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斌;龚亮;钱同
目的:探讨miR‐196a联合CA19‐9检测在胰腺癌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07年5月至2010年6月,选择胰腺癌患者112例(胰腺癌组),慢性胰腺炎患者50例(病例对照组)和体检健康者45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196a表达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iR‐196a、CA19‐9及二者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所有胰腺癌患者随访截止2015年6月30日。以miR‐196a表达量中位数作为界值,将胰腺癌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miR‐196a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miR‐196a相对表达量和CA19‐9水平均高于病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且病例对照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miR‐196a诊断胰腺癌的曲线下面积0.856,灵敏度77.4%,特异度81.0%;CA19‐9诊断胰腺癌的曲线下面积0.824,灵敏度71.3%,特异度89.0%;miR‐196a联合CA19‐9诊断胰腺癌的曲线下面积0.896,灵敏度79.9%,特异度94.7%。K aplan‐M 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5.0个月,高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1.8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96a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可作为胰腺癌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作者:孙院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大承气汤加减经鼻空肠饲入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将80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禁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消炎、肠胃减压、抑酶抑酸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经鼻空肠饲入)。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胃肠减压时间、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时间及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减经鼻空肠饲入治疗SAP疗效确切,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海军;顾勤;林爱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和林格氏液对红细胞(RBC )洗涤、回输后患者凝血功能及外周血其他指标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将6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林格氏液组。比较术前、回输前、回输后1 h外周血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 )、pH值及K+、Na+、Ca2+、Cl-浓度水平;比较回输后24 h内的尿量。结果患者术前、回输前、回输后1 h外周血RBC、Hb、Hct、PLT、PT、APTT、ACT、pH值及K+、Na+、Ca2+、Cl-浓度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回输前和回输后1 h外周血RBC、Hb、Hct、PLT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检测结果(P<0.05);回输后1 h RBC、Hb、Hct水平较回输前显著升高(P<0.05);回输前后PT、APTT、ACT 值与术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后1 h PLT、PT、APTT、ACT水平与回输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和回输前相比,回输后1 h pH值显著降低、Cl-浓度显著升高(P<0.05)。回输后24 h内患者尿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盐水和林格氏液作为洗涤液应用于自体输血,不会对患者凝血功能及外周血其他指标造成明显影响,均安全、有效。
作者:陈花莲;杨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针药并用法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将80例斑秃确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针药并用法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2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36/40),对照组有效率67%(27/40例),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2例患者、对照组3例患者斑秃皮损处在针刺后接受紫外线照射治疗,出现局部红斑反应,调整照射剂量及时间后,红斑反应消失。结论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针药并用法治疗斑秃,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易处理。
作者:王力;高瑞岭;吴海建;张霞;梁成;刘斌;苏心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 RI)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因疑似宫颈病变于该院初诊并接受盆腔M RI检查的患者97例,分析M RI图像及临床资料。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 RI诊断宫颈癌的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采用国际妇产科学会(FIGO )制定的分期标准,对M RI检查诊断为宫颈癌的真阳性患者进行M RI分期,并与临床分期进行比较。结果 M RI诊断宫颈癌79例,非宫颈癌18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 RI诊断假阴性5例,假阳性3例,诊断符合率为91.75%,灵敏度为93.83%,特异度为81.25%。真阳性患者总的M RI分期和临床分期比较,以及M RI分期为ⅡA1、ⅡA2、ⅡB、ⅢA和ⅢB期的患者例数与临床分期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M RI分期为ⅠB1、ⅠB2、ⅡA1和ⅡA2期的患者例数与临床分期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 RI对宫颈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对病灶大小及宫颈癌浸润等的判断具有特殊优势,是判断宫颈癌分期的可靠方法。
作者:石华亮;毛明伟;梁长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 ),约3.5亿人进展为慢性感染;每年约100万人死于 HBV感染所致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相关疾病[1]。中国是乙肝高发国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8%~10%,携带者约占全世界1/3左右,50%~70%的慢性 HBV感染者存在病毒复制活跃和炎性反应,多数发展至肝硬化、原发性肝癌[2]。慢性HBV感染传染性强弱取决于 HBV DNA水平,HBV DNA复制直接影响乙肝发展、治疗、转归及预后。 HBsAg定量检测在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疗效评价、预后分析、传染预防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 HBsAg定量检测价值、方法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林雪茹(综述);李树臣(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仪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该研究分析了罗氏公司Cobas e 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甲状腺激素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显示其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主要包括批内重复性不确定度、批间重复性不确定度、方法偏倚不确定度和校准品不确定度。分析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对保证检验结果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商延芳;章金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评价IMMAGE800免疫化学分析仪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文件及国内卫生行业相关标准,对IMMAGE800免疫化学分析仪检测IgG、IgA、IgM、C3、C4的精密度、正确度、分析测量范围(AMR)、临床可报告范围(CRR)进行验证,并与厂商声明的性能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IgG、IgA、IgM、C3、C4浓度在线性范围内时,高值及低值标本检测结果重复性标准差(Sr)、批间标准差(Si)均小于厂商声明标准,可以接受。以室间质评物质作为参考物质,5个项目的参考物质偏倚值(b参)均大于参考物质测量不确定度(S a ),但参考物质赋值均在偏倚的验证区间内。5个项目的AMR均通过线性验证。CRR验证结果显示,各项目CRR上限为大稀释倍数乘以AMR上限,CRR下限为 AMR下限。结论 IMMAGE800免疫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IgG、IgA、IgM、C3、C4的精密度、正确度、AMR均在相关要求范围内,符合实验室要求,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高志芬;熊大迁;陈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体质量变化与妊娠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于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126例24~43岁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妊娠期增重比例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水平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与否者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长期体质量因素(孕前BMI)是影响妊娠期并发症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作者:叶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系统规范化护理在消化内镜下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5年1~5月,将接受消化内镜下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系统规范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效率,以及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规范化护理对消化内镜下治疗患者的护理安全具有保障作用,有助于改善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效率和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薛霁晖;迮露;姜素峰;顾雯霞;李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索血浆和肽素、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相关性。方法检测HFpEF患者(57例)和健康者(30例)血浆和肽素、NT‐proBNP水平,同时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结果与健康者相比, HFpEF患者血浆和肽素、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随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增加而升高。血浆和肽素水平与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心肌运动速度比值、血肌酐、NT‐proB‐NP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和肽素、NT‐proBNP水平 HFpEF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王振华;翁发林;黄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中病毒后亚甲蓝残留量结果范围。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检测462袋不同规格的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并分析亚甲蓝残留量超标存在的原因。结果亚甲蓝残留量≥0~0.10μmol/L 126袋,≥0.10~0.20μmol/L 191袋,≥0.20~0.30μmol/L 112袋,≥0.3μmol/L共33袋(其中金坛分站11袋)。按照2012年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抽检合格率≥75%符合要求,而常州地区2012~2015年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亚甲蓝残留量总合格率为92.86%(429/462),总不合格率为7.14%(33/462)。Waters Oasis小柱的吸附效果明显好于北京瑞尔达小柱。结论根据亚甲蓝残留量超标存在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并加强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监测,以减少亚甲蓝残留量超标现象,保证输血安全。
作者:杨红梅;蒋国新;吴敏;张建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中国大陆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 )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检索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 HCV基因型的原始研究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剔除不合要求的文献,采用Stata软件进行构成比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40篇,对 HCV各亚型进行构成比Meta分析,发现 P<0.1,说明不能进行合并分析。不同地区的相同类型患者 HC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相同地区的不同类型患者 HCV基因型分布特征也存在也明显差异。中国大陆地区HCV亚型仍以1b亚型为主,但6a亚型已超过2a亚型,成为第二大亚型;3b和3a亚型构成比呈增加趋势,其他亚型也在明显增多。结论中国大陆地区HCV亚型呈多样化发展,制定HCV感染防控措施应考虑时间及地域因素。
作者:聂滨;张开炯;刘靳波;郭永灿;涂植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计算机断层扫描(C T )及磁共振成像(M RI )检查在乳腺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该院医生触诊发现的110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钼靶、C T 及M RI检查,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110例乳腺肿块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检出恶性病变48例、良性病变62例。钼靶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5.5%,C 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0.9%,M 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6.4%。MRI检查对乳腺肿块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钼靶检查和CT 检查(P<0.05)。钼靶、CT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0.9%,钼靶、M RI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3%,C T、M RI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9.1%,钼靶、C T、M RI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00.0%。结论乳腺钼靶、C T及M RI检查对乳腺肿块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 RI检查优于乳腺钼靶和CT检查。临床应用中,可根据医院及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联合检查的方法以提高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效能。
作者:何桂凤;黄莹;黄艺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参加国家卫计委临检中心凝血试验室间质评活动结果,统计得分情况、偏倚变化趋势,分析所参加项目潜在的不符合趋势,了解实验室凝血试验检验质量水平,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作者:高兴;张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于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止血时间、产后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胎儿死亡率。结果研究组产后0.5、2、24 h出血量,以及产后止血时间、子宫切除率、胎儿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周凯苏;赵卫华;柯玮琳;唐雨帆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P选择素、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将6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血栓组(28例)和非血栓组(32例)。20例体检健康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研究组外周血P选择素、D‐二聚体、Hcy、hs‐CRP水平。结果血栓组患者年龄大于无血栓组(P<0.05)。血栓组P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血栓组和对照组(P<0.05);无血栓组P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组、无血栓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选择素、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DVT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4%和83.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7。结论P选择素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脑卒中后DV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亮;史晓洁;刘志忠;张国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建立适用于湖北地区育龄期女性的血清抗缪勒管激素(AMH)参考区间。方法按照美国国家临床生化研究院(NACB)的标准,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C28‐A3文件的要求,以1208例育龄期非孕期健康女性为受检者,采用罗氏公司Elecsys和Cobas系列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血清AMH水平。建立不同年龄段育龄期女性血清AMH参考区间。结果20~<25岁年龄段按x±1.96s建立的血清AMH参考区间为1.86~9.08ng/mL。其余各年龄段按P2.5~P97.5计算95%参考区间,分别为25~<30岁1.25~8.95ng/mL,30~<35岁0.97~6.76ng/mL,35~<40岁0.87~5.02ng/mL,40~45岁0.66~2.85ng/mL。结论依据CLSIC28‐A3文件建立血清AMH参考区间简便易行,所建立的参考区间适用于湖北地区育龄期女性。
作者:苏汉文;顾剑;夏尊恩;李艳;李爱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不同抗核抗体(ANA)滴度的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补体、血脂、肝肾功能的变化,为临床诊断、监测及预防疾病提供有价值的辅助性指标。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与肾病内科住院患者318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患者133例,LN组患者185例。对照组为同期来该院体检健康者共103例。肝功能指标、肾脏指标及血脂指标检测均采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dvia2400。补体C3与C4检测均采用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分析仪IM‐MAGE800。结果肝脏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与直接胆红素(DBIL),肾脏指标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以及补体在LN、SLE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LT=7.42,FAST=4.54,FDBIL=26.70,FTBIL=15.01,FCr=40.52,FUA=82.60,FUrea=48.03,FLDL=10.73,FTCH=8.13,FTG=32.61,FC3=39.75,FC4=36.24,P<0.05)。但是高密度脂蛋白(HDL)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HDL=2.25,P>0.05)。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及补体指标在不同ANA滴度的LN患者间比较,仅发现肾功能Cr指标在不同ANA滴度的LN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Cr=4.569,P<0.05),补体指标在不同ANA滴度的LN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C3=8.127,FC4=5.351,P<0.05)。经线性回归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后发现补体C3(t=-5.062,P<0.05)、Cr(t=-3.791,P<0.05)与ANA滴度具有独立线性相关。结论LN患者的ANA滴度与补体C3、Cr具有独立线性相关性,并且呈负相关,可作为LN患者疾病病程进展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严威;李从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顺铂周疗联合放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放疗同步顺铂3周的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紫杉醇联合放疗同步顺铂周疗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5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5年生存率为46.8%,研究组5年生存率为5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放疗同步化疗周疗方案治疗宫颈癌,疗效与3周疗法相当,不良反应较3周疗法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开丽曼·阿不都巴热;热伊拉·麦买提伊敏;杨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