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恒辉;陈国伟;袁莉敏
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方法:氧驱动组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方式;空气压缩泵组给予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方式.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氧驱动组哮喘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4.12%,高于空气压缩泵组临床总有效率76.47% (P<0.05);两组哮喘患儿经治疗后,其FEV1、PEF、SaO2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氧驱动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哮喘可获得满意疗效,患儿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文辉;李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 消毒隔离相关概述及作用消毒是指将人体表面及无生命的病原微生物、其它有害微生物等进行清除杀灭.在消毒的概念中包含了灭菌的概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灭菌方法及消毒方法的选择决定了消毒措施是否起到既定的作用.灭菌方法包括物理灭菌与化学来灭菌两种,其中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包括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及等离子灭菌等;常用的化学灭菌方法主要是采用各种化学灭菌剂,比如甲醛、环氧乙烷及过氧化氢等.
作者:司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例1:女57岁因眼疾服一个生草鱼胆(鱼重约3.5KG)后,腹痛、恶心、呕吐纳差、腰痛尿少3天入院.查体:BP110/70mmHg,全身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上腹部轻度压痛,肝脾未触及,双肾区叩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血清尿素氮(BUN) 14.28mmol/L,血清肌酐(Cr) 247.53umol/L,谷丙转氨酶(GPT)386U,谷草转氨酶(GOT)99U,总胆红素30umol/L,直接胆红素11umol/L,尿常规,蛋白(PRO)++,红细胞++,血常规WBC1.2*109/I,N80%,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
作者:余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石河子总场重点人群布鲁氏菌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为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石总场2009-2012年布病监测历年报表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相关资料,对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石河子总场2009-2012年总阳性率为1.22%.2011年阳性率高,为2.31%.2010年和2012年阳性率均低;20-岁年龄组阳性率高,为2.39%;兽医的阳性率高,为8.69%,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全场连续开展布鲁菌病监测非常重要,加大对青壮年人群、兽医人群的健康教育,严格按照各项工作程序执行.
作者:韩召海;程河印;王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危害人类健康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为了更有效地预防HIV的院内感染,避免医务人员医学暴露情况的发生,各医疗机构普遍开展了对HIV抗体的检测.目前我国HIV抗体检测方法多采用ELISA(1+2)双抗原夹心法.为了探讨移液器的量程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不同加样量进行了实验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张晔;玛依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肝外胆总管结石的超声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结果 53例胆总管结石中超声诊断正确48例,符合率90.57%,误诊2例,误诊率3.77%,漏诊3例,漏诊率5.66%.结论 超声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率高,对临床具有很高的的应用价值,应作为胆总管结石术前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谷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南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汉族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可能存在的民族、气候、地域差异.方法:收集和田地区180例慢性咳嗽患者,维族111例,按照慢性咳嗽诊断程序,根据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治疗反应,判定病因.调查结果与我国其他地区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其中CVA组采用问卷调查,过敏源测定,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0例患者慢性咳嗽的病因为维(CVA) 34例(30.1),汉(CVA)25例(28.09);维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 30例(27.03),汉(UACS) 24例(26.96);维(GERC) 11例(9.91),汉(GERC)8例(8.99);维(其他病因)16例(14.41),汉(其他病因)14例(15.73);维(双病因或病因不明确的)20例(18.02),汉(双病因或病因不明确的)18例(20.22).其中CVA组中,维族与汉族在季节发病上无显著差异,汉(过敏史)高于维,维(家族史)高于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与汉在(呼吸道感染)上无显著差异.过敏源测定提示过敏源测定表明屋尘(浮尘)、粉尘螨,兽皮屑,榆、杨以及蒿类植物是和田维族、汉族居民诱发CVA的主要致病因素.民族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和田地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与气候、民族、地域相有关.气候变化、过敏史、家族史、呼吸道感染是和田地区居民CVA的主要相关因素.环境、遗传对CVA的发生、发展有影响.
作者:王晓园;汤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三年本地区妇女病普查结果,结合近几年流行病学研究,为妇女病防治和今后的普查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通过妇检、阴道分泌、宫颈脱落细胞涂片、B超等辅助检查对6830名已婚妇女普查,回顾分析.结果:宫颈病变呈增长趋势.结论:及时控制感染,HPV与宫颈涂片联合用于普查,有效防治宫颈癌变.
作者:贾芸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以初匀速法预测木糖醇注射液的有效期,为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7个温度对样品进行加速试验,考察木糖醇降解反应初匀速(V0)与开尔文温度的倒数(1/T)的关系,并计算反应活化能及有效期.结果:回归方程为lgV0=-5.9453/T+14.960(r=0.9956),木糖醇的反应活化能为113.90kJ·mol-1,25℃条件下木糖醇注射液较稳定,药物的有效期为2.2年.结论:初匀速法预测木糖醇注射液的有效期操作简便,可准确预测木糖醇注射液的有效期.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木糖醇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何随梅;胡志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曲马多在老年患者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科门诊进行诊治的60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的不同?曲马多镇痛组-20例、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镇痛组(简称对照1组)-20例以及塞来昔布镇痛组(简称对照2组)-20例.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安全性评价以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经过不同的疼痛控制措施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1、2组,但仅观察组与对照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间比较,对照1组在0级中优于对照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压情况优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间比较,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比较,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镇痛方法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1、2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恶性肿瘤疼痛高龄老年患者口服选择性或非选择性非甾体镇痛药小于2周是安全的,若考虑镇痛时间大于2周者,可选用曲马多缓释片.
作者:张少勇;张冀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流变学、血清尿酸(英简UA)检测对评判糖尿病老年患者出现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72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脑梗死分成糖尿病组(38例患者)与脑梗死组(34例患者),另选择同期36例健康体检老人作为对照组.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UA、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黏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又大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检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UA能够有效预测脑梗死疾病,临床作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十三师火箭辖区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三年来十三师火箭辖区2594份血清作乙肝五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HBsAg(+)感染率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9种组合模式中有1236份血清抗-HBsAg阳性,占乙肝病毒感染的第一位47.65%;140例HBsAg(+)、抗-HBeAg(+)、抗-HBcAg(+)(即小三阳),占乙肝感染的第二位5.40%,其中40-60岁的中老年人感染率高.结论 中老年人的预防也是乙肝防治的重点.
作者:苗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硅胶管环形置入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临床经验.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泪小管断裂患者18例,采用内窥镜辅助下硅胶管环形置入泪小管断裂吻合,正确找到鼻侧断端,正确对合泪小管断端,留置3个月后拔管.结果:18例均找到鼻侧断端,采用内窥镜辅助下硅胶管环形置入泪小管的吻合术,随访3~6个月,治愈15例,改善2例,不变1例,原因是2周后硅胶管脱落,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在内窥镜辅助下硅胶管环形置入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泪小管断裂吻合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聂义;陈秀华;段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背景有限切开股骨重建髓内钉联合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创伤小,固定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目的 探讨重建髓内钉联合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患者13例,根据Seinsheimer分型:Ⅰ型4例,ⅡA型2例,ⅡB型1例,ⅡC型2例,ⅢA型1例,ⅢB型2例,Ⅳ型1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7-67岁,平均38.3岁.全部患者均予以有限切开重建髓内钉内固定联合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治疗.结果 13例患者获得随访4-24月(平均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6.5月,平均愈合时间4.8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畸形、关节感染、骨不连等发生,术后发生切口表浅感染2例,轻度髋内翻2例,肢体短缩1例,1例患者长距离行走后有疼痛感.按Harris评分法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9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84.6%.结论:有限切开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生物力学稳定,能有效恢复骨折的稳定性及完整性,联合术后早期康复锻炼,能促进骨折愈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作者:冯小兵;谭捷;屈建华;吴常杰;赵新动;闫帮楷;李英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尿道损伤患者行输尿管镜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体会.方法 观察组行输尿管镜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同时术中出血量也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尿瘘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大尿流率与对照组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结论 输尿管镜微创术治疗尿道损伤不仅临床效果确切,而且与传统开放性术式比较更兼具了安全、操作简单、出血少、创伤小以及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恒辉;陈国伟;袁莉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麻醉病人过程中的交叉感染.方法 对麻醉科附属室地面、各类家具日常清洁消毒,对麻醉科各级人员严格遵守手术室规章和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麻醉科机器设备、器械清洁消毒,对特殊病人污染物品和环境处理措施到位,对麻醉科各级人员宣教院感知识监督执行到位.结果 自我院2006年搬入层流手术室以来,麻醉科人员严格遵守各环节管理,至今未发生一例与麻醉科相关的院内感染.结论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监控检查监督各级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和规程,可以有效地切断直接或间接感染途径.通过多年临床麻醉实践,我们探索出的三级甲等医院麻醉科院内感染预防的措施是有效的,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张兰;王丽丽;孙欲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PGE1)联合美卡素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住院63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单纯PGE1组21例,单纯关卡素组21例,联合用药组21例,进行4周临床观察治疗,分别比较三组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各组24h尿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等指标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1);而联合组的24h尿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较另两组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关卡素治疗早期DN,能有效的发挥不同机理的协同作用,减少尿蛋白,更有助于延缓DN向中末期肾病发生和发展.
作者:王红;李青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杆菌联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至2012年收治87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片治疗,每天一次(晚上用药),每次200mg,连续用药一周;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一周后加用乳杆菌活性胶囊治疗,每天一次,一次一粒,连续用药5d.两组治疗在间隔25d左右行第一次维持治疗,之后重复行两次维持治疗.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性阴道炎而言,采用乳杆菌联合甲硝唑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田爱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合理治疗的外科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肛周脓肿患者,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大便失禁、漏气、漏便、肛门狭窄等并发症,有1例形成肛瘘.住院时间为8~17d,平均9d.术后随访3个月一1年,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无复发,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手术方法,应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此法在未增加手术难度、风险及住院时间的基础上效果好,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骆伟;李金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其并发症己成为我国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并消耗着大量的医疗资源,在给国家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通过对慢性病患者的早期发现和随访管理,使其病情稳定,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鸿瑛;周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