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云南省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蔡敏琪;何宇佳;孟铖;罗丹;李汉章

关键词:少数民族, 小学生, 寄生虫, 感染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以该地区在校小学生217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改良加滕氏涂片法进行粪便寄生虫病原学检查。结果实际接受检查193例,受检率91.04%。共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50例,总感染率25.91%,包括单虫感染39例(20.21%),双重感染10例(5.18%)、三重感染1例(0.52%)。检出肠道寄生虫4种,包括蛔虫、鞭虫、钩虫和粪类圆线虫,感染率依次为19.17%、9.84%、2.07%和1.55%。不同年龄、性别小学生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小学生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有必要制订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控制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流行。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肥胖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肥胖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相关性,并对 BPH 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在该院泌尿外科住院的 BPH 患者120例,收集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介素6(IL-6)、前列腺体积(PV)、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临床资料。按 BMI 将其分为正常组、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比较分析各组中 BPH 患者各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 BPH 患者比较,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的 IPSS 、PV 、IL-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的 Qmax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 BPH 患者 IPSS 、PV 、IL-6与 BMI 呈正相关(r 分别为0.486、0.518和0.729,P<0.01),Qmax 与 BMI 呈负相关(r=-0.391,P<0.01)。结论肥胖与 BPH 的发病、发展密切相关,炎性细胞因子 IL-6可能在 BPH 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杰;潘永军;黄捷;陈雄;张雄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结肠癌组织中C/EBPα的表达及其对SW480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目的:综合分析结肠癌组织中转录因子 CCAAT /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表达,并研究 C/EBPα的表达对结肠癌 SW480细胞系侵袭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该院确诊为结肠癌的36例患者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36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 C/EBPα表达情况。将结肠癌组中的 C/EBPα表达情况设为研究组,正常组织中的 C/EBPα表达情况设为对照组,每组均为18例。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 C/EBPα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发现 SW480细胞系为高表达C/EBPα肠癌细胞株;构建 pCDGFP-C/EBPα真核表达质粒,通过细胞划痕实验研究其迁移能力的变化,并检测与肿瘤侵袭相关蛋白(KLF5、MMP-2、MMP-9、ECD)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组织中,C/EBPα的低表达率为6.21%;在结肠癌组织中,C/EBPα的低表达率为67.84%,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低表达 C/EBPα的患者的肿瘤直径越大、TMN 分期越晚,过表达 C/EBPα的 SW480细胞的 KLF5、MMP-2、MM P-9表达越低,而 E 钙黏蛋白(ECD)表达越高。结论低表达 C/EBPα与结肠癌的 TMN 分期和转移有着密切关系,过表达 C/EBPα能够显著降低结肠 SW480癌细胞的侵袭性,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着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王林;赵小飞;林山;蒋晓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清骨膜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骨膜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测定76例AMI 患者和93例非 AMI 患者入院时血清骨膜蛋白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诊断效能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 组血清骨膜蛋白、cTnI 和 CK-MB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骨膜蛋白诊断 AMI 的佳临界值为22.9 ng/L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8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2%、87.8%。血清骨膜蛋白水平与 cTnI 和 CK-MB 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1、0.228(P<0.05)。结论骨膜蛋白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 AMI ,血清骨膜蛋白水平与 cTnI 和 CK-MB 显著相关,骨膜蛋白可能是 AMI 的危险因子。

    作者:潘露;闵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炎症性肠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67例 IBD 患者及50例健康者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平均体积(M PV)、凝血酶时间(TT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检测结果,比较患者与健康者的差异,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之间的差异,以及各指标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者相比,IBD 患者 PLT 、PT 和 FIB 升高,MPV 下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间 PLT 、MPV 、PT 和 FIB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克罗恩病患者间 PLT 、MPV 和 FIB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 和 FIB 与 IBD 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MPV 与疾病活动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IBD 患者体内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 PLT 升高、MPV 下降,PT 延长及 FIB 升高,PLT 、M PV 和 FIB 或可作为判断 IBD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作者:安毅;康凯;贺亚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筛查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应用研究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患者的基因型,探讨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在地贫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262例接受健康体检的成人为研究对象,以血常规检查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者和150例健康者进行血红蛋白(Hb)毛细管电泳检测。以基因检测结果确定地贫患者基因型。以基因检测结果为参比标准,计算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在 HbA2取不同截断值时对地贫的诊断效能。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确定佳截断值。结果3262例体检者中,基因检测确诊地贫患者111例(3.40%),其中α地贫检出率为2.21%,β地贫检出率为1.19%,主要的基因型为--SEA/αα。以基因检测结果为参比标准,以试剂盒提供的 HbA2参考区间作为诊断标准,则电泳法诊断β地贫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分别为100.00%、98.00%、92.86%、100.00%、98.41%,诊断α地贫分别为29.17%、97.33%、84.00%、74.11%、75.23%。在 ROC 曲线中,当截断值为 HbA2≤2.5%时,诊断α地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达到佳值分别为48.61%、62.00%;当截断值未 HbA2≥3.5%时,诊断β地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则达到100.00%、99.33%。结论成都地区为地贫低发病率区域。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可用于β地贫常规筛查,但对α地贫的筛查诊断效能较低。

    作者:于霞;杨立业;刘成桂;曹登成;沈伟;林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模式训练对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效果的影响探究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训练对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手术室护士28名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将2014年1~6月这28名护士的术前访视情况做为对照,而在2014年7月开始采用规范化模拟训练进行为期4周的术前访视规范化训练,比较不同时间段28名护士的术前访视效果。结果情景模拟训练后,手术室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患者对术前访视的满意度均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模拟训练可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密切了护患关系,对提高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作者:史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一个携带线粒体tRNAHis12192G>A突变的耳聋家系研究

    目的:从临床、遗传和分子特征等方面对1个携带 tRNAHis12192G > A 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 )家系进行研究,探讨线粒体 tRNAHis12192G > A 突变在 NSHL 中的作用。方法扩增572例 NSHL 患者和521例健康者 GJB2、GJB3、GJB6基因编码区,以及线粒体12S rRNA 和 tRNA 基因,对携带 tRNAHis12192G > A 突变的1个家系进行 GJB2、GJB3、GJB6、线粒体基因相关分析。结果在572例 NSHL 患者中发现1例线粒体 tRNAHis12192G > A 突变携带者。该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具有典型母系遗传特征,未检出 GJB2、GJB3、GJB6基因致病突变。在患者家系成员中,母系成员13人,其中7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结论 tRNAHis12192G > A 突变可能是该 NSHL 家系成员罹患耳聋的主要分子基础。家系成员发病程度、发病年龄等表型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环境因素以核基因背景等有关。

    作者:王辉;姚娟;范文露;唐霄雯;郑斌娇;吕建新;薛凌;管敏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降钙素原在20例输入性疟疾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 )在20例输入性疟疾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3年间输入性疟疾患者 PCT 检测结果与疟原虫分型、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有20例患者进行了 PCT 检测,其结果100%(20/20)有升高,范围在0.38~100.00 ng/mL 。间日疟 PCT 为(0.85±0.58)ng/mL ,高达正常值30倍;恶性疟 PCT 为(28.20±34.50)ng/mL ,高达2000倍。白细胞总数升高者占20%(4/20),降低者占25%(5/20)。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者占95%(19/20),中性粒细胞(NEU )/淋巴细胞(LYM )>4倍者占75%(15/20),PLT 降低者占80%(16/20)。结论恶性疟患者 PCT 升高程度明显高于间日疟患者,PCT 高低及 NEU /LYM 值的大小可能预示输入性疟疾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黄富礼;郑海三;彭颖;邹永胜;钟利;黄永茂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互联网+”视角下医疗服务流程再造的思考

    目的:探索与思考“互联网+医疗”对医疗服务流程再造的作用与方式。方法通过分析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互联网+医疗”应把握的五个关键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当前医疗服务流程再造方式的思考,并以门诊医疗服务流程为例对当前医疗服务流程进行再造。结果“互联网+”模式在医院预约诊疗、信息引导、费用结算、患者随访与满意度评价、估计护理差错事故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结论“互联网+”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高工作准确度,减少查错发生,提升工作效率,对于医疗服务流程再造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王坤素;肖雅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的前瞻性筛选研究

    目的:探讨在现有的检验项目中筛选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在糖尿病患者(该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治疗的已确诊的3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队列中进行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检验指标筛选研究,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临床各项指标,观察早于24 h 尿清蛋白(UAE)出现异常的检验指标,并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筛选出由血胱抑素 C(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以及尿中 Cys C 、RBP 组成联合检测的方法,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随着病患肾损害程度的加重,糖尿病肾病患者血 Cys C 、RBP 以及尿中 Cys C 、RBP 检测均呈现递增趋势,与入组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 UAE 水平的异常(>30 mg/24 h)为金标准,联合血 Cys C 、RBP以及尿中 Cys C 、RBP 检测,其阳性率可达100%,上述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预测早期糖尿病肾病,敏感性优于 UAE ,能够提前半年筛查出50%早期肾损伤的糖尿病患者。结论同时检测血中 CysC 和 RBP 以及尿中 CysC 和 RBP 可反映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不同部位,对于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以及干预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詹鹏飞;肖俊锐;袁云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云南省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云南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以该地区在校小学生217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改良加滕氏涂片法进行粪便寄生虫病原学检查。结果实际接受检查193例,受检率91.04%。共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50例,总感染率25.91%,包括单虫感染39例(20.21%),双重感染10例(5.18%)、三重感染1例(0.52%)。检出肠道寄生虫4种,包括蛔虫、鞭虫、钩虫和粪类圆线虫,感染率依次为19.17%、9.84%、2.07%和1.55%。不同年龄、性别小学生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小学生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有必要制订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控制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流行。

    作者:蔡敏琪;何宇佳;孟铖;罗丹;李汉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防治工作。方法以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与患者的性别、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术前血清清蛋白、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通气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喉返神经损伤、临床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92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2例,感染率为23.9%,有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术前低血清清蛋白、单肺通气、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率分别为33.3%、48.0%、35.7%、30.6%、53.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术前血清清蛋白、通气方式、喉返神经损伤是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在围术期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肺部感染。

    作者:郭孟刚;周海宁;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耐亚胺培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探讨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β-内酰胺酶基因。方法收集该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72株,其中观察组为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照组为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6株。对所有菌种进行鉴定及确认后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β-内酰胺酶进行相关耐药基因检测。计算其药敏率及β-内酰胺酶阳性基因测序。结果通过对两组菌株的耐药谱进行比较,在对所有药物的观察中,观察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两组菌株阳性基因比较,观察组各项基因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是其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对其基因的调控是改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根本方法,可有效提高其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黄艳梅;满宝华;杨传莲;王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清TGF-β1、HIF-1α、sFlt-1联合检测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联合检测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接诊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0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50例及正常妊娠孕妇50例,比较3组孕妇血清 TGF-β1、HIF-1α、sFlt-1水平及胎盘组织 HIF-1α相对吸光度比值、sFlt-1 mRNA 和蛋白水平,同时比较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 TGF-β1、HIF-1α、sFlt-1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 HIF-1α相对吸光度比值、sFlt-1 mR-NA 和 sFlt-1蛋白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P<0.05)。结论 TGF-β1、HIF-1α、sFlt-1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3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可为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哲;陈媛媛;李花繁;李维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其肝功能的改善情况探析

    目的: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其肝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性)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予以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腺苷蛋氨酸予以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4个星期的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予以治疗,较腺苷蛋氨酸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玉珍;王丽;朱丽;吴蓓;段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结肠镜检查操作困难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结肠镜检查已广泛应用于肠道疾病诊治,也是结直肠疾病筛查的主要方法[1-2]。结肠镜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癌前病变,如结直肠息肉和腺瘤,从而有效降低结肠直肠癌发病率[3]。结肠镜检查质量是保证结肠镜筛查结果有效性的关键。目前,评价结肠镜检查质量的指标包括插管成功率、撤镜时间、肠道准备质量、腺瘤检出率等[1]。结肠镜检查操作失败有可能增加疾病漏诊风险。有研究表明,结肠镜检查操作失败,可导致近端结肠病变漏诊率和发病率上升[4]。目前,一般要求内镜操作者在所有受检者中的插管成功率大于90%,在筛查患者中大于95%[1]。但对部分操作者而言,这个目标仍然充满了挑战。本文对结肠镜检查操作困难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予以综述,旨在为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提供帮助。

    作者:刘鸿儒(综述);杨幼林(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收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给予干预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分析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情况、知识掌握情况、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经过治疗,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得到明显改善,干预组患者 FPG (4.30±0.26)mmol/L 和 HOMA-IR(3.12±0.11)显著小于对照组 FPG(4.72±0.35)mmol/L 和 HOMA-IR(3.2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8.4±2.6)d 显著低于对照组(11.9±1.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费用(3752.6±364.8)元显著少于对照组(4469.8±326.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93.6%)和护理满意度(96.8%)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知识达标率(63.5%)和护理满意度(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观察生化试剂对循环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的干扰因素分析以及改进措施

    目的:分析探讨生化试剂对循环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的干扰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3月该院收集的混合血清标本20份作为检测标本。该次研究所有的检测仪器为贝克曼 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该次研究所涉及的常规生化试剂有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尿酸(UA ),TBA 测定方法为酶循环法。观察特殊清洗前后生化试剂组合 TBA 测量结果。结果生化试剂处理前,TC/TBA 为(8.12±0.03)μmol/L , TG/TBA 为(218.03±6.45)μmol/L ,HDL-C/TBA 为(8.13±0.05)μmol/L ,LDL-C/TBA 为(184.01±5.16)μmol/L ,UA /TBA为(474.11±10.24)μmol/L 。经统计学检验,TG 、LDL-C 以及 UA 对 TBA 有影响(P <0.05)。生化试剂处理后,TC/TBA 为(8.13±0.05)μmol/L ,TG/TBA 为(8.12±0.03)μmol/L ,HDL-C/TBA 为(8.12±0.03)μmol/L ,LDL-C/TBA 为(8.12±0.04)μmol/L ,UA/TBA 为(8.12±0.04)μmol/L 。经统计学检验,特殊清洗处理后生化试剂对 TBA 无影响(P>0.05)。结论生化试剂对循环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有干扰。因此,要提高改进措施如加强清洗及科学性的有序检测从而避免污染,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

    作者:李叶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Visfatin 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内脏脂肪素,又称内脂素(Visfatin),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也称前 B 细胞集落增强因子(PBEF)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 ),在脂肪组织中高度表达。 Visfatin是催化烟酰胺生物合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第一步反应的限速酶,对细胞生长、凋亡和血管生成具有调节作用,在NAD 代谢,肿瘤发生、发展,炎症和衰老等方面扮演多种角色。癌细胞分化、增殖和 DNA 修复需要大量的 NAD 。因此,Vis-fatin 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重要靶点。本文就 Visfatin 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和作用作一综述,以了解其新研究进展。

    作者:孙一帆(综述);刘春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支撑吻合与DST双吻合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支撑吻合与 DST 双吻合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情况,并对其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现选择该院2014年05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到该院进行就诊的140例需要实施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140例需要实施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一组有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DST 双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干预组患者采用支撑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同时,对比治疗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费用以及局部复发等情况。结果从上述研究中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的复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实验研究对比、分析后发现,对于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实施支撑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好于采用 DST 双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支撑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住院费用,而且还能够减少患者的局部复发情况。

    作者:范爱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