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蜜;倪维
目的:探讨应用甲基多巴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效果,以及对血压、24 h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入院后2组患者均保持侧卧位休息,并控制活动量;给予低钠盐、高蛋白饮食,低流量吸氧,同时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 ;对照组首先应用硫酸镁注射液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同时在此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甲基多巴口服。2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分娩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P=0.026);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24 h尿蛋白、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出现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剖宫产、低体质量儿不良分娩情况,其中观察组不良分娩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甲基多巴联合硝苯地平用药可有降低血压及24 h尿蛋白,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和凝血功能。
作者:黄燕灵;刘素芹;钟艳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2型糖尿病(T2DM )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于2015年1~12月,将84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44例)和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40例),另将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研究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抵抗指数(HOMA‐I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ngptl2、TGF‐β1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T2DM大血管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T2DM 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大于单纯 T2DM 组及对照组人群,病程较T2DM长,TC、LDL‐C、HOMA‐IR、SBP、CRP、IL‐8、TNF‐α、Angptl2、TGF‐β1水平高于单纯 T2DM 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TC、SBP、IL‐8、TNF‐α、Angptl2、TGF‐β1与 T2DM 大血管病变相关(P<0.05);平衡各项混杂因素后,Angptl2、TGF‐β1仍与T2DM大血管病变相关(P<0.05)。结论 Angptl2、TGF‐β1是T2DM 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监测二者水平对预测T2DM大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颖;吉向军;李君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危重症新生儿B群链球菌(GBS )感染危险因素,以及降钙素原(PC T )和D‐二聚体(D‐D )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46例危重症GBS感染新生儿进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并检测PC T和D‐D水平。结果危重症新生儿GBS感染与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出生体质量及孕妇产前GBS筛查有关( P<0.05)。PC T与D‐D水平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P<0.05)。结论有效干预和控制新生儿GBS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可减少和避免感染的发生。PC T、D‐D水平检测可用于患儿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雷蜜;倪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体质量变化与妊娠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于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126例24~43岁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妊娠期增重比例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水平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与否者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长期体质量因素(孕前BMI)是影响妊娠期并发症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作者:叶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使用室内质控数据与“能力验证(PT)”数据评估临床实验室酶学项目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移酶(GGT )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以找出引入不确定度的主因。方法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BCCL )收集北京地区三级医院医学检验科CK、LDH、GGT项目同一时间段2个浓度连续3个月的室内质控数据,以各实验室室内质控数据评定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Urel (RW )];同时收集各实验室2011~2013年连续6次的PT数据,用以评定偏移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Ucrel (bias)]。再通过Urel (RW )与Ucrel (bias)两个分量计算相对合成不确定度(Ucrel )和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el )。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结果显示,47家三级医院检验科Urel (RW )的中位数与四分位间距分别为CK :2.33、1.70,LDH :2.69、1.58,GGT :2.30、1.43;Ucrel (bias)的中位数与四分位间距分别为CK :3.92、2.40,LDH :4.84、3.17,GGT :4.33、2.70。整体而言,Ucrel (bias)明显大于Urel (RW )。CK、LDH、GGT在浓度分别为(235.3±28.5)、(234.7±26.6)、(55.0±3.0)U/L时,3个项目的Urel分别为CK :10.29、5.56,LDH :12.00、6.36,GGT :10.77、4.96。结论基于室内质控与PT数据评估测量不确定度是适合目前临床实验室现状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式,减少和控制 RM Srel (bias)是改善酶学结果可比性的关键。
作者:童清;周睿;梁玉芳;左畅;史艳昆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和林格氏液对红细胞(RBC )洗涤、回输后患者凝血功能及外周血其他指标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将6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林格氏液组。比较术前、回输前、回输后1 h外周血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 )、pH值及K+、Na+、Ca2+、Cl-浓度水平;比较回输后24 h内的尿量。结果患者术前、回输前、回输后1 h外周血RBC、Hb、Hct、PLT、PT、APTT、ACT、pH值及K+、Na+、Ca2+、Cl-浓度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回输前和回输后1 h外周血RBC、Hb、Hct、PLT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检测结果(P<0.05);回输后1 h RBC、Hb、Hct水平较回输前显著升高(P<0.05);回输前后PT、APTT、ACT 值与术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后1 h PLT、PT、APTT、ACT水平与回输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和回输前相比,回输后1 h pH值显著降低、Cl-浓度显著升高(P<0.05)。回输后24 h内患者尿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盐水和林格氏液作为洗涤液应用于自体输血,不会对患者凝血功能及外周血其他指标造成明显影响,均安全、有效。
作者:陈花莲;杨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 ),约3.5亿人进展为慢性感染;每年约100万人死于 HBV感染所致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相关疾病[1]。中国是乙肝高发国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8%~10%,携带者约占全世界1/3左右,50%~70%的慢性 HBV感染者存在病毒复制活跃和炎性反应,多数发展至肝硬化、原发性肝癌[2]。慢性HBV感染传染性强弱取决于 HBV DNA水平,HBV DNA复制直接影响乙肝发展、治疗、转归及预后。 HBsAg定量检测在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疗效评价、预后分析、传染预防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 HBsAg定量检测价值、方法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林雪茹(综述);李树臣(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基于问题学习”(PBL )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法”(CBT )模式是两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文分析了两种教学模式在检验医学实习带教中应用效果,并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作者:龙行华;石宇;徐献群;郑芳;潘中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以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粪便标本乳酸杆菌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粪便标本乳酸杆菌拷贝数,以及FBG、TC、TG、HDL‐C、HbA1c、LBP、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sCD14、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拷贝数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其对数值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体内乳酸杆菌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乳酸杆菌水平与糖尿病患者部分血脂及炎症指标存在相关性。
作者:江浪;李流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Bartbel指数(BI)评分及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及GQLI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便秘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海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 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细胞因子、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外周血CD3+ T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 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γ、Ig M、Ig G、Ig A水平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6.0%,P<0.05)。结论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可显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斌;龚亮;钱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助产时情志干预护理在高龄二胎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二胎高龄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由助产士给予常规助产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情志干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度、对助产护理的满意度、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度、对助产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10、30、45 d ,试验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给予二胎高龄产妇情志干预可提高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度、对助产护理的满意度,同时有效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江玲;江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于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止血时间、产后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胎儿死亡率。结果研究组产后0.5、2、24 h出血量,以及产后止血时间、子宫切除率、胎儿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周凯苏;赵卫华;柯玮琳;唐雨帆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对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同时进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评分情况。结果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 )评分[(142.80±36.70)分]、国际健康行为量表(HPLP)评分[(150.51±38.6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ESCA评分[(115.40±30.50)分]、HPLP评分[(134.01±35.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行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少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顺铂周疗联合放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放疗同步顺铂3周的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紫杉醇联合放疗同步顺铂周疗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5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5年生存率为46.8%,研究组5年生存率为5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放疗同步化疗周疗方案治疗宫颈癌,疗效与3周疗法相当,不良反应较3周疗法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开丽曼·阿不都巴热;热伊拉·麦买提伊敏;杨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PDC A循环管理法在妇产科手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手术室1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比较PDC 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考核成绩、护理人员管理目标得分及护理质量水平。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基础操作、理论知识得分,优质护理、护理安全、规范化服务、护理文书规范书写、消毒隔离等管理目标得分,以及护理质量得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妇产科手术护理管理,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秀清;胡艳;关婷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比较中国烟台艾德康公司Elisa800型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简称Elisa800分析仪)和瑞士帝肯公司Freedom Evolyzer型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简称 Freedom Evolyzer分析仪)在的基本使用性能。方法采用 Elisa800分析仪、Freedom Evolyzer分析仪,以及相同的试剂盒,对相同的标本进行抗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抗戊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检测。比较两台分析仪标本检测前处理操作步骤及操作时间,以及标本检测结果。结果两台分析仪检测结果完全一致,阳性符合率为100%。当标本量大于91份时,Freedom Evolyzer分析仪检测耗时约为Elisa800分析仪检测耗时的2倍。与Freedom Evolyzer分析仪相比,Elisa800分析仪标本前处理操作步骤由24步缩减为3步,处理操作时间由11 min缩减至1 min。结论 Elisa800分析仪与Freedom Evolyzer分析仪检测结果一致,但Elisa800分析仪检测耗时更短,操作更简便。
作者:付杰;蒋兴宇;苏鹏;蒲晓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补体C1q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选择住院治疗CHD患者92例,根据临床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以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C1q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C1q水平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 SAP组与对照组C1q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C1q水平变化与病情进展相关,检测血清C1q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辛娜;吴跃刚;王瑶;邓克廷;王永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针药并用法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将80例斑秃确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针药并用法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2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36/40),对照组有效率67%(27/40例),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2例患者、对照组3例患者斑秃皮损处在针刺后接受紫外线照射治疗,出现局部红斑反应,调整照射剂量及时间后,红斑反应消失。结论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针药并用法治疗斑秃,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易处理。
作者:王力;高瑞岭;吴海建;张霞;梁成;刘斌;苏心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女性人群尿酸(UA)、尿微量清蛋白(U‐mAL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计数(WBC)与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于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选择女性高血压患者50例(高血压组)、女性高血压前期患者50例(高血压前期组)、体检健康女性50例(对照组),检测 UA、U‐mALB、IGF‐1、WBC水平。结果高血压组 UA、U‐mALB、IGF‐1、WBC水平大于对照组和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前期组UA、U‐mALB、IGF‐1、WBC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随着高血压级别的增加,UA、U‐mALB、IGF‐1、WBC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UA、U‐mALB、IGF‐1、WBC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P<0.05)。UA、U‐mALB、IGF‐1、WBC与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结论 UA、U‐mALB、IGF‐1、WBC与女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密切相关,且与收缩压、舒张压存在相关性,是女性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李国裕;李文朗;谢治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