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MMAGE800免疫化学分析仪性能评价

高志芬;熊大迁;陈晓玲

关键词:免疫化学分析仪, IgG, IgA, IgM, C3, C4, 性能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IMMAGE800免疫化学分析仪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文件及国内卫生行业相关标准,对IMMAGE800免疫化学分析仪检测IgG、IgA、IgM、C3、C4的精密度、正确度、分析测量范围(AMR)、临床可报告范围(CRR)进行验证,并与厂商声明的性能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IgG、IgA、IgM、C3、C4浓度在线性范围内时,高值及低值标本检测结果重复性标准差(Sr)、批间标准差(Si)均小于厂商声明标准,可以接受。以室间质评物质作为参考物质,5个项目的参考物质偏倚值(b参)均大于参考物质测量不确定度(S a ),但参考物质赋值均在偏倚的验证区间内。5个项目的AMR均通过线性验证。CRR验证结果显示,各项目CRR上限为大稀释倍数乘以AMR上限,CRR下限为 AMR下限。结论 IMMAGE800免疫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IgG、IgA、IgM、C3、C4的精密度、正确度、AMR均在相关要求范围内,符合实验室要求,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孕妇体质量变化与妊娠期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体质量变化与妊娠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于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126例24~43岁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妊娠期增重比例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水平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与否者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长期体质量因素(孕前BMI)是影响妊娠期并发症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作者:叶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两种方法控制胰腺癌术后高血糖的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控制胰腺癌术后高血糖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将17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泵注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液加入胰岛素及间断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糖变化情况、胰岛素用量、高血糖发生情况、低血糖发生情况、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能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达到血糖控制目标范围时,治疗组胰岛素用量及达标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高血糖发生次数、低血糖发生次数、切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泵注胰岛素对胰腺切除术后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优于胰岛素配制营养液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智;吴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凝血试验室间质评结果回顾分析与总结

    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参加国家卫计委临检中心凝血试验室间质评活动结果,统计得分情况、偏倚变化趋势,分析所参加项目潜在的不符合趋势,了解实验室凝血试验检验质量水平,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作者:高兴;张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全程护理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将9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全程护理,包括急性期护理、稳定期护理及康复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45例患者,痊愈18例、好转21例、无效6例;对照组45例患者,痊愈12例、好转19例、无效14例。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量表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有助于提高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静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普拉克索对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的疗效。方法将24例维持血液透析RLS患者两两配对,随机分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维持现有治疗方案。治疗组在现有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普拉克索(0.25~0.75 mg/d ,口服)。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RLS研究组评分量表(IRLSSGRS)评分结果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RLSSG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RLSSG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RLSSG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5.67±2.77)分 vs .(25.33±6.37)分,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结果[(15.67±2.77)分 vs .(24.33±6.34)分,P<0.05]。结论普拉克索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RLS患者疗效较为显著。

    作者:邓英辉;林娜;付文静;贾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使用室内质控与能力验证数据评估测量不确定度

    目的:使用室内质控数据与“能力验证(PT)”数据评估临床实验室酶学项目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移酶(GGT )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以找出引入不确定度的主因。方法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BCCL )收集北京地区三级医院医学检验科CK、LDH、GGT项目同一时间段2个浓度连续3个月的室内质控数据,以各实验室室内质控数据评定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Urel (RW )];同时收集各实验室2011~2013年连续6次的PT数据,用以评定偏移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Ucrel (bias)]。再通过Urel (RW )与Ucrel (bias)两个分量计算相对合成不确定度(Ucrel )和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el )。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结果显示,47家三级医院检验科Urel (RW )的中位数与四分位间距分别为CK :2.33、1.70,LDH :2.69、1.58,GGT :2.30、1.43;Ucrel (bias)的中位数与四分位间距分别为CK :3.92、2.40,LDH :4.84、3.17,GGT :4.33、2.70。整体而言,Ucrel (bias)明显大于Urel (RW )。CK、LDH、GGT在浓度分别为(235.3±28.5)、(234.7±26.6)、(55.0±3.0)U/L时,3个项目的Urel分别为CK :10.29、5.56,LDH :12.00、6.36,GGT :10.77、4.96。结论基于室内质控与PT数据评估测量不确定度是适合目前临床实验室现状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式,减少和控制 RM Srel (bias)是改善酶学结果可比性的关键。

    作者:童清;周睿;梁玉芳;左畅;史艳昆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Angptl2、TGF-β1与T2DM大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2型糖尿病(T2DM )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于2015年1~12月,将84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44例)和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40例),另将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研究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抵抗指数(HOMA‐I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ngptl2、TGF‐β1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T2DM大血管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T2DM 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大于单纯 T2DM 组及对照组人群,病程较T2DM长,TC、LDL‐C、HOMA‐IR、SBP、CRP、IL‐8、TNF‐α、Angptl2、TGF‐β1水平高于单纯 T2DM 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TC、SBP、IL‐8、TNF‐α、Angptl2、TGF‐β1与 T2DM 大血管病变相关(P<0.05);平衡各项混杂因素后,Angptl2、TGF‐β1仍与T2DM大血管病变相关(P<0.05)。结论 Angptl2、TGF‐β1是T2DM 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监测二者水平对预测T2DM大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颖;吉向军;李君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不同抗核抗体滴度狼疮肾炎患者血清补体及其他指标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抗核抗体(ANA)滴度的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补体、血脂、肝肾功能的变化,为临床诊断、监测及预防疾病提供有价值的辅助性指标。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与肾病内科住院患者318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患者133例,LN组患者185例。对照组为同期来该院体检健康者共103例。肝功能指标、肾脏指标及血脂指标检测均采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dvia2400。补体C3与C4检测均采用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分析仪IM‐MAGE800。结果肝脏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与直接胆红素(DBIL),肾脏指标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以及补体在LN、SLE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LT=7.42,FAST=4.54,FDBIL=26.70,FTBIL=15.01,FCr=40.52,FUA=82.60,FUrea=48.03,FLDL=10.73,FTCH=8.13,FTG=32.61,FC3=39.75,FC4=36.24,P<0.05)。但是高密度脂蛋白(HDL)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HDL=2.25,P>0.05)。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及补体指标在不同ANA滴度的LN患者间比较,仅发现肾功能Cr指标在不同ANA滴度的LN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Cr=4.569,P<0.05),补体指标在不同ANA滴度的LN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C3=8.127,FC4=5.351,P<0.05)。经线性回归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后发现补体C3(t=-5.062,P<0.05)、Cr(t=-3.791,P<0.05)与ANA滴度具有独立线性相关。结论LN患者的ANA滴度与补体C3、Cr具有独立线性相关性,并且呈负相关,可作为LN患者疾病病程进展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严威;李从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浆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索血浆和肽素、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相关性。方法检测HFpEF患者(57例)和健康者(30例)血浆和肽素、NT‐proBNP水平,同时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结果与健康者相比, HFpEF患者血浆和肽素、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随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增加而升高。血浆和肽素水平与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心肌运动速度比值、血肌酐、NT‐proB‐NP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和肽素、NT‐proBNP水平 HFpEF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王振华;翁发林;黄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 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细胞因子、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外周血CD3+ T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 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γ、Ig M、Ig G、Ig A水平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6.0%,P<0.05)。结论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可显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斌;龚亮;钱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乳酸杆菌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糖脂及炎症指标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以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粪便标本乳酸杆菌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粪便标本乳酸杆菌拷贝数,以及FBG、TC、TG、HDL‐C、HbA1c、LBP、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sCD14、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拷贝数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其对数值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体内乳酸杆菌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乳酸杆菌水平与糖尿病患者部分血脂及炎症指标存在相关性。

    作者:江浪;李流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检测临床研究进展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 ),约3.5亿人进展为慢性感染;每年约100万人死于 HBV感染所致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相关疾病[1]。中国是乙肝高发国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8%~10%,携带者约占全世界1/3左右,50%~70%的慢性 HBV感染者存在病毒复制活跃和炎性反应,多数发展至肝硬化、原发性肝癌[2]。慢性HBV感染传染性强弱取决于 HBV DNA水平,HBV DNA复制直接影响乙肝发展、治疗、转归及预后。 HBsAg定量检测在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疗效评价、预后分析、传染预防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 HBsAg定量检测价值、方法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林雪茹(综述);李树臣(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危重症新生儿B群链球菌感染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指标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危重症新生儿B群链球菌(GBS )感染危险因素,以及降钙素原(PC T )和D‐二聚体(D‐D )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46例危重症GBS感染新生儿进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并检测PC T和D‐D水平。结果危重症新生儿GBS感染与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出生体质量及孕妇产前GBS筛查有关( P<0.05)。PC T与D‐D水平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P<0.05)。结论有效干预和控制新生儿GBS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可减少和避免感染的发生。PC T、D‐D水平检测可用于患儿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雷蜜;倪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三维内固定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三维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三维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75.56%)高于对照组(62.22%),手术时间[(98.32±12.42)min]长于对照组[(78.54±10.78)min],骨折愈合时间[(19.83±3.78)周]、住院时间[(16.82±3.36)d ]和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23.38±4.31)周,(22.63±5.17)d ,33.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内固定术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兵;瞿刚波;陈建强;袁俊;郝攀登;杨家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葛根素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兔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素治疗组,每组20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制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葛根素治疗组于建模后2周开始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后第6、10周检测各研究组血清和关节液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第6周时,模型组关节滑液和血清NO、iNOS、MD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葛根素治疗组NO、iNOS和SOD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第10周时,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葛根素治疗组关节滑液和血清NO、iNOS和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葛根素通过改变血液和关节膜液NO、iNOS、SOD、MDA水平,对骨性关节炎起保护作用。

    作者:梁俊晖;张常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长骨非骨化性纤维瘤X线与CT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非骨化性纤维瘤(NOF)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来源于骨骼结缔组织,好发于青少年,好发部位为长骨干骺端,尤以胫骨及股骨比较多见,腓骨相对少见[1]。NOF起病比较缓慢,病程比较漫长,临床症状较为轻微[2‐3]。本研究综合分析了NOF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讨X线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检查对长骨NOF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松山;张汉松;曹永锋;张忠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IMMAGE800免疫化学分析仪性能评价

    目的:评价IMMAGE800免疫化学分析仪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文件及国内卫生行业相关标准,对IMMAGE800免疫化学分析仪检测IgG、IgA、IgM、C3、C4的精密度、正确度、分析测量范围(AMR)、临床可报告范围(CRR)进行验证,并与厂商声明的性能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IgG、IgA、IgM、C3、C4浓度在线性范围内时,高值及低值标本检测结果重复性标准差(Sr)、批间标准差(Si)均小于厂商声明标准,可以接受。以室间质评物质作为参考物质,5个项目的参考物质偏倚值(b参)均大于参考物质测量不确定度(S a ),但参考物质赋值均在偏倚的验证区间内。5个项目的AMR均通过线性验证。CRR验证结果显示,各项目CRR上限为大稀释倍数乘以AMR上限,CRR下限为 AMR下限。结论 IMMAGE800免疫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IgG、IgA、IgM、C3、C4的精密度、正确度、AMR均在相关要求范围内,符合实验室要求,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高志芬;熊大迁;陈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免疫调节性细胞及其效应分子在CIT P免疫功能紊乱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调节性B细胞(Breg)、辅助性 T细胞17(Th17)、辅助性 T细胞22(Th22)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中的作用。方法选择CITP患者40例、健康者4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Treg、Breg、Th17、Th22细胞数量与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IL‐22)水平,计算 IL‐17/IL‐10、IL‐22/TGF‐β1比值。比较CITP患者、健康者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CITP患者 Th17、Th22细胞及IL‐17、IL‐22水平高于健康者, Treg、Breg细胞及IL‐10、TGF‐β1水平低于健康者(P<0.05)。CITP患者Th17/Treg、Th22/Breg、IL‐17/IL‐10、IL‐22/TGF‐β1比值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5)。结论 Th17、Treg、Th22、Breg细胞水平异常及IL‐17/IL‐10、IL‐22/TGF‐β1比值变化可能与CIT P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作者:佘吉佳;周雪敏;伍昌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循证护理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围术期循证护理和围术期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瘘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尿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中实施围术期循证护理可有效防治术后尿瘘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君;余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外周血指标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P选择素、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将6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血栓组(28例)和非血栓组(32例)。20例体检健康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研究组外周血P选择素、D‐二聚体、Hcy、hs‐CRP水平。结果血栓组患者年龄大于无血栓组(P<0.05)。血栓组P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血栓组和对照组(P<0.05);无血栓组P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组、无血栓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选择素、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DVT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4%和83.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7。结论P选择素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脑卒中后DV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亮;史晓洁;刘志忠;张国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