醉和芬太尼加异丙酚麻醉方法.结果 A组对象收缩压值,舒张压值均低于B组,心率低于B组,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 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应用于全身麻醉维持,效果较好.
作者:周永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多年来,药师主要从事的是发药、制剂等基本的药学服务,尤其是基层医院和社区,工作的局限,造成了知识的局限,随着临床药学的发展,人们对药学的认识和药师的定位亦更加赋予了新的内涵,要使药师工作能够适应当前医院和病人的需要就必须加强学习,增加新的知识,提高服务能力,从以药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为临床医生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提供帮助.
作者:张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奎屯农七师医院及新疆肿瘤医院26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ICBN保留组112例及ICBN切除组150例),比较两组术后的皮肤感觉、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临床资料.结果:保留组在手术时间多于切除组;在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与切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在1、3、6月术后上臂内侧皮肤感觉障碍明显好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和转移方面与切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虽增加手术时间,但能减少术后患者上肢感觉异常,而不增加术后复发率.
作者:姚书圣;张继运;沙新海;耿忠利;孙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的教育过程.健康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体护理的质量.护士是患者健康教育实施的主体,也是决定其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了了解护士存在的不利于健康教育的因素,以便采取对策,对156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春芳;代艳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提高我院肿瘤放射治疗学双语教学质量的方法.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医学影像班2008-2班和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影像2008-2班两个班共137名学生为对象,分别接受肿瘤放射治疗学单纯多媒体双语教学和多元互动式多媒体双语教学两种教学方法,就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多元互动式多媒体双语教学模式较单纯多媒体双语教学更有助于提高地方高肿瘤放射治疗学的双语教学效果.
作者:赵春樱;胡云辉;王若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宫内节育器我国育龄妇女使用多的一种避孕方法,其作用于局部,取出后对生育没有影响,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可塑等优点,但节育器安放不当也会产生一些并发症,宫内节育器异位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就此类并发症进行分析,为预防及治疗该疾病提供帮助.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急性脊髓前动脉栓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通过对我院1例急性脊髓前动脉栓塞疾病病例的诊疗过程、影像、实验室检验资料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复习总结,掌握脊髓动脉栓塞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手段及治疗万法.结果:急性脊髓前动脉栓塞病例少见,脊髓前动脉栓塞呈卒中样突然起病,剧烈根性疼痛,感觉平面以下分离性感觉障碍,截痪,二便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主要临床特征.MRI平扫早期表现多为阴性,结合脊髓Flair/T2W及DWI高信号及脊髓MRI增强有低信号病灶者可做初步诊断,CTA、CE—MRA及血管造影发现相应平面脊髓动脉栓塞者,可以明确诊断.早期使用激素减轻脊髓水肿,改善预后.结论:出现上述临床特征,在排除其他神经脊髓病变以后,要进行MRI影像学检查明确是否有急性脊髓前动脉栓塞.早期使用激素可以有效的减轻脊髓水肿,改善预后.
作者:杜怀文;袁维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九师地区外用季德胜蛇药片治疗丘疹性荨麻疹240例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240例丘疹性荨麻疹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用季德胜蛇药片联合炉甘石洗剂治疗,对照组单用炉甘石洗剂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2),结论 用季德胜蛇药片联合炉甘石洗剂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疗效快,疗程短,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安全性较高,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崔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拔牙术中使用医用填塞拔牙创止血的效果.方法 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拔牙后填塞抗菌消炎可溶性止血纱布;对照组拔牙后填塞普通无菌纱布,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拔牙后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医用填塞拔牙止血效果优于常规止血方法.
作者:徐燕;贾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丹毒(ersipelas)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部位是下肢与面部[1].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55例的临床资料.局部采用75%酒精湿敷,一日4次,每次20分钟.配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用青霉素钠400万单位,每12小时1次,静滴.患者20例.与传统的局部采用50%硫酸镁液湿热敷一日4次,每次20分钟.配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用青霉素钠400万单位,每12小时1次,静滴.患者35例比较,疗效满意.
作者:陶豫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04-2012年梅毒疫情的流行趋势与流行特点,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兵团9年来梅毒病例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年间梅毒病例累计报告2273例报告发病率.(2)梅毒病例报告由2004年1例上升至2012年的695例;(3)分期以隐性梅毒为主;(4)男性大于女性;(5)年龄以70-80岁为多.结论:梅毒病例报告数逐年增加,应加强梅毒监测、检测,提倡安全性行为.
作者:侯长青;周江华;杨文文;夏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我院抗肿瘤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经济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分析法对我院2009-2011年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3年我院抗肿瘤药用量及频度呈快速上升趋势,其DDDs值与整体销售金额排序差异较大.抗肿瘤辅助用药所占比例较大,连续三年排序第一位.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用药金额连续三年增幅较大.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品种有少许变化,肿瘤治疗应考虑疗效与经济成本等多种因素,减少抗肿瘤药物资源的浪费.
作者:任晓辉;黄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消化道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而且容易复发,所以在临床用药方面要做到合理配伍,用法、用量亦要辨证统一,采用抗溃疡药物(如奥美拉唑、胶肽次枸橼酸铋等)和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等)联合应用.按治疗的疗程连续足量用药,在用药治疗同时还要与合理的饮食、休息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海瑛;孙东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近年来,CT技术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然而CT检查产生的医疗辐射造成的危害也成为涉及所有社会成员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研究表明0.5~21 Gy的射线量即可引起可察觉的晶体混浊,也有文献报道4~5Gy的射线量即导致获得性白内障[1];同时,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的报告中也指出,患者的影像诊断及治疗所产生的辐射剂量与癌症发病率存在线性关系[2].因而,如何在较好的心脏图像质量和降低患者受照剂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目前影像工作者不断研究的课题,现将降低辐射剂量的措施涉及新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雄;龚欢;方佳;王志芳;宋法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老年性阴道炎常见于绝经后的妇女,因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老年变薄,抵抗力薄弱,上皮细胞内糖原减少,阴道内PH值增高,杀灭病原菌的能力降低,致病菌入侵引起阴道炎,且极易波及泌尿系引起尿道炎、膀胱炎、尿失禁.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灼热感,阴道干涩、性交痛和性交困难及阴道分泌物增多,从而影响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使用欧维婷乳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102例患者的观察,疗效明显,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随着医药事业的突飞猛进,药品种类也越来越多,不合理用药的表现也多种多样,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后果.作为一名临床药师,要重视和推行合理用药,首先必须正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状,探究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分析产生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的办法,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及查阅相关资料,现综述如下:
作者:班新能;史馨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兵团自2008年纳入卫生部妇幼卫生年报以来,按照年报工作要求进行质控调查.2009-2012年分别在二师、三师、五师、六师、七师、八师展开调查.质控调查情况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质控调查要求省级每年一次抽查2-3个师,每师2-3个团场,每团2-3个连队.从2009年起,兵团进行妇幼卫生质控.根据兵团的实际情况,2009年、2010年质控2个师,2011年、2012年各质控一个师.2009-2012年共质控6个师,11所地市级医院,9个团场,11个连队.见表1.
作者:高宝珠;敬雯;汪旭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动力髋关节系统(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骨折分型按Evans分型,均为Ⅰ型、Ⅱ型骨折,采用透视下复位,导针临时固定,股骨上段外侧小切口,DHS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20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按Clawson评分评定:优16例,良3例,可2例,无股骨头切割等并发症.结论: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固定牢,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仝国强;丁华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诊断四肢血管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二维及彩超对68例四肢血管栓塞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管腔、管径、管壁、血管弹性,血栓位置、大小、范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结果:68例四肢血管疾病,上肢4例,下肢64例,其中下肢动脉血管栓塞23例,静脉血管栓塞41例,均为深静脉血栓.结论:彩超诊断四肢血管疾病具有准确性高,无创,无禁忌症,实时,重复性好及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可安全、迅速地了解血管内血流状态和血管周围情况,解释不明原因的肢体肿胀,早期发现病灶,利于疾病的随访,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效果的判定有价值,适合临床广泛使用.急性四肢血管栓塞主要由血管、血液等因素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并栓塞血管造成肢体血运障碍,可导致下肢水肿、坏死、肺栓塞等严重后果.彩超可获得血管壁、管腔、血流方向、性质、速度和静脉血管侧枝循环情况,为该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估测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鸿雁;刘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比较TR—Band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局部压迫止血时不同首次减压放气时间的止血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来探讨TR—Band止血器佳的首次放气时间.方法冠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80例.A组:30分钟首次放气,其后每隔30分钟放气1次,每次2ml,连续放气3次,后8-10小时放完.B组:60分钟首次放气,其后每隔30分钟放气1次,每次2ml,连续放气3次,后8-10小时放完.观察患者局部出血、青紫、肿胀、疼痛等情况.结果两组出血概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出现青紫、疼痛、肿胀情况比较:A组病人出现疼痛、肿胀、青紫情况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TR Band止血气囊减压方法以首次减压放气时间为30分钟放气为好.
作者:丁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